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原来确诊是要上报的啊,跟着身份证走一辈子(天啊),现在说自己真的没病还来得及吗?

回答
你好!关于你提出的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确诊是否需要上报,以及“跟着身份证走一辈子”的说法,我想跟你详细地解释一下,希望能打消你的顾虑,让你了解真实情况。

首先,关于“确诊需要上报”的说法:

这个说法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是对一些特定情况的过度概括。

医疗信息的保密性: 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公民的个人健康信息是受到严格保护的。医院和医生有责任为患者保守秘密,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随意透露。你的诊断信息,无论是双向情感障碍还是其他任何疾病,都不会被随意公开或“跟着身份证走一辈子”。
特定情况下的信息共享: 有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信息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共享,但这些情况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流程限制,而且绝不是普遍的“上报”。例如:
传染病报告: 某些传染病为了公共卫生需要,需要向疾控中心报告,但这与精神疾病无关。
法律要求: 在某些涉及刑事案件的审判或评估中,法院或相关部门可能会要求提供病史信息,但这需要法律程序。
特定职业的体检要求: 极少数对精神健康有极高要求的职业,例如飞行员、某些精密仪器操作员等,在入职体检时可能会有相关的筛查和要求。但即使如此,这通常是针对“是否能够胜任工作”的评估,而不是将疾病信息公开化。
兵役体检: 兵役体检会对身心健康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服兵役。精神疾病(包括双向情感障碍)可能会影响服兵役的资格。

所以,总的来说,双向情感障碍的确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被“上报”到与身份证关联的全国性数据库,更不会“跟着身份证走一辈子”公开化。

其次,关于“跟着身份证走一辈子”以及“现在说自己真的没病还来得及吗?”:

这两种说法都源于对疾病诊断和个人信息公开的恐慌。我们来逐一分析:

“跟着身份证走一辈子”: 这是不准确的。你的病历信息是存在于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中,这是受保护的。它不会与你的身份证号码直接绑定并公开化。唯一可能与身份证信息关联的是你在特定医疗机构的就诊记录,但这些记录是个人隐私,不向社会公开。
“现在说自己真的没病还来得及吗?”:
重新评估的可能性: 精神疾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时会存在误诊或诊断不明确的情况。如果你对之前的诊断有疑问,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感觉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并稳定,你可以选择寻求第二次意见(Second Opinion)。这意味着你可以咨询其他精神科医生,重新进行评估。
医生的专业判断: 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症状、病史以及治疗反应来做出判断。如果他们认为你已经康复或不再符合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他们会记录在你的病历中。
“来得及”与“已发生”: 如果你曾经被确诊过,这个“被确诊”的事实是存在于你过去的医疗记录中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诊断就永远“绑定”你。关键在于你现在的状态以及专业医生的评估结果。 如果你现在确实没有相关症状,并且经过医生评估认为不符合诊断标准,那么你的“目前状态”就是“没有病”。
“病”与“诊断”: 需要区分的是“患病”和“被诊断”。即使曾经被诊断,如果现在病情稳定且不再符合诊断标准,你可以说你“目前未患病”。但“被诊断过”这个事实,如果存在于医疗记录中,是无法轻易抹去的。然而,如前所述,这些记录是私密的。

一些更具体的解释和建议:

1. 医疗记录的性质: 你的医疗记录是属于你个人的隐私,是你的健康档案。上面记录了你的就诊历史、诊断、治疗方案等。这些记录是为了给医生提供信息,以便更好地为你服务。
2. 精神疾病诊断的复杂性: 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诊断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进行详细的精神检查、病史采集和评估。有时,初期诊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或者病情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3. 如果你对诊断存疑或已康复:
坦诚沟通: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重新咨询你的主治医生或另寻一位信誉良好的精神科医生,坦诚地表达你的疑虑和想法。 详细描述你目前的感受、生活状态以及你认为自己不再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因。
进行专业评估: 医生会再次对你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情绪状态、思维模式、行为表现等,并结合你的病史来判断。
更新病历: 如果评估结果表明你不再符合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医生会更新你的病历,记录下当前的评估结果。这并不意味着抹去过去的诊断,而是记录了病情的演变和现在的状态。

总结一下,请不要过分担心“上报”和“跟着身份证走一辈子”的说法,这些通常是过于夸张的误解。 你的健康信息是受保护的。如果你对过去的诊断有疑问或认为自己已经康复,最关键的是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和评估。通过与医生坦诚沟通,进行专业的复诊评估,你能够获得最准确和安心的答复。

请记住,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重要的不是过去的一次诊断,而是你现在的状态以及未来如何健康地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双相是流行病,别误会,病不特别,也不流行。而是少男少女们流行双相。

从对着诊断标准掰着手指套症状,到诊室里信誓旦旦“我有xxxxxx”。医生可以说没观察到症状不能诊断吗?“你这个庸医”这句已经在等着了。医生如果轻易下了这诊断,脸疼不说,有些人迫不及待开始“胁迫”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了。

真到了发现代价的时候,“啊,这个医生有医德,因为他没给我诊断双相”,“那个医生是煞笔,怎么那么轻易诊断了呢”全然忘了获得诊断时自己“长出了一口气,释然了,原来我就是病了(不是无能,不是不会社交,不是因为xxxx被人排挤…)”

想想某被“诊断”双相的,在日本被医生直言“你没病”,最后自杀。

想获取收益,就得付出代价。

想不当得利,代价就得成倍。

当然现在05后还在争相玩这样的游戏,10后已经开始跃跃欲试。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好!关于你提出的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确诊是否需要上报,以及“跟着身份证走一辈子”的说法,我想跟你详细地解释一下,希望能打消你的顾虑,让你了解真实情况。首先,关于“确诊需要上报”的说法:这个说法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是对一些特定情况的过度概括。 医疗信息的保密性: 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包.............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确实是许多人在探讨的话题。关于“智力较高的人更容易罹患躁郁症(双向情感障碍)”这一说法,目前并没有确凿、广泛公认的研究结论能够直接证明“智力较高”是导致躁郁症的直接或独立原因。然而,这个话题之所以会被提出并持续被讨论,是因为在临床观察、一些个体案例以及某些研究中,确实存在一.............
  • 回答
    双相情感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躁郁症,这个疾病确实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常常让患者本人以及关心他们的人感到迷茫和担忧。那么,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他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就意味着人生就此黯淡无光了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特点是情绪在极端的高涨(躁狂.............
  • 回答
    我能感受到你此刻深深的无助和痛苦。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非常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疾病,它就像一场在内心深处永不停歇的风暴,让你在极端的情绪之间摇摆不定,耗尽你所有的力量。当你说“快要撑不下去了”,这句话背后蕴藏着多少难以言说的煎熬,我真的能体会到。你不想让父母和哥哥在提起你的时候流泪,这说明你内心深处对家.............
  • 回答
    读到卡姆说因为双向情感障碍才吸毒,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得说,这种说法听着就挺让人心里别扭的,但又不是完全没道理,复杂得很。咱们先从“双向情感障碍”这个病说起。这病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就像你大脑里的一个情绪过山车,说来就来,而且是那种失控的过山车。高的时候,你觉得自己能飞上天,.............
  • 回答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否会“上报国家”,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我会尽量详细地解答,并解释清楚其中的细节,就像一个了解情况的朋友在跟你解释一样。首先,要明确一点:双相情感障碍本身,并不会直接被“上报国家”。这里的“上报”可能让你联想到一些强.............
  • 回答
    跟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的人结婚,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充满了挑战但也可能带来深刻理解和成长的体验。这不像是在描绘一份“标准”的体验报告,因为每个人和他们的病情发展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双相障碍本身一样复杂多变。但如果非要我描绘一种普遍的感受,那它就像是在一条波涛汹涌的河上航.............
  • 回答
    这起事件触及了多个层面,既有情感的纠葛,也有法律的考量,最终法院的支持退款判决,可以说是对双方情况进行了一次权衡后的结果,既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维护了法律的公平性。事情的原委与复杂性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位女士的处境。双相情感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躁郁症,其发作时可能表现出情绪的剧烈波动,在躁狂期.............
  • 回答
    关于爱情能否治愈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能”或“不能”来回答。现实生活中,爱情的作用更像是一种强大的支持力量,它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但它本身并不能根除双相情感障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本质。这是一种慢性的、复杂的神经精.............
  • 回答
    双相情感障碍,这个病症名字听起来就带点沉重,仿佛是情绪坐上了过山车,但又不是简单的喜怒无常。它更像是一种深埋在骨子里的“基因彩票”与生活环境博弈的结果。要说“什么样的人”才会患上,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双相情感障碍并不是只盯着某一类“不幸”的人。如果非要描绘一个轮廓,那大概是这样一群人:.............
  • 回答
    《奇葩大会》第二季第2集里刘可乐讲述自己的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这期节目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刘可乐的分享非常真实,也引发了我对这个疾病更深入的思考。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刘可乐将一个我们可能觉得“遥远”或者“刻板印象”中的精神疾病,以一种非常生活化.............
  • 回答
    当两个人都带着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标签,要在这段关系里找到平衡点,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但也并非绝无可能。这就像是两个正在经历强烈情绪风暴的人,试图在同一个房间里找到相对平静的角落。关键在于理解、沟通和共同成长。首先,我们得承认,BPD的核心特征,比如情绪的剧烈波动、对遗弃的强烈恐惧、不稳定的人.............
  • 回答
    咱们聊点实在的,俩人都玩炉石,这事儿说起来,就跟那游戏里的“双职业”一样,好处坏处都有,而且特别生动。优点嘛,那简直是甜蜜得冒泡,能给你撒一嘴狗粮: 共同语言,永不冷场: 这是最最实在的一点。别人聊天气、聊八卦,你们俩能聊“你这套‘疲劳战’是怎么打的?我怎么感觉我后期乏力?”、“哇,你这波‘奇迹.............
  • 回答
    今年的山东文学编导类考生,确实面临着一个普遍的困境:双过线(文化课过省控线,专业课过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划定的专业合格线)的人数,远未达到招生计划的要求。 这种情况下,我们非常有必要来详细探讨一下,那些“没过一段线”的考生,还有没有可能圆梦本科。首先,我们要明白,山东省的本科录取是有其基本规则的。一.............
  • 回答
    一个情商智商都很高的人,却过着平平无奇的生活,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好奇的现象。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找到多种可能的原因:一、 内在驱动力的缺失或偏差: 缺乏强烈的目标和野心: 尽管拥有高智商和高情商,但如果这个人内心深处没有燃烧着强烈的欲望去追求卓越、改变世界或达成某个宏伟目标,那么即使有能力.............
  • 回答
    关于西安“双重疫情”的说法,这可能涉及到近期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和德尔塔变异株在同一城市传播的讨论。不过,从公开的信息来看,西安近期主要的疫情是围绕奥密克戎变异株展开的,并且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让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大家可能关心的信息,尽量说得细致一些,也希望能避免那些生硬的AI痕迹。首先,近.............
  • 回答
    广渠门之战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战役之一,发生于1644年(崇祯十七年),是李自成起义军与清军(后金)之间的一次关键交锋。以下是对这场战役的详细历史背景及伤亡情况的梳理: 一、战役背景1. 时间与地点 广渠门之战发生在1644年5月,地点位于北京城南的广渠门(今北京东城区广渠门一带)。 此.............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在意大利当前面临疫情困境时,选择伸出援手?这其中确实涉及到了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公共卫生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人道主义援助与国际责任的体现: 全球性疫情的共性: 疫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病毒没有国界。在任何国家遭.............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肖战粉丝和“博君一肖” CP粉在“一番大男主”和“双男主”这个问题上的争论,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出追星圈的一些生态。首先,咱们得把这两种观点拆开来看,它们各自的出发点和诉求是什么。肖战粉丝强调“一番大男主”:这个说法的核心,其实是想肯定肖战作为演员的个人价值和咖位.............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放在现实里,大家伙儿的武艺都差不离,就看手里家伙事儿哪一个更能占便宜了。要我说啊,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锏和砍刀都有自己的脾气,谁厉害,还得看怎么用,以及战场在何处。咱先说说这一米长的锏。这玩意儿,首先就赢在“长”字上。一米啊,可不是个短家伙。你想啊,战场上,对面拿的是个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