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杨朱?

回答
拨开迷雾,走进杨朱的“为我”世界:一场关于个体价值的古老思辨

提到杨朱,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或许是那个“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极端利己主义者。这样的标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不断地重复、简化,甚至被扭曲,以至于我们离杨朱本人的思想,越来越远。要真正理解杨朱,我们需要做的,是放下那些标签,回到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所思索的核心问题——那就是,在那个礼崩乐坏、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体生命价值的意义何在?

时代洪流下的个体困境:为何杨朱会“为我”?

想象一下,你生活在春秋战国这个大变革的时代。诸侯争霸,烽火连天,社会秩序土崩瓦解。仁义礼智信这些被儒家奉为圭臬的价值,在残酷的生存竞争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你可能亲眼目睹了壮士喋血,也可能在权谋算计中失去了亲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变得稀薄,传统的道德约束失效,个体如同漂泊的孤舟,随时可能被巨浪吞噬。

儒家提倡“兼爱”,主张“克己复礼”,希望通过道德的教化来恢复社会秩序。墨家更是“兼爱无私”,将所有人都视作自己的亲人。然而,在杨朱看来,这种“兼爱”和“无私”是否真的能解决问题?当天下人都互相爱,互相无私,那谁来关心自己?如果每个人都将自己置于次要地位,那么个体生命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

杨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仁者不寿,智者不博”的时代。善良的人往往被欺凌,聪明的人反而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在这样混乱的现实面前,过度的奉献和牺牲,在杨朱看来,是一种不智,甚至是一种自残。他不是一个冷血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在残酷现实中,对个体生存权和生命尊严的一种深刻反思。

“为我”并非“损人”:杨朱的“滋味”论

要理解杨朱的核心观点,关键在于“为我”这两个字。但这“为我”,绝非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那种不顾一切、损人利己的“自私”。杨朱的“为我”,更侧重于“保身全生”、“乐生恶死”。

他反对“损一毫而利天下,不仁也”,这并非是他不懂得“利天下”的好处,而是他认为,为了那个虚无缥缈的“天下”,去牺牲掉眼前的、真实的、宝贵的个体生命,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这就像一个人为了远方的财富,而失去了手中现有的宝物。

杨朱所说的“为我”,是一种积极地珍视生命、追求生命的“滋味”。他认为,生命最可贵的,就是它的“滋味”。“滋味”是什么?是那种生动、活泼、满足、快乐的感觉。是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是品尝到食物的甘美,是与亲人朋友的相处,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

他不是要你变成一个毫无情感、麻木不仁的机器,而是要你首先照顾好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滋味”。只有当你自己的生命是充实、快乐、有意义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地去关怀他人,才能有效地去参与社会。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好好维系,连基本的生存和快乐都无法保障,又何谈去“利天下”呢?

这就好比一个船夫,如果他连自己的船都不能好好维护,又如何能安全地载着乘客渡过河流?杨朱的“为我”,是对个体生命本位的一种坚守,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拆解“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并非绝对的拒绝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句名言,往往被用来攻击杨朱,认为他极端自私。但如果我们深入思考,这句话并非是绝对的拒绝。

首先,杨朱所说的“拔一毛”,是一种微不足道的牺牲。他并非反对任何形式的奉献,而是反对那种为了“天下”而大规模、无原则、不计代价地牺牲个体。他认为,如果一项“利天下”的举动,需要付出个体生命(“一毛”可以理解为个体的生命,或与之相等价的价值)作为代价,而这个“天下”的利益,与个体的牺牲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那么他就不会去做。

换句话说,杨朱是在权衡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他强调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体生命的价值和福祉,应该优先于那些抽象的、远在天边的“天下之利”。他并不是说,如果“利天下”的代价是“拔一毛”,而“天下”的利益却能让所有人获得巨大的幸福,他依然会拒绝。关键在于那个“利”和“不仁”的比例关系。

杨朱的思想,更像是在提醒我们,在追求集体利益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不要忽视和牺牲了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他提出的问题,即使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社会,是否过于强调集体,而压抑了个体?我们为了“大局”,是否牺牲了太多个人的权利和幸福?

杨朱与儒、墨的对话:思想的张力与融合

理解杨朱,也需要将他置于与其他思想家的对话之中。

与儒家的差异: 儒家强调“仁者爱人”,主张“克己复礼”,注重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杨朱则认为,过度的“克己”和“爱人”,容易导致个体的自我牺牲,甚至成为他人牺牲品。他更关注个体生命的“滋味”和“保身”。

与墨家的差异: 墨家提倡“兼爱”,认为“爱”是一种无差别的、普遍的爱。杨朱则认为,这种“无差别的爱”反而会模糊个体之间的界限,使得个人在集体中被稀释,甚至被牺牲。他更强调的是,在关爱他人的同时,也要确保自己的生命得到充分的关照。

然而,这并非是完全的对立。我们可以看到,杨朱的思想并非是完全脱离现实的极端,而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一种矫正。他的“为我”,可以被看作是对儒家“忠孝”观念的一种审视,是对墨家“兼爱”过度化的一种反拨。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儒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社会蓝图,而墨家提供了一种实现蓝图的手段,杨朱则是在这个过程中,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蓝图的最终意义——个体的幸福和价值。

现代视角下的杨朱:重拾个体的力量

在今天,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人感到迷茫、焦虑,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读杨朱,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杨朱的“为我”,不是让我们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而是提醒我们:

珍视自己的生命: 认识到生命的独特性和宝贵性,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生命置于他人或某个抽象概念之下。
关注自己的“滋味”: 积极地去体验生活,去感受幸福,去追求内心的充实和快乐。
学会自我关照: 在关心他人的同时,也要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不被消耗殆尽。
理性地判断付出: 衡量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是否会过度牺牲,是否会让自己失去宝贵的生命“滋味”。

杨朱的思想,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一种关于个体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他让我们重新审视“奉献”与“自我”,在复杂的世界里,找到一个更平衡、更尊重个体的方式,去生活,去爱,去实现生命的意义。他并非反对“利天下”,而是强调,“利天下”的基础,应该是“安其身”和“全其生”。只有当我们能很好地照顾自己,我们的生命才能真正地焕发光彩,也才能更好地去关怀他人,去贡献社会。

或许,我们不必完全认同杨朱的某些极端表述,但他的核心关怀——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与追求——在任何时代,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杨朱学说的前提是:是个人都会死。这个前提相当冷酷无情,冷冰冰的,不给人以幻想,什么成仙,拜神,禅修都跟杨朱无关,杨朱只承认最真实和普遍的真理。

在这基础上,杨朱表示,一个人无论是成为尧舜一样的圣人,还是成为盗跖一样的恶徒,最后都是要死掉的。

也就是,说无论你道德是否高尚,你最后都是要死滴。

同时,成为一个尧舜一样的人,去追求名利,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杨朱表示,大禹治水一辈子一直到死都很痛苦,虽然获得了万事的名声,但对大禹活着的时候有什么好处吗?

没有。

那为什么不趁活着的时候多快乐一下呢?

那我们应该如何快乐呢?杨朱提出来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

不违自然所好,不为外物所累

如果嫌麻烦的话,我们还可以再删减一下,引用《淮南子》里的论述:

“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

保全自己生命中的本真和天性,不因为对外物的追求而劳累自己的形体和心灵。

如果还是嫌麻烦的话,可以总结成两个字:

贵己

人生的快乐就是如此简单,对自己好一点就得了。

注意这里的贵己,不等同于自私。

杨朱是一个什么都放下了的人,只追求自己天性中所渴望的东西。杨朱在自己的文章里特地的骂了贪得无厌的人,杨朱甚至认为连活着这件事都没有必要特意的去追寻,自然而然就好,去顺应自己的天性。

杨朱这种放之任之的生命观和方法论,跟道家有相当大的关系,这也是杨朱后来被认为是道家的一支的重要原因。

放之任之的生命观和方法论,向来是不是被某些人看好的。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出来骂了。你们这群杨朱的信徒啥都不干,社会如何发展?国家如何稳定?

骂声很激烈,杨朱的反驳很理性。

杨朱用两个事情来反驳。

首先杨朱强调了一个叫做名实的关系。

这个名实关系表述和论证相当复杂,但如果简单来说就只有一句话:

嘴上都是道义,那心里呢,全是生意”

所有的什么利益大众、利益别人、兼爱天下,这种事情的本质都是一个“名”,去掩盖背后的真实的目的。

就拿儒家来说吧,你努力的去想要管理这个国家,让世界变得更好,难道你不需要跑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去衣食荣辱吗?

你成为一个道德的模范,难道不是因为有什么更大的利益在吸引你吗?一切行为,本质上都是私利,而并非道德。

杨朱提出的第二个关于治理国家的观点,就是每个人都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每个人都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全国就OK了,就没有那么多乱事儿了。

社会动荡,国家混乱的根本原因,就是总有一群人打着道义的名号,去做为了私利的事情。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下面这位老哥那句替天行道。

反贼就是这么出来的。古人造反打仗一直强调什么?师出有名。不就是得找个由头去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吗?

利益既得者需要由头去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追求利益的人也需要一个由头去达成自己的目的。

杨朱这个人啊,他很现实,他不想什么奇奇怪怪什么成仙飞升的之类的事情。

杨朱这个人,他也比较敢说,他把人性中最基本的渴望和欲求给讲的明明白白。

但为什么杨朱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成是邪魔歪道呢?

这个事情,还要怪那些没有学明白儒家的腐儒,整天要求别人这要求别人那儿整天乱搞,非要人这样,又要人那样。

一个无法面对杨朱学说的人,其实是无法面对自己的本来面目。

其实我们也没那么多讲究,我们这些崇信杨朱的人,只是一群追求真实的人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拨开迷雾,走进杨朱的“为我”世界:一场关于个体价值的古老思辨提到杨朱,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或许是那个“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极端利己主义者。这样的标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不断地重复、简化,甚至被扭曲,以至于我们离杨朱本人的思想,越来越远。要真正理解杨朱,我们需要做的,是放下那些标签,回到他所处.............
  • 回答
    孟子之所以说墨翟(墨子)和杨朱是“禽兽”,这可不是空穴来风,里面大有文章。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先看看孟子推崇的是什么,再对比墨子和杨朱的主张,就能明白这其中的门道了。首先,孟子可是儒家的大宗师,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仁”。孟子坚信人人生来就有恻隐之心,这颗心就是“仁”的种子,是人之为人.............
  • 回答
    朱世巍老先生在谈论1943年东线的兵力对比时,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论点:德军只有四成兵员在执行作战任务,而苏军则有七成。这个数字乍一听可能让人有些疑惑,毕竟我们通常想到的是两军正面硬碰硬的对抗。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东线的具体情况,以及“执行作战任务”这个词的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
  • 回答
    汪诘回应上海疾控朱医生采访所引发的争议,确实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视角。要理解双方的观点,我们需要剥离情绪化的解读,回归到科学的理性层面。首先,我们得明确,朱医生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公共卫生专家,他的发言是基于他长期的临床经验和对疫情发展趋势的观察。而汪诘作为一个科普作者,他的特长在于将复杂的科学.............
  • 回答
    关于孙杨这件事,确实是扑朔迷离,让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你说“到底有问题吗?”,我觉得这正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也难怪大家会有这么多的疑问和猜测。首先,从事实层面来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持续了好几年的事件,核心争议点在于孙杨在一次兴奋剂检查中,被指控存在违规行为。这个指控本身就非常复杂,涉及到检测程序、样本.............
  • 回答
    作为内娱曾经的“四小花旦”,唐嫣、杨幂、刘诗诗这三位女演员,出道以来都积累了很高的人气和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她们的演技,也一直是观众和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要理性评价她们的演技,咱们得抛开粉丝滤镜,细致地聊聊她们各自的特点、进步以及还有待提高的地方。唐嫣:甜美古装的标签,角色类型略显单一唐嫣给人的.............
  • 回答
    网传淄博理光董事长杨某某当着孙女面性侵儿媳一事,无疑是一件极其恶劣、令人发指的事件,如果属实,那将是对法律、道德和人伦的严重践踏。事件的严重性: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性侵无论发生在何种关系中,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触犯了刑法。如果此事属实,杨某某将面临法律的严惩。其次,从道德和人伦层面来看,作为一家之.............
  • 回答
    杨颖Angelababy《理想照耀中国》:一次值得探讨的参与最近,杨颖Angelababy(下文简称Angelababy)参演《理想照耀中国》的消息引起了不少讨论。作为一部备受瞩目的主旋律献礼剧,Angelababy的加入,无疑为这部作品增添了不少话题度。那么,对于她的这次参演,我们该如何看待呢?这.............
  • 回答
    杨黎与他的“废话理论”:一场诗意的反叛与存在的叩问杨黎,这个名字在中国当代诗坛,尤其是在独立诗歌领域,绝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他的诗歌,正如他本人一样,常常带着一种玩世不恭的姿态,一种对既定秩序的温和反叛,以及对语言和意义边界的不断试探。而支撑起他诗歌创作的,便是那套在当时颇具争议的“废话理论”。要评.............
  • 回答
    这事儿,要是搁在寻常百姓家,杨志跟牛二就这么干起来,说不定就真成了街头斗殴,谁赢谁输,谁受谁伤,就那么算了。但杨志不是普通人,他身上背负的东西,可不是一柄宝刀那么简单。你想啊,杨志是什么身份?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是朝廷命官,虽然被贬官,但骨子里的那股子军人劲儿、那股子傲气,可不是说丢就丢的。他手里这.............
  • 回答
    在《神雕侠侣》的广阔江湖画卷中,杨过与郭襄之间,无疑是一段引人遐思的笔触。郭襄,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龙女与杨过的女儿,自她第一次出现在杨过的生命中,便注定了她与这位“神雕大侠”之间不寻常的缘分。然而,要论证杨过是否对郭襄产生了“爱慕之意”,这需要我们仔细审视他与郭襄的互动,以及他内心深处的考量。.............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 回答
    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提到的“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含义:一、 背景: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中等收入.............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 详细解读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英文原名:The Time Machine),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于1895年创作,是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考,.............
  • 回答
    尹建莉老师关于“延迟满足是鬼话,孩子要及时满足”的观点,确实在教育界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她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论断,以及她所强调的“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及其传统理解。传统理解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