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自我检测听力?

回答
想知道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还那么好使?别担心,在家也能做一些简单的自我检查。虽然这些方法不能替代专业的听力测试,但可以帮你初步了解自己的听力状况。

准备工作:

找一个安静的环境: 这是最重要的!越安静越好,最好是你的卧室,或者窗户和门都关好的房间。如果外面有汽车喇叭声、装修声,那就得换个时间或地方了。
两个耳朵轮流测试: 每个耳朵都要单独测试,这样才能发现哪个耳朵可能有点小状况。
尽量放松: 别紧张,深呼吸几次,让自己的状态好起来。

方法一:日常生活中的“声”声细语

这是最直观的方法,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声音都是很好的参照。

1. 日常交谈:
找家人朋友帮忙: 让一个家人或朋友跟你说话。先是正常的音量,然后让他们逐渐减小音量,看你是否还能听清楚他们说的内容。
注意细节: 听他们说话时,你是不是需要他们重复?是不是觉得含糊不清?特别是低语或者距离稍远的时候,是不是听起来很费劲?
测试不同频率: 尝试让对方说一些高低不同的词语,比如“猫”、“大象”、“音乐”、“石头”。我们的听力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度是不同的,了解自己是否对某些高频或低频词语听不清,也很重要。

2. 环境声音的捕捉:
关掉所有电子设备: 电视、收音机、空调,一切能发声的都关掉。
用心听: 仔细听周围有没有细微的声音。比如:
冰箱压缩机运转的声音?
远处汽车经过的低鸣?
时钟滴答的声音(如果有的话)?
家里的电器发出的细微嗡嗡声?
隔壁房间传来的模糊的说话声或电视声?
对比: 想想你小时候或者几年前,是否能更轻易地听到这些声音?有没有觉得现在很多细微的声音都“消失”了?

3. “咔哒”声测试:
准备一把钥匙或者硬币:
测试方法: 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手将钥匙或硬币在耳边轻轻地、有节奏地摩擦,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
逐渐远离: 慢慢将钥匙或硬币远离耳朵,直到你听不到这个声音为止。
比较距离: 记住你停止听到声音时的距离。然后换另一只耳朵重复这个过程。
判断: 如果两只耳朵听不到声音的距离差别很大,比如一只耳朵需要很近才能听到,而另一只耳朵在较远距离还能听到,那可能就提示有听力下降。

方法二:利用网络和手机APP(谨慎使用,仅供参考)

现在有很多在线的听力测试工具,或者手机APP提供类似功能。但请注意,这些工具的准确性往往不如专业设备,只能作为一个初步的参考。

1. 在线听力测试网站:
搜索关键词: 你可以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在线听力测试”、“免费听力测试”等关键词。
测试内容: 大多数这类测试会播放一系列不同频率、不同音量的声音,让你判断是否听到。
使用提示:
戴上耳机: 最好使用质量好的耳机,并且是专门用于音乐或录音的监听耳机,这样才能保证音效的准确性。不要用蓝牙耳机,连接不稳定可能会影响结果。
音量控制: 将你的设备音量调到“舒适”的水平,不要开得太大,也不要太小。
重复性: 尝试重复几次测试,看看结果是否一致。
理解局限性: 再次强调,这些在线测试受你的设备、环境、甚至是操作者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结果仅供参考。

2. 手机听力测试APP:
下载APP: 在应用商店搜索“听力测试”等关键词,可以找到一些APP。
使用方法: APP通常会引导你完成测试,播放声音,然后让你选择。
选择APP的建议:
看评价: 选择下载量大、评价较好的APP。
使用说明: 仔细阅读APP的使用说明,了解测试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同样需要好耳机和安静环境。

方法三:对特定声音的敏感度测试

有些声音我们特别容易忽略,但它们也反映了听力的某些方面。

1. 高频声音:
蚊子、小鸟的叫声: 它们发出的声音往往是比较尖细的。
电子设备的高频警报声: 比如某些闹钟、手机短信提示音。
尝试回忆: 你多久没听到过蚊子在耳边嗡嗡叫了?小孩子那种尖细的笑声,你听起来是不是觉得特别刺耳,或者反而听不清楚?

2. 低频声音:
遥远的汽车引擎声:
雷声:
心跳声(在极度安静时):
你能否感受到这些低沉的“隆隆”声?

什么时候需要去看医生?

如果你通过上述自我检测,发现以下情况,那么最好还是找专业的耳科医生或听力师做一次详细的听力检查:

明显听不清别人的说话,需要经常重复。
总觉得周围声音很小,或者很多细微的声音听不到。
一侧耳朵听力明显比另一侧差。
耳朵有嗡嗡声(耳鸣),并且影响到日常生活。
在嘈杂环境中,听别人说话特别困难。
听力下降是近期突然发生的。

最后想说:

保护听力就像保护视力一样重要。这些自我检测方法是个起点,但记住,它们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评估。如果对自己的听力有任何疑虑,及时就医,了解真实情况,才是最负责任的做法。别让“听不清”成为你生活中的小麻烦,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声音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付疾病的不变的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当然最好就是及时提前到医院就诊, 找出问题所在, 而不是讳疾忌医。祖国的体检医院和就诊的医院基本上不会互通信息, 除非是同一家。

如果是简单的耳屎问题, 也就是耵聍栓塞那么解决方式很简单;如果是历史遗留问题, 例如药物性的听神经损害或者中耳炎后遗症等, 医院自然有相应的方案推荐;如果需要验配助听器, 同样会有相关的医嘱和治疗方案。

在这里提问也许解决不了基本的问题。

好了, 该交代的已经说了。

//////////////////////////////////////////////////////////////////////////////////////////////////////////////////

下面是技术手段。

以前有机械手表而没有电脑的年代, 自己检测听力(粗略的筛查)可以在一米远聆听走动的机械表的滴答声。在21世纪的第20个年头, 您可以试用一些免费的工具。 当然您需要一付封闭性比较好的耳机,最好是头戴式的。最好有一间十分安静的房间, 例如四星级以上宾馆的上下四周无人的客房、非营业时段的高档卡拉OK练歌房、银行的金库等等...

**注意:这个耳机最好是经过校正。建议使用 Sennheiser HD280 pro。


大部分人也不会愿意花钱去购买 Sennheiser HD280 的医院级姐妹机 HDA280.


俺推荐个免费的软体, 在上医院前, 您或者您关心的人可以用来熟悉气导听力的测试过程。

不妨一试。

** 具体内容请看以上散文, 以免本回答变得冗长。



听力受损的人不是少数,这也是为什么俺不怕麻烦, 从 WHO 获取授权来转载这个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新闻稿:


我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2057万,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其中7岁以下聋儿80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新产生3万余名。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人群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针对我国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补充阅读:

##################################################################################################################################################

俺在过去已经多次呼吁过大家增强自我听力保护的意识。

千万不要相信音乐和噪音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一次短暂强烈噪声(脉冲噪声如鞭炮声、大炮声等)、或长期慢性噪声(稳态噪声)的暴露均可致成内耳声损伤性耳聋(NIHL,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传统上前者称为爆震聋(explosive deafness),后者称为职业性噪声聋。爆震性耳聋轻者为暂时性的,可以2周内恢复,重者则为永久性,一般在6个月内不能恢复的,就难以恢复。有些患者会同时出现失语。

** 注: 常见的耳机音响发烧友的病情一般基本上符合长期慢性噪声(稳态噪声)的暴露均可致成内耳声损伤性耳聋(NIHL,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NIHL caused by acute acoustic trauma refers to permanent cochlear damage from a one-time exposure to excessive sound pressure. This form of NIHL commonly results from exposure to high-intensity sounds such as explosions, gunfire, a large drum hit loudly, and firecrackers. "

一、声损伤性耳聋的爆震聋

多为爆炸、火器发射、或其他突然强烈巨响引起的内耳急性声损伤,爆炸引起者由于空气猛烈振动,产生冲击波和强噪声,噪声强度常超过140dB(SPL),同时中耳及内耳均可遭破坏,致螺旋器、鼓膜和听骨链损伤。

"Despite a prolonged therapy with vaso-active drugs, tinnitus persisted in 36 cases."


**冲击波(blast wave):最大超压峰值不小于6.9 kPa(170.7 dB)的空气压缩波。


*** 划重点~~~~~~~~~~~~~~~~~~~~~~~~~~~~~~~~~~~~~~~~~~~~~




爆震聋的诊断

1.损伤后均表现有耳鸣及严重耳聋,几小时后开始减轻,常于几天至数月内逐渐恢复,但多遗有高频听力永久性阈移(PTS),重者可致重度甚至极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两耳损伤程度与声源方向有关,朝向声源侧的耳耳聋较重。

2.前庭症状,受伤即刻可伴暂时眩晕,如同时伴头部外伤可产生迷路震荡、外淋巴瘘,出现前庭刺激症状如眼震等。

*** 眼球震颤(nystagmus;NY)是一种不自主、有节律性、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 方向分为水平型、垂直型、旋转型等,以水平型为常见,通常以快相方向表示眼球震颤方向,快相为代偿性恢复注视位的运动。 简称眼震。 常由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

二、声损伤性耳聋的职业性噪声聋

声损伤性耳聋的职业性噪声聋是指由于长期暴露于稳态噪声环境中所致慢性进行性内耳声损伤,最易影响的部位在耳蜗基底膜距前庭窗10~12mm处,随接触噪声时间延长,基底膜被波及范围逐渐扩大,开始先向高频区扩展,以后低频侧亦可受累,对毛细胞产生机械性损伤,听毛倒伏、融合、脱落,且致内耳代谢障碍,酶活性降低等生化改变,最终导致毛细胞破坏。长期接触噪声终将引起噪声性耳聋,但噪声的强度、接触的时间、物理特性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均可影响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1.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史,如在噪声车间工作的铆工、电焊工,以及现代音乐演奏工作者等。

2.早期因只影响4kHz附近的听觉敏度,因此患者常常自己并不察觉耳聋,主诉仅表现有耳鸣。

3.病变进展,渐感耳聋明显,多呈双侧对称性,一般不会发展为全聋。

4.噪声引起的听敏度下降在离开噪声环境后可逐渐有部分或全部恢复,故称为暂时性阈移(TTS),其恢复时间可自几分钟开始,至数小时、教天、甚至数月,一般不超过6个月,最终将遗留不能恢复的听阈改变,称为永久性阈移(PTS)

5.听力图呈感音神经性耳聋,早期典型者在4kHz处有一凹陷切迹,随病情发展,切迹渐加深加宽。

爆震聋的治疗 (略)

一旦出现耳部的爆震性损伤,应该及时到专科诊断,治疗越早,听力康复的机会相对就更大。

药物治疗包括激素、扩血管药物、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以及营养神经药物及促进细胞代谢药物等。高压氧治疗,持续1~3月,可能改善预后。如听力恢复不满意,可考虑配戴助听器。

职业性噪声聋的治疗

1.噪声聋的处理首先在于预防

(1)控制:改进设备或采取措施,消除声源或降低噪声级。

(2)个人防护:如戴耳罩、耳塞等,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时间。

(3)卫生监护:就业前听力筛选,从业人员定期听力检查,早期发现、及时妥善处理.

2. 噪声性聋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与一般感音神经聋相同,包括扩血管药、营养神经药、及促进细胞代谢药物等。

(2)听力损伤较重者可选配助听器, 种植人工耳蜗。






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性爆震聋的诊断章节)




好吧。

再次强调听音乐不要超过 85~90 dB SPL re 20uPa. 但是仍然有不明真相的读者的说 120dB SPL re 20uPa 才好才够, 俺是无语。

。。。。。。

“中耳内有两条非常小的肌肉:鼓膜张肌和镫骨肌。鼓膜张肌收缩时向前向内,使鼓膜向内运动;而镫骨肌收缩时向后向外,使镫骨足板以后缘为支点,前部向外跷起而稍离开前庭窗。 人耳在受外界声音或其它种类刺激时,可诱发中耳肌肉的反射性收缩,称为中耳肌的声反射(acoustic reflex)。在250~4000Hz范围内,正常人的镫骨肌反射阈值为70~90dB(听力级),比纯音听阈高70~90dB,同侧耳镫骨肌反射阈值平均比对侧耳低5dB。鼓膜张肌的声反射阈一般比镫骨肌反射阈高15~20dB。正常人对500Hz~1000Hz持续强声所引起的镫骨肌反射,在刺激开始后的10秒内,收缩强度无明显衰减。测定镫骨肌反射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对听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当鼓膜张肌和镫骨肌收缩时,由于鼓膜的内移、听小骨之间的紧密连接、砧镫关节的移位和镫骨板的横向牵拉,使中耳劲度阻抗明显增加,可使1500Hz以下的声音衰减10dB左右。这对过量强声传入耳蜗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对刚超出安全 标准的声音起到有效预防声损伤作用。由于中耳肌反射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对突然发生的爆炸声保护作用不大。 镫骨肌反射的反射弧:声刺激经中耳达耳蜗,耳蜗毛细胞兴奋性信号经由螺旋神经节双极细胞(1级神经元)的中枢突传至耳蜗腹核(2级神经元),耳蜗腹核神经元轴突部分至同侧面神经运动核、部分至同侧上橄榄核再传至同侧和对侧面神经运动核,面神经运动核神经元的轴突形成面神经,分出镫骨肌支支配镫骨肌。因此,声刺激一侧耳可引起双侧耳的声反射。”

这段文字翻译成小学或者少年科学画报上面的语言是什么呢?

那就是: 90dB SPL re 20uPa 以下的音乐您的耳朵是在享受, 90dB SPL re 20uPa 以上的音乐您的耳朵是在忍受。 这段文字翻译成下流段子是什么呢?那就是: 90dB SPL re 20uPa 以下的音乐您的耳朵是被爱抚, 90dB SPL re 20uPa 以上的音乐您的耳朵是被强爆。

再次呼吁:

不要加 “耳放/耳扩”这种听力杀手。


健康是第一位的。

不管怎么玩, 健康最重要,肉体和精神的健康是第一位的。肉体健康在耳机/音响发烧主要是听力保护。 WHO (世界卫生组织) 和 ITU (国际电信联盟)也在大声疾呼听力保护,但是不知道人们能否听得进耳。 长期以来发烧圈鼓吹“推力”、“耳放”这些玩意。 俺也年少轻狂中毒过,买过焊过无数的耳放和功放来摧残自己的耳膜。在不同亲友的提醒下认识到了耳放的危害以及听力保护的重要性。这是为啥俺不遗余力地反复提醒大家的原因, 不过是 Passing on the Kindness, 当然这也许是俺一厢情愿, 也许会有些人觉得是 Malice 甚至是 Venom。 也可能很多读者认为自己有金身或者金钟罩护体,俺的言论让他们很不爽。这就不是俺可以预料的了, Amen。 这些个观点在以下的回答和散文中应该有体现:


听力残障以后只能依靠助听器了, 所以俺不怕麻烦, 从 WHO 获取授权来转载这个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新闻稿:

提醒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健康。


如何避免戴耳机导致失聪这一悲剧?

尽可能少用, 使用时注意保持音量在 WHO 推荐的安全范围之内。

在发现不适后立即停止使用并且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听力损害是逐步发展的,确诊的时候一般已经难以复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