问题

为什么有人四处贴性取向由基因决定的文章?

回答
人们之所以会广泛传播“性取向由基因决定”的观点,背后涉及了复杂的心理、社会和科学因素的交织。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科学论断,更是触及了个人身份认同、社会接纳度和人权保障的敏感地带。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并力求用一种自然且有深度的方式来解读。

一、 科学探索与误读的边界:

首先,需要承认的是,科学界对于性取向的成因一直在进行探索。研究表明,性取向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程,基因确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

遗传学研究的初步证据: 一些科学研究,例如对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基因几乎完全相同)在性取向上的相似性要高于异卵双胞胎。这提示了基因可能在其中扮演一定角色。还有一些基因定位研究试图找出与性取向相关的特定基因标记,虽然这些研究尚未得出决定性的结论,但它们打开了科学探索的大门。
科学解释的吸引力: 对于一些人来说,一个“科学的”解释能提供一种清晰、明确的理解框架。当性取向被理解为一种生理、甚至基因层面的特质时,它就显得不那么“随意”或“选择性”了。这种科学化的解释,对于那些希望理解自身或他人性取向根源的人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然而,也正是对这些科学研究的解读,往往存在着过度简化和误读。科学研究通常会强调“关联性”而非“决定性”,并且会指出环境、激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将性取向完全归结于基因,是一种科学上的不严谨,也很容易被误解为“基因决定一切”。

二、 社会背景下的“基因决定论”的意义:

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将性取向归因于基因,尤其是在LGBTQ+群体争取权益的背景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抗污名化与歧视: 在历史上,同性恋、双性恋等常常被视为一种道德败坏、精神疾病,甚至是个人选择的“错误”行为。这种观念导致了长期的歧视、迫害和污名化。如果性取向是天生的、由基因决定的,那么它就不再是“选择”的问题,更不是可以被纠正或惩罚的“错误”。这为否定歧视提供了强大的论据。
争取平等权利的基础: 对许多LGBTQ+社群的成员来说,承认性取向是一种先天的、不可改变的特质,是争取平等权利的基石。如果性取向是个人“选择”的结果,那么社会可能会认为他们有权“不接纳”或“纠正”这种选择。但如果它是天生的,那么就如同肤色、性别一样,是一种无法改变的个人属性,应当受到平等的尊重和保护。
自我认同与接纳的支撑: 对于一些个体来说,了解并相信自己的性取向与基因有关,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在充满社会压力的环境中,这种科学解释能提供一种内心的支撑,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同”并非源于某种缺陷。
推动社会进步的诉求: 那些积极传播“性取向由基因决定”的人,往往是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包容、理解和进步的倡导者。他们可能认为,通过强调科学事实,能够更快地改变人们固有的偏见,推动法律和政策的改革,从而为LGBTQ+群体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公平的环境。这是一种策略性的传播,旨在用科学的“外衣”来包裹和强化一个社会公正的诉求。

三、 潜在的误区与担忧:

然而,将性取向简单地归结为基因,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误区和担忧:

生物决定论的危险: 过分强调生物决定论,有时会忽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虽然基因很重要,但社会环境、个人经历、文化观念等也都在塑造个体身份和体验的过程中扮演着角色。
寻找“治愈”的风险: 如果性取向被过分强调是“基因问题”,也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用来寻找所谓的“基因疗法”或“矫正方法”,这会回到过去“反向疗法”的泥潭,再次伤害LGBTQ+群体。
忽视了多样性的复杂性: 人类的性取向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复杂且多样化的现象,并非所有人都符合一个单一的模式。过度的“基因决定论”可能无法完全涵盖这种复杂性。

总结来说:

人们之所以会四处贴“性取向由基因决定”的文章,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强烈的社会正义诉求。他们希望通过科学的解释,为LGBTQ+群体争取应有的尊重、平等和权益,对抗长久以来存在的污名化和歧视。这是一种将科学发现与社会理想相结合的尝试,试图用科学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包容。

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不断发展的,对于性取向成因的理解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深化。但无论科学如何进展,核心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个人都能在一个不被歧视的环境中自由地生活和爱。因此,传播关于性取向的科学信息,往往是出于一种希望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人道的初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关于科学的部分其实很简单。现在研究发现一类行为可能是受A,B,C三个因素影响的。但是一个人跑出来说一类行为是由A因素决定的。那他的说法肯定不对。

这类说法大规模的传播背后是有他的目的的。而且更多涉及的是伦理方面。我讲一个朋友的事情。

一个医学生刚刚进大学的时候总是很有热情的。他想利用业余时间去为一些同性恋平权组织做一些科普,这样可以帮助消除社会上对同性恋的一些偏见。

他第一次和一个组织的人员一起去拜访一个男同性恋的父母,那位母亲上去第一句话就问他:“我儿子是不是双性恋?”因为那个男的以前有个女朋友谈的很好,他妈也自己上网查过一些资料。

他的同伴直接一个回复:“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双性恋,只有同性恋和异性恋。而你儿子很确定的是同性恋。他只喜欢男人。”接着他就开始给那位母亲科普,同性恋是由基因决定的。他准备了很多这样的材料,很耐心的给她一个一个讲过去。读完这些材料之后那位母亲就问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我生出我儿子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同性恋了?”

“是,他在生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同性恋了。这是不可能改变的。”然后就是一些国外发达国家同性恋的爱情故事讲解。

效果特别好。那对夫妻在他们走的时候很明确的说以后会支持自己的儿子,做他坚强的后盾。

我朋友当时觉得特别难受,虽然他在这个过程中只是点了几次头,但是那位母亲明显很看重他作为名校生的那几次点头。就问他这个世界上明明有双性恋,为什么不跟那男的爸妈说呢?

“不能说,说了他爸妈会希望他喜欢女人。”

“那你为什么说同性恋是基因决定的呢?环境明明也可能有影响啊。”

“不能说,说环境有影响那对父母就会觉得有可能改变儿子性取向。”

后来他的同伴说:“一个下午的几句话就能让一个家庭幸福快乐一辈子,不管这几句话是真话还是假话,这几句话都很有意义。” 他当时瞬间就被说服了。

当他深入接触的时候就发现情况根本不是这样。组织里的人对新来的有同性倾向的人也是类似的说法,这很容易让这些人对自己的性取向有错误的认识。他们当然也会四处去各个网站发帖,关于同性恋基因的研究成果。只是他们一般会选择性的发布这些实验成果,并且时常把“有可能”三个字删掉。从现实来看大量的发帖对舆论的影响真的很有效果。毕竟有很多人开始坚信这样的说法。而很多选新闻素材并不严谨的媒体也开始引用他们的文章。而且对那些同性恋的父母,这样的说法很多时候也会有副作用。那些父母会觉得是自己的基因有问题所以才让儿子同性恋,同时背负上巨大的心理负担。

所以最后他离开了那个组织。

当他跟我讲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说通过这件事情他发现了真相的重要。人有自由选择伴侣的权利,但是原来这个权利没有受到尊重。所以同性恋被当做一种疾病来看待。现在,当人们用基因论把同性恋宣称成先天的时候,同性恋被视作“疾病”的地位依旧不会有本质的改变。很多人依旧会觉得“同性恋基因”不正常。而本应被重视的,人的选择伴侣的权利依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归根到底其实真的只有一句话:只有真诚才是消解歧视最好的办法。

user avatar

欺骗年轻人,扩大业务基础嘛,这很简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