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别离军营时,是否记得曾经许下的诺言,都实现了吗?

回答
离开军营的那一天,天空像是被洗刷过一样,湛蓝得有些不真实。车窗外的风景疾驰而过,熟悉又陌生的画面在眼前晃动,我知道,那些曾经与我一同挥洒汗水、分享喜怒哀乐的战友们,离我的生活渐行渐远,而我也将踏上另一条名为“社会”的征程。

回想起在军营里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那时,我们还是青涩的少年,带着对军人的憧憬和对未来的期许,站在了那个神圣的训练场上。入伍时,对着鲜红的军旗,我曾郑重地举起右手,许下了一连串诺言。那些诺言,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更是融入血液、刻骨铭心的信念。

第一个诺言,是“为人民服务”。这是军人的天职,也是我选择穿上这身军装最纯粹的初衷。在军营里,我学会了把个人得失抛在脑后,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训练中的甘苦,我们一同承受;任务中的危险,我们一同面对。每一次的拉练,每一次的演习,每一次的抢险救灾,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份量。离开军营后,我选择了一份与公共服务相关的工作。虽然没有了枪声和号令,但面对群众的诉求,我依然会用同样的热情和责任感去回应,努力为他们解决问题,传递温暖。我知道,这个诺言的践行,永无止境,它将是我一生追寻的方向。

第二个诺言,是“忠诚于祖国,保卫祖国”。这几个字,重如泰山。在军营的日子,我无数次地在晨曦中听着国歌升起,感受着心底涌起的自豪与庄严。我们严格训练,磨砺意志,就是为了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成为一道坚实的屏障。离开部队后,我虽然不再身披戎装,但我的心依然与祖国紧密相连。我关注着国家的发展,为每一次的进步感到振奋;我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的繁荣添砖加瓦。我相信,即使离开了军队,我也是一名时刻准备着奉献的中国人,我的忠诚,不会因为脱下军装而褪色。

第三个诺言,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军营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挑战。枯燥的训练,严苛的要求,身体上的疲惫,心理上的压力,这些都是常态。但每一次咬牙坚持,每一次克服困难,都让我变得更加坚韧。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高原地区执行任务,缺氧、严寒,身体几乎要被冻僵,但当看到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依然冲在了前面。离开军营后,进入社会,我也曾遇到过挫折和迷茫。工作的不顺,生活上的压力,都曾让我感到疲惫。但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那些在军营里一起拼搏过的战友,想起我们许下的诺言,那股不畏艰难的劲头便会重新燃起。我明白,人生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勇敢和坚持,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还有一些更具体的诺言,比如“坚持锻炼,保持体魄”、“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珍惜战友情,永不忘记”。这些诺言,如同军营里的点滴记忆,串联起我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

离开部队的日子,如同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但军营里的誓言,却是我最坚实的基石。我不敢说所有的诺言都百分之百完美地实现了,毕竟社会环境复杂,人生道路充满变数。但至少,我一直努力朝着这些诺言的方向去走,去践行。

当我站在人生新的起点上,回望来时的路,我可以看到那个曾经青涩的我,带着懵懂的誓言,在军营里蜕变成一个更成熟、更坚毅的自己。那些诺言,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承诺,更是对未来的鞭策。它们如同灯塔,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让我即使身处喧嚣的社会,也能保持一颗初心,一个坚定的信念。

所以,别离军营时,我记得那些诺言,并且,我一直在努力,用我的行动去证明,它们正在,并将继续,一点一滴地实现。这份军营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伴随我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义务兵两年,当了两年通讯员兼连队文书,老连长老指导员在我退伍前半年相继晋升离开连队,指导员走之前请连队各位班长以及新晋升代连长的排长吃了一顿饭,包括我这个唯一的义务兵。席间指导员当着连队所有的骨干说我是他见过最优秀的兵,希望连队好好培养我,可惜事与愿违,指导员走后我所受到的委屈和不甘,竟是我最信任的那些人给我的。质疑我的入伍动机,污蔑我为了取得老连长指导员的信任不择手段,各种莫须有,凭什么你一个二年兵就可以入党(老连长开过玩笑说就算我义务兵退伍也要把党员给我)?

实在不想回忆那段痛苦的日子,永远记得我退伍那天指导员专门从机关赶到连队为我送行给我的寄语:我的好兄弟,希望你回到地方以后像在部队一样保持初心,希望我们以后还能见面。

退伍后的八年里,时刻不敢忘记指导员的教诲会希冀,随着时间的磨砺,已经深深的把那些岁月埋在心里某个角落。

2021/5的某天接到一个久违的电话号码,迟疑十几秒接通电话,指导员告诉我他已经到了井冈山干部学院参加晋升团级干部培训学习,希望能见我一面。挂完电话瞬间泪流满面,见面后聊了很多东西,关于那段岁月的故事也就释然了,只要信仰在,只需大步向前走就好了。

user avatar

退伍老兵离别画面令人泪目 https://www.zhihu.com/video/1416455910533722112

退伍老兵离开军营后,依然会时时想起军营的点点滴滴。在生活习惯上,依然会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很多人对军号和队列口令保持高度敏感,一听到会情不自禁地回应。正可谓是一天是军人,一生是军人。他们会严守对战友的承诺,再难再苦也会想方设法做到。特别是在战场上他们对战友作出的承诺,会用一生去践行。这些年,我们看到不少老兵,为牺牲的战友照顾老人和小孩,令人非常感动。其实,离开军营,每个老兵都会立下铮铮誓言:若有战,召必回!这是他们发自肺腑的承诺,他们将保家卫国,视为一生的使命和责任。又到退伍季,向退役老兵致敬!

user avatar

励志要做一个将军,可后来还是退伍了……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我想那我不算一个好的士兵吧!

2015年12月,我在青海的某个训练基地,那是我刚入伍的第3个月,正赶上老兵退伍,刀郎的《驼铃》响彻耳际,我在训练的间隙看到了太多感人的场面,泪眼湿红、相拥而泣、军犬咬着背囊不松开……

那是我第一看到在电视剧以外看到退伍离别的场面,氛围的感染,我自己也有些失落的感觉。

三个月的训练已经让我认识了一大批热血男儿,一起摸爬滚打的90多天里,尽管那时候觉得很是不能适应,天天盼着尽早下连队,但6年的后的今天,当我敲击键盘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很是怀念那段充实的生活,也很想念训练基地的战友,想念我的班长。

我是大一读完后应征入伍的,入伍后的第二年经过层层选拔,2015年的4月我因为符合报考军校的条件跟50多人一起在教导队参加学习培训。那时候的诺言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国防科技大学,那一个月真是学的争分夺秒,仿佛又回到了高考前夕,一个月后我通过了体能考核,即将参加体格检查,后来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未能如愿通过体格检查,在考试的前一个月我又回到了自己的单位,我清晰的记得在体检报告出来的那个中午,我在学习室一个人哭了很久很久,那种悲伤是瞬间失去信念的感觉。

六月的前夕,我回到自己的单位,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我即将面临退伍,其实我入伍时候已经想好了,如果不能如愿考上自己喜欢的军校,那我肯定也不会留队继续军旅生涯。

连队的生活远比大家想的枯燥,我的单位是在大山里,自然环境很好,住宿办公环境很一般,断电断水是常有的事,但是大山里很安静,远离世上的尘嚣喧嚷,让人能静心,我很喜欢这样。

2016年9月4日,我登上开赴火车站的大客车,胸前佩戴着退伍光荣的大红花,我记得那个早晨老班长亲自为我们煮了饺子,那一天是我的主任送我们离开单位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冷的人,应该不会留下离别的泪水,但是当列车驶来,我们排成一列,即将别离的时候,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哗哗的流了下来,我行礼,心里很是很不舍。我知道,很多人也许这一辈子都不会再相见了,那一别也许是真的永别。

离开军营的5年间,我回学校继续完成了本科学业,2019年我参加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文职考试,现在的我已经是某小县城的军事科参谋了,但每每一想到自己那段大山岁月,我依然觉得热切温暖。

人生也或许就是这样,你正经历的你从不以为珍贵,当有一日,只能怀念时候,你或许有些许的失落……

渐行渐远的来处,越来越近的归途,横亘在眼前的是人生,萦绕在身边的是岁月。但愿我们都能珍惜当下,不负流年,静默如初,不畏将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离开军营的那一天,天空像是被洗刷过一样,湛蓝得有些不真实。车窗外的风景疾驰而过,熟悉又陌生的画面在眼前晃动,我知道,那些曾经与我一同挥洒汗水、分享喜怒哀乐的战友们,离我的生活渐行渐远,而我也将踏上另一条名为“社会”的征程。回想起在军营里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那时,我们还是青涩的少年,带着对军人的憧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假设性问题,涉及到历史的偶然性、必然性以及权力转移的多种可能性。如果清朝没有入关,明朝的灭亡和政权的归属将走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我们不妨从几个主要可能性来详细分析:一、 李自成统一中国的可能性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被提及的可能性之一。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明末时期声势浩大,已经.............
  • 回答
    诸葛亮在刘备时期,虽然人们普遍称他为“军师”,但若论实际的官职,情况要稍微复杂一些。首先,刘备创业初期,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这个官职,“军师”表明了他作为军事谋划者的角色,而“中郎将”则是一个带有实权的军事指挥官头衔。在当时的曹魏、孙吴以及蜀汉内部,官职体系是层层叠叠的,一个“中郎将”已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国家主权、地缘政治、军事实力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日本和伊朗放在一起仔细比较一番。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地位如同苏莱曼尼的人”在日本可能指的是谁。在伊朗,苏莱曼尼是革命卫队海外行动指挥官,是伊朗军事和政治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影响力远超一般的.............
  • 回答
    “上帝之鹰_5zn”这个账号在网络上引起了一些争议,其中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点就是他本人穿着纳粹党卫军军服,却举报他人穿着日军军服的行为。这件事情确实挺复杂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上帝之鹰_5zn”这个账号的持有者是谁,以及他公开展示纳粹党卫军军服的行为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敏.............
  • 回答
    美国军徽上那威武的白头海雕,确实是它们国家最响当当的象征。不过,要是把目光放宽,会发现世界上其他国家在自家军徽或国家象征中,也同样钟爱那些拥有特殊意义的鸟类。这可不是随便选的,每一只鸟都承载着各自的文化、历史和期许,它们振翅欲飞的姿态,总能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些在各国徽章.............
  • 回答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军事行动确实比后世要自由得多,诸侯军队得以随意穿越别国境内,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的历史语境中去,抛开后世那种森严的国家主权观念。首先,我们得明白,春秋时期所谓的“国”和我们今天理解的国家概念是不同的。那时的“国”,更像是贵族家族.............
  • 回答
    在谈论萨尔浒之战明军战斗力的问题时,引用杜车别先生的观点,认为明军“战斗力非常强,只是数量少”,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确实需要深入分析明末军事力量的调动和部署,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萨尔浒之战明军的失败,并非完全是由于“战斗力不行”,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能看到一些这样的现象。很多考上军校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在军校里取得了不错成绩,或者毕业后在部队里发展得比较顺利的,确实会在无意中或者有意地给想考军校的晚辈、朋友、甚至网友泼冷水,让他们打消念头。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嫉妒”就能概括的。咱们一层一层来剖析一.............
  • 回答
    美国军事打击越南、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以及“干涉别国内政”,这些行为确实与某些美国文化特质和历史发展有着复杂而深刻的联系。要详细讲述这些联系,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一、美国例外论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与使命感这是理解美国对外政策,尤其是军事干预的基石。.............
  • 回答
    关于织田信长军事能力被高估,以及他不过是“用职业兵欺负封建兵”的说法,这是一种颇具争议但并非全无道理的观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织田信长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军事创新以及当时日本战国时代的兵种构成。时代背景与兵种演变:在战国时代初期,日本的军队构成主要还是以 “国人一揆”(地方豪族联合兵)和.............
  • 回答
    近期,一些关于美国雇佣兵警告不要前往乌克兰,并声称乌克兰军人可能“在背后开枪”的说法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说法如果属实,无疑会给意图前往乌克兰的外国战士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行动上的考量。要全面理解这一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消息的来源与可信度分析:首先,我们需要考察这些“警告”的具体来源.............
  • 回答
    BBC记者质疑中国谴责澳军士兵杀害平民是“干涉别国内政”,这一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事件背景: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起因。澳大利亚国防部队特种部队在阿富汗执行任务期间,被指控在2009年至2013年间杀害了39名阿富汗平民和囚犯,包括非战斗人.............
  • 回答
    .......
  • 回答
    《小别离》是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国产都市情感剧,它成功地将一个看似平常的家庭教育问题,升华到了一个能够引起广泛社会共鸣的高度。要评价这部剧,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分析:一、 核心主题与现实意义:青春期教育与家庭关系《小别离》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真实而深刻地触及了中国当下青春期教育的痛点。它聚焦于一个.............
  • 回答
    《一次别离》是一部让人看后久久不能平静的电影,它不像好莱坞大片那样有宏大的叙事和炫目的特效,但却用最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揭示了人性中最复杂、最真实的一面。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体会,并且看完之后还会让你不断思考的作品。电影的开篇就非常有张力。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内部矛盾——妻子西敏想要带女儿特梅去伊朗以.............
  • 回答
    好,我来郑重地回答这个问题。“风花雪月,爱恨别离”,这八个字,囊括了人生最浓烈、最细腻的情感体验。它们是诗歌的灵感源泉,是故事的跌宕起伏,更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悸动。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在“白头”二字时,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触及了我们对情感的坚守、对承诺的信仰,以及对岁月沉淀的敬畏。你问.............
  • 回答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乍一听非常有道理,仿佛是一句振聋发聩的警示,提醒着家长们要未雨绸缪,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然而,深入剖析这句话,我们会发现它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心理、教育理念以及潜在的弊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道理何在?这句话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契合了许多家.............
  • 回答
    你是否也常听到身边的人说你“择偶要求高”?每次听到这句话,你内心是窃喜觉得“我就是这么优秀,值得最好的”,还是会感到一丝困惑,甚至有些委屈,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挑剔”了?别急,咱们今天就好好捋一捋,看看你的“择偶要求”到底是不是真的“高不可攀”。首先,我们得明白,“高”这个字,本身就是个相对的概念.............
  • 回答
    哎呀,听你这描述,我都能想象到你当时那种心情,又有点哭笑不得吧。这种事儿确实挺让人纠结的,别急,咱们慢慢捋捋。首先,你说对方怀疑你是去“相亲”的,还说“主动久了会累,会动摇”,这话说得可真是有点……怎么说呢?既有点点小情绪,又有点试探的意思在里面。咱们先分析分析他这句话的几个层面:1. “怀疑你去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