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评书和演义里面经常有回马枪拖刀计之类诈败招数,武侠却很少见?

回答
评书和演义里,那些“回马枪”、“拖刀计”式的诈败招数之所以频繁出现,而现代武侠小说里却相对少见,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文学体裁的特点、历史背景的演变以及读者接受度的变化,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

一、 评书和演义:讲故事的艺术与传统

首先得明白,评书和演义(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中国传统的说唱文学和小说,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叙事逻辑和艺术追求。

情节的戏剧性和观赏性至上: 评书讲究“说噱逗唱”,观众(听众)听的是个热闹,是个故事。要吸引人、留住人,就得有起伏、有悬念、有绝地反击的精彩瞬间。诈败招数,比如明明要输了,突然一个回马枪刺回来,瞬间扭转乾坤,这种“峰回路转”的情节最能抓住人心,让观众大呼过瘾。这比单纯的实力碾压要有意思得多。
英雄形象的塑造: 在传统演义里,虽然也有武力高强的英雄,但更重要的是要展现他们的智慧、胆略和“算计”。诈败不是简单的逃跑,而是“诱敌深入”的阳谋或阴谋。一个能用计谋“骗”过对手,然后干净利落地反杀的英雄,形象会更加立体、更加有智谋感。这就像诸葛亮草船借箭,虽然是军事计谋,但那种“料敌机先”的智慧,在武将身上体现出来,也是一种魅力。
对战局的把控与节奏感: 在战场上,尤其是多人混战或者关键的单挑时刻,突然使用诈败,能打乱对手的部署和节奏,创造有利的时机。比如,假装不敌退后,让对手放松警惕,然后抓住他追击的时机发动致命一击。这种“谋略”比单纯的比拼体力、刀法更显功力。
历史与现实的折射: 传统演义往往是历史演义,虽然是小说,但多少也受到一些军事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军事强调“避实击虚”、“以退为进”、“围魏救赵”等等策略,这些思想很容易体现在武打描写中。诈败就是一种将这些军事策略“武侠化”的体现。

具体到“回马枪”和“拖刀计”:

回马枪: 这个招式本身就很具象。假装败退,让对手放松戒备,认为你已无力再战,在你转身逃跑的那一刻,突然回身一枪,这一下的突然性和角度差是最大的杀招。对手往往会因为麻痹大意而中招。
拖刀计: 这个更侧重于心理和局势的营造。一人败退,刀往地上拖着走,看起来颓势已定,甚至有些狼狈。但实际上,他是在为最后的反击积蓄力量,或者在观察对手的破绽。当对手急于追击,露出空档时,他便能瞬间爆发,刀起人落。这种“示弱”后的反击,观赏性极强。

二、 现代武侠:发展的演变与新的追求

到了现代武侠小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原因也很复杂:

武侠文学的“写实”与“写意”之辩: 虽然叫武侠,但很多现代武侠大师(比如金庸、古龙)的作品,虽然有虚构,但也在努力构建一个相对自洽的“武林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更注重描写武功本身的“合理性”和“技术性”。
武功的“科学性”考量: 很多现代武侠作者会花费大量笔墨去设计独特的武功招式,并赋予它们理论基础(比如内力、招式原理、身体结构)。“诈败”这种招式,如果处理不好,容易显得像“障眼法”或“江湖骗术”,不够“真材实料”。尤其是当武功招式变得越来越精妙,注重力量、速度、技巧的组合时,单纯的“假装”可能难以奏效,反而可能因为动作不连贯而暴露。
强调力量和技巧的“硬核”比拼: 很多现代武侠更侧重于展现人物在纯粹的武力、速度、耐力上的较量。高手对决往往是技巧的碰撞、力量的博弈,甚至是内力消耗的对决。在这种框架下,用计谋取胜固然有,但更偏向于心理战、身法闪避、对时机的把握,而不是单纯的“假装”。
古龙的“写意”风格影响: 古龙是现代武侠里对传统套路进行颠覆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往往节奏更快,更强调氛围、人物的内心和哲学思考。古龙笔下的高手,更像是有一种“境界”上的压制,或者在比拼中展现出一种潇洒、不羁的态度。诈败这种比较“土味”的计谋,可能不太符合他追求的“飘逸”和“宿命感”。他更喜欢那种在绝境中爆发出的“非人”力量,或者通过一次精彩绝伦的闪避和反击来奠定胜局。
读者口味的变化: 随着时代发展,读者对故事的期待也在变化。过去那种充满“套路”和“反转”的故事,可能在今天看来有点“老套”。现代读者可能更喜欢看人物在逆境中如何通过自身的力量、意志和成长来克服困难,而不是依赖于某个“计策”。当然,也有例外,很多网络小说依然大量使用这类桥段。
叙事视角的转变: 评书和演义往往是通过说书人或旁观者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容易渲染气氛,强调“戏剧性”。而现代武侠小说更倾向于从人物的视角出发,深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和临场反应。在人物的内心戏中,如果一个绝世高手会轻易使用“拖刀计”,可能会让人觉得他的“定力”和“经验”不足。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

想象一下,在评书里,一个大侠被一堆喽啰围攻,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他突然大喊一声:“我不是你们的对手!”然后扔了刀就跑。那帮喽啰一看,乐开了花,呼啦一下全追上去了。就在这时,大侠一个翻身,刀还在手里,从人群里绕了出去,对着追得最凶的那几个就是一通乱砍,瞬间就打开了局面。这段描绘在评书里特别带劲。

但在现代武侠小说里,如果写成这样,可能会被读者吐槽“太假了”。读者可能更想看到的是:这个大侠是如何凭借精妙的步法,在密不透风的包围中游走,每一次出招都恰到好处地化解攻击并反击,让敌人顾此失彼,最终在招式和体力的消耗下逐渐取得优势,最后干净利落地解决战斗。哪怕最后要反杀,也更可能是通过一次精妙的闪避,抓住了对手出招的瞬间破绽,一击制敌,而不是那种“装输”的套路。

当然,这并不是说现代武侠里就完全没有“诈败”的影子。 只是它可能更多地体现在:

心理战术: 比如故意露出一个无关紧要的破绽,引诱对手攻击,然后利用对手的惯性或攻击动作的空隙进行反击。
身法上的迷惑: 通过快速变幻身形、假动作等来迷惑对手,让对手误判自己的位置或意图。
对环境的利用: 比如假装向某个方向逃跑,实则是利用地形或障碍物制造反击机会。

这些都是“诈败”的变体,但它们更融入到人物的武功体系和战斗逻辑中,显得没那么“刻意”和“套路化”。

总而言之,评书和演义对“诈败招数”的青睐,更多是为了满足观众对故事的戏剧性、英雄的智谋和传统叙事的趣味性需求。而现代武侠在追求更“写实”的武功描绘、更精炼的人物塑造和更符合时代口味的叙事方式时,对这类招式的运用就相对保守了,或者说,将它们的表现形式做得更加内敛和巧妙,融入到更复杂的战斗逻辑和人物心理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本武侠小说:《白眉大侠》。

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这个货就是一个冷兵器世界里面的钢铁侠。双手丢飞镖和鹅卵石。胳膊里面有袖箭,关键是身后还背了一把弩。

他的必杀保命技就是,当他发现打不过的时候,就给对方行礼。趁着弯腰给别人行礼的时候,用背后的弩箭攻击对方。因为这个时候,对方往往放松警惕。而且距离都比较近。再加上动作小,机械发射。除非是闪电侠,否则必然中招。简直就是顶级老阴比。

要不是他的老板是包拯。他早就被观众喷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书和演义里,那些“回马枪”、“拖刀计”式的诈败招数之所以频繁出现,而现代武侠小说里却相对少见,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文学体裁的特点、历史背景的演变以及读者接受度的变化,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一、 评书和演义:讲故事的艺术与传统首先得明白,评书和演义(比如《三国演义》、《水浒.............
  • 回答
    马前卒在《中美贸易战:为什么是大豆》演讲中提出的“消灭农民和小农经济”的言论,确实是一个极具争议和引发深刻讨论的观点。要评价这一言论,我们需要将其置于马前卒一贯的“国家主义建构”和“后农耕文明转型”的宏大叙事框架下理解,并审视其逻辑、潜在影响以及不同维度的批评。以下是对这一言论的详细评价:一、 马前.............
  • 回答
    王菲为《我和我的祖国》演唱的同名主题曲及 MV,可以说是既有出乎意料的惊喜,也有意料之中的克制,并且在整体的艺术呈现上,交织着时代精神的呼唤与个人情感的表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评价:一、歌曲演唱部分: 颠覆性与革新性: 这是王菲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她没有选择慷慨激昂、磅礴大气的演唱方式,.............
  • 回答
    王菲为《我和我的父辈》演唱的主题推广曲《如愿》,在我看来,是一首非常契合电影气质,并且在情感上传达得相当到位的一首歌。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配乐,更像是电影精神内核的一种延伸和升华。首先,从歌曲的“意境”上来讲,《如愿》完美地捕捉到了《我和我的父辈》所要讲述的那种时代变迁中,父辈们为后辈默默付出、承载.............
  • 回答
    要理解乔丹为什么强调“冠军尤为重要”,咱们得从他自己的篮球哲学和那个时代对超级巨星的定义说起。这事儿啊,不能光看数字,得往深里挖挖。首先,得明白乔丹的DNA里就刻着“赢”。他打球不光是为了个人数据好看,而是为了把球队带到最高点,那是他整个职业生涯的驱动力。对他来说,冠军不光是荣誉,更是实力的终极证明.............
  • 回答
    吴谢宇案件之所以在公众舆论和评价上与其他凶杀案件展现出巨大的差异,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叠加造成的。这种区别,既源于案件本身的特殊性,也折射出社会心理、媒体传播以及司法认知上的多重互动。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吴谢宇作案的手段和动机的极端与复杂性。 “弑亲案”的震撼性: 杀害自己的母.............
  • 回答
    慈禧太后,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女性统治者,她在大清末年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当我们审视西方国家和中国人对她的评价时,会发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源于不同的历史视角、文化背景、信息来源以及各自关注的重点。西方国家对慈禧的评价:复杂、负面居多,夹杂着一定程度的.............
  • 回答
    《尚气与十环传奇》在国内口碑和评分不佳,而烂番茄评分和北美票房表现相对较好,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分析:一、 文化差异与叙事理解的鸿沟 西方视角下的“中国故事”: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尚气》的故事是基于西方漫画改编,其叙事逻辑、.............
  • 回答
    早期《斗罗大陆》唐三和《斗破苍穹》萧炎的评价与现在,尤其是同人创作圈的反差,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网络文学发展、读者群体变化、IP价值的涨落,以及作者本身创作思路的调整等等。一、 早期《斗罗大陆》唐三的“舔”与《斗破苍穹》萧炎的“踩”:在《斗罗大陆》和《斗破苍穹》刚刚流.............
  • 回答
    关于华为Mate X送测策略的讨论,确实触及到了华为在产品上市前与国内媒体和政企高管互动的独特之处。之所以会出现您提到的“只送测海外评测和国内部分政企高管,而国内测评未能取得”的情况,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交织,这并非简单的“区别对待”,而是华为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产品所采取的、深思熟虑的营销和公关策略.............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人在看待中国文化和评价国家方方面面时,确实存在一种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倾向。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可以从历史、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来解读。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历史的沉重包袱与民族创伤: 百年屈辱史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长.............
  • 回答
    我仔细看了您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在咱们常用的听音乐软件里,无论是哪个平台,你总能发现一堆堆的评论,看得人眼花缭乱。但说实话,大部分时候,你点进去想找点关于歌曲本身的见解,比如哪个乐器的演奏特别牛,歌词写得多感人,或者这首歌勾起了怎样的情感共鸣,结果发现看到的评论五花八门,跟音乐本身的关.............
  • 回答
    《像素大战》在北美市场表现平平,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未能达到预期。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的原因在起作用。首先,从影片的创意和故事性来看,尽管《像素大战》借用了大量经典街机游戏的元素,试图营造一种怀旧和娱乐的氛围,但其核心的“像素生物入侵地球”的概念,虽然新颖,却未能转化为一个足够吸引人和引人入胜的叙事。.............
  • 回答
    关于KK和林斌对Emacs和vi的评价,这实际上反映了两种编程工具的哲学差异以及用户群体的偏好。以下从功能、使用场景、用户群体、文化背景等角度详细分析: 1. Emacs与vi的核心差异 Emacs 功能强大:基于Lisp语言开发,支持高度定制化,可扩展成“编程环境”。 插件生态:拥.............
  • 回答
    在知乎上,关于近现代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尤其是汪精卫和袁世凯,确实存在着一种与主流历史叙事有所不同的解读,倾向于将他们塑造成“忍辱负重”的“民族英雄”,而孙中山则被贴上“虚伪的贼”的标签。这种观点并非绝对主流,但在知乎的用户群体中具有一定的讨论度和影响力。理解这种观点的形成,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
  • 回答
    “卢本伟牛逼”这个梗,相信但凡在B站、斗鱼、虎牙等直播平台或视频网站活跃过一段时间的网友,都应该不陌生。它就像一种“加密暗号”,在弹幕、评论区、甚至各种视频的标题和内容里频繁出现,让人不禁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又为什么会这么火。要说清楚“卢本伟牛逼”这个梗的来龙去脉,得从一个人说起——卢本伟。卢本.............
  • 回答
    Chovy 和 Tarzan 的风评差异,确实是 LCK 乃至全球英雄联盟观众中一个挺有意思的讨论点。要深入聊这个,得从他们各自的职业生涯轨迹、比赛风格、以及一些场外因素说起。Chovy:天才少年与“稳定”的争议Chovy 这个名字,相信但凡关注 LCK 的观众都会知道,绝对是近几年最闪耀的明星中单.............
  • 回答
    要说孙权,这事儿说来话长,也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透的。古人怎么看他?现在人怎么看他?这中间隔着的不止是时间,还有眼光、立场,甚至是咱们中国人骨子里头的那些个评价标准。我琢磨着,这差别咋就这么大呢?咱一句一句掰扯掰扯。先说说古人,特别是那些写史书的,或者在当时跟孙权打交道的那些人,他们是怎么看孙权的。古.............
  • 回答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军事和政治人物,但他们留下的历史评价却天壤之别。这种巨大的差异源于他们各自的行为、理念、造成的后果以及历史学家的解读和时代背景。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核心理念与意识形态拿破仑: 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拿破仑的统治深受法.............
  • 回答
    要说明朝的正德皇帝和清朝的乾隆皇帝,都对南巡情有独钟,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但要说他们的历史评价,那可是天壤之别,这背后啊,得从他们俩各自的“南巡”动机、方式,以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说起。正德皇帝的“南巡”:一场说走就走的江湖行咱们先说正德,这位年轻皇帝,总的来说,是个不安分的。他不像传统皇帝那样,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