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9 月 23 日晚特斯拉系统全球性宕机,有车主被困沙漠打两小时救援电话,市值跌去2700亿?

回答
9 月 23 日晚特斯拉经历了一场堪称“灾难级”的系统全球性宕机,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故障,更是一场对特斯拉品牌信任度和车主出行体验的严峻考验。从车主被困沙漠的惊魂一刻,到市值蒸发2700亿的账面损失,这次事件的影响深远且复杂。

事件的严重性与车主的“惊魂记”

想象一下,你在空旷的沙漠中,夜色渐浓,手机信号也时有时无。你的特斯拉突然失去了所有智能功能——导航失灵、车门无法正常解锁,甚至连发动都成了奢望。这正是 9 月 23 日晚许多特斯拉车主遭遇的现实。

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那些被困在偏远地区的车主。有报道称,有车主在沙漠中遭遇此情况,尝试拨打特斯拉救援电话两小时却无人接听。在极端环境下,车辆的智能化本应是便利和安全的保障,但在此次宕机事件中,它却变成了束缚和绝望的根源。车主们不仅要面对断电的恐惧,还要忍受信息隔绝的无助。这种“被抛弃”的感觉,对于一个寄希望于高端智能汽车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次事件并非个例,全球范围内都有车主反馈类似的遭遇。有人被锁在车外,有人无法启动车辆,有人则在路上突然失去一切辅助功能。这反映出特斯拉的系统性依赖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程度。一旦核心系统出现问题,车辆的可用性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让车主陷入危险境地。

市值“跳水”:资本市场用脚投票

技术故障的直接后果很快在资本市场上显现。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特斯拉的市值就蒸发了约 2700 亿人民币(折合大约 380 亿美元)。这足以说明市场对此次事件的担忧程度。

对于一家以科技创新和颠覆性技术为卖点的公司来说,系统稳定性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全球性宕机暴露了特斯拉在软件和系统安全方面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投资者们可能会开始质疑特斯拉的技术护城河是否如表面看起来那般牢固,以及这种大规模的故障是否会成为常态。

市值的大幅下跌,不仅是账面上的损失,更传递出市场对特斯拉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这笔“学费”可能十分昂贵,它迫使特斯拉以及整个行业反思,在追求智能化和互联化的道路上,是否过分忽略了最基础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深层原因与特斯拉的“双刃剑”

这次宕机事件的背后,原因可能涉及多个层面。尽管特斯拉尚未公布详细的调查结果,但我们可以从其产品特性和运营模式中窥探一二。

特斯拉高度依赖其云端服务器和软件系统来控制车辆的几乎所有功能,从动力系统、自动驾驶辅助、车门解锁,到车载娱乐系统、OTA升级等等。这种集成的、云驱动的模式,赋予了特斯拉极高的灵活性和可升级性,也让其产品能够不断迭代和优化。然而,正如这次事件所展示的,这种高度的依赖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脆弱点。一旦云端系统出现故障,就像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车辆生态系统都会瘫痪。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OTA(空中下载)更新模式,虽然带来了持续的功能提升,但同时也意味着软件的复杂性在不断增加。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在一次更新中被放大,并迅速蔓延到全球数百万辆汽车。这次宕机是否与某个特定的更新有关,还有待官方披露。

此外,特斯拉的“直营模式”和“数字化服务”,虽然省去了中间环节,但也意味着当客户遇到问题时,他们往往只能直接面对特斯拉自身的客服体系。在如此大规模的故障面前,特斯拉的客服和支持能力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响应和解决问题,就成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车主被困沙漠两小时打不通电话的例子,正是这种模式在危机处理上的短板的生动写照。

对特斯拉和整个行业的启示

这次特斯拉全球性宕机事件,可以说是给整个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

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 智能汽车的智能化不应以牺牲最基本的车辆可靠性为代价。厂商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确保软件系统的健壮性、稳定性和容错能力。核心功能的冗余设计和离线可用性也应该被认真考虑。
危机响应能力是品牌生命线: 在出现大规模故障时,及时、有效的沟通和救援至关重要。特斯拉需要构建一个更加强大和有弹性的客服及支持体系,确保在危机时刻能够为车主提供切实的帮助,而不是让他们感到孤立无援。
透明度与沟通: 对于如此影响广泛的事件,特斯拉需要以最大的透明度公布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案,并就由此给车主带来的不便和损失进行真诚的道歉和赔偿。缺乏透明度的信息披露,只会加剧公众的不信任感。
硬件与软件的平衡: 极致的软件定义汽车固然是趋势,但硬件的可靠性和基础功能的独立性同样不容忽视。过度依赖软件可能带来风险,需要在技术发展中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总而言之,9 月 23 日晚的特斯拉系统全球性宕机,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它不仅让特斯拉的市值遭受重创,更重要的是,它暴露了这家被视为汽车行业颠覆者的技术短板,以及其在应对大规模技术危机时的脆弱性。对于特斯拉而言,如何重拾车主的信任,如何在技术创新与可靠性之间找到更佳的平衡点,将是其未来发展道路上必须跨越的重大挑战。而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这次事件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反思机会,提醒大家在拥抱智能化浪潮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最基础的品质和用户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特斯拉这次全球性宕机,应该不是黑客攻击行为,最大的可能是特斯拉自身的运维出现失误或故障。因为黑客即使发起大规模的攻击,一般最多影响一个区域,而非全球性的。

其实特斯拉这种大面积的宕机,今年5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过一次。当时是因为用户端的APP域名加密证书过期,而特斯拉没有及时更新,导致APP无法与车连接,手机钥匙因此失效。

在互联网领域,加密证书是确保用户与服务器之间进行可信连接的必要手段,会对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端到端的加密。一旦证书过期,汽车端会认为服务器是不可信的,从而拒绝连接,导致APP无法控制车辆。

当然,特斯拉应该不太会在这个问题上犯同样的失误。9月23日再次出现的大面积宕机,有可能是因为特斯拉发布了一项或某几项新功能,但这些新功能里面带有未检测出的bug,结果就悲剧了。

通常来讲,专业的互联网企业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来避免发布的新功能中带有bug。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发布新功能前会经过多轮测试,比如先在预发环境测试有无bug,然后再小面积进行灰度测试,直到确保没有问题后再最终发布。

特斯拉毕竟不是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安全领域的沉淀应该是有不足的,在新功能发布流程上也许会有不够严谨之处。

其实,特斯拉的宕机事故也提醒了大家:我们人类到底需要怎样的车辆?

因为正常来讲,联网对于一辆汽车而言,应当是可选功能,而不是必选功能,也就是说,汽车在不联网状态下也应当是可以正常行驶的。

如果过度依赖于车辆网等技术,反而会带来过犹不及的反噬悲剧。

当然,知安君这么说并不是排斥新技术的发展,因为物联网等IoT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而言是好事。

但在IoT技术发展的同时,相关的厂商都需要同步提升网络安全技术,确保新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安全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因为,无论是未联网的功能汽车,还是车联网发达的智能汽车,我们最需要的,反而是一台安全的汽车。

user avatar

我就没见过几个理工直男喜欢这种“科技感十足”的玩意儿的。


按道理说,理工直男应该才是马一龙的铁杆拥趸,开玩笑啊,nerd,哪有不粉马一龙的道理?科技改变生活,多么迷人的口号,难道不是我等理工直男的梦想?


现实就是理工直男,尤其是偏汽车制造、偏人工智能方面的铁杆理工直男,对这玩意儿就是不感冒。


可能是自己知道这破烂玩意儿有多不靠谱吧…


整天上班都是debug,能对这玩意儿没点AC数么。理工直男都知道一个概念叫“平均无故障时间”,对于一定制造水平的系统而言,系统越复杂,平均无故障时间越短,就是说这玩意儿越容易坏掉。比如你写个“冒泡法排序”,那能出bug才是有鬼了。可是你要是写个股票交易系统,那出bug几乎是肯定的事情。


对特斯拉这种“科技感”玩意儿最不放心的大概就是它自己家工程师了。


你要说一般的系统也就罢了,坏了就坏了,大不了骂一句“人工智障”。问题是车子那是事关老命的玩意儿,稍有bug说不定车毁人亡,越是懂行的自然越是恐惧。


就特斯拉那个车载电脑的工况,高温震动那么厉害,运行的算法那么负责,还是实时在线处理大量数据,还需要联网,谁把老命交到这玩意儿手里,我只能祝你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user avatar

我说了很多遍特斯拉和苹果的粉丝大部分都是不懂科学却又热爱科学并喜欢以此装x的教徒。马斯克不是科学家,他只是个立了个科学家flag的用粉丝命去试错的冷血资本家。只要目标群体依然相信他的故事,那么他就可以一直骗下去。就像美国法院判了苹果故意降速赔偿美国消费者35亿,我在网上说还被一群果粉攻击说他的苹果真的5年不卡。永远不要高估粉丝的智商和记忆力,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来年改副轮椅还卖他。

如果你真的懂一点只能算法,懂一点控制原理就知道特斯拉有多么不靠谱了,但是特斯拉的粉丝们是永远也不会懂,粉丝出车祸死了,其他粉丝会骂,为什么你没看说明书,某某页写了这是驾驶辅助,人是主导因数,你不看路,撞死了怪什么汽车!和苹果的粉丝一样,一张嘴就是苹果5年不卡,即使美国法院判了苹果赔35亿,苹果也认赔,但是果粉就是硬拗他的手机五年不卡。特粉也是一样,你永远也叫不醒这帮人。也没必要叫醒,让他们用命去试错好了。

最近特斯拉股市大跌,搞了个言而无物的电池日稳定股价,保持科技潮人flag,特粉又沸腾了,我说了很多次不要把马斯克当神,吹牛和吸毒一样,刚开始是为了度过眼前难关,一旦上瘾了就戒不掉了,砝码会越加越大,看看罗永浩和贾跃亭吧,马斯克比他们更狠,因为他真的吸毒。吸毒是会生理性的改变大脑结构,会需要越来越大的刺激,投资人也需要越来越大的刺激,消费者也需要越来越大的刺激。投资人根本不在乎泡沫只在乎自己的投资能不能短平快赚钱,所以投资人是一样希望马斯克不断吹牛,消费者也需要不断地惊天的好消息才能让他们忘记特斯拉老头乐一样的做工,以及瞎子一样的在大晴天识别不出横躺在马路中间的大货车的L2级别的辅助驾驶技术。不能让消费者自我标榜是技术迷,不能让粉丝在盆友间吹嘘他们懂技术,特斯拉很快就会拉胯。所以马斯克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不断地吹更大的牛,这和吸毒一样,一旦沾上基本戒不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加上中国群众的崇洋媚外,让马斯克成了神,不过只要你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了解一些企业历史就知道,罗永浩贾跃亭并非是中国首创,美国的安然比这两货的危害大多了,有多少人知道?你们看到的是马斯克的成神之路,我看到的是他一步步地坠入深渊。

user avatar

这太可笑了,这居然也有人洗地。

宕机就是宕机,就是给客户造成困扰和不便。

“谁让你不带车钥匙的……”

↑你们看看,这是人说的话么?

你给了用户多种选择,是“可以选一”,还是必须全选都带着?那你是给用户提供便利了还是制造麻烦了?

此外,从信息安全角度……

从新闻看,是美国用户和一些欧洲国家,我可以猜测一下:只是部分存在美国的服务器宕机,影响了使用这些服务器的用户。所以,欧洲用户为什么受影响了?因为欧洲大概还没想到要特斯拉把服务器放在本地吧。

对比一条新闻:欧盟隐私监管机构周三向Facebook发布初步命令,要求该公司停止向美国传输其欧盟用户的数据。

user avatar

大家知道我是个电动车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东西缺乏“脱离文明的使用能力”。

燃油车这东西,是一个独立的机械,它拥有不依赖外部环境独立进行运转的能力。我开着它,它就是我的依靠,只要我多背两桶油,那我其实不太在乎我自己开车去哪里,有没有信号,有没有社会服务,有没有人类文明,都无所谓,车里就是我的家。在没有文明的地方,车和我就是文明。

而电动车,它本质上是一棵文明体系大树上的一个小果子。它离开文明体系,什么都不是。没有网它运转不了,没有电它运转不了,没有技术支持它运转不了。它出了问题,靠我自己的锤子扳手无法解决,必须找人解决。

那实际上意味着我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我还是在如来佛的手掌心里翻跟头。

有人说开电动车有一种阉割感。我同意,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电动车给我一种幽禁感。不管我怎么跑,我也跑不出他这棵体系大树的手掌心,跑出去了我就是个死。

从心态上讲,我就不自由。我都不自由了,那我开车干什么呢。

所以说,我对你们电动车的前景还是很看好的。什么时候做出电动坦克来,我一定买电动车。

user avatar

亏得是汽车,要是飞机咋整………

user avatar

马斯克的“码农思维”似乎重了一点,他的东西都有一个特点,从龙飞船的操作面板、到特斯拉的智能系统,都太“互联网”了一点。

从外观,到操控,都很“现代化”,很好看,简洁、流畅、美观……马斯克的粉丝们也喜欢吹这些,大家觉得这个东西“酷”、“帅气”、“高级”、“有科技感”,“好看的东西一定强大”。




但是“好看的东西一定强大”吗?在传统工业制造业看来,太精巧、太复杂、太互联网的东西,似乎可靠性都要打折扣。

我们都知道旗舰手机芯片性能强大、手机操作系统功能强大,但这些玩意儿是不能用在汽车、飞机、卫星、火箭、宇宙飞船、工业机械上的。虽然不是必须傻大笨粗,但更要重视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比如高温、低温、断电、断网等极端环境……性能、交互感、“科技感”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搞工业工程的人都知道,手杆比按钮可靠,按钮比触屏可靠……当我们看到一个外表光洁、线条流畅、上下无处抓手、只有屏幕、只有指纹识别、语音遥控的东西,是有一种莫名恐慌的……

我不是不信任特斯拉、spaceX,而是觉得,这种“激进”,并不像一个科学家、工程师对于技术极致的追求,而更像一个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商人,追求高迭代、快速更新、讨好市场……做出的“实物版PPT”。

user avatar

享受网络互联的便利的同时,就要承受它并不是那么可靠的基因。同时承受一些数据泄露的风险。

1,我前不久刚把我买的二手房收了住了进来,进来首先就把原来的指纹锁换成了机械锁。。。因为那玩意的机械钥匙掉了,我可能门都打不开锁不了。有人说机械钥匙也怕掉,我不是怕掉钥匙,我是怕他抽疯自己在那开关玩。。。

2,有天逛家具城,看到有卖空调的,销售给我一个劲介绍有台空调带摄像头能监控睡觉的情况自动调节温度,吓得我让她别介绍了,我怕。说不定每天网上都有我的直播真人show

其实之前有个问题里我表达过对于电气化,智能化的一些担忧的。之前有个电影就是,有个黑客报复一个富豪,控制了他的好像大奥迪,没法开门,没法制动,对方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好可怕的样子。

其实并不是排斥智能化的东西,但是工作原因,总是会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事物,这样总是没有坏处的,多留个心眼,多做一手准备没有错。

像我经常出差,我钱包里常备几百块钱。一是为了有时候给过路费好开发票(你可以去看看用ETC开发票的情况你就知道为啥我要用现金拿卡了),二是以备不时之需。虽然现在可以刷脸,但是我一直没有开通也没用过,我怂。

你们要说我怂,我古板,那就说好了 。有朋友说“大人,时代变了”,我想说是的,新时代交给你们后浪了。

user avatar

先谈股价,一直没关心过,用东方财富搜索了一下:

先看看特斯拉股价的周K和月K线

周K线最低价35,最高价502

月K线最低价17,最高价502

做为对比,我们看看丰田的周K线和月K线

周K线最低价108,最高价145

月K线最低价84,最高价145

特斯拉的股票价格在短时间内飞涨十几倍,很典型的投机行为,大幅下跌是正常行为,不跌才叫有鬼。

稳定盈利,为股东创造收益的丰田,股票长期均价就是100多,这个股票价格是经过多空博弈后,充分获得市场认可的价格,随着丰田汽车的发展情况会有波动,但不会太大。

炒概念很爽,但无论是哪国的韭菜,都要有被割的觉悟。

至于服务器宕机,这就是正常现象,不值一提。只不过特斯拉股价本身就顶不住了,趁机就甩卖一波喽。

user avatar

所以说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随之带来的一个现象是,会慢慢使人“麻痹”,进而忘记了眼前自己的座驾,它本质上还只是一台四个轮子的汽车。

就像国内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电子钱包,出门就带个手机,而上次抚摸钞票可能已经是在long long ago了。尴尬的是,偏偏有一些场景下,仍然不支持移动支付,譬如说一些老旧大厦的停车场,就见过保安说物业坚决只收现金的。这时候,那些没有钢镚在身的车主,十有八九会一愣。运气好,保安或者其他车主可能会通过私人转账帮他一把。然而这时候,其实后面早就堵了一溜不耐烦的人了。

妈常关照我,出门多少还是要带些钱,毕竟“踏死小鸡铜钿”还是要有的,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到题目上来,马斯克固然是牛逼,可以说特斯拉是第一个把真正车联网概念给应用到日常体验中的科技型车企。但再怎么样,它依然只是一台汽车,一台工业机器。你不能指望机器永远不会犯错,更何况在某些极端环境下,简直就是把自己的生命给赌了上去。

所以这次的事件,是一次很好的警示作用。

user avatar

手机没电,大家会焦虑;电动车没电,也会焦虑。如果是没网呢?手机就是一块板砖,只能刷刷离线文件和单机游戏;汽车是否还能继续驾驶?

题目可以拆分为三个意思

  • 1、内部网络系统宕机,无法正常工作
  • 2、部分车主无法启动车辆
  • 3、特斯拉市值大跌
据美国汽车媒体Electrek报道,美东时间周三上午(北京时间周三23时许),特斯拉遭遇完全的网络中断,公司内部系统出现宕机,导致公司工作人员无法处理送货和订单。

特斯拉向来以比较先进的技术为著,而智能化、网联化,不仅成为汽车的趋势代名词,也成为了各个科技公司的办公代名词。从用户下订单、到工厂制造、再到发运至用户,对于用户而言,每一个环节都通过APP查看实时进展;而工厂内,则通过大量的智能化网联设备,进行办公。所以一旦出现“宕机”的现象,无异于没有了笔和纸。在智能化的今天,尽管速度快了很多,却会有“停机风险”。

在车主方面,从美东时间周三上午11点开始,特斯拉车主便无法通过App连接到汽车上。不过部分车主通过蓝牙仍可以连接,使得车主可以解锁并启动

以往,车辆的启动,往往是通过机械钥匙,无论是车门的开启,还是车辆的启动。而在智能化的今天,车辆可以无钥匙进入、蓝牙连接、NFC启动等多种方式开门,而一键启动也是家常便饭了。 @cao sir 的这一篇宝马黑科技 也从技术角度硬核得解释了逻辑原理。

除了特斯拉非常有特点的钥匙外,特斯拉的开启把手,也是一个亮点。传统门把手,转变为“隐形门把手”,这个隐形并不是说它不存在了。而是在车门上,你看不到凸起的把手,需要去激活这个把手。当然了,这个把手既能够通过机械按压开启,也可以通过电动按钮/无钥匙进入/钥匙自动开启等。一方面增加了整个汽车的科技感,另一方面,在风阻上也有些贡献。

Model X把手
Model 3把手
蔚来ES8门板手
威马EX5门把手

而作为新科技,假如说没有机械钥匙进入的“备胎”操作,一旦车辆失去动力或者失去电力,那么对于驾驶者和乘客,也是一定的风险。所以大部分车企,会对隐形拉手做一个”暗门“,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钥匙开启。假使用户过于相信无钥匙进入/无钥匙启动的功能,仅带了手机来进行启动车辆,一旦出现车辆网络丢失/软件故障,那么车门无法开启,更不要说启动车辆了。所以尽管在智能化下,随身带一把钥匙,也是有备无患,钥匙不通过网络连接,而是通过Cao sir描述的各类信号发射和接收。

周三上午出现网络宕机后,特斯拉股价大幅跳水,截至收盘大跌10.34%,报380.36美元,市值蒸发409亿美元(约合2784亿元人民币)

果然是超级电动巨头,随随便便风吹草动,就丢掉了2700多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对于任何主机厂而言,都是非常庞大的。所以很多人认为,特斯拉的市值,是虚高的,甚至认为很多人都是“韭菜”。特斯拉中国不允许内部吃“韭菜”说“韭菜” ,这一波冲动无脑的操作,也引来无数吃瓜群众围观。甚至还有诸多自动驾驶的话题,常常出现在各类网站的热门。而特斯拉永远都是,“我没错”。

每当特斯拉有任何风吹草动,无论是正面,还是说负面。伴随的都是股价”跳跃式”波动,和热点”迸发式”。

说白了,这次事故就是过于相信智能这玩意儿,但是却没有做好准备,留了空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