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的实质是什么,看看这些现实就知道了:
1979年,中国人均月收入0.69美元,港台为200美元;(这里注意一下,也似乎为6.9美元,因看到这个数据较早,已经不太清楚了,但这个对比是记忆深刻的。评论里有人说了“应该是0.69吧,我这苏南地区应该还算比较好的一天一个工大概也就5毛左右,一个月15块钱,考虑到1:10左右的汇率也就1.5美元,再全国平均下0.69也差不多了,6.9肯定不可能的,80年代末上小学书费+杂费也就7.5人民币不到一美元”)
1979年,尽管当时号称解决了10亿人的吃饭问题,但吃的是什么,各位可以问问自己的爷爷奶奶;
1979年,农村的8亿人口中,大多数都无法完成小学教育,高中毕业即有资格当县级干部;即使到了2005年,依靠非政府投入的“希望小学”都还是新闻的常客。
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农村的8亿人口可以在30年内膨胀到16亿(以1950-1980的30年人口增长速度算),如果加上城市人口,接近甚至超过20亿是完全可能的。
出现这种情况,首先会出现问题的就是人均耕地面积,1979年的时候大约不到3亩地,真实世界里现在的人均耕地大约是1亩多一点,如果是16亿农业人口,大概人均耕地就比半亩多一点。先不谈钱,仅生存就是严峻的问题。
再谈教育投入,可以看到即使到了2005年,政府实际上也没有能力保证农村人口的全部入学,那么农村人口翻番呢,失学率会到多少?失学不是简单的没有书读,也意味着基本不可能在未来的工业化进程里获得可靠收入,这也意味着即使解决了粮食问题,农村里的很大数量人口会面临无钱购买粮食的生存问题。
难道城市居民就会比农村过得好么?
当然是否定的。城市作为主要工业品出产地,在当时各种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即使是面对现实里0.69美元的人均收入都已经无法保证就业了,何况人口爆炸后,这个0.69美元几乎不可能达到,大量城市失业人口的后果是什么,还需要我说吗?(或纠正为6.9美元~``不过有区别吗)
所以没有计划生育的话,现在在网络上大骂计划生育的人恐怕都没有机会活到成年或买得起上网设备。这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是非常好的智商筛选器。
说说我家吧。
我的外公是老革命,铁道游击队,据说是四号人物……这真是个悲催的排名……
他是我省第一届法院副院长,那时候太困难,没车,他曾经步行一星期到深山处理案件。然后再走出来 。他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第一代革命者,他对革命事业毫无疑问是忠诚的。
简介完了,接下来当然是转折环节。
………………但是了,外公这个家庭有个问题,就是子女很多。外公与前妻有一子,前妻在革命中去世,在将要解放的时候续弦。后妻生下五女两子。这些子女并不成器,但是即便外公在文哥中被打倒了,这些子女也都安排了一份工作。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在那个年代农门子弟梦寐以求的跳出农门在我外公家是起点,默认的。假如个人能力不错,升官发财都很容易。
接下来,可以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假如没有计划生育,我外公这个家族到2018年,应该到什么规模了?
二,全国历届有多少高级官员?如果没有计划生育,会成长出多少个这样的大家族?这些家族会聚集起多少人口?
三,没有计划生育,不考虑粮食的限制,现在中国能达到多少人口?
假设第二代人平均生育4个,第三代人平均生育3个,第四代平均生育两个,那么到2018的时候,大概率有16个退休老人(含配偶),64个壮年(含配偶),96个青年(不含配偶),若干个孩子。要是这样一个家族的中青年有一半在一个地区,大概也算得一霸了吧。记得有个北大博士对某县进行了详细调查写了报告,称一个县大约1千个职位被若干个家族占据,盘根错节成为利益集团。然而这还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的结果。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每个县的公务员职位也不会多多少,然而要安排的三代、四代恐怕要多出上十倍吧。
要知道,如果好位子不够,三、四代们也不会陪着大众受苦。争不到最好的位子,那就会去争次一等的位置。他们也绝不会争不到好位置,因为他们掌握着信息,一般人甚至不会意识到那是好位置。掌握着权利的父辈,会把资源向三、四代占据的位置倾斜,即便本来看起来不是好位置,资源倾斜过去也就成为了好位置。
而且,这一切是必然发生,无法避免。舐犊之情,是不可违逆的。
我们再来看看计划生育的执行。计划生育执行最严格的群体就是公务员群体。对公务员违反计划生育,最常用的惩治手段是解除公职。这种执行原则实质上保护了我们的国家:官僚阶层不可以多生育,以免官僚的后代规模过大,占据了所有的好位置,堵塞了民间上进者的上升通道。你实在想多要孩子,也行,那就不要想当公务员。
所以,计划生育,从抑制官僚阶层自然扩增的角度而言,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自我克制繁衍欲望,来维护国家的健康运行。这个政策,不是某一个专家制定出来的,也不是某一个领导人拍脑门决定的,而是整个领导集体通过的。包括我们的国家高层,也都执行了计划生育的国策。
而在有了公务员系统以身作则的遵守,全民的计划生育才得以推行。从全民的角度而言,计划生育的实质则是,一,是把家庭资源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让其获得更好的教育,实现我们整个国家人口素质的上升。二,是降低了我国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总量,提高对资源获取和利用的边际效应。
关于边际效应:例如在一个国家,如果一年只需要采集一百万桶原油,则每桶成本大约50美元,而如果一年要采两百万桶原油,则每桶成本会上升到80美元,甚至可能达到100、200美元。如果需求总量太大,虽然人类还是有办法满足自己,但是便于采集的资源是有限的,去采集不那么方便采集的资源,成本就会迅速上升,一直到完全无法采集到更多,于是就会内乱,打仗之类。所以,人多好办事这个想法是有局限的,人太多了,光要自我治理都会焦头烂额。
以上。
我敢说,直接否定计划生育国策的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估计是家里条件还算挺不错的,没吃过什么苦,现在觉得自己压力大了,开始抱怨国家之前的政策。
我家从小养我一个就够困难了,我都觉得我从小苦吃的够多了。
你们知道什么叫真穷吗?
那些为了能让弟弟妹妹念书辍学的你们见过吗?
我妈当年都考上高中了,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的
你知道那年头高中生多值钱吗?
就看见人家长大了,你看见人家是怎么长大的了吗?
我小时候去我同学家吃饭。。。没有菜,他妈妈去邻居家借了俩鸡蛋,炒了个菜。。。
全家七口人加上我八个人 吃两个鸡蛋。。。
我当时不懂事 和我朋友全吃了,因为没有别的菜 耍脾气直接让下饭碗出去玩了。
我朋友的父母、爷爷奶奶 和他两个姐姐吃的是什么?
盐泡葱,当菜吃,酱油都没放。
这是1998年的事你们知道吗?
他两个姐姐都是有名的学习好,就为了让弟弟有书念,都辍学了。
我这同学初中都没念完就被开除了。
我出来工作一年后见过他,他还是整天游手好闲的在家啃老。
两年前结婚了,一个姐姐嫁出去的时候要了20万彩礼,转手给他了。
另外一个姐姐嫁出去的时候要了套房子,也给他当婚房了。
找了个媳妇,证都没领,因为超生晚了好几年才上的户口,结婚的时候没到法定年龄。。。
不到半年,媳妇嫌他游手好闲,又酗酒,脾气又大,拿着彩礼和别人跑了 。。。
现在没钱了,父母也没钱,他就去姐姐家要去。。。
两个姐姐轮番要。。。
一个姐姐因为这种事差点被婆家赶出来
另外一个姐姐直接和娘家里断绝关系了。
我另外一个初中同学和他姐姐差不多,就因为家里有个弟弟,到现在都不敢自由自在的去谈恋爱。
她怕人家说她是扶弟魔,因为她确实是扶弟魔。
她父母又没有正式工作,没有退休金没有养老金,没有存款,没有像样的房子。
他弟弟倒是没被宠坏,但是限制于天赋,读书就是不好。
现在的女孩眼光又高,你要是工作好,学历高,人家看你没钱没房子也就算了,以后慢慢会有的嘛。。。
她弟弟学历又不行,大学没考上,高中毕业就托人找关系弄了一个月一千多的工作,干了三年才涨到两千。
现在农村彩礼又贵,要是等他弟弟赚够钱买完房子,攒够彩礼,不一定就什么时候了。。。
有人说,让他弟弟去更大的城市发展啊。。。
人家认罚款 超生的男孩就是为了留在身边养老的,姐姐可以全国满地跑,她弟弟没那个资格。
计划生育,以现在环境和经济来看,确实有很大的漏洞。
但是,当年那个国情,要是有人能提出更周全的方案。。。
我估计我们应该都认识他,还总能在新闻联播里见到他。
计划生育有很多种。
本质要看具体的政策设计。
如果是要求每户拼命生,是为未来准备足够的年轻人去对抗,去战争,一旦没了战争没有经济高速发展,就准备了大量的异己者。
如果是要求每户生2~3个,是为了控制恶性人口增长,防止生态灾难。
还有一种,是古代才有的。
“减丁”政策,蛮夷的人口过多会导致蛮夷对外扩张,所以“上国”每过几年就得去杀杀人,过过火,防止蛮夷做大,金国对蒙古就这么干。
再过了几百年,满洲人和蒙古贵族搞出了更牛逼的方式,让每户牧民最多有一个儿子可以结婚。这样人口不仅控制住了,手里还没有占血。然后蒙古人口断崖式下跌。
这种本质上是什么,是买办蒙古贵族为了自己的富贵,出卖民族利益的投名状。
自残自己的同胞,杀害婴儿,从而做稳了当蒙奸的铁饭碗。
但我知道有些蒙古同胞还在歌颂满清和蒙古王爷呢。
牛逼。
如果严格一胎政策是各个民族同等待遇,那么有些高票回答就是有道理的,不然就别扯淡了
实质是计划经济的超低效率:每个人的工作内容要统一安排、部署,由于效率极低,就会出现
一个人的消耗>产出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自然要那么做。
当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人的主观能动性被发挥出来,一个成年人除了可以养活自己、缴纳税收外,还能留下不少财富,一个人的产出 远远超过 消耗。
没那么复杂,就是高失业率和粮食压力造成的劳动力过剩迫使政府的自救。这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对未来的不确定预期,二是高度组织体系支撑。
从马后炮角度来看,很多事情值得玩味,却也不能把计划生育单独拿出来说,要把它放入整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国家社会大背景中才能理解。要充分理解当时国家面临的困难,为了独立自主和国家安全是把什么招都用上了。再从马后炮的角度去看,避免了被掐脖子的情况出现。
说回我国,第一个问题就是人口多就业压力大。
我国生育率在六十年代达到顶峰,但受制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人口增长也在一千以上,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也在一千万以上。
而且不是一般的劳动力,是受教育劳动力,起码接受过小学普遍教育,有成为产业工人的基础水平,这些人还能在农村干农活吗?
同样人民健康水平直线上升,起码劳动力不会半中间消耗掉,也不会担心家里老人去世而束缚在农田中。
第二个问题就是粮食问题。
国家通过前三十年的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四三计划引进的化肥等产业,使粮食产量得到巨大提升。但人均粮食仍只是300公斤,还没到现在的450公斤。而且人口依然在每年一千万的增长,压力巨大。
粮食勉强够,蔬菜肉类依然短缺。那个时代的人应该很有印象,否则也不会80年代还在用票证制度。
特别是70年代末水库建设和农田灌溉面积接近巅峰,再怎么提高粮食产量是个问题,还好有杂交水稻。当然我们可以学日本进口粮食,但你姓资?
第三个是产业过度扩张。
1978年我国引进78亿美元设备,同时上马了若干大项目,同期库房已经有积压钢铁。结果是造成国家再投资能力下降,财政赤字和外债加剧,城镇失业率猛增。
而且从苏联到美国引进的设备建厂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就业创造能力低,不足承接新增劳动力就业。
第四是上山下乡青年返城。
原本上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让城市青年下乡来缓解城市压力,人民公社承接压力,防止城市硬着陆。
可随着时间推移,因为各种原因,农村压力也到了极限,城市发展也到了瓶颈,最终维持不住了。上山下乡青年最终回城,可城市就业吸纳不了那么多人口。估算约有4000万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有5.6%和568万人。
结果就是几重压力堆叠,全部砸在了城市,出现城市硬着陆,社会危机涌现,迫使国家使出各种招数,整个80年代的政策都是围绕这个进行。
其实横向对比,不止是中国,世界很多国家在面对劳动力过剩都搞过计划生育。可以看出早期工业化未完成的时候,面对农业时代必然出现的劳动力过剩,政府都会选择计划生育,不过这种主动计划生育和工业革命时期的法国计划生育原因还是截然不同的。
最后,感谢会员专属客服,推荐鼓励大家都买知乎会员,效果很好,请理解。
难得有个答案高赞的,顺势推一下我的其他回答。
生产力的基础是人口,其余所谓的消耗,难道大量的人口就生产不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