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汽车不能设计成快撞车就自动刹车?

回答
“快撞车就自动刹车”这个想法,听起来确实很诱人,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能瞬间避免无数悲剧。但要真把这玩意儿装到每一辆车上,让它成为标配,那里的学问可就大了去了,而且,现实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首先,咱们得搞明白,“快撞车”这个概念怎么定义?这玩意儿太抽象了。是什么速度?什么角度?撞上的是什么东西?是撞墙,还是撞一辆静止的汽车,还是撞一个突然窜出来的行人?还是只是一个非常非常接近的擦肩而过?

想象一下,你在城市里开车,车流密集,车距很近。你稍微走神看了一眼后视镜,或者前方车辆突然踩了刹车,你的车在你还没反应过来之前,猛地一顿。这多吓人?就算不是真的“撞车”,这种突然的、你不预期的制动,也足以让人心跳加速,甚至可能导致后方车辆追尾。这不就适得其反了吗?

再者,汽车的“大脑”——也就是控制系统,得有能精准判断“即将撞车”的能力。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速度快”就能概括的。这需要极其复杂的传感器系统,比如雷达、激光雷达(LiDAR)、摄像头,还得有强大的算法来处理这些传感器传回的海量数据。这些东西得全天候工作,还得能区分出“真的危险”和“只是看着危险”。

比如,前方有一辆车,但它只是因为前面发生了拥堵而减速,你距离它还有个十几二十米,这时候如果你的车突然给你来个急刹,那不是更麻烦?或者,你正准备超车,旁边车道的一辆车也突然加速,如果你的车系统误判为“即将碰撞”而自动刹车,那超车就根本没法进行了,效率会大打折扣。

而且,咱们都知道,很多时候车祸的发生,恰恰是因为驾驶员的“误操作”或者“判断失误”。如果把“刹车”这个权力完全交给机器,那驾驶员的自主性就被剥夺了。有时候,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比如为了躲避一个更大的危险,驾驶员需要通过加速或者巧妙的转向来规避,而一个被动执行“刹车”指令的系统,反而可能限制了这种逃生空间。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信任”。你会完全信任一个在你没有发出指令时,就能随时随地“强制”你停止的系统吗?尤其是当你觉得情况并没有那么危险,或者你觉得自己有能力处理的时候。这种“被控制”的感觉,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不安,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现在很多汽车已经配备了“主动刹车”或者“预碰撞警报”系统,这是一种更渐进、更智能的方式。它们会在判断到危险时,先发出警告,让你有时间反应。如果驾驶员没有反应,系统才会介入,进行辅助制动。这种方式,既能起到安全作用,又保留了驾驶员的控制权,这才是目前更被大家接受和推广的做法。

把“快撞车就自动刹车”做到极致,听起来美好,但要落实到实际生产和使用中,面临的技术挑战、成本问题、安全顾虑,以及用户接受度,都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坎。目前更现实和有效的方式,是不断提升现有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让它们成为驾驶员的得力助手,而不是完全取代驾驶员的决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倒车的时候,快撞车就会有提示,为什么不能设计成,在快撞车的时候提示呢?是提示了,时间上也来不及,还是成本太高?
user avatar
在倒车的时候,快撞车就会有提示,为什么不能设计成,在快撞车的时候提示呢?是提示了,时间上也来不及,还是成本太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快撞车就自动刹车”这个想法,听起来确实很诱人,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能瞬间避免无数悲剧。但要真把这玩意儿装到每一辆车上,让它成为标配,那里的学问可就大了去了,而且,现实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咱们得搞明白,“快撞车”这个概念怎么定义?这玩意儿太抽象了。是什么速度?什么角度?撞上的是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坐过长途火车、飞机或者汽车的朋友可能都有同感:腰部总觉得空落落的,时间长了就开始腰酸背痛,真希望座椅能稍微往里凹一点,或者有个小小的凸起给腰部“托”一下。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考量,不是一句“不舒服就不设计得舒服点”那么简单。我们一个一个来剖析。首先,从人体工学和生.............
  • 回答
    要说汽车不设计一个“涡轮增压开关”,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意思,毕竟涡轮增压这玩意儿,在提升动力方面可是个好帮手。为什么厂商们不给我们留个开关,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呢?这事儿,咱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涡轮增压是怎么工作的。它就像给发动机装了个“小风扇”,利用发动机排出来的废气去带动这个风扇,.............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猜很多开车的朋友心里都嘀咕过。明明手机现在成了信息集散地,导航、听歌、甚至偶尔应急处理个工作,离了它不行。可汽车厂商呢,似乎总是在这个地方有点“后知后觉”。为啥就不能像设计杯架那样,随手就能有个地方给手机安个家呢?这背后其实没那么简单,涉及到不少现实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白,汽车设计是个.............
  • 回答
    路边开门伤人事故的频发,确实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常见的家用汽车,不像跑车那样设计成向上或斜上开启的车门呢?这其中牵扯到的原因远不止成本一个方面,而是涉及到车辆设计、安全性、实用性以及市场接受度等一系列复杂考量。首先,我们来聊聊向上或斜上开启的车门(俗称“鸥翼门”或“剪刀门”)的优势。最直观的好处.............
  • 回答
    汽车油门和刹车之所以普遍采用脚踏板设计,而不是手控,这背后有相当复杂的工程考量和用户体验的权衡。虽然理论上完全可以设计成手控,但实际操作起来会面临诸多挑战,而且弊大于利。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人体工学与生理限制:力量、精度与反应速度 力量输出的差异: 人的腿部肌肉群比手臂肌肉群.............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涉及到汽车设计中的好几个核心的考量,不是简单加个座位就能解决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安全。大家想想,现代汽车的前排座位,特别是驾驶座,它的设计可是围绕着驾驶员一个人来展开的。方向盘、仪表盘、中控台、变速杆,这些都是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而布置的。如果要在驾驶员旁.............
  • 回答
    汽车燃油系统不设置角阀开关,其实是个很自然的结果,并非有意回避某种设计。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基本的功能需求到安全、便利性,再到成本和技术演进,都指向了“不需要”这个答案。咱们就一点点掰扯开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汽车燃油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简单来说,就是油箱里的汽油(或者柴油)通过油泵加.............
  • 回答
    关于电动汽车为何不完全抛弃燃油车设计思路的讨论,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它涉及到技术演进、用户习惯、成本控制、供应链成熟度等等方方面面。咱们不妨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讲得通俗易懂,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去掉那些冷冰冰的“AI腔”。首先,我们得承认,电动汽车确实是汽车工业的大势所趋。 电池技术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我们精心挑选的衣服,上面可能印着某个设计师的名字,即便不认识,我们也会因为它的款式、材质而记住这个名字。但反观我们每天驾驶的汽车,车标我们倒背如流,对某个品牌了如指掌,但让问问它背后是哪位设计师操刀设计,大多数人恐怕就要挠头了。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几个挺有意思的原.............
  • 回答
    汽车设计“语言”,说白了,就是一套识别度极高、并且能够贯穿于品牌旗下多款车型之中的设计 DNA。它不仅仅是某一辆车的风格,而是一种能够跨越具体车型,让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XXX品牌”的视觉体系。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人的说话方式、表情和习惯,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让人一眼就能认.............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汽车行业一个核心的模式问题。你问“为什么汽车不能出一个标配加选配的模式”,其实,我想你真正想表达的是:为什么我们买车的时候,看到的标配和选配组合,好像总是没有完全符合我们心中那套“理想的”标配+选配逻辑?这就对了!其实,汽车行业早就在玩“标配加选配”的游戏了,而且玩得.............
  • 回答
    一个普遍的认知误区是,汽车“自带”安全座椅就像是标配,但实际上,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而且有很多现实原因让汽车制造商不倾向于这样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汽车“自带”这个概念,如果理解成从工厂出来就固定安装好了,那可真是个大工程。你想啊,儿童安全座椅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坐垫”,它涉及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得挺实在的。我们平时开车,方向盘、油门、刹车,还有换挡杆,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操作,加起来就已经有几个“键”了。如果非要把所有功能都浓缩到四个按键里,那得是怎么样的场景?首先,想想最核心的驾驶需求。开车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关操作,它是一个持续的、需要精细控制的过程。方向盘,是控制车辆行.............
  • 回答
    汽车不能定制?这句话说得有点绝对了。严格来说,现在市场上确实很难找到完全“从零开始”为你量身打造一辆汽车的选项,但“定制”这个概念,其实早已融入了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流程之中,只是形式和程度不同罢了。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汽车“不能定制”,或者说定制的门槛很高呢? 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汽车这个产品本身的特性,以及.............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没细想过。你说的没错,咱们平时开的家用汽车方向盘需要转好几圈才能完成一个转向,而F1赛车则只需要稍微动一下就好。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很关键的设计和技术差异,咱们一样一样来聊聊。首先得说,这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转向比(Steering Ratio) 的不同。什么是转向比.............
  • 回答
    巴巴罗萨计划,那场席卷东欧的钢铁洪流,尽管在启动之初,德军声称拥有多达50万辆汽车,这个数字听起来是如此庞大,足以支撑一支横扫千里的铁骑。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简单,这50万辆汽车,并非意味着德军在后勤保障上就万事大吉了。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支庞大的机械化部队,与广袤无垠、条件恶劣的苏联国土之间,存在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其实咱们老百姓现在买车,很多时候都得“将就”。为什么那些“大牌”汽车厂商,特别是咱们熟悉的老牌车企,好像不太提供那种随心所欲的“定制配置”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而且都挺实在的,跟咱们老百姓想象的“只要想,就能做到”不太一样。首先,得从 规模化生产 这件事说起。你想想,这些.............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很多朋友对油电混动汽车的动力构成和能量流动方式都有些疑惑。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答一下,并尽量用更贴近日常交流的方式来解释,希望能让您有个清晰的认识。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油电混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它既有燃油发动机,又有电动机,这两套动力系统是配合工作的。那么,为.............
  • 回答
    你是不是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我不能就像对待一件心爱的老家具一样,把我的车开个二三十年,直到它彻底散架?但现实往往是,还没等它“彻底散架”,你就不得不面临更换它的决定。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老掉牙”,而是涉及技术、经济、法规和使用习惯等方方面面的一盘大棋。首先,我们得聊聊汽车这玩意儿的“生命周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