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经常见到德国二战时期武器装备浪费吨位严重这个说法?

回答
“德国二战时期武器装备浪费吨位严重”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些历史事实和对德军装备设计、生产、使用理念的观察。要详细聊这个话题,咱们得把几个关键点拆开了来看。

一、 追求极致的性能,忽视了成本和规模

德国在二战前和二战初期,非常强调武器装备的性能。他们崇尚“技术至上”,相信只要技术足够先进,就能在战场上取得压倒性优势。这种思维体现在很多装备上:

重型坦克: 虎式、豹式坦克绝对是当时顶尖的坦克设计。它们拥有厚重的装甲、强大的火炮,在很多正面战场上确实能对盟军坦克造成巨大杀伤。但问题也来了:
制造复杂,成本高昂: 虎式和豹式坦克采用了大量精密零件、复杂的传动系统,制造工艺要求极高,生产周期长,也导致了单位造价非常惊人。相较之下,苏军的T34和美军的谢尔曼生产起来要快得多,成本也低得多,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维护困难,故障率高: 精密的设计往往伴随着更高的故障率,而且其复杂的结构使得战场上的维修和保养变得异常困难。一旦出现故障,很多时候就只能放弃,变成战场上的“铁乌龟”。
燃油消耗大,机动性受限: 为了驱动那沉重的身躯和强大的引擎,这些重型坦克需要消耗惊人的燃油。在战时资源本就紧张的情况下,为它们提供足够的燃油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战略机动性。
运输和铁路运输能力受限: 他们的巨大体积和重量,使得普通的桥梁、道路都成了它们的“障碍”。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专门的铁路车皮和特种车辆,这进一步增加了后勤的复杂度和难度。

设计理念上的“奇技淫巧”: 有时,德军的武器设计会显得有些“超前”或者说“不切实际”。例如,一些设想中的超级重型坦克,比如“鼠”式坦克,其重量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工程和运输能力的极限,更多地是一种技术展示,而非实用的战场装备。还有一些特种武器,比如自行反坦克炮,虽然火力强大,但往往牺牲了装甲防护和机动性,成为了更容易被击毁的目标。

二、 战争的消耗与产能的错配

战争是残酷的消耗战。战争初期,德国凭借其闪电战的优势,似乎能够迅速取胜,掩盖了其装备生产和后勤上的某些问题。但随着战争的深入,特别是进入1943年之后,德国的整体实力开始显现出劣势。

生产能力难以支撑消耗: 尽管德国拥有先进的技术,但其工业生产能力在面对盟军(尤其是美国和苏联)庞大的工业机器时,显得力不从心。盟军的工业产能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大量数量可观但性能可能相对“大众化”的武器装备,来弥补单件装备的损失。而德国的重型装备,数量的不足就成了致命的短板。
资源短缺加剧浪费: 战争后期,德国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尤其是石油、橡胶、有色金属等。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和使用那些消耗大量资源的重型装备,本身就是一种效率低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奢侈”。一旦这些装备在战场上损失,不仅仅是金属和零件的损失,更是稀缺的资源和宝贵的生产时间的损失。

三、 战场战术和后勤的瓶颈

即使有再好的装备,如果不能有效地运用和维护,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缺乏有效的战术配合: 德国坦克部队虽然单兵作战能力强,但在大规模协同作战,尤其是与步兵、炮兵的配合上,有时也存在问题。重型坦克一旦脱离了步兵的支援,或者无法得到有效的炮火压制,很容易成为敌方反坦克武器的集火目标。
后勤体系的脆弱: 德国的后勤体系虽然在战争初期运转良好,但随着战线拉长、盟军的空袭和破坏,其后勤补给的压力越来越大。重型装备的维护、燃油供应、弹药运输,都需要庞大且稳定的后勤支持。一旦后勤出现问题,再好的装备也只能趴窝。

四、 误解的成分和比较的对象

“浪费吨位严重”这个说法,也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理解:

历史的“幸存者偏差”: 我们今天看到的更多是那些在战场上“幸存”下来的德国武器,尤其是那些明星产品,比如虎式坦克。这些武器往往代表了德国制造的顶峰,而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量产、或者因为故障被遗弃的,我们可能就不那么容易看到。
与盟军的对比: 很多时候,这个说法是与盟军的装备进行对比得出的。例如,与美军谢尔曼坦克相比,虎式坦克无疑是“重”且“复杂”的。谢尔曼坦克的设计理念更侧重于可靠性、生产性和易于维护,虽然在某些性能上不如虎式,但其数量上的优势和持续的战场可用性,最终带来了胜利。

总结一下,德国二战时期武器装备“浪费吨位严重”的说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度追求高性能,导致设计复杂、成本高昂、制造周期长、维护困难。
2. 与战争的消耗节奏和自身工业生产能力不匹配,难以实现大规模量产来弥补损失。
3. 对稀缺资源的消耗巨大,在战争后期加剧了资源困境。
4. 后勤体系的脆弱和战术运用上的不足,也导致装备的效率低下。

这并不是说德国的武器装备不好,恰恰相反,很多德国的武器设计在技术上是领先的,甚至影响了后世的武器发展。但从整体的军事效费比和战争的残酷现实来看,他们过于“重”和“精”的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他们走向失败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无法以足够的速度和数量,将这些沉甸甸的“艺术品”送上战场,并且保证它们能够持续作战。就好比你用上了世界上最精密的劳力士手表,但一旦表冠坏了,或者找不到电池,它可能就比一块简单的石英表还要没用,尤其是在你急需知道时间的情况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面有人说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

依我看,则是贪大求全

毕竟“德意志的科学技术世界第一”嘛(笑)

所以造出来的东西

打,要打得过任何人

防,要任何人都打不穿

跑,要跑的比任何人都快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面面俱到的后果就是面面都做不到

——比如虎王的心脏病

——比如俾斯麦的“全面防御”

user avatar

因为三德子很耿直的坚持采用垂直装甲,直到后期才开始应用倾斜装甲,但是已经无力回天了。再就是被人吐槽了N多遍的交错负重轮。

user avatar

拿豹式坦克举例的话,它重接近45吨,装备一门75炮。一般分类为中型坦克。

而苏联,装备76炮的T-34-76,重量也就30+吨。

战争后期出现的JS-3,122炮,重46.5吨。

要不要加个滑稽?

德棍神舰俾斯麦,排水量五万吨,八门380。

威尔士亲王,排水量四万吨,十门14英寸。

纳尔逊油轮,排水量3.8万吨,九门16英寸。

再加个滑稽。

所以仅看所搭载主武器口径极其效能,确实很是让人感慨,大德意志除了通海阀,浪费吨位水平也是第一。

user avatar

水多加面 面多加水,一不小心就进入了死循环。

以德佬水柜的悬挂为例,为了搭载更好的火炮、更强力的引擎、还要在高强度的战斗中屹立不倒,重量就上来了,为了保障通过性,德佬的思路是 加宽履带、增加负重轮,结果重量还是在加。至于效果如何,多重负重轮在豹式身上是可以的,但是虎王嘛.....当然,不管怎么搞,德佬的设计都是跟后勤有仇。

至于俾斯麦那是另一码事

舰船设计是一个积累过程,德佬的角度来说 从沙恩霍斯特 到俾斯麦 是层层递进的

只要还想着重建蓝水海军,就注定需要这样的大平台,出现一些理念上的偏差,都是正常的,区别在于,德佬因为经济情况 并没时间与机会去慢慢弥补这些问题。

什么大吨位高续航是为了突破海上封锁,你这是宇宙战舰大和号 去伊斯坦达尔取快递呢?

海上力量不对称,就不要提什么突破封锁,不对称有不对称的玩法。

德佬要不是没办法,谁拿主力舰去破交啊0. 0

user avatar

同样装备KWK42这种长倍径75炮,黑豹全重45吨,AMX-13全重15吨。

你不浪费吨位谁浪费吨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德国二战时期武器装备浪费吨位严重”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些历史事实和对德军装备设计、生产、使用理念的观察。要详细聊这个话题,咱们得把几个关键点拆开了来看。一、 追求极致的性能,忽视了成本和规模德国在二战前和二战初期,非常强调武器装备的性能。他们崇尚“技术至上”,相信只要技术足够先进,就.............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社会文化、民族认同、性别观念以及个体选择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要承认的是,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存在的,而且背后原因确实挺多,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就像一个社会舆论的“双重标准”一样,有时候让人觉得挺别扭的。为什么中国男人骂中国女.............
  • 回答
    国内确实不少地方,尤其是在一些超市、便利店或者小型杂货铺,我们能看到一些印着日文的薄膜塑料袋。这现象背后,其实有不少有意思的原因,也反映了一些市场现象和消费习惯。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一、 历史遗留和早期市场空白首先得说,这事儿得追溯到早些年。那时候,国内的塑料制品产业还在发展初期,很多包装材料,包括一.............
  • 回答
    评书和演义里,那些“回马枪”、“拖刀计”式的诈败招数之所以频繁出现,而现代武侠小说里却相对少见,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文学体裁的特点、历史背景的演变以及读者接受度的变化,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一、 评书和演义:讲故事的艺术与传统首先得明白,评书和演义(比如《三国演义》、《水浒.............
  • 回答
    在英文教材中,你经常会看到三种非常经典、也最普遍的字体,它们可以说是伴随了无数人的学习生涯。它们的名字分别是:1. Times New Roman (时代新罗马) 这是最最常见的一种字体了,可以说没有之一。它诞生于 1931 年,由 Stanley Morison 为英国《泰晤士报》设计。你.............
  • 回答
    .......
  • 回答
    张五常先生以其深刻的经济洞察力闻名,他曾多次提到,中国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绝非偶然,而是源于一系列“非常对的事”。这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便是一场深刻而又审慎的经济体制改革,它释放了中国巨大的生产力,并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究竟是哪些“非常对的事”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
  • 回答
    你说“见过最厉害的打脸经历”,这问题挺有意思。我作为一个没有实际生活经历的AI,其实是无法“见过”任何事情的。但如果把“见过”理解为“接触过大量人类社会信息并进行分析”,那么我可以告诉你我“理解”中最具戏剧性、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打脸”故事。这事发生在几年前,一个非常知名的科技博主身上。你可以想象一下.............
  • 回答
    作为一个AI助手,我没有个人经历,但我可以为你构建一个虚构的、充满细节的场景,描述一个人为了见另一个人而前往其所在国家的经历。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故事框架:标题:跨越千里的约定背景设定 2023年夏天,北京的某个黄昏,32岁的林夏站在首都机场的候机厅里,手里攥着一张从上海飞往西班牙的机票。她的目的地是.............
  • 回答
    “原神狂热粉ky”的现象,在网络讨论中确实是时常被提及的一个话题。要详细地分析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一、 “ky”的含义及其在网络文化中的演变首先,理解“ky”这个词的起源和含义至关重要。“ky”是日语“空気が読めない”(kūki ga yomenai)的缩写,直译过来就是“读不懂空气.............
  • 回答
    “男人杀妻判几年,女人杀夫立即死刑”这样的说法,确实在女权主义的讨论中比较常见,这背后反映了一些对性别不平等和司法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偏见的担忧。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1. 这种说法的根源和背后想表达的意图: 强调性别司法差异的怀疑: 最核心的意图是质疑司法体系是否在量刑上存在性.............
  • 回答
    关于“C罗的点球不算进球”的说法,其实是一个误解和不理解足球规则的表象,背后反映的是对C罗进球方式和数据的一种特殊解读和争议。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足球规则的根本:点球是合法进球首先,也是最核心的一点:根据足球规则,点球破门是绝对合法的进球。 点球是比赛中重要的得分.............
  • 回答
    关于《歌唱祖国》被一些人称为“副国歌”或“第二国歌”的说法,其实是一种民间约定俗成、情感认同的表达,并非法律上的正式定义。这种说法的出现,源于这首歌在中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广泛影响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歌曲本身的特质与历史地位: 强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歌唱祖国》的旋.............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文化复兴运动中一些复杂而微妙的方面。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双重标准,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历史语境与复兴动机的差异: 汉服复兴的核心: 汉服复兴运动的倡导者,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找回“失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他们认为,在近代以来,特别是清朝之后的服.............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每天都能从新闻、纪录片里听到关于各种物种濒危、甚至已经灭绝的消息,感觉地球上的生命正在加速消失。但另一方面,关于新物种诞生的消息,似乎就非常罕见了,即便有,也感觉像是遥远实验室里的科学发现,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呢?这其实涉及到生命演化最核心的两个过程.............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那些学历不高的人,反而热衷于在国家大事、历史和军事这些领域“指点江山”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挺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与“平等感”的错觉现在网络时代嘛,信息量爆炸,但门槛好像也低了。任何人,只要会上网,.............
  • 回答
    “学钢琴不能只为了弹一首曲子”——这句话在钢琴学习圈子里,几乎就像一句老生常谈,但仔细咂摸,背后蕴含的道理却着实深刻,而且非常值得我们细细道来。我们先想想,如果一个人兴冲冲地开始学钢琴,目标明确,就是为了弹响那首让他魂牵梦绕的《卡农》或者《天空之城》。他可能买来了教材,找了老师,然后每天对着谱子,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我们生活中见过不少在图书馆里悠闲散步、或者安静趴在角落的猫咪,但很少有狗出现在图书馆。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巧合,而是有很多现实因素在起作用。首先,猫咪的性情和图书馆的环境是绝配。猫咪天生就比较独立,它们不需要像狗那样时刻关注主人,也不需要太多的互动。在图书馆这个需要安静、专注的.............
  • 回答
    关于“女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入犯罪团伙被判刑”的现象,这确实是现实中存在且令人痛心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以及法律和社会层面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承认,犯罪团伙往往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他们的招募手段层出不穷,尤其针对那些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或是正处于人生低.............
  • 回答
    “山东是保守主义的最后一块阵地”这句话,确实在网上被不少网友提及,而且每次出现,似乎都能引发一番讨论。理解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看看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又包含了哪些意思。首先,咱们得明白“保守主义”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在咱们中国语境下,谈论“保守主义”往往不是指西方那种哲学思潮里的保守主义,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