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东线权威朱世巍说1943年德军仅有四成兵员执行作战任务而苏军有七成?

回答
朱世巍老先生在谈论1943年东线的兵力对比时,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论点:德军只有四成兵员在执行作战任务,而苏军则有七成。这个数字乍一听可能让人有些疑惑,毕竟我们通常想到的是两军正面硬碰硬的对抗。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东线的具体情况,以及“执行作战任务”这个词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执行作战任务”的概念。

这不仅仅是指士兵们端着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在现代战争中,“执行作战任务”包含了非常多的方面:

直接作战单位: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步兵、炮兵、装甲部队、航空兵等直接参与战斗的士兵。
支援单位: 没有这些单位,直接作战单位就无法有效运作。这包括:
后勤保障: 弹药补给、燃料供应、食物运输、医疗救护、装备维修、野战医院等等。这些士兵虽然不在前线直接开火,但他们的工作是“执行作战任务”的关键一环。没有弹药的枪等于废铁,没有油料的坦克就是摆设。
工程兵: 修建工事、架设桥梁、排除雷区、修建公路、掩埋电缆等等。这些都是为了支撑前线作战而进行的“作战任务”。
通信兵: 确保指挥顺畅、信息传递无误。没有通信,部队就是一盘散沙。
侦察兵/情报人员: 收集敌情、了解地形,为指挥官提供决策依据。这是作战前的必要准备。
防空部队: 保护部队免受敌方空中打击,这本身就是一种“作战任务”。
政治委员/宣传人员: 虽然不直接战斗,但在鼓舞士气、维护部队稳定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苏军体系下,这更是与作战效能紧密相连。

那么,为什么朱老先生会说德军只有四成,苏军有七成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当时东线德军的处境:

1. 兵力分散与庞大的战线:
战略误判与多线作战: 德国在1943年不仅仅在东线作战,他们还在北非、意大利以及本土都有重要的军事存在。虽然东线是主战场,但不可避免地需要抽调一部分兵力去应对其他方向的威胁,或者进行战略预备。
巨大的战线长度: 东线战场的长度非常惊人,从北极圈一直延伸到黑海。要维持如此漫长的战线,需要大量的兵力进行防守、巡逻和守备。这意味着即便兵力总数不少,但分散开来后,能够集中起来用于大规模进攻或防御的兵力就相对减少了。

2. 后勤保障的压力与瓶颈:
苏联的地理与战略: 苏联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深远的战略纵深。一旦德军深入,其后勤补给线就拉得越来越长,也越来越脆弱。苏联游击队的活动,以及对铁路和公路的破坏,都严重阻碍了德军的后勤运输。
恶劣的自然条件: 1943年的东线天气依然是德军面临的巨大挑战。漫长的冬季和泥泞的春秋季节,都极大地影响了部队的机动和补给。车辆故障、物资冻结、道路损毁,都会让后勤效率大打折扣。
战争消耗: 经过两年多残酷的战争,德国的工业生产虽然努力,但与苏联战争动员的潜力相比,尤其是在持续消耗战中,已经开始显露出疲态。弹药、燃料、 spare parts(备件)的供应都可能成为瓶颈。

3. 部队的疲惫与减员:
持续的激战: 1943年是东线最惨烈的年份之一,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等一系列大规模会战,给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德军在之前的战争中损失了大量有经验的士兵和军官,补充的新兵虽然数量上可能足够,但在训练和战斗经验上与老兵有差距。
非战斗减员: 除了战场上的直接伤亡,疾病、伤残、恶劣生活条件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寒冷的环境下,冻伤、疾病的流行,都会让部队的实际可用兵力进一步下降。
战线维护与防御: 大量部队可能被部署在相对静态的防御阵地上,执行的是“守备”而非“进攻性作战任务”。虽然他们是军队的一部分,但从进攻性作战的角度来看,他们的作用可能不如在前线机动的部队那样“活跃”。

相对而言,为什么苏军能有七成兵员“执行作战任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与人力资源:
人口优势: 苏联拥有比德国多得多的总人口,这使得其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即使承受巨大伤亡,也能持续补充兵员。
国家机器的全力动员: 苏联将整个国家机器都投入到战争中。从工业生产转向军工制造,从农村征集劳动力,从城市抽调青壮年,都展现出极强的动员能力。
“不惜一切代价”的作战思想: 在某些阶段,苏军的作战思想中,“代价”的权重可能相对较低。为了达成战略目标,可以承受更高的伤亡,从而保证更大比例的兵力能被投入到前线的搏杀中。

2. 后勤体系的逐步改善与本土作战的优势:
战略后退与本土工业的转移: 在战争初期,苏联将大量工业企业向东部转移,虽然初期受到影响,但随后逐渐恢复了生产能力,为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和装备。
本土作战的便利: 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苏联在交通运输、补给线的维护等方面,相比深入敌境的德军,有天然的地理和组织优势。虽然也面临困难,但总体上比德军的补给线要稳固。
盟国援助: 通过租借法案,苏联也获得了一部分来自盟国的物资援助,虽然可能在数量和重要性上不如自身生产,但也是一个补充。

3. 对“作战任务”的不同理解:
更直接的战斗投入: 苏联红军的组织结构和战斗方式,可能更倾向于将更多兵力直接投放到一线和支援作战单位。后勤、工程等部门的兵员,虽然也是保障,但其整体比例可能更侧重于直接支持前线部队的“作战火力”。
“肉弹”战术的运用: 在某些情况下,苏军会采用一些“人海战术”或牺牲精神来完成任务,这使得很多看似“非战斗”的士兵,实际上是以其生命来“执行作战任务”的。比如强渡河流、攻坚战等。

总结一下,朱老先生这个数据并不是说德军有六成兵员在喝茶,而是反映了当时德军在兵力部署、后勤压力、战争消耗以及多线作战等方面的客观困境,导致其能够投入到一线正面作战的有效兵力比例相对较低。而苏联凭借其强大的人力资源、动员能力以及本土作战的优势,能够将更大比例的兵力(包括各种支援和战斗单位)转化为实际的作战行动。

这是一种对战争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概括性描述,揭示了战争中兵力背后更为复杂运作的逻辑。一个强大的军队,不仅仅是拥有多少士兵,更在于这些士兵中有多少比例能够真正地、有效地参与到实现作战目标的行动中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德国人这么想

user avatar

为什么要和朱世巍较真?

我只能说各位嘴下留情吧……

你们要走过和他一样坎坷的道路,会比他更不正常


对普通人而言,我只能说千万不要辍学创业

千万不要参与军事内容这种真实受众群体极小的项目


不是文史、军事专业的,不靠这个吃饭、不图网络虚名和吃流量的,千万不要沉迷历史军事这些对普通人屁用不顶的东西

沉迷这些除了给精神卫生机构增加营收、消耗医保,实在想不出来还有其他值得一谈的意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朱世巍老先生在谈论1943年东线的兵力对比时,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论点:德军只有四成兵员在执行作战任务,而苏军则有七成。这个数字乍一听可能让人有些疑惑,毕竟我们通常想到的是两军正面硬碰硬的对抗。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东线的具体情况,以及“执行作战任务”这个词的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
  • 回答
    铁血丹心,铸就长城:东北抗联的抗日伟业与不朽功勋每当提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丽史诗,我们不能遗忘那些在白山黑水间浴血奋战的英雄儿女——东北抗日联军。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钢铁长城,用顽强的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赞歌。然而,在一些片面的论调中,东北抗联的贡献似乎被淡化,甚至有人质疑他们未能对日.............
  • 回答
    翟东升教授的“东海国寓言”之所以引人入胜,并引发广泛讨论,关键在于他用一个极具象化的故事,将许多宏大而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概念,转化成了普通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这与其说是单纯的寓言,不如说是一种高度提炼和象征化的叙事,旨在揭示当下全球格局中的一些核心矛盾和力量博弈。要理解这个寓言,我们需要拆解它所包含的.............
  • 回答
    理解“我爱国,但是我不买国产东西”这句话,其实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中一个非常复杂和微妙的议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个人的考量、现实的无奈,甚至是对“爱国”本身理解的差异。要详尽地剖析,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展开:一、 爱国的具体内涵与个人理解的差异:首先,“爱国”这个词本身就不是铁.............
  • 回答
    要理解瞿秋白在《多余的话》结尾写下“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这句话,需要结合他当时的处境、心境以及他对中国文化和民族情感的深层思考。这句看似朴实无华的话,背后承载着极为丰富和沉重的意义。一、 绝境中的慰藉与对“日常”的眷恋首先,我们要清楚瞿秋白写下《多余的话》时,他已然是被国民党政府判.............
  • 回答
    咱们聊聊“接地”这事儿,还有电路这玩意儿,尽量说得明白透彻,就跟咱们平时聊天一样。先说说“接地”,这名字听着就挺实在的。你可以把接地想象成给咱们的电器或者电路一个“安全出口”,或者一个“回家的路”。它最根本的作用,就是把不想要的多余的电,或者在电器发生故障时可能出现的危险电压,都给引到大地里去。为啥.............
  • 回答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的那些“巨型恐怖人偶”和“发光人头气球”,确实让不少观众感到意外,甚至有些不适。要评价这件事,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视觉冲击力的角度说,它们无疑是成功的。 这么说并不是说它们美观,而是说它们确实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引发了讨论。你想想,在那么多精心设计的环节中,这些元素脱.............
  • 回答
    韦东奕老师的讲课方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学生因为难以理解而选择退课,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不仅仅是一个老师的授课问题,更是折射出当前数学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挑战,以及课堂互动方式的重要性。为何韦东奕老师的讲课方式会让部分学生难以理解?首先,我们要承认韦东奕老师作为一位在数学领域有着深厚造.............
  • 回答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嗯,怎么说呢?这绝对是一场充满了争议和思考的盛宴。如果要评价它的理念,我想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聊聊。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简洁与内敛”。相较于北京奥运会那种宏大叙事、群星璀璨的视觉冲击,东京开幕式明显走的是另一条路子。它没有动用天量的群众演员,没有动辄几十架无人机编队,更没有那种.............
  • 回答
    翟东升老师关于“平衡贸易”和“人民体系”的论述,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触及了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和国家发展模式的核心议题。要理解这些理论,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学视角下去审视。一、 “平衡贸易”:挑战传统自由贸易的逻辑首先,我们来谈谈“平衡贸易”。这个概念,顾名思义,就是追求国家间的贸.............
  • 回答
    要评价王东岳的《物演通论》,尤其是其核心的“递弱代偿”理论,需要将其置于科学哲学和宏观演化思想的语境下进行审视。这本书提出了一种宏大而复杂的理论框架,试图解释宇宙万物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演化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引入了“递弱代偿”这一核心概念。首先,我们来看看《物演通论》的整体思路。《物演通论》并非一本.............
  •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其实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挺普遍的。很多同学听老师讲课,感觉都能明白,甚至能跟着老师一步步推导,但一到考试,就好像“卡壳”一样,做不对题,或者速度跟不上。这确实很有可能是学习方法上的问题,而不是能力或者智商上的欠缺。别灰心,这反而说明你的基础还在,只是需要调整一下“作战策略”。我们一步步来分.............
  • 回答
    妈,您放心,我知道您看到东航那件事了,心里肯定很担心我。您这份心意我特别理解,也特别感动。您总是把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一点我特别清楚。关于您说的波音飞机的安全问题,我仔细想了想,也跟您好好说说我的看法,您听听看:首先,东航这次事件确实让人非常痛心,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任何航空公司的任何飞机,在任何.............
  • 回答
    如果在东北有一个让我心动的工作,我当然愿意留下。这可不是一句空话。首先,我得承认,东北这片土地,在我心里一直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可能源于小时候听过的那些关于雪乡、关于冰雕的故事,也可能是因为身边曾经认识的东北朋友,他们身上那种直爽、热情、又带点江湖气的劲儿,特别招人喜欢。如果能有一个让我觉得踏实,又能.............
  • 回答
    一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一次能发射的“三叉戟D5”导弹数量,并非是固定的24枚全部命中目标。实际上,俄亥俄级潜艇的设计载弹量是16枚或24枚,取决于其改装状态。通常,如果作为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部署,它们携带的是24枚“三叉戟D5”导弹。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当一艘俄亥俄潜艇向中国东部城市发射24.............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民族身份认同的复杂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东干人”这个概念。历史上的东干人,主要是指在19世纪俄国吞并中亚的时期,一部分居住在中亚地区的中国回族人(尤其是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地)因为各种原因,包括政治动荡、战争以及.............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