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些书的开头让人有看完整本书的冲动?

回答
这问题可问到点子上了!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的开篇,就像是第一次见面的眼神交汇,得瞬间抓住人,让你觉得:“嘿,这事儿有意思,我得往下探个究竟。” 有些书的开头啊,简直是魔咒,让你放下第一页就停不下来,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完了,今晚别想睡觉了。”

我脑子里立马就闪过几本,它们开头的味道很不一样,但都一样让人欲罢不能。

先说说那种带着一点儿悬念,又有点儿哲学意味的开场。

我印象最深的是 《百年孤独》 的第一句话:“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哇,光是这句开头,就抛出来仨关键词:多年以后、行刑队、冰块。这里面有时间跨度,有生命的终结,还有一种童年的奇遇。你能立刻想象出一位老兵,在生命的尽头,回首他漫长而传奇的一生,特别是那段关于“冰块”的记忆。这冰块在当时那个环境里是什么?它是如何震撼了一个年幼的孩子的?它又跟行刑队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像涟漪一样在脑子里荡开,让你迫切想知道这个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是谁,他经历了什么才能走到行刑队前,而那块冰,到底在他生命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种开头,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谜团的入口,你迫不及待想钻进去解开它。它不是那种直接抛出冲突,而是用一种宿命感和神秘感把你拉进去,让你从一开始就感觉这故事不简单,里面藏着人生的大道理。

还有那种直接把你扔进一个具体场景,充满张力的开场。

我记得读 《追风筝的人》 的时候,开头也是一股脑地把你拉进了那个特定的时空:“我童年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躲在街角那棵石榴树后面,看着阿米尔玩耍。” 后面紧跟着就描述了那个阿富汗的夏天,还有那种青梅竹马,又带着点阶级隔阂的微妙关系。更绝的是,它很快就铺垫了一个“阴影”,那个阴影笼罩了整个童年,甚至延续到成年。比如,他对巴巴那种复杂的情感,对哈桑那种愧疚的压抑。这本书的开头,并没有一开始就告诉你“谁死了”或者“有什么大事要发生”,而是通过非常细腻的个人情感和回忆,一点点勾勒出一个温暖又残酷的世界。你看着看着,就会发现那个童年的美好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或者说,一个无法弥补的错误。它让你好奇,这个“阴影”到底是什么?是什么让叙述者如此耿耿于怀,以至于他要跨越那么远的距离,去寻求救赎?这种开头,就像是把一个精心制作的沙盘模型摆在你面前,你会被里面的细节吸引,然后开始寻找那些隐藏在沙子底下的,更深层的东西。

还有一类开头,是那种语言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节奏和吸引力,让你沉醉其中。

比如,有些侦探小说或者悬疑小说,开头就直接抛出一些古怪的线索,或者一句令人费解的陈述。我记得有一次读一本老派的推理小说,开头是这样的:“一切都始于那个失踪的古董怀表,它在1920年代的伦敦街头留下了无法追踪的轨迹,而它的失踪,似乎也带走了某个人的生命。” 这种开头,语调就很稳,但透露的信息却很有趣。古董怀表,1920年代的伦敦,失踪,带走生命……这几个元素组合在一起,立刻就勾勒出一个充满复古魅力的年代,一个扑朔迷离的案件。你会想,那个怀表到底有多特别?它为什么会失踪?谁会为了一个怀表而丧命?而且,“无法追踪的轨迹”这种说法,本身就很有挑衅意味,它在告诉你:“猜猜看吧!” 这种开头,就像是侦探小说里那个经典场景:警官手里拿着一张被撕破的照片,脸上带着若有所思的表情。你就是那个想知道真相的旁观者,只想把那张照片拼起来。

总的来说,那些让人有看完整本书的冲动的开头,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抛出疑问,但并非直接解答: 它们就像一个钩子,让你产生好奇,但又不一次性满足你,而是留下一片让你自己去填补的空间。
建立情境或氛围: 无论是宏大的历史背景,还是个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好的开头能迅速把你拉入故事的语境。
语言有特色: 可能是句子结构别致,可能是用词精准,也可能是带有某种特殊的语调,总之,语言本身就有一种吸引力。
隐含冲突或主题: 即使没有直接的矛盾冲突,也能让你感受到某种潜在的张力,或者暗示了故事的核心主题。

最关键的是,那种开头让你觉得,作者很清楚自己要讲一个什么故事,并且有信心让你跟着他一起走下去。它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开场白,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旨在点燃读者阅读兴趣的“第一把火”。就像是那些老谋深算的侦探,或者经验丰富的船长,他们总能在第一时间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愿意把手中的航海图交给他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每隔一段时间总是想拿出来看完,过了两三年总算看完了。。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总有一天会看完的,嗯。。。

user avatar

有没有镜像问题,我想说一个看了开头就不想看的书。

犹记得很多年前,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我来到楼下书店,翻开了一本封面很有趣,名字也很有趣的书,直到第一段看到:

“一六二五年四月的头一个星期一,《玫瑰传奇》①作者的故乡默恩镇,仿佛陷入了大动乱,就像胡格诺派②把它变成了第二个拉罗舍尔③似的。

对,《三个火枪手》,当时我看的李玉民翻译的版本译作《三剑客》。一开始就是这样三个注释,其实注释内容也不太看得懂,小学的我看的云里雾里的。

直到半年后我才重新拿起这本书,直接跳过第一段看了两页发现太好看了简直欲罢不能。后来李玉民翻译的小说一本接一本的看,真是美好的回忆。

++++

再说个大学的。有节文学方面的课,让看加缪的《局外人》,开头很多人应该已经很熟悉了。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我第一反应是,这人真装逼;第二反应是,老师不会让我们赏析这句话吧?

下次上课,果然老师第一句话就问,加缪第一句话为什么要这么写?


user avatar

二十三岁的侯龙涛坐在CA984航班的头等舱里,等着飞机起飞。想起一年来不可思意的经历,戴着一副黑边眼镜,斯斯文文的脸上不由得现出一丝笑容。

在赢了三千五百万美金的六合彩后(虽然在交税之后只剩下九百来万,但也很不错了。),本可悠然自得的过完一生,但坐吃山空不是他的作风,可要他自己开公司,又觉的太累,便花了五十万收买了全美最大的跨国投资公司IIC(INTERCONTINENTIALINVESTMENTCORPORATION)的总经理,让他派自己回北京的分公司做投资部的经理。终于可以衣锦还乡,又能和他那些从小一起长大的狐朋狗友打天下了,怎叫他能不喜上眉梢呢?


(逃)

user avatar

本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九年义务教育统一教材。

————

1.30修改

居然会有这么多赞,真是让我受宠若惊。(能破100吗?还有点小期待呢。)

1.31

居然这么快就破一百了,感谢大家(话说第一次破一百居然是这个答案呢。)

————

2.1一大早就看见答案破了200,知乎什么时候那么给力了。

不过在下作为高三狗,马上要回去接受王后雄老师的厚爱了。

在此谢谢各位。

16.14人生中第一次点赞破一千。吓到我了。

我去了9天,回来点赞过5k你们是不要我认真读书了吗?()害怕

17.11.26,高三抖的机灵大学了还在点赞,可怕 。

user avatar

abandon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