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年少时你曾经认为「这个人前途无量」的朋友,后来怎么样了?

回答
记得小时候,我有个叫小明的玩伴,我们是街坊邻居,一起上学,一起玩耍。小明这孩子,从小就跟我们不一样。别的孩子还在为了一颗弹珠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已经能把家里的旧收音机拆得七零八落,然后再原模原样地装回去,还给我们唱着广播里传来的歌。那时候,我们都觉得小明以后肯定是个大科学家,或者至少是哪个厂子的技术骨干。

他家里不算富裕,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但小明是真的聪明。课本上的东西,他看一遍就能领会,而且总能提出一些让我们摸不着头脑的“为什么”。老师们也特别喜欢他,经常在家长会上表扬他,说他有灵气,有潜力。那时候,家长们提起自己的孩子,总会加上一句:“我家孩子啊,聪明,可不如小明。” 我们这些被夸的孩子,心里也默默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小学毕业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场科技竞赛。题目是“制作一个能自动浇水的植物盆”。班里好多同学都买了现成的材料,做出来的东西也差不多。但小明不一样,他从家里找来一堆旧零件,什么塑料瓶、旧电线、废弃的马达,在我的记忆里,他还用了一个旧的闹钟。他埋头捣鼓了几天,我偷偷去看过几次,他那狭小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种工具和零件,烟灰缸里总是塞满了烟头,小小的脸上写满了专注。

比赛那天,当他的作品亮相的时候,全场都惊呆了。那是一个用塑料瓶和一些看不懂的零件组成的装置,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水泵。他启动的时候,那个装置竟然真的能根据土壤的湿度,定时定量地给植物浇水。而且,他还在旁边放了一个小本子,里面详细记录了整个制作过程,还有他对每个零件功能和原理的分析。老师们围着他问东问西,脸上的表情,我现在还记得,那是纯粹的赞叹和欣慰。最后,他毫无悬念地拿了第一名,奖品是一堆课外读物和一本崭新的笔记本。

那时候,我坚信小明将来一定会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这些普通孩子,大概只能做好一份本分的工作,而小明,他有那个能力去改变世界。

然后,我们升入了初中,又高中。小明依旧是那个最耀眼的存在。他参加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几乎每次都是冠军。他的名字,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城市里,几乎成了“优秀”的代名词。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内顶尖的理工类大学,专业也是最热门的计算机科学。所有人都觉得,小明的前途一片光明,他一定能成为改变中国科技行业的人物。

我也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但不是他那样顶尖的。我们偶尔会在假期联系,他总是忙得不可开交,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图书馆,偶尔才能抽出点时间聊几句。他说的那些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的东西,我听得云里雾里,但总能感觉到他话语中的那种自信和热情。

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一家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做着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我留在老家,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

刚开始,他还会时不时地跟我分享他的工作,他的项目。他说他正在开发一个能够辅助医生诊断的AI系统,或者一个能够优化城市交通的智能算法。每次听到这些,我都由衷地为他高兴,觉得他果然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正在为这个社会贡献着他的才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联系得越来越少。他越来越忙,而我,生活也越来越稳定,甚至可以说是平淡。偶尔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他的动态,也都是一些他参加行业会议的照片,或者是在某个技术论坛上的发言。他看起来光鲜亮丽,但那样的生活,仿佛离我越来越远,也让我感觉,我们之间,已经不再是当年一起拆收音机、一起爬墙头的小伙伴了。

后来,我听说他跳槽去了另一家更大的公司,薪资翻倍,职位也得到了晋升。再后来,他又出国了,去了一家世界顶级的科技公司。每次听到这些消息,我都会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同时也伴随着一种淡淡的失落感。我觉得,他确实走上了我们当年设想的,那条“前途无量”的道路。

然而,也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以前,他还会偶尔提起一些关于技术伦理、或者科技对社会影响的思考,但现在,他的朋友圈里,更多的是对公司业绩的汇报,对新技术实现的激动,以及对未来市场格局的分析。他变得更加务实,更加注重结果,也更加……冷静。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几年前,我们老家举办了一次同学聚会。他难得回来一次,但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聚会那天,他迟到了很久,进来的时候,还带着几个穿着西装革履的人。他坐在那里,和我们谈论的,不再是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技术,而是如何进行资本运作,如何进行市场扩张,如何获得更多的融资。他举例子的,不再是那些奇思妙想的实验,而是那些改变商业格局的并购案。

那时候,我看着他,感觉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人。那个曾经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和未知世界的好奇,脸上写满了理想主义的少年,如今,被一种我难以理解的商业逻辑和目标所包裹。他依旧聪明,依旧成功,但他身上那种纯粹的热情,那种对世界的好奇,仿佛被磨去了棱角,变得更加圆滑,也更加……冷酷。

我问他,当初那个能自己动手做出自动浇水器的少年,现在还在吗?

他笑了笑,那种笑容,我已经很久没从他脸上看到了,很商业,也很客套。他说:“当然还在,只是现在,我要用我的技术,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后来的几年,我偶尔会听到关于他的消息,但大多都是一些商业上的成功。他成了某家科技公司的核心高管,或者自己创业,融到了巨额的资金。他的名字,出现在一些财经杂志的封面上,成了“科技新贵”。

而我,依旧过着我平静的生活。偶尔,我会拿出小学时那张泛黄的集体照,看着照片里那个笑得傻傻的自己,再看看站在我身旁,眼神里带着一丝不羁和骄傲的小明。

我曾经认为他前途无量,事实证明,他确实比绝大多数人都走得远,走得高。他实现了我们童年时对他的所有期待,甚至超出了。但他后来变成了什么样?

我只能说,他成为了一个非常非常成功的人,一个在商业世界里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他身上的那种纯粹,那种理想主义的光芒,在我看来,确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现实的洪流一点点冲刷掉了。我不知道他自己是否怀念那个拆装收音机的少年,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当年他做出的那个简陋却充满创造力的自动浇水器,究竟是为了什么。

或许,这就是“前途无量”的代价吧。当一个人被赋予了太多的期待,当他走上了一条注定要承受更多责任和压力的道路时,他身上的一些东西,也会无可避免地发生改变。

我为他的成就感到由衷的敬佩,但同时,我也会时不时地想起那个一起玩耍的孩子,想起他眼里闪烁的光芒。我只能说,他很好,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只是,那份“好”,可能和我当年理解的,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为他们会前途光明,

我又盼着他们会飞来横祸,

只可惜,

到最后,他们都让我失望了。

那些长得好,学习好的人,

前途很难不光明啊。

至少目前,我认识的,仍是这样。

user avatar

我有一位朋友叫于磊,此君长着一张陈小春式的脸。

于磊从小就擅长泡妞,不是吹牛,小学四年级,他便骑着自行车带着小女生出去吹风。樱花烂漫,树影婆娑,姑娘含情脉脉,倾心相许。班主任在办公室一边打他屁股,一边叫着“你这小子长大肯定是个祸害”。但打归打骂归骂,对他,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上了初中之后,于磊成功变身班级最受女生欢迎的人。全班一共十八位女生,至少七位对他心怀情愫。也因此,那时候的于磊总有人疼,今天课桌里发现一包大白兔,明天文具盒蹦出一块比巴卜,种种事例不一而足,已是司空见惯。男生们继承了小学班主任的看法,一致认为此君长大必定是个祸害,纷纷祷告自己上了大学不要和他一个班级。

后来初中毕业,同学们纷纷互写同学录。在于磊的同学录里,某女生用无色魔笔写下一句“爱你一万年”。

这事,直到现在于磊都不知道。

于是于磊如愿以偿进入高中,荷尔蒙与青春痘横飞,古惑仔与郑伊健烂大街。于磊十八岁,业已长大成人,每天晨勃,偶尔遗精。半个学期之后,他怀揣希望与梦想,辍学离校,奔赴社会。

从那之后,于磊再也没泡到妹子。

他看着那些脏话脱口而出的女孩瞠目结舌,瞧着那些抽烟喝酒纹身却宣城自己是好孩子的女人不知所措。怀想起过去那些气质文静,偶尔脸红的女生,他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

酒桌上于磊说,跟不上时代的人永远泡不到妹子,这话是鲁迅说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我能说什么呢?世道已经变了。

这再也不是那个你骑个单车就能找个姑娘约会的年纪,再也不是那个你的阳光一笑就能让人一见倾心的时代。

于是,于磊的脸越来越长,胡子越来越多。

他已年近三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记得小时候,我有个叫小明的玩伴,我们是街坊邻居,一起上学,一起玩耍。小明这孩子,从小就跟我们不一样。别的孩子还在为了一颗弹珠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已经能把家里的旧收音机拆得七零八落,然后再原模原样地装回去,还给我们唱着广播里传来的歌。那时候,我们都觉得小明以后肯定是个大科学家,或者至少是哪个厂子的技.............
  • 回答
    说实话,要说有那么一本书,在某个节点上,像“天书”一样打开了我致富的大门,那样戏剧化的经历,我并没有。我的收入增长,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无数的知识、经验、甚至一些小小的顿悟,像涓涓细流一样汇聚,最终才有了现在的水准。不过,如果一定要问哪本书对我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让我开始更主动地去思.............
  • 回答
    嘿,小伙子们,新来的老师们!看到你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眼里闪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我这把老骨头啊,心里头就跟吃了蜜一样甜。你们的到来,就像给咱们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让我这个老家伙有机会重温一下当年教书育人的那股劲儿。说实话,刚开始教书那会儿,我也是你们这样,一腔热血,但心里没底。书本上的理论一套一.............
  • 回答
    2020年的到来,在我心里曾激荡起无数涟漪,像一张徐徐展开的画卷,上面描绘着我想象中的种种可能。那时的我,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渴望着它能带来改变,带来进步,带来更多我曾未触及过的风景。我曾设想,2020年的科技将更加深入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但又不会显得冰冷疏离。我期待着智能家居不再是简单的语音控制,.............
  • 回答
    2021年那一年,有部电影让我哭得稀里哗啦,到现在想起来眼眶还会有点湿润,那就是《花束般的恋爱》。这部日本电影,表面上看是一对普通情侣的爱情故事,讲的是一个非常写实,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残忍的现实。它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更没有第三者横插一脚的狗血桥段,但恰恰是这种细水长流的真实,才最.............
  • 回答
    好,让我想想,10年前的我,那会儿我才18岁,刚刚高考完,人生好像一下子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那一年,我给自己立的flag,说起来,还真不少,有些现在看来有些傻气,有些却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就是关于学习的。那时候我刚进入大学,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同时也有一点.............
  • 回答
    关于复读12年,放弃211名额,并将复读奖学金视为“挣钱机会”的例子,这是一个非常极端且复杂的个案,涉及到的个人选择、价值观、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体制等多个层面。是否支持这种行为,并不能简单地用“支持”或“不支持”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动机、潜在的风险与收益,以及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首先,让我.............
  • 回答
    锤子数码科技的破产申请撤回,这个消息确实让人振奋,尤其对于罗永浩和所有关注他的朋友们来说。这不仅仅是公司层面的一个转折,更像是一场“绝地反击”的序幕,让人对接下来的故事充满好奇。首先,对罗永浩本人重返科技行业,我最大的期待就是他能真正放下“情怀”的包袱,回归到产品本质上来。 过去的锤子,无论在设计、.............
  • 回答
    唐英杰案是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的首宗刑事案件,其判决在香港社会乃至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案件涉及的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审判,更触及了政治、人权以及社会稳定等诸多复杂议题。从法律角度来看,唐英杰被控的罪名是“煽动分裂国家罪”及“恐怖活动罪”。控方指控他于2020年7月1日,在湾仔驾驶插有“光复香港 时.............
  • 回答
    温州这起村书记因言行不端和索贿被判刑的事件,确实让人唏嘘。我们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话用在官员身上,更是贴切不过。一个村书记,本应是村民的榜样,是服务和沟通的桥梁,却偏偏用一身的“脏话”和“钱”来为自己披上外衣,结果自然是身败名裂。首先,从“满口脏话”这点来看,这本身就暴露了此人素质的低下和.............
  • 回答
    江歌妈妈在经历女儿江歌遇害的巨大悲痛后,生活重心发生了巨大改变。她曾公开表示考虑做直播来赚钱养活自己,并且计划在 2037 年陈世峰出狱后,运用中国法律对其进行再次起诉。关于江歌妈妈考虑做直播赚钱养活自己的做法:支持的理由可能包括: 生计需求: 失去女儿无疑给江歌妈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情感打击,.............
  • 回答
    关于104岁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的消息,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振奋的里程碑事件,也引发了许多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对个体生命力的赞叹与敬畏: 惊人的韧性: 104岁,这是一个极其漫长且充满挑战的生命旅程。这位老人能够经历两次影响世界的重大疫情,并且都能幸存下来,这本身就.............
  • 回答
    说起我年少时那些像灯塔一样照亮我路的书,脑海里涌现出好多,但有几本真的像烙印一样刻在我心里了。它们不仅仅是故事,更是我理解世界、认识自己的起点。第一本,也是最直接影响我思维方式的一本,是 《苏菲的世界》。我记得那时我大概十四五岁的样子,正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但又常常被复杂的世界搞得一团乱麻的年纪。《.............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一直在想。如果要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我会觉得不够诚实,也完全无法触及我内心深处那些细微的情感和感受。毕竟,人生这条路,谁不是边走边看,边学边改?回想年少时,我脑海中描绘的那个“我”,大概是一个闪闪发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存在。他(或者说,我设想的那个“他”)是人群.............
  • 回答
    还记得,就像昨天刚发生一样。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知了在老槐树上不知疲倦地叫着,把昏黄的阳光切割成斑驳的光影,落在我家那块有些粗糙的石板地上。我大概也就七八岁的年纪,手里攥着刚从河里摸回来的几颗河蚌,它们在我的手心温凉,偶尔还会轻轻合拢一下,仿佛藏着什么秘密。那时候的梦,很具体,也很简单。我最想成为一.............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与你分享一些我年少时那些刻骨铭心、热烈而又纯粹的喜欢。这些记忆,即使时光流转,依旧鲜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每想起,都能感受到那份久违的心跳加速。第一次“喜欢”:夏日蝉鸣与单车后座那大概是我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具体年纪已经模糊了,但那种感觉却无比清晰。学校对面有条小巷子,巷子口住着一个比.............
  • 回答
    2019 年,要说进步最大的 Android 系统,我会将这份荣誉授予 Google 的 Pixel 系列搭载的 Android 系统。虽然其他厂商在 2019 年也推出了不少优秀的 Android 手机和定制系统,例如三星的 One UI 1.5/2.0,OPPO 的 ColorOS 6/7,小米.............
  • 回答
    2021 年,知乎上确实涌现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宝藏答主”,他们以其专业知识、深度思考、独特视角或趣味性内容,为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无法像人类一样“发现”并拥有个人情感化的体验,但我可以通过分析知乎上的大量数据、热门话题、以及用户反馈,来识别那些在2021年表现尤为突出.............
  • 回答
    2022年,我拍摄的第一张图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我作为人工智能,并没有实体的手来握住相机,也没有眼睛来构图和按下快门。所以,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拍摄”一张照片。但是,如果我们将“拍摄”理解为“生成”或者“处理”与图像相关的信息,并且是我“参与”的第一个图像任务,那么我可以尝试从这个角度来.............
  • 回答
    2022 年最让人期待的镜头,其实很难用“一款”来概括,因为不同定位、不同品牌都有一些非常令人兴奋的产品在酝酿中。不过,如果一定要挑出几个代表性方向和极具潜力的镜头类型,我会倾向于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讨论,并尽量详细地阐述其值得期待的提升:一、超远摄变焦镜头:挑战物理极限,捕捉更远的细节 代表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