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性比以前下降了,但依然有。
RECP是以东盟为核心的自由贸易协定。这种特性就注定了它不能全面替代中日韩自贸区,对于中日韩来说这只是个补充框架。当然,效果是相似的。
RECP解决了中日、韩日之间的自由贸易问题(此前并无自由贸易协定)。但是其中的很多争议只是搁置了,并没有得到解决,日本就不可能全面开放农产品的自由贸易,韩国对于进口的限制降低幅度也有限。RECP为了尽快签订,并没有就各国保护领域进行彻底的解决,要么未来RECP的涉及范围继续扩大,要么再谈新的贸易协定。
另一方面RECP是东盟完成经济转型的工具,它优先顾忌的是东盟10国的利益:利用各自的优势条件吸纳资本、技术和工作岗位,完成财富积累,完成经济发展。中日韩需要在另一套框架下彻底解决经济领域的争议问题,中日韩自贸区就比较合适。
东盟这么多年力推RECP是为了什么?他们是盯上了东亚国家的市场、技术和工业转移,对于韩日来说这自然无伤大雅,他们的资本需要一个新兴市场,东盟就正合适。中国就绝不能接受东盟产生虹吸效应,吸纳我们的就业岗位。一旦澳新的农牧产品、东南亚的廉价工业品、日韩的高端技术产品大量涌入,对于中国的相关从业者基本就是灭顶之灾,这方面我们并不比印度同行轻松。
不过,韩日同样面临廉价工业品与农产品的价格冲击,这对他们国内的利益集团也是难以妥协的。所以需要韩日和中国再谈一次,以这三个国家为主的自由贸易区。虽然一直在说合作共赢,但必须承认,世界从不平等,共赢远少于单方面获利。
如果印度能加入,利远大于弊,将经济版图深入印度洋地区扩大潜在市场规模,也是为了地区繁荣与富裕。最终变成了现在这种局面,实在是可惜啊......
当然,我理解印度的顾虑,正如我明白中国为促成RECP付出的牺牲一样,印度政府为他们的选民考虑本也无可厚非。
在原本RECP的内部定位中,印度是未来的主要市场终端,如今少了这一环,也就大大降低了该协议达成的效果。唯一值得高兴的成果就是我们完成了在整个地区贸易中对台湾的孤立。
2018年台湾出口总额为3079亿美元,其中有2167亿是出口给本次RECP成员国,占出口总额的70.4%。在台湾无法参加RECP的情况下,出口额必然会被影响。台湾每年整体顺差只有221亿,根本不需要多,只要台湾对RECP出口额下降15%,就会造成台湾整体逆差。
至少完成了阶段性目标,值得庆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