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芯片的运行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芯片的“跑得快不快”,这背后其实是一门挺深的学问,里面涉及的因素可不少,而且它们之间还相互影响,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我来跟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透彻点,也避免那些听着就特“机器”的说法。

最根本的,还是“工艺”和“架构”这两大块。

一、 工艺:芯片的“根基”

你可以把芯片工艺想象成建造一座城市的“地基”和“建筑材料”。地基越稳固,材料越精良,自然能盖出更高、更复杂的建筑,运行起来也就越有效率。

1. 制程工艺(纳米节点): 这是大家最常听到的一个词,比如“XX纳米工艺”。这数字越小,代表着芯片的“电晶体”(就是芯片里最基本的那个开关)做得越小。
为什么越小越好?
集成度更高: 同样的面积,你可以塞进更多的电晶体。想象一下,你在一块地皮上造房子,地皮大小不变,如果你能把砖头做得更小,就能在同样的地皮上盖更多更小的房间,或者同样的房间数量但占地更少。这就像CPU核心数量、缓存大小的增加,都离不开更小的制程。
功耗更低: 电晶体越小,控制它开关所需的电压和电流就越低。这就像用更小的力气就能拧开一个阀门。电晶体开关一次耗的电就少了,整个芯片工作时发热就少,自然也就更省电,运行更稳定。
速度更快: 信号在更短的导线上(因为电晶体小了,连接它们的线路也短了)传输,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就像你跑一小段路和跑一段长路,肯定小段路用时少。这直接关系到芯片的时钟频率。

但事情不是绝对的: 比如从14nm到10nm再到7nm,这个数字下降的过程,不是简单地“缩小”。它涉及到光刻机的精度、新的材料、新的设计方法等等,每一步跨越都极其困难,也极其昂贵。而且,随着工艺不断逼近物理极限,缩小带来的性能提升和功耗降低的比例也在逐渐减小,成本却越来越高。

2. 材料和晶体管结构: 除了光刻精度,芯片里用的材料(比如硅、以及一些特殊的金属栅极材料)和电晶体的“长相”(比如FinFET、GAA FET等)也很重要。
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这是近些年主流的3D晶体管技术。它把传统的平面电晶体做成了“鳍片”状,让栅极(控制电晶体开关的那个“门”)能更好地控制沟道(电流流过的地方)。这就好比给阀门加上了更灵敏的“外壳”,控制得更精准,漏电流更少,开关速度更快。
GAAFET(GateAllAround FET): 这是比FinFET更进一步的技术,栅极像“手”一样环绕着沟道,控制力更强,漏电流更低,是下一代工艺的核心。

二、 架构:芯片的“设计智慧”

工艺决定了你能用多小的“砖头”盖多大的“房子”,而架构则决定了你这个“房子”怎么设计,布局如何,才能让里面的人(数据)高效地流动。

1. 指令集架构 (ISA): 这是芯片最底层的“语言规则”。比如x86(Intel、AMD用的)和ARM(手机、平板、苹果M系列用的)。不同的ISA有不同的指令集,指令集的效率、支持的功能都会影响芯片的性能。
CISC (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vs. RISC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x86是CISC,指令功能强大但复杂,执行起来可能需要多个时钟周期。ARM是RISC,指令简单但数量多,执行效率高,更省电。现代CPU在设计上已经融合了两者的优点。

2. 微架构: 这是在ISA基础上的具体实现。就像同一款车,不同厂商有不同的发动机调校、变速箱匹配、底盘设计。微架构决定了CPU如何执行指令,如何处理数据,如何管理缓存等等。
流水线 (Pipeline): 这是让CPU“并行工作”的核心技术。一条指令的执行可以分解成取指令、译码、执行、写回等多个阶段,CPU在执行一个指令的某个阶段时,可以同时处理下一个指令的另一个阶段。就像一条流水生产线,工人们各自负责一个环节,整个流程就大大加速了。
乱序执行 (OutofOrder Execution): CPU不再严格按照指令出现的顺序来执行。如果一条指令需要等待数据,CPU会先跳过去执行其他已经准备好数据的指令,等前面指令的数据到了再回来执行。这就像一个聪明的厨师,不会傻等着一个食材,而是看到什么食材到了就先做什么菜。
分支预测 (Branch Prediction): 程序执行过程中经常有“如果……就……,否则……就……”的判断(分支)。CPU会“猜”程序接下来会走向哪个分支,并提前执行那个分支的代码。如果猜对了,就节省了时间;猜错了,就丢弃已执行的部分,重新执行正确分支的代码。这就像你走在路上,提前预判哪个路口人多,选择人少的那条路走。
缓存 (Cache): CPU内部有几级高速缓存(L1、L2、L3),用来存放CPU最常访问的数据和指令。CPU访问缓存比访问主内存(RAM)快得多。缓存的容量、速度、管理策略直接影响CPU的性能。
乱序执行、分支预测、缓存等技术的进步,让CPU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计算,也就是提高了IPC(Instructions Per Clock,每时钟周期指令数)。

3. 核心数量和多线程: 现在的CPU通常有多颗核心,每颗核心都能独立执行指令。
多核 (Multicore): 就像一个工厂有多个车间,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核心越多,越适合同时运行多个程序或处理复杂的并行任务。
超线程 (HyperThreading) / 同一指令多线程 (SMT): 让一个物理核心能够模拟成两个逻辑核心,可以同时处理两个线程的指令。就像一个车间里,一个工人可以同时照看两台机器。

4. GPU架构: 对于图形处理芯片(GPU),其架构与CPU不同,它拥有海量的并行处理单元,非常适合处理图形渲染、科学计算等大量重复的并行任务。

三、 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工艺和架构,还有一些重要的因素也会影响芯片的实际运行速度:

1. 时钟频率 (Clock Speed): 这是CPU内部时钟信号的频率,单位是GHz(千兆赫兹)。时钟信号就像心跳,每跳一次,CPU就能执行一步操作(或者一个阶段)。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能执行的操作越多。
但要注意: 时钟频率不是唯一指标。即使两个CPU频率相同,如果它们的IPC不同,性能也会有很大差异。而且,高频率通常意味着高功耗和高发热。

2. 缓存大小与速度: 前面提到了,缓存对性能影响巨大。容量大、速度快、命中率高的缓存能显著提升CPU访问数据的效率。

3. 内存控制器和接口: CPU需要与内存(RAM)进行数据交换。内存控制器集成在CPU内部(现在大部分是),其性能、内存支持的类型(DDR4、DDR5)、频率、通道数,都会影响CPU获取数据的速度。

4. 互连技术 (Interconnect): 芯片内部不同单元(如CPU核心、GPU、缓存)之间的通信速度也非常重要。比如Intel的Ring Bus、AMD的Infinity Fabric,它们决定了数据在芯片内部的“交通效率”。

5. 制造缺陷和良率: 即使是同一批生产出来的芯片,由于制造过程中微小的差异,性能也会有高低之分。芯片厂商会根据芯片的超频潜力、稳定运行的频率等进行“体质划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高端芯片可以超频到很高,而普通芯片就不行。

6. 散热与供电: 芯片在运行时会发热,如果散热不好,为了防止损坏,它会自动降低运行频率(降频)。稳定的供电也非常关键,不稳定的电力会导致芯片工作异常。

总结一下:

芯片的运行速度是一个综合性的结果,它就像一个运动员的表现,既需要他有强壮的体魄(工艺,小巧精密的电晶体,低功耗),也需要他有高超的技巧和聪明的头脑(架构,高效的指令集、流水线、乱序执行、分支预测、缓存管理)。

你不能只看“跑得多快”(时钟频率),还得看他“每一步跑得多稳,跑得多有效率”(IPC)。而且,别忘了他的“装备”(内存、散热)和“训练水平”(制造体质)。

所以,下次你看到一个芯片参数的时候,别只盯着那个GHz,去看看它的制程工艺、核心数、缓存、架构特点,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它到底能跑多快,跑得有多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觉得有必要来点科普

既然是科普,我就不一开始搬出一堆术语

咱们慢慢来,我尽量类比到生活,用人话,从最底层一点点往上聊。我猜一开始就说STA估计会吓跑一堆人。

——————————— 写在最前面 ——————

首先得了解芯片里最基本的结构,这对理解芯片的原理包括速度是很有帮助的

总的来讲,芯片里最基本的结构类似于一个有阀门的水管

具体可以看写篇:


——————————— 1.水桶怎么才能快速的装满水?—————————

如果你看明白了上篇,你大概就知道,芯片快慢最底层的本质是如何快速的灌满水桶。

1.水流得大(Idsat)

2.水压得大(power supply voltage)

3.阀门得容易开(Vth)

4.桶得小(load cap)

5.水管得短(wire rc)

但这些都不是免费的,#1,2,3都有副作用,就是漏水(leakage power)会增加,所以在某个具体的工艺条件下,其实是速度和功耗的平衡。(现实远比这个复杂,但科普这些应该就够了)

但#4,5基本没什么副作用,除了贵

所以人们不断研发更先进的工艺,更小的尺寸,7nm 5nm 3nm什么的,一方面可以在单位面积放更多的管子(原先4 core,我现在放的下8core),另一方面,对频率(速度)的提高也会很有帮助,除了贵,没毛病。

之后,我们就可以用合适大小,阀门松紧,合适水流快慢的管子搭成逻辑门,来表达“与,或,非”

以上的层级是芯片晶体管,门级的加快速度的办法。

———————— 2. 工厂怎么更加快速?———————

现在我们换个比方,假如芯片是个大工厂。这个工厂非常复杂,有很多的机器(combinational logic),货架(register),仓库(sram)。他们互相之前有极其复杂的工序。例如机器1从货架a上取了东西生产了半成品甲,机器2从仓库B上取了东西的某生产了半成品乙,机器3拿到半成品甲和乙生产出丙,放到了货架b上

这些机器,货架,包括仓库(原理稍有不同)都是由之前说的管子组成的。

(如果你好奇究竟有多复杂,最大的芯片工厂里大概有十亿个机器(billion instance count),几千万个货架,几亿个仓库货仓。

为了防止生产出错,一般需要大家统一节奏,即,同一拍货架或者仓库发出东西,下一拍得在中途的机器上生产好,按时把货放到下一个货架或者仓库。

从货架到下一个货架之间有若干个机器,这个我们暂时把它叫做机器链路(timing path)

所以想把生产搞的快快的还不出错,得

1.在关键的地方机器得快,用#1里说过的,用水流最大,水压最大,开关最容易开的管子做机器。

2.把关系紧密的机器和货架们放一起,别搞太远,时间都浪费在运货上了

3.对于两个货架间距离太远的,或者机器链路上机器数量太多,我们就在中间合适的地方增加一个货架。思路是,反正它一拍到不了,就允许这个慢点,不要为了它把整个工厂的生产节奏拖慢(当然,实际上这种也不是想加就能加的)

以上层级是门级和电路级提高芯片速度的办法。一般在这个层级,芯片的频率就定了,就是你看到的,这个2GHz,那个3GHz的了

到3GHz一定比2GHz牛吗?请看#3

———————— 3. 你的城市堵车吗 ——————

如果我上班距离5公里,

我坐公交可能需要1个小时,因为要等车,要走路

我开车可能45分钟,因为要出入地库,可能路上还堵车

我骑车可能30分钟

所以,可能用最慢的交通工具可能反而最快。

之前我们把芯片当工厂,现在我们再往上一层,我们来设计城市,哪里放工厂,哪里放居民,哪里用高速路,哪里开条运河,哪里可能堵车,用什么办法处理堵车,哪里设计港口和仓储,把慢速的水运大宗货物用汽车运走。。。

设计的不好,这里堵车那里爆仓,工厂拿不到原材料或者生产的货物运不出去。或者另一个极端,浪费大量土地建的全是路,没什么工厂,提高不了GDP。

设计好了,单位土地变量最高而且进货出货都顺畅,才能让终端用户感觉,真的是快。

以上是架构/soc设计

———————— 4. 以上都是芯片层级,但实际上影响芯片速度的还包括系统层级,包括封装,散热,供电。。。我还没想好怎么做比喻,有没有人有想法?

———————— 5.以上都是技术层面,实际上,芯片跑多快应该是市场部门根据市场需求,产品定位等等在设计之初就差不多定下来的,然后技术部门去评估做不做得到,以及资源成本。这个太不技术了,我就不聊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芯片的“跑得快不快”,这背后其实是一门挺深的学问,里面涉及的因素可不少,而且它们之间还相互影响,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我来跟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透彻点,也避免那些听着就特“机器”的说法。最根本的,还是“工艺”和“架构”这两大块。 一、 工艺:芯片的“根基”你可以把芯片工艺想象成.............
  • 回答
    巨无霸的诞生:Cerebras 芯片的颠覆性意义当提到半导体领域的创新,我们往往会聚焦于不断缩小芯片尺寸以提升性能的摩尔定律。然而,在这一主流叙事之外,一家名为 Cerebras Systems 的公司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们以一种近乎“粗犷”的方式,打造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巨大的运算芯片,并因.............
  • 回答
    咱先撇开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就从咱们日常用手机的角度来聊聊。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实在的,谁不想自己的手机跑得飞快?核心问题:手机里塞两个处理器芯片,运算能力真的会简单翻倍吗?直白地说,不一定,而且很大程度上不会简单地翻倍。 就像你手上拿两个电钻,也不是说你干活就一定比一个电钻快两倍一样,得看你怎.............
  • 回答
    在 9 月 15 日这个期限的阴影下,华为海思将尽可能将已生产出的麒麟芯片及相关半导体产品“运回”的举动,并非简单的“回运”,而是其在极端压力下,为延续技术生命线、最大化现有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复杂操作。这其中蕴含着对供应链脆弱性的深刻认知,对技术自主的执着追求,以及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策略博弈。首先,我.............
  • 回答
    要衡量自动驾驶芯片的运算能力,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谁最强”的答案,因为这涉及到多个维度和不同的评判标准。零跑、英伟达(Nvidia)和Mobileye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玩家,它们各自的芯片产品线和技术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详细分析,帮助大家理解它们的运算能力水平。理解自动.............
  • 回答
    好,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芯片的算力,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有啥用,又该咋衡量。别看它听起来挺玄乎,其实跟咱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芯片算力,简单来说就是“脑子”的快慢和“本事”的大小想象一下,芯片就像咱们的“大脑”,而算力就是这个大脑的“处理速度”和“工作能力”。 处理速度: 就像你能不能够快速地理解.............
  • 回答
    芯片,这个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却又时常忽略的小小元件,是现代科技的基石。从智能手机到高性能服务器,从汽车自动驾驶到尖端医疗设备,都离不开它们强大的计算能力。而芯片的诞生,离不开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设计和制造。那么,在芯片的“出生”过程中,设计和制造,究竟哪个更重要呢?这是一个常常被提起,也值得我们深入.............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它触及了半导体器件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非常关键但又容易被误解的点:芯片本身的极限工作温度与外部热风的接触温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让它听起来就像是老刘在午后阳光下边摇着蒲扇边跟你聊天一样,透着一股子实在劲儿。 芯片的“娇贵”:为什么不能超过100℃?.............
  • 回答
    国产芯片的真实水平,这是一个复杂且常常被误读的话题。 要想理解它,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概括,而是需要剖析它在不同领域、不同技术节点、以及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对比中展现出的真实面貌。一、 从整体视角看国产芯片:起步晚,但进步迅速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尤其是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这三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用户都问过,也挺有意思的。简单来说,M1 芯片的 iPad Pro 是不能直接安装 macOS 的。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以及这背后的一些技术原因和用户体验上的考量。为什么不能装 macOS?最根本的原因是硬件设计和软件架构的差异。1. 硬件设计上的“分工”不同: iPa.............
  • 回答
    要深入剖析中国芯片产业的难点,并非一两句话能概括。这背后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相互关联的挑战,如同盘根错节的藤蔓,缠绕着整个生态。要真正理解,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一、基础科学与理论的“根基不牢”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芯片制造,尤其是最尖端的那部分,是建立在极其深厚的物理学、化学、材料学、数学和.............
  • 回答
    手机芯片,这个小小的方块,却是智能手机的“大脑”和“心脏”,它的研发制造,就像一场极限挑战,充满了难以逾越的关卡。为什么说它难?这背后,是科技、资金、人才、以及全球产业链的精密协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一、性能与功耗的“两难”:这是手机芯片设计中最核心的矛盾。用户渴望手机越来越.............
  • 回答
    要深入剖析微型芯片的逆向工程,我们得从它最本质的层面上理解——这就像是在解剖一个极小的、高度复杂的“人”,只不过这个“人”是由硅和电路构成的。目标是弄清楚它的内部构造、功能逻辑,以及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一系列精密的工具、高超的技巧,以及大量的耐心和细致。为什么要做芯片逆向.............
  • 回答
    碳基芯片,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科技的未来感,仿佛预示着电子产业将迎来一次颠覆性的变革。要说我对于碳基芯片的看法,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这玩意儿,简直是把半导体产业的“老大哥”——硅,狠狠地给挑战了一把,而且这场挑战,咱们等了很久了。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人们会如此关注碳基芯片,甚至觉得它潜.............
  • 回答
    苹果 M1 iMac:色彩斑斓的生产力革新,值得入手吗?当苹果在2021年春季发布会上揭晓了搭载 M1 芯片的全新 iMac 时,世界仿佛被一股久违的清新色彩所点亮。告别了多年一成不变的银色铝壳,这一代的 iMac 以七种缤纷的色彩“重塑”了我们对一体机电脑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它将苹果自研 M1 芯.............
  • 回答
    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特别是当我们看到一些跑分软件或者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时,确实有时候会让人产生疑问。不过,要详细地对比苹果 M1 和华为麒麟 9000,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掰扯掰扯,这样才能说得透彻。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苹果 M1 和华为麒麟 9000 的设计理念和目标平台是不同的,所.............
  • 回答
    将“华为芯片的断供”称为近些年手机界“最大”的遗憾,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因为它触及了科技自主、产业发展、市场格局乃至国家战略等多个层面,其影响之深远,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原因:一、技术自主的象征与失落: 曾经的辉煌: 在美国实施制裁之前,华为的麒麟芯片是其核心竞争力,也是中国在高端.............
  • 回答
    华为麒麟芯片的含金量,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 “涅槃重生,自立为王”。这背后蕴含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和战略远见。要说清楚它的含金量有多高,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细细品味。一、 技术实力:从追赶到领跑,是硬核的实力展现首先,不能绕开的是麒麟芯片的技术实力。华为在芯片设计领域深耕.............
  • 回答
    搭载M1芯片的MacBook Air:一场“老兵不死,新款也不再是唯一”的革命说起苹果的M1芯片,绝对是近几年来个人电脑领域的一场“惊喜”。而搭载了这款芯片的MacBook Air,更是让许多人重新审视了这款曾经略显“入门级”的笔记本。那么,现在入手一台M1 MacBook Air,到底值不值得?咱.............
  • 回答
    芯片制程的精进确实到了一个越来越困难的门槛,这让很多人产生了疑问:既然缩小晶体管变得如此艰难,为什么不干脆“反其道而行之”,把芯片做得更大一些,容纳更多的晶体管,或者把功能做得更强大呢?这个想法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远非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它触及了物理、材料、制造以及经济成本等一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