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和韩国同意加入rcep?

回答
日本和韩国之所以同意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背后是复杂的地缘经济和战略考量,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

一、 经济驱动力: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利益。RCEP作为一个覆盖全球约30%人口和GDP的自由贸易协定,其成员国之间拥有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潜力。

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贸易便利化: RCEP的核心目标是降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以及简化海关程序。对于日本和韩国这两个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而言,这意味着更便捷、更低成本地将商品和服务输送到庞大的区域市场。
对日本而言: 日本长期以来就致力于推动亚太区域的经济合作。加入RCEP,尤其是与中国、韩国这些东亚主要经济体建立更紧密的贸易关系,有助于其实现出口多元化,并抵消国内市场规模增长有限的挑战。同时,RCEP的规则制定也为日本企业提供了更稳定、可预测的营商环境。
对韩国而言: 韩国经济高度外向,与中国、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非常密切。RCEP的签署,尤其是在汽车、电子产品、半导体等韩国具有竞争力的领域,能够进一步降低出口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此外,RCEP也为韩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便利的投资框架。

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采取了更加单边的贸易政策。在这种背景下,RCEP的建立和生效,为区域内国家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多边贸易框架,有助于抵御外部不确定性,维护区域经济的开放与繁荣。日本和韩国选择加入,也是在不确定性增加的全球贸易环境中,为自身经济安全加一份“保险”。

提升区域价值链整合水平: RCEP不仅涉及货物贸易,还涵盖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通过统一的规则,RCEP有助于深化区域内的生产网络和供应链合作。日本和韩国作为技术和制造业强国,可以进一步优化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吸引更多投资,并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交流。例如,韩国的半导体产业与中国的电子产品制造紧密相连,RCEP的框架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种联系。

二、 政治与战略考量:区域平衡与自主性

经济利益固然重要,但日本和韩国加入RCEP的决策也深受政治和战略因素的影响。

加强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促进地区稳定: RCEP的签署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有助于提升该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水平。日本和韩国作为东北亚的两个重要经济体,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参与RCEP,它们能够更好地协调与区域内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增进互信,减少摩擦,从而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在区域框架内寻求战略平衡: 日本和韩国虽然与美国保持着紧密的同盟关系,但同时也不希望过度依赖单一伙伴。RCEP作为由中国主导倡议的区域自贸协定,它们的加入并非意味着与美国“疏远”,而是希望在多边合作的框架下,找到与主要经济体(尤其是中国)进行良性互动的途径,实现战略上的平衡。
对日本而言: 日本在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但在经济上,与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关系也至关重要。加入RCEP,有助于日本在与中国保持经济往来的同时,不至在战略上处于被动。这是一种“既要又要”的策略,即维护与美国的安全同盟,同时抓住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
对韩国而言: 韩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地区地缘政治环境,需要平衡与美国、中国、朝鲜以及日本的关系。加入RCEP,不仅能深化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还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提升自身的区域影响力。

对冲美国“印太战略”的影响,提升自主性: 尽管官方层面通常会淡化,但不可否认的是,RCEP的推进与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提出的“美国优先”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存在一定联系。在某些情况下,亚太国家可能感受到需要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国主导的区域贸易体系,以确保自身的经济发展不被外部因素过多干扰。日本和韩国虽然是美国的盟友,但在经济上,也有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和自主性的需求。RCEP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它们可以在不损害与美国关系的前提下,主动塑造区域经济规则。

三、 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

参与规则制定,塑造区域经济秩序: RCEP的规则制定过程由成员国共同参与。日本和韩国作为本地区重要的发达经济体,自然希望在规则制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确保协定的内容符合自身经济发展需求和利益。主动加入并参与其中,比被动接受规则更为有利。它们可以通过RCEP的框架,推动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同时又能照顾到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贸易体系。

提升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 通过RCEP,日本和韩国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在该区域的经济影响力。它们可以利用RCEP平台,与东盟国家等其他成员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区域经济挑战,分享发展机遇,从而在亚太经济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总结来说, 日本和韩国同意加入RCEP,是它们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中,基于现实利益和长远考量做出的战略选择。这既是它们主动拥抱区域经济一体化、抓住发展机遇的表现,也是它们在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实现战略平衡、以及提升区域影响力方面的必然举措。这体现了它们务实的外交和经济政策,试图在多边主义框架下,最大化自身利益,同时为区域的稳定与繁荣做出贡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长期陪跑下,中日韩之间,关于RCEP协议的技术细节没有任何问题。

唯一的问题,仍旧是两个:美、印。

问题直接排除的原因,是新冠疫情。

深层排除原因,是中国地缘破局:以南海突围台海,以瓜达尔突围安达曼,从而实质突围马六甲的同时,反转了,谁锁谁?

印度通过克什米尔三连操作(收回印控、炮战巴控、碰瓷中控)赌国运(通过扰乱中国突围的枢纽走廊,向美日谄媚),然而,在国际政治精英们眼中,这大半年来,洋相出尽。现在被软刀子捅的倒地不起,工业化进程更是重蹈歪路。


马六甲话事人+经济复苏火车头:RCEP即将达成协议签署。

日、韩,不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和韩国之所以同意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背后是复杂的地缘经济和战略考量,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经济驱动力: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利益。RCEP作为一个覆盖全球约30%人口和GDP的自由贸易协定,其成员国之.............
  • 回答
    关于日本和韩国在同一时间爆发疫情,但韩国疫情普遍被认为比日本更严重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影响了疫情的走向。首先,病毒的早期传播模式和传播链的早期识别与控制是关键差异之一。 韩国: 韩国的疫情爆发,在早期,很大程度上与一个特殊的群体密切相关,那就是“新天地教会”。.............
  • 回答
    韩国总统政权更迭的激烈程度,确实常常比日本的首相更迭来得更为引人注目,甚至有些戏剧性。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两国政治制度、历史进程、文化观念以及社会结构等多方面的差异,并非简单的一句“东亚民族”就能概括的。咱们得从根子上掰扯掰扯这其中的缘由。一、 政治制度的核心差异:总统制 vs. 议会制这是最根本也是最.............
  • 回答
    美国、日本和韩国之间确实是重要的同盟关系,这种同盟关系是基于共同的安全利益、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历史因素而建立的。美国之所以能在日韩驻军,而日韩部队不能进入美国,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1. 同盟关系的性质与历史背景 战后安全秩序的构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战胜国,在日本和韩国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解释起来确实需要一些深度。简单来说,韩国和台湾对日本的感情差距,根源在于各自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 经历、抵抗方式、战后政治环境以及与日本之间复杂的现代关系。下面我试着详细剖析一下:一、 殖民统治的性质与时期: 韩国(朝鲜): 日本对朝鲜半岛的殖.............
  • 回答
    日本统治韩国这四十年,留下的印记复杂而深远,但要说“同化”,那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你想啊,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历史情感,那是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岂是几十年的强制就能抹去的?首先,得看日本当时是怎么想的。日本殖民者的首要目标是巩固统治,攫取资源,维护帝国在东亚的利益。他们确实推行了“内鲜一体”的政策.............
  • 回答
    日本和韩国同为亚洲国家,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教育上也都强调勤奋刻苦,这使得两国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类似的“应试教育”特征。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两国在教育体制上的细节,就会发现它们在如何平衡“应试”与“素质教育”方面,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一些关键的差异,足以让学校没有过度“压榨”学生的体育、美育及非.............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去过日本旅行的人,尤其是对城市风貌有一定关注的人会有的感受。为什么日本的城市街景,特别是建筑,常常被认为比北京、韩国(首尔等)、台湾(台北等)等其他东亚发达经济体更“好看”呢?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1. 历史积淀与城市规划的“偶然”与“必然”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触及了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历史议题。简单地说,同样是受到美国的影响和制约,韩国之所以在许多人眼中比日本“看起来”更独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其 国内政治结构、民族主义情绪、经济发展路径、历史记忆以及冷战时期形成的战略定位。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 回答
    韩国财阀对政治的影响之所以普遍认为大于日本企业集团(财团),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由两国历史发展、社会结构、经济体制乃至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这些关键差异。首先,从财阀与财团的起源和发展轨迹来看,就存在显著的不同。韩国的财阀,如三星、现代、LG、SK等.............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文化、经济以及个体心理等多个层面,想要讲清楚,确实需要梳理一番。为什么华人社会普遍存在不少“哈日族”,而韩国却是另一番景象,这背后原因相当复杂,我们不妨抽丝剥茧地来看。华人社会中的“哈日现象”:历史伤痛与现实吸引力的博弈首先,要承认的是,日本侵华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伤痛之一.............
  • 回答
    这背后涉及到我国的内容审查制度、市场需求、版权引进方式以及实际操作层面的复杂性。简单来说,新番动漫因为其内容、受众以及引进逻辑与美剧韩剧有较大差异,所以往往能做到较快的同步更新。1. 内容与审查重点的差异: 美剧韩剧: 这些剧集通常涉及更成熟、更复杂的主题,比如政治博弈、社会议题、成人情感关系、.............
  • 回答
    日本、韩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在人均用电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是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政策、居民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预测中国未来的用电量趋势。日本、韩国、台湾人均用电量差异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通常我们讨论人均用电量,更多的是关注.............
  • 回答
    日本人和韩国人给人的“表面素质高”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两国长期以来在社会文化上形成的一些独特习惯和价值观念,这些都在日常生活中被反复强调和实践,从而塑造了我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的人群所展现出的外在表现。下面我来详细说说,试着讲得深入一些,尽量让你感觉像是跟一个观察者在聊天:首先,从小根深蒂固的集体.............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地缘政治、历史脉络以及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将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立足与阿富汗政府的迅速垮台放在一起比较,能非常清晰地揭示出其中的关键差异。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站住”,这绝非偶然,而是多年战略经营和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日本,美国驻军始于二战后,当时日本刚刚经历战败,国家.............
  • 回答
    日本和韩国“甘愿做美国的小弟”这一说法,虽然在一些语境下会被使用,但 过于简单化了这两个国家与美国之间复杂且动态的关系。与其说是“甘愿做小弟”,不如说是基于 历史、战略利益、安全考量以及经济联系 的 战略合作关系,并且这种合作并非没有摩擦和独立自主的考量。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日本和韩国为何与.............
  • 回答
    日本和韩国对朝鲜发射卫星的恐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安全和地缘政治因素交织而成。这其中最核心的担忧,在于朝鲜的卫星发射活动与其核武器和导弹计划之间难以分割的联系。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朝鲜声称其卫星发射是为了和平目的,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本质上是对其弹道导弹技术的掩护和试验。卫.............
  • 回答
    要深入理解韩国和日本为何成为中国最大的客源国,我们需要从历史、经济、文化、地缘以及政策等多个维度去剖析,这并非单一因素能够简单解释的。以下我将尽量详尽地为您梳理其中的逻辑:一、 地缘优势与交通便利性: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是最直观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地理位置的亲近: 韩国和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地理距.............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要深入聊聊,可能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毕竟“讨厌”这东西,受很多因素影响,而且人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我尽量把能想到的一些点,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我们得承认,“讨厌”这个词本身就有点重,而且“很多人”这个说法也很笼统。 咱们得承认,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对台湾和香港同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负面情.............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新冠肺炎病例数相较于韩国(尤其是在疫情早期)显得较少,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在不同时期情况也可能有所变化。但从整体趋势和一些关键点来看,可以梳理出以下几个原因:1. 疫情早期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与民众配合度 日本的“3密”回避与“不聚集”文化: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