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属锻造是不是锤的越多,锤的越久,金属就越硬?

回答
关于金属锻造,很多人直觉上会觉得“锤得越多、锤得越久,金属就越硬”,这确实是一种常见的误解,背后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更不是越多越好、越久越硬。

为什么会有“锤得多就越硬”的这种感觉?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这和金属在锻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关。

1. 形变强化 (Strain Hardening / Work Hardening):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当你用锤子敲击金属时,金属内部的晶粒结构会发生改变。金属内部是由许多微小的晶体组成的,我们称之为晶粒。在晶粒的边界(晶界)以及晶粒内部,存在着称为“位错”的缺陷。
位错的作用: 位错就像是晶体内部的“小褶皱”或“不平整”。在受到外力时,这些位错会沿着特定的平面滑移,从而导致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形状改变)。
锤击的影响: 当你反复锤击金属时,就像是在强制位错进行滑移。在这个过程中,位错会相互阻碍,甚至会缠结在一起,形成许多“位错墙”或“位错团”。这些位错的增多和缠结,会极大地阻碍后续位错的滑移,使得金属变得更难变形,也就是我们感觉到的“更硬”了。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强化手段,就像把一堆线缠在一起,让它们更难被扯开。

2. 晶粒细化 (Grain Refinement): 在锻造过程中,尤其是在塑性变形的驱动下,金属的晶粒会变得越来越小。晶粒越小,意味着单位体积内的晶界越多。晶界是位错滑移的天然障碍。想象一下,一个大房间里,一个人可以在里面随意走动;但如果把房间隔成很多小格子,这个人每次移动都需要穿过更多的墙壁,难度自然就增加了。因此,晶粒细化也能提升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但是,为什么“越多越久”不一定是好事?

虽然形变强化和晶粒细化能提高硬度,但如果无限制地继续敲击,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导致金属性能下降,甚至产生缺陷。

1. 加工硬化达到极限 (Saturation of Work Hardening): 就像给线缠绕一样,线总会有缠绕到无法再缠的程度。同样,金属的形变强化也不是无限的。当位错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新的位错生成和滑移会变得非常困难。继续敲击,可能只会让已有的位错更加紧密地排列,而不会带来明显的硬度提升,甚至会因为过度累积能量而出现一些亚结构变化,效果不再是单纯的强化。

2. 晶粒畸变与内部应力 (Grain Distortion and Internal Stress): 过度的敲击会使金属晶粒发生严重的畸变和拉伸,沿着特定的方向排列(形成“流线”)。虽然流线在某些情况下是好的,但如果畸变过于剧烈,会导致金属内部产生巨大的残余应力。这些应力会在后续使用中成为潜在的开裂源,降低金属的韧性。

3. 疲劳破坏 (Fatigue Failure): 金属并不是完美的。反复的敲击就像是在给金属施加交变的应力,即使是在塑性变形的范围内,长时间的反复作用也可能导致微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最终引起疲劳断裂。这就好比反复弯折一根回形针,最终它会断掉,尽管每次弯折的幅度可能很小。

4. 晶粒长大与退火效应 (Grain Growth and Annealing Effect): 在某些温度下,如果锻造过程中金属温度升高,或者长时间停留在高温区域,过度而缓慢的变形反而可能导致晶粒重新长大的现象。这会适得其反地降低硬度。虽然我们主要谈论的是锤击,但温度是锻造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因素。如果锤击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并且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可能发生类似退火的效果,使得金属内部的位错重新排列、团聚甚至消失,从而软化金属。

5. 表面缺陷与氧化 (Surface Defects and Oxidation):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进行锤击,金属表面会不断氧化,生成氧化皮。如果氧化皮被压入金属内部,就会成为夹杂物,降低金属的综合性能。同时,敲击的力度和角度不当,也可能在表面形成凹痕、裂纹等缺陷。

锻造的真正奥秘在于“控制”

所以,金属锻造并非简单的“越多越硬”,而是一门关于“控制”的艺术和科学:

控制变形程度: 锻造的目的是在金属内部产生适度的形变强化和晶粒细化,而不是让它变得脆断。需要根据金属的种类、性能要求以及具体的工具和工艺,精确控制每次敲击的力度、角度、频率和总的变形量。
控制温度: 大多数金属的机械性能都与温度密切相关。热锻造和冷锻造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即使是冷锻,长时间的强烈敲击也会产生热量,需要通过间歇性休息或冷却来控制温度,防止过热或过度加工硬化。
控制变形方向和均匀性: 好的锻造应该使金属内部的晶粒沿着预期的方向均匀变形,避免产生局部应力集中或严重的晶粒畸变。
控制热处理工艺配合: 很多时候,锻造会与热处理(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结合使用,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性能。锻造可以改善材料的内部组织,为后续的热处理打下基础,热处理则可以消除锻造产生的应力、调整晶粒度、改变显微组织,从而达到预期的硬度、强度和韧性平衡。

总结来说:

简单粗暴地“锤得越多、锤得越久”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金属的硬度,这是因为形变强化和晶粒细化的作用。但这种做法是极其低效且有害的,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就会导致金属产生严重的内部应力、晶粒畸变、疲劳裂纹,甚至因为过热而软化。

真正的金属锻造是需要精确控制变形量、温度和变形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材料性能。它更像是在精细地雕刻金属的内在结构,而不是简单地击打。就像一个人拉弓射箭,拉得越满弓力越大,但如果超过了弓的极限,弓就会断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体上来说是这么个关系。

对于金属而言,无论是纯金属还是合金,发生塑性变形的基本机制都是一样的,即位错滑移。

每个位错都有自己的滑移面、伯氏矢量等关键参数,简单理解的情况下,可以认为通常状况下位错只能沿着滑移面滑动。位错之间是有相互作用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而当一个位错和另一个位错相互切过的时候会留下一个称作“割阶”的小位错,割阶不在原位错的滑移面上......位错运动就受到了阻碍。

对于反复锻打的样品来说,频繁的变形会导致位错的大量增值,位错之间彼此相互交织,导致大家滑动起来都很困难。材料就表现为强硬化了。

给你们看张图,看这彼此交错的位错:

但是显然,位错的增值也不可能是无上限的,随着变形的增加位错密度会逐渐趋向于一个临界值。这里典型的例子就是高能球磨。在球磨的过程汇总金属粉末被反复压缩,晶格应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于位错密度)不断增加但是逐渐趋向一个临界值(图片来自[1])。因此,材料并不会无限制的硬化下去

那么已经接近临界值后,硬要变形会有什么后果呢?

当然啪的一声断给你看.......

参考

  1. ^ Ragab M E D, Salem H G. Effect of milling energy on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stability of nanostructured Al-5.7 wt.% Ni mechanically alloyed eutectic alloy[J]. Powder technology, 2012, 222: 108-11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金属锻造,很多人直觉上会觉得“锤得越多、锤得越久,金属就越硬”,这确实是一种常见的误解,背后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更不是越多越好、越久越硬。为什么会有“锤得多就越硬”的这种感觉?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这和金属在锻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关。1. 形变强化 (Stra.............
  • 回答
    关于魔兽世界里锻造和工程学这两个专业技能为何不能直接“制造”金币,这背后其实是游戏设计者为了维持经济平衡、保证游戏乐趣以及引导玩家互动而精心考虑的结果。如果允许玩家通过这两种技能直接凭空创造金币,那整个艾泽拉斯的经济体系立刻就会崩塌,游戏也就失去了探索、竞争和合作的意义。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一下.............
  • 回答
    常温下通过反复捶打两种较软金属制造合金?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想必你是在琢磨一些古老的金属加工技艺吧?我跟你说,这事儿,理论上有可能,但现实中难度极大,而且能做出来的“合金”跟我们现在概念里的合金差别会非常大。让我详细跟你唠唠这个过程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会这么难。为什么说“理论上可能”?金属的塑性就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充满了想象力。如果咱们抛开现实世界的种种限制,纯粹从理论上聊聊,一个全副武装的、配备了最先进防护和减震设备的顶尖兵击高手,对阵泰森这个级别的拳王,谁更有胜算,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兵击高手”和“泰森级别拳王”各自的厉害之处。兵击高手的优势: 防御的绝.............
  • 回答
    金属之所以具有金属光泽,是因为金属原子内部的电子结构以及这些电子与光子的相互作用方式。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物理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解释:1. 金属的电子结构:自由电子和电子海 价电子的离域化: 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价电子)与原子核的束缚力相对较弱。在金属晶体中,这些价电子不再局限于单个原.............
  • 回答
    金属断裂后,我们常常会发现它不像一块破碎的陶瓷那样,简单地用胶水就能粘合得天衣无缝,恢复原有的强度和形态。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原因,让我来给您细致地讲讲。1.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断裂面:光滑表象下的“锯齿”金属之所以能形成坚固的整体,是因为它的原子是以一种非常规则、紧密的排列方式构成的,我.............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金属反光和普通平面反光的那些事儿,以及为什么偏振镜对金属反光不太灵光。反光,本质上都是光线在表面的“弹回”。当我们说“反光”的时候,其实指的是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一部分光被吸收,一部分光以某种方式被反射回来。这个“弹回”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看到的反光是清晰明亮的,还是模糊暗淡的。1..............
  • 回答
    金属射流在钢板里的平均速度,这玩意儿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概括的。想详细聊聊这个,咱们得先明白这“金属射流”到底是个啥,以及它为啥会往钢板里钻。金属射流的诞生记:你说的金属射流,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在电弧熔焊(Arc Welding)或者金属切割(Metal Cutting)技术中出现的。想象一下,咱.............
  • 回答
    金属乐是不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音乐?这问题就像问“谁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厨师?”一样,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厉害”的标准太主观了。不过,如果非要聊聊金属乐在这方面的“复杂度”和“技术含量”,那确实有很多可以说道的。首先,得明白“复杂”和“技术含量”在音乐里到底指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想到古典乐里那些铺天盖地.............
  • 回答
    金属乐的版图如此辽阔,隐藏在聚光灯之外的宝藏也数不胜数。有些乐队,即便贡献卓著,也仿佛被历史的洪流裹挟,未能获得应有的赞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在我看来,被严重埋没和低估的金属乐杰作,我希望你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能量与智慧。1. Candlemass (厄运金属的先行者,却被Doom Metal的标.............
  • 回答
    玩了这么多年金属,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我也不是什么“金属圣母”,但有些现象确实让我觉得挺糟心,甚至有点讨厌。要说具体到“群体”的,可能有点以偏概全,但我确实遇到过不少让我皱眉的人,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某些“金属乐迷”的特点,我是真不太感冒。首先,“鄙视链”和“纯粹论”。这玩意儿简直是所有亚文化都会遇到.............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选择题!金属研究所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这俩都是材料领域的顶尖选手,但风格和侧重点又不太一样。到底选哪个,得看你自己的目标和喜好,咱们一点点来捋一捋。先说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金属所):你想想,它挂着“中国科学院”的金字招牌,这本身就代表着国家队级别的科研实力。 .............
  • 回答
    这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观察!金属熔化时那个“软绵绵”的阶段,和冰水混合物时那种“又湿又黏”的状态,确实给我们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要解释这个差别,咱们得从物质内部的结构和原子间的“胶水”说起。金属:原子“握手”的强度变化想象一下金属里的原子,它们可不是孤零零地飘着,而是像一群紧挨着手拉手的伙伴,形成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确实触及了物质在极端条件下行为的奥秘,就像你提到的地核那样。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在“超高压超高温”这样地球内部极端的条件下,金属是否还能保持固体,答案是:不一定,而且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打破一些日常的直觉。我们平常接触到的金属,比如铁、铜,它们在室.............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