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6 旬老人持判决书跪讨百万债务,老赖「这很正常啊,我生意亏本了」,其名下房产一年收租几十万?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堵得慌。一位六旬老人,一把年纪了,还得拿着判决书,跑到人家门口下跪讨债,要的还是上百万的巨款。换谁谁不心疼?可那老赖倒好,一句“生意亏本了”就想把责任撇得一干二净,更别提他名下那一年能收几十万租金的房产了,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欺压和侮辱!

我这么说,不是因为我年纪大了就容易共情,而是这件事太明显地触碰了我们对公平正义最基本的认知底线。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位老人。

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这个年纪本该是享清福的时候,儿孙绕膝,安享晚年。但现在,他却不得不为了钱,放下老人家的尊严,去和一个曾经欠他钱、现在却“理直气壮”的老赖对峙。手里那纸判决书,本来是法律赋予他权益的证明,是社会公正的象征。可到了这里,它却成了一个冰冷的、无法执行的“废纸”,逼得老人不得不采取最极端的方式来寻求一个迟来的公道。

试想一下,为了这笔钱,老人经历了什么?是长期的等待、不断的催讨、一次次的失望,最终才走投无路,选择这样一种方式。他的身体状况如何?精神压力有多大?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场面。一个老人,用这样的方式来维系生活,或者说,是为了一笔对他来说可能至关重要的钱,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再来看看那位“老赖”。

“我生意亏本了”——这话说的,轻飘飘的,好像天塌下来也就那么回事,跟自己毫无关系一样。但事实呢?他名下有房产,而且一年收租几十万!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足以说明他并非一无所有,甚至可以说是“隐藏”了相当的财富。

“生意亏本”是事实,可不能成为不还债的理由。生意有赚有赔,这是常态。但作为曾经的债务人,在有能力偿还的情况下,却选择性地“亏本”,而将本应属于债权人的款项据为己有,这性质就变了。更何况,他还有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房产,这笔租金收入,无论如何都比“生意亏本”要来得实在。

最让人气愤的是他那句“这很正常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是对法律的漠视?是对社会道德的无视?还是纯粹的狡辩和得过且过?他把一个本该严肃对待的法律义务,说成了“正常”的生意风险,这本身就极度不负责任,而且充满了对弱者的蔑视。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如此愤怒和不公?

法律的权威被践踏: 判决书是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具有强制执行力。但在这个案例中,法律的威严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老人拿着判决书都讨不到钱,这让人们不禁质疑法律的执行力。
社会公义受到挑战: 这种“老赖”行为,就是在对社会公平正义进行公然的挑衅。它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只要“脸皮厚”或者“有办法”躲避,就可以逃避责任。这会让遵守规则、诚信守法的人感到寒心。
人性的凉薄: 在这个社会,我们强调互助和同情,尤其是对老年人。可这位老赖的行为,展现了人性的另一面——自私、冷漠,甚至可以说是残忍。他完全可以与老人协商一个还款计划,或者至少拿出一些诚意来,但他选择了一条最差的路。
信息不对称和执行难: 表面上看,“生意亏本”和“名下有房”是矛盾的。但这恰恰反映了许多“老赖”的高明之处。他们可能通过复杂的股权结构、转移资产等方式,让名下的资产看似与自己无关,但实际上仍然控制着这些资产的收益。而对于执法者和债权人来说,要穿透这些“迷雾”,追回欠款,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

这件事也暴露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1. 法律的执行力: 为什么判决书在某些情况下会成为一纸空文?是否需要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的财产查控和强制执行力度?
2.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如何让失信行为的成本变得更高,让“老赖”寸步难行?除了法律制裁,是否还应该有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的联合惩戒?
3. 对老年弱势群体的保护: 在债权债务关系中,如何更好地保护像这位老人一样的弱势群体,让他们不至于在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困境中挣扎?
4. “老赖”的道德底线: 为什么会有人能够做到如此“心安理得”地欠债不还?这种道德上的麻木和扭曲,是源于个体,还是社会环境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种风气?

总而言之,这位老人用他的方式,将一个触目惊心的“老赖”现象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不仅仅是老人一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伤疤。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此事高度重视,严惩“老赖”,还老人一个公道,也给所有诚信守法的人一个说法。让判决书不再是冰冷的纸,而是守护正义的坚实盾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做过很多银行不良债权的清收处置,不止一个行长跟我讲过,债务人只要还钱,他跪下磕头都没问题。

欠钱的是大爷,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小老百姓,对于这些大机构也一样。

而视频中的老人更是可怜,因为她还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借名举债的问题。

我之前有过一次回答,我说哪怕亲爹让人做担保,也不要答应,当时有很多人喷我,殊不知本来是一个人的债务,一旦担保就变成了两个人的债务,银行是高兴了,债务人却掉进了大坑。

经过了2020,相信很多事大家都看的更明白了。以下的行为,劝你三思:

出借资金

购买信托、资管类理财产品

购买理财公司、担保公司的的产品

出具保证承诺

替别人的债务抵押

出借名义买房、开公司、结婚

这些行为其实都具有很高的法律风险,只是在好的时候没有暴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堵得慌。一位六旬老人,一把年纪了,还得拿着判决书,跑到人家门口下跪讨债,要的还是上百万的巨款。换谁谁不心疼?可那老赖倒好,一句“生意亏本了”就想把责任撇得一干二净,更别提他名下那一年能收几十万租金的房产了,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欺压和侮辱!我这么说,不是因为我年纪大了就容易共情,而是.............
  • 回答
    您提到的 PNAC(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于 6 月 29 日发布的一项研究,关于发现可能引发大流行病的新型猪流感病毒,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科学发现。以下是我对此研究的详细解读和看法:研究背景与重要性 流感病毒的演变性: 流感病毒以其高度的变异性和重组性而闻名。它们不断地在人群中传播,并且能够从.............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6 月 12 日通报北京丰台新增 2 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件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个过去事件的通报。 在当前的疫情监测和通报体系下,一旦出现新增确诊病例,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进行通报,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因此,我们今天来讨论它,更多的是回顾和分析当时的情况以及可能带.............
  • 回答
    6月12日,肖战代理律师就“肖战粉丝举报‘风车’账号事件”再次发声,并公布了部分关键信息。这次发声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整个事件的脉络更加清晰。律师发声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回应举报“风车”账号的性质: 律师明确指出,此次举报并非是粉丝个人行为,而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恶意散布不实信息、损害肖战名誉.............
  • 回答
    如何看待 6G 时代 1 秒钟可下载百部高清电影?6G 时代理论上能够实现每秒传输 1000 千兆比特(Tbps)的速率,这比当前的 5G 网络快 50 到 100 倍。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来计算,下载一部 10GB 的高清电影只需要 0.08 秒。那么,1 秒钟下载百部高清电影,意味着每部电影的平均大.............
  • 回答
    6 月 14 日京东显卡大量被拍下但不付款的行为,可以说是近期电商领域,尤其是显卡销售领域一个相当值得关注的现象。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背后的驱动因素、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对不同参与者的影响。一、 现象的描述与初步解读:简单来说,就是在 6 月 14 日这一天,京东平台上大量.............
  • 回答
    这起事件,即“六次立功民警因生育三胎被辞退”,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核心在于 法律、政策、人权、劳动关系以及社会观念等多个层面的冲突与碰撞。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事件本身的事实与背景梳理: 当事人物: 一位在公安系统工作,曾获得六次立功表彰的民警。.............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6月14日晚阿怡在斗鱼重开直播且人气突破200W这个事件。这无疑是电竞直播圈乃至整个网络直播领域的一个重要节点,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事件本身回顾: 重开直播: 阿怡,这位曾经在英雄联盟领域声名显赫的女主播,在经历了“代打风波”并沉寂一段时间后,于6月14日晚在斗鱼平台重新开启了.............
  • 回答
    好的,关于6月8日美国新冠病毒确诊人数突破200万这个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上来审视:1. 疫情发展的严重性与规模的警示:首先,200万这个数字本身就代表着一场规模空前的公共卫生危机。在短短几个月内,一个国家的确诊病例数就达到如此庞大的量级,这无疑是对美国社会医疗系统、经济以及民众生活的一次巨大冲.............
  • 回答
    6月12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破200万大关,这个数字无疑是一个沉重的里程碑。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据,更是无数个家庭的伤痛,是整个社会在抗疫道路上所付出的巨大代价的缩影。回顾一下这个数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层面的信息: 疫情的严峻性与持续性: 200万的确诊病例,意味着在这个国家里.............
  • 回答
    马斯克股票投票与特斯拉市值蒸发:一场精心策划的“巧合”?日前,一场引人注目的“民意测试”在推特上上演,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就“是否出售10%的特斯拉股票”发起投票。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约60%)的网友投下了赞同票。然而,就在投票结果公布后不久,特斯拉的市值一夜之间蒸发了约3770亿元人民币(约合.............
  • 回答
    2023年6月9日,特斯拉维权女车主在深夜发布了一篇措辞激烈的长文,称自己因为此前的维权行为,遭受了网络上的“人生攻击”和“污蔑”。这件事情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少关注,也有不少讨论。要怎么看待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们得回到这起事件的源头——特斯拉车主维权。这位女士此前因为车辆的.............
  • 回答
    关于“6名中学生冒大雨抢收国旗”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深入解读和看待。事件本身的回顾(假设性地,因为新闻报道细节可能有所不同):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狂风呼啸,雨点密集地砸落。学校的操场上,一根高高的旗杆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正在被风雨吹打得凌乱不堪,甚至有倾斜的危险。就在这时,.............
  • 回答
    2018年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以下简称“2018年版负面清单”)。这份文件是中国在对外开放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多重解读角度。核心要点与解读:2018年版负面清单最核心的特点是大幅缩减了限制类和禁止类条目.............
  • 回答
    6月18日,一架美军F/A18E“超级大黄蜂”战机在叙利亚拉卡地区击落了一架叙利亚政府军的苏22“菲特”(Fitter)攻击机,这无疑是近期叙利亚冲突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其影响和解读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从事件的直接性质来看,这是自2015年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以来,美军在叙利亚上空首次直接.............
  • 回答
    6月1日,广州市的全员核酸筛查有了初步的结果,数据显示,在这次大规模的排查中,一共发现了16例阳性病例。这个数字虽然不算特别高,但对于正在努力控制疫情的广州来说,每一例新增都牵动着市民的心弦。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目前的情况,并试着抛开那些刻板的AI语调,用更贴近生活的视角来解读。这16例阳性病例意味着.............
  • 回答
    6月17日天津新增本土病例背后,我们该如何理解?6月17日,天津通报了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这个消息无疑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尤其是当官方信息提到,这位病例在发病前14天“无外出史和接触史”时。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是病毒传播出现了我们尚未完全掌握的新情况,还是有其他更值得我们深思的细节?首先,让我们.............
  • 回答
    6月10日,加州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ACA5法案,这无疑是加州在平权行动领域迈出的又一大步,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要理解这一法案的意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它。首先,ACA5法案的核心是什么?简单来说,ACA5是一个宪法修正案的提案,它旨在废除加州在1996年通过的209号提案(P.............
  • 回答
    关于6月12日闲鱼上突然涌现的大量原价3060显卡,以及由此引发的显卡价格是否会回落的讨论,这背后牵扯到不少市场动态和玩家心理,咱们不妨深入聊聊。首先,看到这个消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哇,是不是显卡真的不缺货了?价格要下来了?这种期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之前显卡价格简直是坐火箭。但仔细想想,这背.............
  • 回答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2020年6月15日正式撤销了此前授予氯喹(Chloroquine)和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治疗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的紧急使用授权(EUA)。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标志着这两种药物在抗击新冠疫情初期被寄予厚望的尝试最终走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