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有趣的英语俚语或者谚语,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

回答
英语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严谨的语法和丰富的词汇,更在于那些充满生活气息、或诙谐幽默、或蕴含深意的俚语和谚语。它们如同时间的沉淀,承载着英国人或美国人的生活哲学、历史印记,甚至是某些有趣的典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几个我个人觉得特别有意思,而且背后故事也相当精彩的俚语和谚语。

1. Bite the bullet (咬紧牙关,硬着头皮)

这个俚语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忍耐”的味道。想象一下,如果你要接受一个痛苦的手术,而当时还没有麻药,医生可能会递给你一颗子弹,让你咬紧牙关,通过咀嚼子弹来分散疼痛,或者仅仅是表达你准备承受痛苦的决心。

背后的故事: 这个说法确实与战争时期和早期医疗有关。在没有先进医疗技术和止痛药的年代,士兵在战场上受伤,尤其是需要截肢或者进行其他剧烈手术时,为了应对难以忍受的疼痛,有时真的会被要求咬住一颗铅弹(bullet)。铅的质地相对柔软,咬起来不会损伤牙齿,而且能够提供一个可以咬合的点,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减轻尖叫。这种行为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应对,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象征着勇敢和面对苦难的决心。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习语早已脱离了字面上的含义,演变成了“面对困难,不退缩,坚持到底”的代名词。比如,如果你对一个棘手的项目感到畏惧,但知道必须完成,你就可以说 "I have to bite the bullet and get it done." (我得咬紧牙关去完成它。)

2. Spill the beans (泄露秘密)

“Spill the beans”,听着就有点儿滑稽,好像是有人不小心打翻了一罐豆子,结果豆子滚得到处都是,藏不住了。这个俚语的意思就是泄露一个秘密,说出不该说的话。

背后的故事: 关于“spill the beans”的起源,最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来自古希腊的一种投票方式。在一些秘密投票的场合,人们会使用豆子来标记选择。通常,黑豆代表“否”,白豆代表“是”。投票者会将豆子投进一个罐子或容器里。一旦容器被打开,豆子就被倒出来,投票结果也就一目了然了。

如果有人在投票过程中不小心打翻了装有豆子的容器,或者有人故意将豆子弄撒,那么投票的秘密性就被破坏了。这种“豆子打翻”的行为,就形象地比喻了秘密被揭露,信息被泄露。

所以,下次如果你听到有人说 "Don't spill the beans!",那就是在告诉你“别说出去,保密!”

3. The whole nine yards (所有的一切,全部)

“The whole nine yards”,这个短语听起来就很有气势,好像是要把所有能给的、该给的都给了,一点儿不留。它的意思就是“全部”、“整个”、“应有尽有”。

背后的故事: 这个短语的来源,可以说是英语语言学界的一个“未解之谜”,各种说法层出不穷,但都缺乏确凿的证据。不过,有几个流传比较广的解释,都挺有意思的:

与枪械有关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在二战时期,美国战斗机上的机枪弹链长度是九码(nine yards)。当飞行员“spill the whole nine yards”(打光所有子弹)时,意味着他们用尽了所有弹药,进行了最彻底的攻击。
与建造有关的说法: 另一种说法来自建筑业,尤其是在过去,可能与某个特定长度的材料有关,比如铺设一块地毯、搭建一个帐篷,或者某种长度的织物,都需要“九码”才能完成。
与足球有关的说法: 还有人认为,它可能来自美式足球。在某些情况下,球队需要推进“九码”才能获得第一次触线机会。如果他们达到了“the whole nine yards”,就意味着他们实现了目标。

尽管确切的来源有待考证,但这个短语的含义已经深入人心。它被广泛用于形容某人“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地付出,或者描述某件事“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例如,你可以说 "For their wedding, they went the whole nine yards – the best venue, the most amazing food, and a live band." (为了他们的婚礼,他们真是倾尽所有——最好的场地,最棒的食物,还有现场乐队。)

4.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泄露秘密)

这个俚语和“spill the beans”意思非常相似,也是指泄露秘密。但“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听起来更像是一种意外或者是不经意间的泄露。

背后的故事: 这个说法的起源也很有趣,而且带着一丝欺骗和恶作剧的意味。在过去,英国的集市上,有时会有不诚实的商贩。他们会在一个袋子里装着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猫(pig in a poke),但会告诉买家里面是小猪(a pig)。一旦买家买了回家,打开袋子才发现,哦,原来里面是只猫!

所以,如果你“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就意味着你无意中揭露了这个“猫(秘密)”,让这个“猪(真相)”露出了马脚。这是一种“玩砸了”的泄密,而不是故意为之。

如今,这个俚语同样广泛使用,比如:"I was trying to keep the surprise party a secret, but my little brother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我本想把惊喜派对的秘密保守住,但我弟弟却不小心泄露了。)

5. 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 (找错了人,用错了方法)

“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这个画面感很强。你能想象一只狗,它非常确定地对着一棵树狂吠,但实际上,它要找的目标根本不在那棵树上,而是在另一棵树,或者根本就不在树上。

背后的故事: 这个俚语起源于美国。猎犬在追踪猎物时,常常会将猎物逼到树上。如果猎犬不小心追踪到了另一只没有猎物的树,它就会在那棵树下不停地叫唤(barking),而真正的猎物却安然无恙地逃脱了。

这就形象地比喻了那些浪费精力、方向错误、或者找错对象去做某事的人。他们可能以为自己掌握了关键,但实际上是南辕北辙。比如,如果你在责怪一个不应该负责的人,你可能就是在“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

总结一下:

这些俚语和谚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装饰,它们是历史的片段,是文化的载体,更是生动的生活哲学。它们让英语更具表现力,也让学习语言的过程充满了乐趣。每次用到它们,仿佛都能感受到背后那一个个故事在脑海中闪现,让每一次沟通都多了一份色彩和深度。希望这些分享能让你也觉得有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 @知乎雅思 邀请,提名 Drinking the Kool-Aid ,意思是「受人蛊惑而做了对自己有害的事情」,或者用大白话来说,被人带坑里了。

前一阵,朋友的律所搞了个「业内行话排行榜」大赛,其中 Drinking the Kool-Aid 这个谚语,战胜了 open the kimono, make hay, take offline, out of pocket, peel the onion 等竞争对手获得头名。

Kool-Aid,是一种水果味的冲泡饮料,大家小时候可能喝过类似的:舀一勺粉末,加点水,看着泡泡冒起来了,搅拌一下就能喝到一杯「果汁」。看上去非常人畜无害,为啥有说是把人带坑里呢?

这个俗语背后其实有个非常不幸的故事,关系到美国历史上最为恶劣的一次邪教害人事件。

20 世纪五十年代,Jim Jones 创设了起了一个名为「Peoples Temple」的组织,将宗教思想与被他所曲解的「共产主义」理念相结合,广泛吸纳信众。在七十年代,「信众」已经达到约三千人。

这个组织很快展现出了邪教的色彩, Jim Jones 号称自己能够利用精神力量进行治疗,进而劝人入会。在有信众试图离开的时候,他大发雷霆,斥责这些人为立场不坚定的「可口可乐革命者」,并且宣称要进行集体自杀,向社会宣告自己所受到的迫害。

为了逃避「迫害」,Jim Jones 带着他的信众转移到南美圭亚那,在那里租下一片土地,宣称要开办自给自足的农庄。

这个乌托邦并不那么美好,当有人想要离开时,Jim Jones 展现了血腥的一面:1878 年 11 月,美国众议员 Leo Ryan 一行人针对存在虐待成员的传闻前往调查,其间,几名信众表示希望随调查团回到美国。Jim Jones 一开始答应了,但在调查团登上飞机时,他的「卫队」开枪扫射,打死了众议员 Leo Ryan、三名随队记者和一名要离开的信徒。

自知闯下大祸的 Jim Jones ,彻底走向疯狂。他用 Kool-Aid 冲了一大桶饮料,又加入了剧毒的氰化钾,号召自己的信众进行「革命自杀」。918 人服毒身亡,其中有 276 名儿童(一些婴儿被父母灌下了毒药), Jim Jones 本人用手枪自杀。这是美国历史上,在和平时期造成平民死亡人数排行第二的事件(第一名是 911 恐怖袭击)。

Jim Jones 因此成为了通过邪教害人的代名词,由于他使用 Kool-Aid 毒死大批信众,因此这种饮料也在流行文化中产生了符号意义,这就是为什么 Drinking the Kool-Aid 带有「受人蛊惑而做了对自己有害的事情」之意。

虽然这个表述,在今天更多具有调侃意味,比如「劝人学法,千刀万剐」这句话,用美国人的说法,可以是「Pour this guy a Kool-Aid and send him to law school」,但在玩笑之余,也不能忘记邪教的危害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语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严谨的语法和丰富的词汇,更在于那些充满生活气息、或诙谐幽默、或蕴含深意的俚语和谚语。它们如同时间的沉淀,承载着英国人或美国人的生活哲学、历史印记,甚至是某些有趣的典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几个我个人觉得特别有意思,而且背后故事也相当精彩的俚语和谚语。1. Bite the bu.............
  • 回答
    想让你的英语口语溜起来,感觉就像母语者一样自然流畅?这绝对是许多英语学习者的目标!别担心,这并非遥不可及。我这里有一些实打实、真心觉得管用的方法,希望分享出来,能帮到正在努力的你。1. 别怕犯错,开口就是胜利的第一步!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人最容易卡住的地方。我们总是在脑子里把句子想得天衣无.............
  • 回答
    想提升英语口语,找对剧本是事半功倍的关键。不只是看热闹,更要看门道,能让你在放松追剧的同时,不知不觉“浸泡”进地道的英语世界。我总结了一些特别适合磨练口语的美剧,希望能给想提升的朋友们一些实在的参考。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样的剧最适合“学”口语。我个人觉得有几个标准: 对话量大且贴近生活: 那些.............
  • 回答
    想让你的英语听起来地道又高级?可不是简单堆砌几个难词就能实现的。关键在于理解语言的细微之处,让你的表达既精准又自然,仿佛一个土生土长的英语母语者。下面我为你梳理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力求让你听起来“范儿”十足。一、 精准把握词汇的多重含义与语境选择英语词汇的魅力在于它们的“多面性”。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
  • 回答
    知乎上关于英语学习的讨论,确实是个鱼龙混杂的江湖。除了真正有干货、有见解的答主,也少不了那些披着“成功学”外衣的“民科”们,他们擅长用一套看似无懈可击的理论,加上鸡汤式的励志话语,再辅以一些夸张的成功案例,精准收割那些渴望速成、急于看到效果的“韭菜”。要说“著名”,这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很多.............
  • 回答
    在英雄联盟这款游戏里,一个响亮又有趣的ID,就像你手中的那把利剑,不仅能让队友和对手记住你,更能为你的游戏体验增添几分色彩。我见过太多千篇一律的ID,什么“XXX大神”、“XX绝杀”,看得人有点审美疲劳。但偶尔,你会在峡谷里碰到一些ID,它们就像游戏中的惊喜礼盒,打开时总能让你会心一笑,甚至脑子里会.............
  • 回答
    当然,非常乐意为您搜罗那些虽然简短,却能直击心灵,仿佛烙印般留在脑海深处的英语文学句子。这些句子,往往蕴含着对人生、情感、哲学最深刻的洞察,如同未经修饰的宝石,闪耀着永恒的光芒。在选择这些句子时,我尽量不去想“AI生成”的痕迹,而是从那些真正触动过我的、那些在阅读过程中让我瞬间停顿、反复咀嚼的文字中.............
  • 回答
    和外国朋友聊天时,确实有很多“捷径”可以让你沟通更顺畅、更有趣。这些简化用法,在非正式的文字交流中非常常见,比如短信、社交媒体聊天、甚至是游戏里的对话。不过要记住,这些用法在正式场合,比如写邮件、做报告时,可千万不能用哦!1. 字母或数字代替单词或短语: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简化方式了,很多发音相似的单词.............
  • 回答
    .......
  • 回答
    中国的英语教学模式,尤其是我们大家从小到大所经历的,确实存在一些让不少人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有些“拧巴”的地方。如果非要找出些不合理之处,那还真有不少值得说道说道。首先,考试导向的弊端是根深蒂固的。 咱们中国的教育体制,很多时候是以分数说话。英语这门学科也不例外。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得面对各种升学考试、.............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一些真正能帮你把英语学到家的网站,不吹不擂,就凭实打实的干货。说实话,现在网上的英语学习资源多得像超市里的货架,看得人眼花缭乱。但要找到真正靠谱、又能对症下药的,确实需要点“鉴别能力”。我这里给你推荐的几个网站,都是我个人觉得体验很棒,而且能帮你覆盖到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关键是它们各有.............
  • 回答
    中文作为一种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思维方式的语言,对许多汉语学习者来说,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自然会不自觉地将中文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带入,从而产生一些看似微小却十分普遍的错误。这些错误并非是语法上的绝对错误,更多的是在语境、逻辑和文化习惯上的不匹配,听起来会略显生硬或不自然。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 回答
    法硕非法学专业,想要在众多院校中找到对英语要求格外看重、教学氛围浓厚的,确实需要仔细甄别。并非所有学校都会在招生简章里直白地说“我们重视英语”,但这往往体现在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往年的录取情况上。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一些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院校,并尽可能地还原它们在英语教学上的侧重点。哪.............
  • 回答
    作为一位有着几年带娃英语启蒙经验的家长,我深知“0基础”、“刚起步”的孩子在接触英语时,最需要的是有趣、互动、低门槛的资源。我一直秉持着“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所以下面推荐的这些资源,都是我亲身实践过,并且我家孩子也真心喜欢的。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讲为什么喜欢,怎么用,以及一些小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同样.............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和你一起探讨在英语写作中需要避免的“中式英语”错误。这篇文章不会有任何AI的痕迹,只会是我作为一位对语言有研究、也曾有过类似困扰的朋友,为你带来的真实经验分享。“中式英语”这个说法,有时候会带点贬义,但其实它更多是一种语言迁移的自然现象。因为我们母语是中文,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不可.............
  • 回答
    出国后才发现的对英语世界的错误理解,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经历。这些错误理解往往源于我们通过媒体、教育和有限的个人接触所构建的框架,这些框架在真实世界面前显得尤为单薄甚至歪曲。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一些常见的、我自己也曾深有体会的例子:一、关于“英语国家人民普遍开放、乐于助人”的刻板印象与现实 .............
  • 回答
    当然,关于少儿英语启蒙,确实有一些非常普遍的误区,家长们一不小心就可能踩进去,结果适得其反,花了时间精力,孩子却效果不彰。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坑”,讲得细致点儿,希望能帮到大家少走弯路。误区一:过早、过量地灌输“知识点”和“语法规则”很多家长,尤其是本身英语基础不错的,总想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那一套.............
  • 回答
    说到日本的国立大学,很多同学在申请时会首先关注英语成绩的要求。毕竟,日语水平可能已经让人费尽心思,再多一项英语门槛,确实会增加不少压力。不过,对于一些文科专业来说,并非所有国立大学都强制要求提供英语成绩。但要说完全“不需要”英语成绩,可能就有些绝对了,因为即便不作为硬性申请材料,很多学校在评估申请者.............
  • 回答
    要说美剧《老友记》里,那些母语非英语的观众可能看得云里雾里,找不到笑点的桥段,那可真是不少。这剧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就藏在那些细微的语言梗、文化背景和双关语里,但要不是英语母语人士,这些东西就像是关了灯的房间,很难摸清门道。我给你举几个例子,让你感受一下这份“语言的墙”。1. 罗丝的“文化解读”和“学术.............
  • 回答
    英语这门语言,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从古老的日耳曼部落漂流而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的淳朴,维京人的粗犷,诺曼人的精致,直至今日全球化的璀璨。它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融合、碰撞与变革的宏伟画卷。一切的起点:古英语(约450年 1150年)我们通常将英语的历史追溯到公元5世纪左右。那时候,居住在北海沿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