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英国长跑选手莫·法拉Mo Farah的田径生涯?

回答
要评价莫·法拉(Mo Farah)的田径生涯,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罗列他的荣誉。他的故事,远比那些金光闪闪的奖牌要丰富得多。

从一个“伦敦男孩”到“不败神话”的崛起之路:

首先,不能不提的是他身上浓厚的伦敦印记。法拉出生在索马里,但很小就来到英国,在伦敦的街头成长。这为他后来的“伦敦奥运会”上的辉煌埋下了伏笔。在那之前,他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是一名短跑选手,在1500米的项目中也小有成就,但他似乎总觉得缺少一点什么。直到他转型到长跑项目,特别是5000米和10000米,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天地。

他的崛起并非一夜之间。早期,他更多的是在欧洲赛场上积攒经验,虽然表现出色,但距离世界顶尖水平总感觉隔了一层纱。然而,他的坚持和对训练的严苛要求,让他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进步。尤其是在他的教练阿尔贝托·萨拉扎(Alberto Salazar)的指导下,法拉的技术和战术都有了质的飞跃。他开始了他的“法拉王朝”。

“空中飞人”的统治力与“法拉舞步”:

法拉在长跑项目上的统治力是现象级的。从2011年大邱世锦赛夺得10000米金牌开始,他开启了一段惊人的连胜纪录。2012年伦敦奥运会,作为东道主选手,他承担了巨大的期望,而他完美地回应了这一切。在10000米和5000米两个项目上,他都以惊人的后程冲刺赢得了金牌,那标志性的“法拉舞步”成为了英国体育的象征,也点燃了整个伦敦。

“法拉舞步”不仅仅是庆祝胜利的动作,它更是他比赛风格的写照:沉着、冷静,在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跟跑,在最后几百米突然爆发,将对手甩在身后。这种战术的成功,让他成为了大赛上最令人胆寒的对手。

随后,他在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2015年北京世锦赛、2016年里约奥运会,以及2017年伦敦世锦赛上,继续巩固了他作为长跑王者地位。他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上实现男子5000米和10000米“三连冠”的选手,这个成就,即便放到任何时代,都是极其辉煌的。

从跑道到路跑的转型与挑战:

法拉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敢于挑战自我,进行跨界转型。在统治跑道多年后,他选择进军马拉松项目。这对于长跑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无论是身体还是技术都需要重新适应。

他的马拉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早期的比赛中,他并没有立刻展现出他在跑道上的统治力。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继续刻苦训练,不断调整。最终,在2018年的芝加哥马拉松上,他以2小时05分11秒的成绩夺冠,这不仅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马拉松胜利,也证明了他作为一名顶尖长跑选手的适应能力和持久的斗志。

争议与光环并存:

当然,任何伟大的运动员,在其职业生涯中都难免会伴随着争议。法拉也未能例外。与他的教练萨拉扎之间的合作,以及围绕训练方法的讨论,都曾引发过一些质疑。萨拉扎曾因违规使用兴奋剂而被禁赛,这自然也给法拉的声誉带来了一些阴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争议存在,法拉本人从未被检测出使用违禁药物。他始终坚称自己的成绩是干净的,并且全力配合各种调查。这种坚持,以及他多年来在赛场上展现出的卓越表现,让他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尊重和认可。

对英国和世界田径的影响:

莫·法拉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运动员,他更是英国体育的标志性人物。他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英国在中长跑项目上的国际影响力,也激励了无数英国年轻人投身田径运动。

他的比赛风格、他的坚持、他面对压力的能力,都成为了后辈学习的榜样。可以说,法拉的出现,为英国长跑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结:

总而言之,莫·法拉的田径生涯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史诗。他以惊人的毅力、非凡的天赋和无与伦比的意志力,统治了世界长跑领域多年,赢得了无数的荣誉。他不仅是奥运会和世锦赛上的王者,更是一位敢于挑战自我的勇者,成功地从跑道转型到路跑。尽管伴随着一些争议,但他的伟大成就和对体育精神的诠释,足以让他被载入田径史册,成为激励后人的伟大传奇。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努力和对梦想的执着,最终能够开花结果,成就非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4年9月采访过莫法拉。

真人很平易近人,会开一些玩笑,说话也没什么套路。笑起来很孩子气。


当时莫法拉已经31岁,那年在主项之外还去跑了伦敦马拉松,2小时08分的成绩已经非常出众,但他自己似乎不太满意,觉得能跑更快,在采访时也流露出惋惜感。

他说跑马拉松只是一次尝试,主要目标还是2015年的北京世锦赛。


那时我觉得莫法拉长跑职业生涯已经开始进入尾声,北京世锦赛后一年是里约奥运会,他是否还有竞争力很难说。而且非大赛年他越来越多去跑一些半程马拉松(还创造了欧洲半程马拉松的纪录),也许已经开始在往职业竞技色彩更淡一些的耐力长跑转变,和他的偶像,格布雷西拉西耶一样去玩马拉松了。


当然后来被啪啪打脸。

莫法拉还很能跑,2015北京世锦赛、2016里约奥运会都是5000/万米的双料冠军,2017伦敦世锦赛万米冠军。欧锦赛、世锦赛、奥运会大满贯拿到手软,而且还是连续几届的。


在成就上是相当了不起的存在——

世锦赛金牌,6块,男选手中仅次于博尔特;

奥运会+世锦赛金牌,10块,还是连续拿下的,中间没旁落过别人。比他的偶像,“长跑皇帝”格布雷塞拉西多4块,比格布雷西拉西耶的“正统接班人”贝克勒也要多2块。



但莫法拉可能更适合被形容成一个守的住疆域、国泰民安的国王,而不是博尔特、贝克勒这种帝王——贝克勒说过这样一句话,“莫法拉想成为传奇,光有冠军还不够,他得有属于自己的纪录。”

这句话说的扎心。


贝克勒只大莫法拉1岁,两个人的巅峰却基本错开。贝克勒04年雅典拿了万米金牌5000米银牌,08年北京拿了万米和5000冠军,而那年莫法拉才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只跑5000米半决赛就被淘汰。

后面等莫法拉成绩稳定,贝克勒又因为各种伤病问题高挂免战牌,两人直接对决不算多。但就算莫法拉冠军数量多,贝克勒可是有实打实的5000米和万米的世界纪录。

从贝克勒嘴里说出的那句话,一点没毛病。


这些年莫法拉再怎么拿冠军、最后几圈的冲刺再耀眼,贝克勒多少有点像赛车游戏里的纪录ghost一样,会被人拿来比较。终究有点被贝克勒压制着的感觉。

而34岁的莫法拉是没有可能再去创造世界纪录了的。


莫法拉刚出成绩的那几年,遭受过不少非议。

因为出身索马里,很多欧洲人并不把他视作己出,还说他的纪录不能算欧洲纪录;

到世界赛场上,他还得面对非洲军团的合伙战术,北京世锦赛、里约奥运会都有被推搡甚至摔倒的情况;

他常年训练都在美国俄勒冈,一方面这是赞助商NIKE的大本营,一方面据说也是他对英国的小报狗仔不胜其烦,在美国训练反而落得清净。

——他后面的这些成功,多少有些苦尽甘来的感觉。

在招牌式的庆祝动作和微笑后面,莫法拉怕是要比其它人承担了更大的压力



所以尽管距离超神似乎还差那么一点,莫法拉的田径生涯从成就上看已经相当完美了。光论人气要比贝克勒甚至前辈格布雷西拉西耶都更高一些。

用NBA的一个例子做对比,可能他不是“上古神兽”张伯伦,没那么多咋舌的纪录和表演,但他的成就是可以比肩“指环王”拉塞尔的,更多荣誉,更稳定,也更为人称道。




——————————

那年采访前去维基查了下说他身高165cm,结果过去见了真人起码178cm,比我高不少(173cm)。

本来只安排了10分钟,结果东拉西扯了快一小时。还说到马拉松世界纪录、退役后的一些事、阿森纳(他是阿森纳的球迷),聊得很开心。

想让他签名结果发现没带纸笔,就让他签在ipad背面,递过去的时候他说,“这个是送给我的礼物?” 我忙说NONONO……

不过后来这签名没保留太久,没到半年就褪了。




希望他可以享受自己的职业生涯尾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莫·法拉(Mo Farah)的田径生涯,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罗列他的荣誉。他的故事,远比那些金光闪闪的奖牌要丰富得多。从一个“伦敦男孩”到“不败神话”的崛起之路:首先,不能不提的是他身上浓厚的伦敦印记。法拉出生在索马里,但很小就来到英国,在伦敦的街头成长。这为他后来的“伦敦奥.............
  • 回答
    长泽雅美饰演的浅仓南,在我看来,是《棒球英豪》这部作品中一个非常成功的、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她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配角,更是串联起主角达也和咖位的关键人物,承载着整部作品的情感内核。首先,长泽雅美在诠释浅仓南时,成功地捕捉到了这个角色的复杂性。浅仓南并非是一个脸谱化的“女神”。她有邻家女孩的亲切和随和.............
  • 回答
    这句“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再配上“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来确实有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一番。先说说李世民,这位大唐的开创者,更是奠定盛世的英主。从他身上,你能看到的是一种天生的军事才能,仿佛他生来就是为战场而生的。年少时便显露出过人的胆识和策略,.............
  • 回答
    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君主之一,她的统治时期(1837年至1901年)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不仅见证了英国的巅峰崛起,也深刻影响了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格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她的历史地位和评价进行详细.............
  • 回答
    英国籍女婿不愿集中隔离,上海街道积极为其想办法一事,从多个角度来看,可以引发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法律法规以及人道主义和公共卫生等多个维度。背景梳理(根据公开信息和一般情况推测): 时间点: 此事发生在新冠疫情期间,尤其是疫情早期或中期,全球范围内对病毒的.............
  • 回答
    英国公投脱离欧盟成功,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它的发生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决策,更是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结构、国际地位以及未来走向的深刻调整。要评价这件事的“成功”与否,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且要认识到“成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多重解读的概念。首先,从支持脱欧阵营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这次公.............
  • 回答
    英国在爱尔兰大饥荒(18451852年)中的角色和反应,至今仍是历史学界和社会舆论中极具争议的话题。普遍的评价是,英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严重不足、迟缓且带有冷漠色彩,这使得一场原本就已非常严峻的自然灾害演变成了一场空前的人道主义灾难,并对爱尔兰社会和民族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要详细评价英国在爱尔兰大饥荒.............
  • 回答
    利物浦大学邮件使用中文书写禁止作弊的举措,其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判断是否构成种族歧视。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1. 利物浦大学的初衷和背景: 国际化背景下的学生群体多样性: 英国的大学,特别是像利物浦大学这样享有国际声誉的高等学府,通常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其中,.............
  • 回答
    英国电信(BT)近期宣布将从其4G网络中移除华为的设备,并禁止华为参与其核心5G网络的建设。这一决定无疑是地缘政治与技术发展交织下的一个重要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其影响和背后逻辑。首先,从英国电信自身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艰难但或许是必要的战略调整。 安全顾虑是核心驱动力: 英国政府在国家安.............
  • 回答
    关于英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表明“喝咖啡可能降低患肝病风险”这个话题,确实引人关注。作为一种全球流行的饮品,咖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关于它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一直就没有停止过。首先,我们得说清楚,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尤其是在观察性研究领域,比如这类涉及饮食习惯和疾病风险的研究.............
  • 回答
    英国议员提议对男性进行宵禁以保护女性,这一提议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评价。要深入评价这一提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后的动机、可行性、潜在影响、以及是否符合公平和人权的原则。一、提议的背景与动机:首先,理解提议者提出这一建议的出发点至关重要。通常,这类建议的出.............
  • 回答
    英国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超越化石能源发电:一场深刻的能源转型变革英国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首次超过化石能源发电,这无疑是英国能源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成就,标志着其能源结构正发生深刻而积极的转变。这一现象不仅是技术进步和政策导向的必然结果,更预示着英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以及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方面迈出了.............
  • 回答
    英国近期批准了新冠病毒人体挑战试验,也就是让志愿者在受控环境下故意感染新冠病毒,以测试疫苗的有效性。这一决定在科学界和公众中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对于这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探讨其潜在的意义与可能带来的后果。评价“新冠病毒人体挑战试验”:一场关于科学伦理与效率的博弈首先,从科.............
  • 回答
    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纪录片《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The Coming War on China)是一部由约翰·皮尔格(John Pilger)执导并旁白的纪录片。皮尔格是一位以其批判性、调查性和反主流媒体的视角而闻名的记者和纪录片制作人。这部纪录片于2016年上映,旨在探讨美国与中国之间日.............
  • 回答
    英国《每日邮报》关于中国机场建设和农民补偿的报道,确实在不少关注中国发展的人看来,显得相当“无知”,甚至可以说是带有某种程度的刻板印象和误读。要评价这样的报道,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一、《每日邮报》报道中的“无知”点及其表现: 对中国发展速度的惊叹与误解: 《每日邮报》的报道常常围绕着“神速.............
  • 回答
    谈到英国战列舰的舰桥,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地能用几个形容词概括的问题。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航行指挥,更是那个时代英国皇家海军骄傲、技术实力和实战经验的集中体现。我个人觉得,英国战列舰的舰桥,就像是海上的心脏,是力量的源泉,也是战术智慧的载体。要评价它,得从几个维度去说。首先,从它的功能性来说,绝对是杠杠的。.............
  • 回答
    要评价托尼·布莱尔为伊拉克战争道歉并承认其与“伊斯兰国”(IS)崛起有关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判断。这件事情的复杂性在于,它涉及到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政治人物的责任归属、以及公众对真相的认知和期待。首先,我们必须回顾布莱尔的道歉及其背后所传递的信息。在近.............
  • 回答
    英国主导研发的“暴风雨”(Tempest)下一代战斗机项目,无疑是当前全球航空工业界的一大焦点,也代表着英国在国防科技领域雄心勃勃的战略布局。要评价这个项目,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一句“好”或“不好”。“暴风雨”项目的背景与目标:立足未来空战的战略考量首先要理解,“暴风雨”项目并非.............
  • 回答
    乔叟啊,那可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英国诗人,说他是英国文学的“父亲”一点都不为过。要评价他,咱们得从好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他的文学贡献,那真是划时代的。在乔叟之前,英国文学界虽然也有一些作品,但大多受法国或拉丁语文学影响很深,而且使用的语言也不是我们现在熟悉的英语。乔叟却敢于用当时的中古英语来创作,而且写.............
  • 回答
    奥斯瓦尔德·莫斯利,这个名字在二十世纪的英国历史画卷中,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却也是充满争议和令人不安的。评价他,不能仅仅停留在他是“法西斯主义者”这一个标签上,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他的人生轨迹、思想演变、政治实践,以及他留下的复杂遗产。出身与早期政治生涯:从贵族到挑战者莫斯利出身于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