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RCEP即将达成了,还需要继续谈中日韩自贸区吗?

回答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达成,无疑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里程碑。它涵盖了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成员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之一。在RCEP即将正式落地之际,很多人会问一个问题:我们还需要继续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的谈判吗?我的看法是:不仅需要,而且非常必要。RCEP的达成,恰恰为中日韩FTA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更大的想象空间。

一、 RCEP的成就与局限:为中日韩FTA奠定基础,但也留有空间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RCEP的重大意义。它通过削减关税、简化海关程序、统一原产地规则、促进服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降低了区域内贸易成本,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尤其是在原产地规则方面,RCEP的“累积性”原则允许成员国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来自其他成员国的原材料,这对于跨国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RCEP的“局限性”或说是“基础性”:

开放程度的差异性: 尽管RCEP是区域内最广泛的自贸协定,但其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以及对特定领域的承诺仍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成员国在某些敏感领域(如汽车、农产品等)的开放力度可能相对有限,或者采取了较多的例外和过渡期安排。
规则的“平均数”: 为了达成共识,RCEP的许多规则采取了“最小公约数”的策略,也就是说,它设定了一个相对包容和普遍适用的框架。这使得协定在覆盖面上广阔,但在具体细节和深度上,可能无法满足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要求。
未涉及的领域: RCEP主要聚焦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以及知识产权等传统领域。对于一些前沿的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国有企业改革、营商环境优化等议题,RCEP的触及和深度相对有限。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日韩FTA的意义更加凸显。

二、 中日韩FTA的必要性:填补RCEP的空白,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经济融合

中日韩三国是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体,三国经济结构互补性强,地理位置临近,在许多产业链上深度捆绑。三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比与许多RCEP其他成员国更为紧密和深入。因此,建立一个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自由贸易区,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协同效应。

具体来说,中日韩FTA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更低的关税和更少的壁垒: 虽然RCEP已经削减了大量关税,但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可能还有进一步降税的空间,特别是在一些具有竞争性或敏感性的行业。例如,在汽车、电子产品、部分农产品等领域,三国可以探索更具深度的市场准入承诺。
更协调的规则和标准: RCEP在原产地规则上的累积性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中日韩三国在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的准入和监管等方面,可以寻求更高程度的协调和统一。例如,在汽车零部件的标准认证上,如果能实现更高程度的互认,将极大地便利三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协同。
更简化的非关税措施: 除了关税,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性贸易壁垒、行政审批等)对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日韩FTA可以在这些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磋商,优化营商环境,减少企业跨境经营的障碍。

2. 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和韧性建设:
深化产业链协同: 中日韩三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精密机械等高端制造领域。一个更具针对性的中日韩FTA,可以鼓励三国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增强供应链韧性: 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和疫情等因素凸显了供应链的脆弱性。中日韩FTA可以通过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更稳固的合作机制,来增强三国供应链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例如,在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的供应保障方面,三国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战略协调。

3. 引领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新规则:
对接新经济趋势: RCEP对数字贸易、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关注相对有限。而中日韩三国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5G通信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可以在中日韩FTA中纳入更多关于数据流动、跨境支付、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安全等前瞻性议题,为未来全球数字经济规则的制定树立标杆。
推动绿色发展: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中日韩FTA可以成为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例如,在绿色技术转移、绿色金融、碳排放交易机制、可再生能源合作等方面,三国可以共同探索和制定更具约束力和操作性的规则。

4. 提升区域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影响力:
形成区域发展合力: 中日韩三国经济体量巨大,一个协调一致的中日韩FTA,能够进一步巩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增强区域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议价能力和影响力。这对于应对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推动自由贸易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RCEP形成互补和联动: 中日韩FTA并非要取代RCEP,而是要与RCEP形成互补和联动。在RCEP框架下,我们可以实现更广泛的区域联通;而在中日韩FTA这个更小的圈子里,我们可以实现更深入、更高水平的规则对接和利益融合。这种“点线面”结合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将是中国、韩国、日本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 现实挑战与展望:困难与机遇并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日韩FTA谈判的复杂性和挑战。三国之间在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遗留的敏感问题,都可能成为谈判的障碍。尤其是在农产品、汽车等领域,三国国内的保护主义情绪依然存在。

然而,我们更应看到的是机遇。RCEP的达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三国提供了共同对话和合作的平台。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深刻变革,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区域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开放的国际经济秩序。

因此,中日韩FTA的谈判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议题,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它关乎东北亚地区的繁荣稳定,关乎三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也关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即使在RCEP的大背景下,中日韩三国也应该抓住机遇,继续以积极、务实的态度推进FTA谈判,争取早日达成一个更高水平、更具前瞻性的自由贸易协定,从而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全球经济的稳定贡献“东北亚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需求性比以前下降了,但依然有。

RECP是以东盟为核心的自由贸易协定。这种特性就注定了它不能全面替代中日韩自贸区,对于中日韩来说这只是个补充框架。当然,效果是相似的。

RECP解决了中日、韩日之间的自由贸易问题(此前并无自由贸易协定)。但是其中的很多争议只是搁置了,并没有得到解决,日本就不可能全面开放农产品的自由贸易,韩国对于进口的限制降低幅度也有限。RECP为了尽快签订,并没有就各国保护领域进行彻底的解决,要么未来RECP的涉及范围继续扩大,要么再谈新的贸易协定。

另一方面RECP是东盟完成经济转型的工具,它优先顾忌的是东盟10国的利益:利用各自的优势条件吸纳资本、技术和工作岗位,完成财富积累,完成经济发展。中日韩需要在另一套框架下彻底解决经济领域的争议问题,中日韩自贸区就比较合适。

东盟这么多年力推RECP是为了什么?他们是盯上了东亚国家的市场、技术和工业转移,对于韩日来说这自然无伤大雅,他们的资本需要一个新兴市场,东盟就正合适。中国就绝不能接受东盟产生虹吸效应,吸纳我们的就业岗位。一旦澳新的农牧产品、东南亚的廉价工业品、日韩的高端技术产品大量涌入,对于中国的相关从业者基本就是灭顶之灾,这方面我们并不比印度同行轻松。

不过,韩日同样面临廉价工业品与农产品的价格冲击,这对他们国内的利益集团也是难以妥协的。所以需要韩日和中国再谈一次,以这三个国家为主的自由贸易区。虽然一直在说合作共赢,但必须承认,世界从不平等,共赢远少于单方面获利。


如果印度能加入,利远大于弊,将经济版图深入印度洋地区扩大潜在市场规模,也是为了地区繁荣与富裕。最终变成了现在这种局面,实在是可惜啊......

当然,我理解印度的顾虑,正如我明白中国为促成RECP付出的牺牲一样,印度政府为他们的选民考虑本也无可厚非。

在原本RECP的内部定位中,印度是未来的主要市场终端,如今少了这一环,也就大大降低了该协议达成的效果。唯一值得高兴的成果就是我们完成了在整个地区贸易中对台湾的孤立。

2018年台湾出口总额为3079亿美元,其中有2167亿是出口给本次RECP成员国,占出口总额的70.4%。在台湾无法参加RECP的情况下,出口额必然会被影响。台湾每年整体顺差只有221亿,根本不需要多,只要台湾对RECP出口额下降15%,就会造成台湾整体逆差。

至少完成了阶段性目标,值得庆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达成,无疑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里程碑。它涵盖了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成员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之一。在RCEP即将正式落地之际,很多人会问一个问题:我们还需要继续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的谈判吗?我的看法是:不仅需.............
  • 回答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获得日本国会批准,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将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RCEP 概览及其对亚太经济的核心影响RCEP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涵盖了全球约30%的人口和30%的GDP。其成员国包括东盟十.............
  • 回答
    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的签署,无疑为跨境电商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它的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甚至有可能为我们勾勒出“无国界电商”的雏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RCEP 签订后对跨境电商带来的改变和机会:RCEP 的核心是促进区域内商品、服务、投资和人员的自由流动,这直接触.............
  • 回答
    RCEP,全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是一项由东盟十国发起,并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参与的自由贸易协定。这项协定早在2012年就开始谈判,经过多年的艰苦磋商,终于在2020年11月签署.............
  • 回答
    贸易协定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难免伴随着挑战。对于中国而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不例外。虽然其成员国之间降低了关税壁垒,促进了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但仔细审视,RCEP也确实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不利影响。首先,我们得谈谈.............
  • 回答
    关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何在起初印度犹豫再三最终选择不加入,却在后续被广泛提及,甚至有人认为RCEP“给了印度面子”,这其中有许多值得细致探讨的缘由,并非简单的“给面子”二字可以概括。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理解。首先,让我们澄清一个关键点:印度实际上并没有加入RCEP。 2019.............
  • 回答
    说到RCEP,可不能简单地说它有没有“主要领导国”。这事儿比你想的要复杂一些,也更有意思。RCEP,也就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它不是一个由某个国家说了算的俱乐部,而是一个大家坐下来一起谈,共同制定规则的区域性合作框架。所以,与其说是“领导国”,不如说它有一批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着更重要角色.............
  • 回答
    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中国主导的,并非完全准确,但可以从 中国在该协定中的重要影响力、主导性推动作用以及协定对中国经济战略的契合度 等多个角度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中国在RCEP谈判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和推动作用: RCEP的起源与中国倡议: RC.............
  • 回答
    澳大利亚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本应是区域经济合作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尤其是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就在澳大利亚积极拥抱RCEP之际,中澳双边关系却走向了近几年来的低谷。这其中的原因复杂且交织,绝非单一事件或因素能够解释。要理解这种.............
  • 回答
    中国力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出于多方面战略考量和经济利益驱动。RCEP的签署和生效是中国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方面的重要一步。以下是对中国力推RCEP的详细阐述:一、 经济利益驱动:1. 扩大市场准入和贸易便利化: 降低关税壁垒: RCEP成员国之间将.............
  • 回答
    澳大利亚参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和经济考量的决定,其背后有多重驱动因素。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经济利益驱动: 扩大市场准入与贸易便利化: 这是最直接的经济驱动力。RCEP是一个涵盖约30%全球GDP和30%世界人口的巨型自贸.............
  • 回答
    RCEP,全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自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以来,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亚洲经济版图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作为一项由中国倡导并主导的自由贸易协定,它的推进和实施确实牵动着区域内外的不少目光。RCEP的“硬核”之处理解RCEP,首先要明白它几个核心亮点。 规模空前: R.............
  • 回答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涵盖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GDP和人口,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盟十国。RCEP的生效标志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入了新的阶段,必将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利好和机遇,尤其对中国而言,其影响尤为.............
  • 回答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无疑是 2022 年初全球经济格局中一颗重磅炸弹。这项由东盟十国发起,并包含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庞大自由贸易协定,一旦落地,其影响之深远,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它不仅仅是一纸协议,更是一张连接亚太地区经济的巨网,将重塑我们所熟知的贸易、投资、.............
  • 回答
    印度决定不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一决定在国际贸易领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个决策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其经济考量、政治影响以及长期的战略意图。经济层面的考量:保护国内产业与应对竞争压力印度之所以对加入RCEP持谨慎态度,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其国内产业.............
  • 回答
    日本和韩国之所以同意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背后是复杂的地缘经济和战略考量,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经济驱动力: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利益。RCEP作为一个覆盖全球约30%人口和GDP的自由贸易协定,其成员国之.............
  • 回答
    中日韩自贸区(或潜在的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ECEP)与RCEP的成型,对台湾经济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是否会构成“致命一击”则取决于台湾自身的应对能力和后续发展策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将对台湾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对一些依赖出口和区域供应链的行业。以下将详细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受影.............
  • 回答
    印度宣布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无疑是近年来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一决定在宣布之初就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既有印度国内复杂的经济考量,也对RCEP以及区域合作前景产生了深远影响。印度为何选择退出?印度退出RCEP,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其深思熟虑的国内经济战略.............
  • 回答
    RCEP:区域经济融合的新引擎,机遇与挑战并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以来,便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这份由东盟十国发起,并联合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签署的协定,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互利的自由贸易区。那么,RCEP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它又.............
  • 回答
    关于日本民众对签署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存在抵制声音的说法,需要更详细地解读和澄清。实际上,日本政府是RCEP的积极推动者之一,并且日本议会已经批准了RCEP的签署。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日本民众抵制签署RCEP”,因为这并不符合事实的全貌。然而,在RCEP的谈判和批准过程中,确实存在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