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老年人健身很少进行力量训练,而是采取快走等有氧耐力运动?

回答
我国老年人热衷于快走等有氧运动,而对力量训练相对疏远,这确实是我国健身领域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与其说这是一种“不好”的趋势,不如说它反映了多种社会、文化和个体因素的交织影响。

首先,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来看:

“养生”观念的根深蒂固: 传统中国文化中,“养生”的概念非常重要,强调的是一种平和、舒缓的保养方式。人们普遍认为,上了年纪就应该“慢下来”,避免剧烈运动,以免“伤了身体”。快走、散步、太极拳等运动,以其温和、持续的特点,非常契合这种“养生”的心理诉求,被认为是“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信息传播的侧重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关于老年人运动的科普信息,更多地集中在心血管健康、提高免疫力等方面,而这些正是通过有氧运动最容易达到的效果。力量训练的益处,例如延缓肌肉流失、提高骨密度、改善平衡能力等,在信息传播中相对被弱化,或者说,其重要性没有被足够清晰地传达给广大老年群体。
集体运动的社交属性: 很多老年人参与健身,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健康,更是为了社交。公园里、小区里,三五成群的快走队伍,提供了交流、分享的平台。这种集体运动的氛围,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是比单纯的锻炼身体更重要的需求。而力量训练往往更多是个人化的,或者是在器械区进行,参与群体性和社交性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其次,从老年人自身身体和心理特点来看:

对运动认知的局限性: 很多老年人认为,健身就是“出汗”、“活动筋骨”,对“力量训练”的认知可能停留在过去肌肉发达、形象强壮的印象上,觉得那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锻炼耐力”,而不是“增强力量”,觉得只要能动就行。
对损伤的恐惧: 随着年龄增长,关节、韧带等都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老年人对运动可能带来的损伤存在天然的担忧。相比于快走这种“已知”的、相对安全的运动,力量训练(尤其是如果方式不当)可能更容易让他们产生“会不会拉伤”、“会不会对关节不好”的顾虑。
体能和体力的客观限制: 经过一段时间的身体机能下降,很多老年人可能确实难以进行高强度的力量训练,或者初期对力量训练的反应比较敏感。如果缺乏专业的指导,他们很容易因为训练不适而放弃。
缺乏专业指导和动力: 很多老年人健身没有经过系统的指导。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更多的是周围人都在快走。如果自己贸然尝试力量训练,很可能不知道如何开始,如何选择器械,如何掌握动作要领,自然就容易望而却步。

那么,为什么力量训练对老年人如此重要,而仅仅依靠有氧运动是远远不够的呢?

对抗肌肉衰减(Sarcopenia): 这是老年人面临的最严峻的健康挑战之一。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量和肌肉力量会自然下降,导致行动不便、易摔倒、基础代谢率降低,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力量训练是延缓和逆转肌肉衰减最有效的方式,它能够刺激肌肉蛋白质合成,增加肌肉量和力量。
提升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高危因素。力量训练对骨骼施加适度的压力,能够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骼的生长和钙的吸收,从而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力量训练,尤其是核心肌群和下肢力量的训练,能显著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研究表明,加强力量训练的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会大幅降低。跌倒是导致老年人失能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这一点尤为关键。
提高基础代谢率,控制体重: 肌肉是“燃脂”的工厂。肌肉量增加,即使在休息状态下,身体消耗的能量也会更多,这有助于老年人控制体重,预防肥胖及其带来的健康问题,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强壮的肌肉可以更好地支撑和保护关节,减少关节的磨损和压力。力量训练还可以增强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腱,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对于缓解慢性关节炎等疼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能够自己拎东西、爬楼梯、站起来,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都离不开良好的肌肉力量。力量训练能够帮助老年人保持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显著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与其简单地指责老年人“不懂得”力量训练,不如说这是一个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去改变和引导的现状。

加强科普和教育: 需要更有针对性、更易于理解的科普宣传,让老年人真正认识到力量训练的巨大益处,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可以利用社区活动、老年大学、健康讲座等多种渠道。
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社区健身房、老年活动中心等应该配备更专业的教练,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力量训练课程和一对一指导。制定更详细、更人性化的训练计划,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
营造友好的健身环境: 创造一个让老年人觉得安全、舒适、有归属感的力量训练环境。例如,在器械旁提供辅助站立的扶手,讲解清晰的动作示范,鼓励同龄人相互学习和支持。
打破年龄的刻板印象: 鼓励老年人挑战自我,认识到“老”不等于“弱”。通过榜样力量,展示那些通过力量训练获得健康和活力的老年人。
将力量训练融入日常: 鼓励将力量训练的思想融入到日常活动中,比如,多站立、多活动,尝试一些简单的负重动作,让力量训练不再是“额外”的任务,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我国老年人倾向于有氧运动,这是一种历史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也与他们自身对运动的认知和身体状况有关。但从长远来看,忽略力量训练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这是一个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科普、专业的指导和适宜的环境,来帮助老年人认识和接受力量训练,从而获得更全面、更健康的晚年生活。将快走等有氧运动作为基础,再循序渐进地加入适合的力量训练,才是更理想的健身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句话就能回答,习惯与观念。

user avatar

我用以下的内容成功说服了我爸妈进行力量训练

先强调以下观念绝大多数来自于台湾的何立安博士,推荐大家去读读何老师的书——《 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

请爸妈仔细阅读并写下读后感

我们现在有幸活在新训练时代,所谓新训练时代指的是科学的肌力训练法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所有的人都有办法去接触,并利用这些技术来改变人生的时代。这是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当然前提必须是科学的肌力训练,而掌握这个的人非常稀少……这里吹嘘了一下自己,让爸妈觉得我很厉害~

我们现在处于老龄化非常可怕的社会,对于一个老人来讲,仿佛行动困难,动作颤颤巍巍,摔一跤就骨折已经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了。这在过去可能是正常的,但是在现在,这些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对抗衰老的答案就是循序渐进的力量训练!的确,有一部分写在基因里的衰老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有更大一部分,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东西——肌肉,骨骼以及神经系统的募集能力,恰恰是力量训练所能改变、逆转的。甚至于它们本身就是不应该衰退的,如果从年轻的时候就对身体进行循序渐进的压力刺激,可能到了80岁你的体能依旧不输少年。之所以你现在觉得这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这挑战你的常识。那么为什么你会有这个常识?因为你能见到的多数老人,他们都放任了自己机能的流失,所以他们的老年只能在行动迟缓和颤颤巍巍中度过

疾病而言,强壮同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当一个人肌力骨质神经系统下滑到一定程度,我们看到他百病丛生的样子,会以为他本来身体就不好,但实际上,他的身体是已经虚弱到随便一个疾病就能将她击倒。而拥有强壮的身体就不会畏惧任何疾病——肌肉量大对很多慢性病来说是有抵抗力的,骨密度高对很多意外伤害是有抵抗力的,而神经系统控制力强就可以让人享受生活品质,至少说可以完成自我的照顾,不会说生活无法自理。

如何积极的提高身体能力,去面对注定会很漫长的一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而肌力训练在其中恰好是一个被研究透彻的关键技术——它就是让你变强的关键。这个变强绝对不是为了身材,不是去健身房练出8块腹肌,不是在那边挺胸撅屁股自拍。而是最具功能性的身体能力——有没有强健的高代谢量的肌肉组织,有没有坚强的还能跑还能跳的骨骼系统,有没有还可以保持平衡,要快就快要慢就慢要停就停的神经系统。所有的运动员都需要肌力训练来帮助他提高运动表现,所有的普通人更需要这些训练来提高生活品质,我们可以说:普通人,同样也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运动员。

很多人认为老了就力不从心了,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力”可以被练的,当力不从心的时候为什么不去练一下力量呢?让你还能够跑能够跳,就算你不喜欢跑和跳,那你更不喜欢退化吧。肌力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肌力是万万不能的,可能连刷牙和洗澡都充满了危险,有的人在刷牙的时候都能腰椎间盘突出,没有肌力的支撑,你可能在随意的一次弯腰中拉伤你的腰椎。

毫无疑问,力量训练不是灵丹妙药也不会让你长生不老,但如果说人世间有最近接返老还童的东西,那应该就是重量训练。不是伸展操,不是耐力运动,不是家庭群里发的那些按摩穴道的玩意,不是任何轻松愉快的东西,而是对着人体施加渐进超负荷的压力刺激。就像快要蔫的植物你应该给它浇水,同样的,对着快要枯萎的身体,你应该给他安全的压力刺激。然后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把这个压力加大,你会看到身体为了应对这个压力刺激开始重建它的肌肉骨质神经系统,这是我们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它就是应激性

古代的帝王追求永远是,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我们对别人的祝福也总是人长命百岁,寿比南山。今天人类社会高龄化,超高龄化了,已经达到了古人梦寐以求的梦想,结果呢,这演化成了另一个危机。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长寿但不健康,或者说长寿但是没有生活质量。一个人活到100岁,结果路都走不动,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什么想干的事都干不了,这活着还有啥意义么。

现在我假设你深蹲只能扛空杠(20kg)。那么如果你从今天开始力量训练,慢慢增加重量,或许几年之后,你可能就可以蹲100kg了。换句话说,几年后的你有着远超你现在的力量水平,这难道不是返老还童?就算达到100Kg之后没有任何进步(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保持到80岁,保持到90岁,你能想象一个能深蹲100kg人会行动不便么?如果每一个老人都能深蹲100Kg呢?那养老院就要破产了,这简直就是人类的进化!!不过所有人都享受到肌力训练带来的效果那天,可能得是几百年之后的事,现在的人还是更愿意相信那些发在家庭群里的东西。

扭转这一切的钥匙就握在你的手上了,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转动它了。


必须说明,如果要让爸妈接触这个,最好由你亲自教,你必须首先自己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不要相信任何商业健身房的教练,靠谱的基本没有(把基本两个字去掉)。

如果你是新手小白,那么我认为最好的入门学习方式就在我这个回答的末尾,照着做就行了,可以帮你节约海量的时间和金钱。大概自己学自己练两三年,教爸妈就绰绰有余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