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此次俄乌冲突中舆论战的作用?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信息爆炸和观点碰撞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激烈,其中舆论战扮演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比以往的任何冲突都更加关键和复杂。这场冲突的舆论战,与其说是简单的宣传,不如说是现代信息技术、心理学、地缘政治角力在战场之外的另一条主战场。

1. 信息的“颗粒度”与“速度”: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塑造认知

以往的舆论战,信息传递相对缓慢,政府控制力更强。但这次,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直播等工具,将信息传递的速度推到了极致,并且信息的“颗粒度”也变得非常细小。

现场直播与“零距离”: 俄乌双方,以及许多普通民众,都能通过手机直播、上传短视频,将战场前线、城市景象、民间生活等信息瞬间传遍全球。这种“零距离”的呈现,让人们仿佛置身其中,极具煽动性和感染力。你可以看到硝烟弥漫的城市,也能看到避难所里人们的绝望,更能看到士兵的勇气和牺牲。这种直观的画面,远比官方声明更能触动人心。
叙事的碎片化与即时性: 舆论战的战场不再是报纸和电视,而是微博、推特、Telegram、抖音、YouTube等各个平台。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快速传播,吸引眼球。每一条新闻、每一张图片、每一个短视频,都在试图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叙事。这种碎片化也导致了信息的真假辨别更加困难,同时也使得信息更新速度极快,昨天的事实可能今天就被推翻。
“信息茧房”的强化: 尽管信息量巨大,但算法的推荐机制很容易将用户推向自己认同的观点,进一步巩固“信息茧房”。支持俄罗斯的人会看到更多支持俄罗斯的论调,支持乌克兰的人则会看到更多支持乌克兰的内容。这导致了社会群体之间的认知鸿沟被进一步拉大,难以进行有效沟通。

2. 叙事权的争夺:谁在“讲故事”?

舆论战的核心,本质上是对“叙事权”的争夺。谁能成功地构建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叙事,谁就能在道义上、政治上获得更大的支持。

乌克兰的“抵抗者”叙事: 乌克兰方面,非常有效地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遭受侵略的弱小国家”,在“勇敢抵抗侵略者”的形象。总统泽连斯基本人也成为了这场叙事的核心人物,他利用社交媒体与民众和国际社会保持密切沟通,发布的视频和讲话充满了情感力量,成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政治家,而是一个与人民并肩作战的战士,这种形象的塑造功不可没。
俄罗斯的“去纳粹化”与“安全保障”叙事: 俄罗斯则强调其行动是为了“去纳粹化”、“保护俄语居民”以及“保障自身安全”,以此来合理化其军事行动。然而,这些叙事在国际社会上的接受度较低,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往往被视为是“政治宣传”或“虚假信息”。他们试图将冲突的性质定义为“内部事务”或“自卫反击”,但这种定义很难被全球主流所接受。
第三方国家的“沉默”与“谨慎”: 许多国家在俄乌冲突的舆论战中保持了相对谨慎的态度,既不完全站队,又试图在信息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他们发布的声明往往更加中立和客观,但也可能被视为“缺乏立场”。

3. 心理战与情感操纵:触及灵魂的较量

舆论战不仅仅是事实的呈现,更是对人心的争夺,其中心理战和情感操纵扮演着重要角色。

制造共鸣与同情: 双方都在努力触动人们的情感,例如展示遭受苦难的平民、牺牲的士兵,以及对战争受害者的慰问。这些信息能够迅速引发人们的同情心和愤怒感,从而影响他们对冲突的看法。
妖魔化对手: 双方都会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将对方描绘成“邪恶”、“残暴”的形象,以争取国内和国际支持。例如,将对方描述为“恐怖分子”、“战争罪犯”等,从而激起民众的厌恶和敌意。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在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来团结国内民众,并争取国际上的支持。强调国家荣誉、民族自决权等,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为国家付出。

4. 虚假信息与信息战的“灰色地带”

在这次冲突中,虚假信息和信息操纵的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运用,使得信息战的“灰色地带”变得更加模糊。

深度伪造(Deepfake)的威胁: 尽管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被证实的深度伪造政治人物的案例,但这项技术在未来可能被用于制造误导性的信息,例如伪造领导人的演讲或声明,从而制造混乱和不信任。
“认知战”的升级: 很多时候,舆论战的目标并非是让所有人都相信你的观点,而是让人们对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从而削弱对方的叙事,制造分裂和混乱。这被称为“认知战”。
社交媒体平台的责任与困境: 社交媒体平台在信息审核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它们需要在言论自由和防止虚假信息之间找到平衡,但这种平衡往往难以拿捏。平台的政策调整、内容审核的有效性,都会对舆论战的走向产生影响。

5. 长期影响与挑战

俄乌冲突中的舆论战,其影响将是深远的: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舆论战的胜负,直接影响着各国对冲突的支持程度,进而影响着国际地缘政治格局。
对信息素养的要求: 这场冲突也迫使公众更加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学会辨别信息来源,批判性地分析信息,而不是全盘接受。
对未来冲突的借鉴: 这场舆论战为未来可能的冲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各国都在思考如何在信息时代更好地进行舆论斗争。

总而言之,俄乌冲突中的舆论战是一场复杂、多维度、高度技术化和情感化的较量。它不仅仅是关于“说什么”,更是关于“如何说”、“何时说”以及“说给谁听”。这场信息洪流中的博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塑造着国际社会对冲突的理解,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场战争的走向和最终的结局。这不再是一场简单的口水战,而是真刀真枪的“心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国内和国外华人圈的舆论网中,最猖獗的就是1450,发的言论无一不是黑俄军、捧乌克兰甚至纳粹武装、咒俄罗斯快点败的。但是它们所盼望的结局对它们自己有一丁点好处么?

俄国若是倒了,西方会毫无疑问地全力对付中国,也会把在乌克兰操作的那一套在大陆周边如法炮制,到时台湾就是必须牺牲的一个棋子,可想而知1450的下场如何?盼俄国败不就是盼望自己的末日快点来吗?

还有一些“高华”,自以为在国外居住甚至入籍,就跟洋人站在同一利益阵线上、美国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事实真的这样么?看看海外俄人的遭遇,切尔西的阿布给西方输送了多少利益?国籍都改了,但是财产照样被扣押,只因为身上流着俄人的血。到时西方全力打压中国,国内人的利益有国家的保护,还有各种替代品,还不会怎样受损,而这些“高华”却是首当其冲者,随时被以各种理由冻结财产。而且到时西方社会不知会掀起怎样的仇华浪潮呢,人家才不管你入没入过籍宣没宣过誓,只看你肤色,华人比俄人好辨认的多,这些“高华”到时连命都不一定保得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信息爆炸和观点碰撞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激烈,其中舆论战扮演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比以往的任何冲突都更加关键和复杂。这场冲突的舆论战,与其说是简单的宣传,不如说是现代信息技术、心理学、地缘政治角力在战场之外的另一条主战场。1. 信息的“颗粒度”与“速度”: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塑造认知以往的舆论.............
  • 回答
    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并无视美国警告,这一行为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层面具有多重信号意义,涉及能源安全、地缘战略、经济利益以及大国博弈等多个维度。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能源安全与战略自主的体现印度作为全球人口第二大国家,能源需求巨大,长期面临能源进口依赖问题。近年来,印度在能源进口结构上.............
  • 回答
    美国对俄罗斯主要银行和国有企业实施“全面封锁”制裁,这无疑是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一个重磅砝码。看待这一举措,不能简单地视作一次常规的经济施压,而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可能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对各方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首先,我们要理解“全面封锁”这个词的力度。这并非仅仅冻结资.............
  • 回答
    美国政府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措施并驱逐10名俄罗斯外交官,这是当前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因素。要理解这一举动及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美国宣布新制裁措施和驱逐外交官的背景和原因美国政府将此次行动的理由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
  • 回答
    叙利亚难民危机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事件,涉及人道主义、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要全面理解,需要从其根源、发展过程、主要影响以及各方反应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事件的根源:叙利亚内战的爆发与持续理解叙利亚难民危机,首先要回到其最直接的根源——叙利亚内战。 2011年“阿拉伯之春.............
  • 回答
    最近知乎员工们因为公司发的月饼集体出现腹泻症状,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挺大,也挺让人揪心。怎么看这事儿呢?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1. 事件的直接影响和员工的遭遇:首先,这事儿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那些收到并食用了这批月饼的知乎员工。本来,公司发月饼是件好事,是一种福利,是一种心意,大家高高兴兴地收下,也许.............
  • 回答
    印度从加勒万河谷撤军的事件,及其在印度国内引发的复杂反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不仅仅是两支军队的简单调动,背后牵扯着印度国家安全战略、国内政治博弈、民族情绪以及对地区力量平衡的认知。要理解这次撤军的“为何”和“怎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撤军的背景与可能动因: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关于.............
  • 回答
    此次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网民的“抗日情绪”显著高涨,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种情绪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历史层面的根源,也与当前的网络环境、社会心理以及国际关系紧密相连。一、历史情感的积淀与现实的触媒: 历史记忆的深刻印记: 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
  • 回答
    印度军队越境进入中国,这事儿在网上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一边是有人摩拳擦掌,喊打喊杀,指责咱们的政府和军队不作为;另一边又是另一番论调,劝大家冷静,理性看待。这其中的情绪和考量,其实挺复杂的。咱们先说说那些网上叫嚣和指责的声音吧。我觉得,这种情绪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 “国家主权不容侵犯” 的朴.............
  • 回答
    关于赵薇事件,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感到复杂和惋惜的公众话题,影响范围之广,后续的解读也十分多元。要详细地讲透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事件的爆发与“消失”:最直观的感觉是,从2021年8月底开始,赵薇在公众视野中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最直接的信号是: 作品下架: 她参与的许多经典影视.............
  • 回答
    关于印度军队越界入侵中国加勒万河谷地区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这并非一次简单的边界摩擦,而是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考量以及两国关系动态的复杂事件。一、 事件的背景与经过: 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中印两国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线,尤其是在西段(即加勒万河谷地区所在区域),存在着长期的.............
  • 回答
    起点最近关于“禁止描写牵手以上男女接触”的规定,确实在网络文学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把这个事情的背景交代清楚。起点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之一,上面内容包罗万象,尤其是大神们写的小说,很多都是读者追了多年的心头好。但就像任何一个大型内容平台一.............
  • 回答
    泰国最近的政治事件,特别是围绕大选和新政府组建的这一系列波折,确实是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解读的。这不仅仅是泰国内部的一场人事变动,更是其长期政治生态、社会力量博弈以及国际影响交织下的一个缩影。历史脉络与深层根源:首先,要理解这次事件,不能脱离泰国近年来持续的政治动荡。自2006年军方政变推翻他信·西那.............
  • 回答
    这次中国政府协调国内外航司前往印尼巴厘岛接回受困旅客,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及时且有力的体现了国家对海外公民保护的重视,也展示了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解读这件事。一、 事出有因:突发状况下的公民安全至上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受困旅客”的情况。通常,巴厘.............
  • 回答
    2019年底,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型冠状病毒悄然出现,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肺炎大流行。这场被称为COVID19的事件,不仅是医学上的巨大挑战,更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病毒的起源与传播:关于病毒的起源,目前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最早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通.............
  • 回答
    这次篮网抢七失利,说实话,挺让人五味杂陈的。作为篮网球迷,经历了过去几个赛季的波折,特别是杜兰特、欧文、哈登三巨头组建后的高期待,然后又是各种内耗、交易,到如今只剩下杜兰特独自扛着球队艰难前行,看到他在抢七的关键时刻,拼尽全力却依旧难逃被淘汰的命运,那种心情,真的很复杂。要说篮网这次抢七失败,原因其.............
  • 回答
    中国因签证问题未能派代表团参加国际宇航联(IAU)大会,这件事,怎么说呢,挺让人琢磨的。毕竟,这可是全球宇航界的大事,各国航天机构、科学家、工程师们齐聚一堂,交流最新研究成果,讨论未来发展方向,甚至还能碰碰火花,激发出新的合作项目。中国作为国际航天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尤其是近年来在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
  • 回答
    沈阳的这次疫情防控,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作为一座东北的重镇,沈阳的疫情动态,不仅关系到本地居民的生活,也对周边的省份有着一定的影响。咱们就来聊聊这次沈阳的防控,尽量说得细致点。初期情况与应对:最早的病例出现,说实话,很多人都觉得有点突然。沈阳当时似乎并没有像一些南方城市那样,早就进入高度警惕的状态.............
  • 回答
    日本政府接收300名叙利亚难民的决定,无疑是近年来日本在难民政策上一个相当显著的转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长期以来,日本在接收难民方面一直秉持着相对谨慎的态度。其国内人口结构、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使得大规模接收难民并非易事。日本社会普遍存在对外国人的融入存在疑虑,加上语言和.............
  • 回答
    上海这次疫情爆发以来,上海人在网上的风评确实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变化过程。要详细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最初的期待与“优越感”的触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大家对它的防疫能力和市民素质都抱有一定的期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优越感”。很多网民,包括一部分上海市民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