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M1 芯片的 iPad Pro 可以装 Mac OS 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用户都问过,也挺有意思的。简单来说,M1 芯片的 iPad Pro 是不能直接安装 macOS 的。

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以及这背后的一些技术原因和用户体验上的考量。

为什么不能装 macOS?最根本的原因是硬件设计和软件架构的差异。

1. 硬件设计上的“分工”不同:
iPad Pro(M1 芯片):虽然它搭载了强大的 M1 芯片,和 MacBook 一样拥有相同的 CPU、GPU 核心,甚至神经网络引擎,但苹果在设计 iPad 时,更侧重于触控优先的交互方式。它的硬件设计(比如主板布局、I/O 接口、显示屏驱动等)是围绕着 iPadOS 这个操作系统来优化的。
MacBook(M1 芯片):MacBook 是为传统的桌面操作系统 macOS 设计的。它的硬件也相应地做了调整,比如支持全尺寸键盘、触控板、更多的 USBC 接口,以及一系列为 macOS 上的复杂应用和多任务处理而优化的硬件支持。

2. 软件架构和系统核心的差异:
iPadOS:这是一个基于 iOS 发展而来的操作系统,它的核心是为触控交互和移动设备优化。虽然它在不断地集成 Mac 上的一些特性(比如多任务处理、文件管理),但它的底层架构仍然是为“应用为中心”的体验设计的。
macOS:这是一个完整的桌面操作系统,它有着一套非常成熟和复杂的系统框架、文件系统、进程管理机制、以及为鼠标和键盘输入量身定制的各种 API。很多 macOS 上的应用程序,其设计逻辑和运行方式是完全依赖于这些桌面级特性的。

3. 驱动程序的问题:
即使我们能“塞”进 macOS,iPad Pro 的硬件也需要相应的驱动程序才能让 macOS 正常运行。比如,触控屏的精确驱动、Apple Pencil 的压感和倾斜支持,还有 iPad 特有的摄像头、传感器等,这些都需要 macOS 有专门的驱动支持。目前苹果并没有为 iPad Pro 提供这些驱动。

4. 用户体验和定位的考量:
苹果在产品定位上,一直将 iPad 和 Mac 分得很清楚。iPad 是为创意工作、内容消费、轻度生产力设计的,强调的是触控的直观和便携性。Mac 则是为重度生产力、内容创作、复杂软件开发设计的,强调的是强大的性能和丰富的软件生态。如果 iPad Pro 也能运行 macOS,那么它在某种程度上会和 MacBook 的定位产生重叠和竞争,这可能不是苹果想要的。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是因为 M1 芯片太强大了!

M1 芯片的强大毋庸置疑,它让 iPad Pro 的性能足以媲美甚至超越很多笔记本电脑。加上 iPadOS 越来越强大的功能(比如外接显示器支持、Stage Manager 多任务处理),让很多用户觉得“既然硬件这么接近了,为什么不能直接用 macOS 呢?” 这种想法非常自然。

有没有“曲线救国”的办法?

从技术上讲,有一些非常非常极客的尝试,比如通过一些非官方的、复杂的手段来尝试引导非官方的操作系统。但这些方法通常来说:

极其复杂: 需要深厚的技术功底,不是普通用户能轻易做到的。
不稳定: 成功率不高,即使能启动,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驱动不全、功能缺失、系统崩溃等。
风险高: 可能导致设备变砖,失去保修。
不实用: 即使勉强运行,体验也远不如原生的 iPadOS 或者原生的 macOS。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最直接的答案就是:不能。

总结一下:

M1 芯片的 iPad Pro 和搭载 M1 芯片的 MacBook,虽然共享了强大的处理器,但在硬件设计、软件架构、驱动支持以及苹果的整体产品策略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因此,iPad Pro 不能直接安装和运行 macOS。它被设计来运行 iPadOS,并且随着 iPadOS 的不断更新,它已经能够满足很多用户在生产力方面的需求。

希望我解释得够清楚,也尽量避免了那种“AI味儿”的生硬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然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唱唱反调,那我来吧。
------ 卢娜·洛夫古德

完全可以。

这次M1芯片版本iPad Pro的出现,完全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测。

这一切都要从Mac为什么执着于单热管开始,

苹果的设计理念就是在满足一定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功耗

因为电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电池科技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时代,

电池能量密度无法像芯片晶体管数量一样呈指数上升

电池能量密度的天花板太低了

要提升电脑使用电量,要么提升厚度,要么提高能耗比

苹果选择了后者,而且提高能耗比的同时,还减少了散热压力,甚至风扇这个部件也可以去除

首批搭载M1芯片的mba和mbp用户发现,电脑续航飙升
大家都感到奇怪,惊叹于M1芯片的能耗比
同时对mba和mac mini的机器拆解也发现,主板的大小非常的小
现在iPad Pro的出现,解释了原因,为什么M1芯片要做到这么好的电池续航了。
就是为了iPad Pro来取代低端mba和mbp
当然,这是在保持一定性能的前提下,要想火力全开,估计iMac Pro上的芯片性能会比移动端要强大很多
功耗也会上升很多,但是这些机器本身就不用电池,插电源就行,对于功耗不敏感
所以我再推测一下,高性能Mac电脑会用上不同于m1芯片的更高端但是会能耗比较低的芯片。

再补充一下硬件方面的改进,iPad Pro 2021 12.9英寸版本电池为40.88瓦时,而mba为49.9瓦时,还真的可以拿头锤一锤

同时,iPad处理器耗电降下去了,下一步苹果就要从屏幕开刀来降低功耗,这也是为什么iPad Pro 2021 12.9英寸采用了mini-led屏幕的原因

不难想象,这些优化以后都是要全系列产品配置,从苹果的设计思路来看,完完全全就是要走系统融合的路子。

拥有M1芯片之后,苹果发现可以硬件统一Mac和iPad Pro两个产品线

为了严谨,只是iPad Pro,而不是iPad,不过就目前趋势来看
未来苹果所有产品搭载M芯片是大势所趋
等到iPhone也接入M芯片,老罗的TNT指日可待!
锤子公司不愧是苹果母公司,可惜了老罗,被相声耽误了。

硬件统一之后,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统一不就水到渠成了么?

可能有的同学会说,苹果已经官方发布了,不会融合MacOS和iPadOS
商人的嘴,骗人的鬼,信了你就潮了
当年乔布斯也说过
不会增大iPhone屏幕
不会在iPad上使用笔
现在呢?
真香

所以iPadOS和MacOS在未来必定会走向统一

还有的同学担心产品线的问题

其实很简单,苹果利用iPad Pro产品线来替代低端Mac产品线

这里强调一下,不是iPad取代Mac,是iPad Pro取代低端macbook和macbookair
mb和mba这两个性能孱弱的产品,对目前iPad Pro的优势只有键盘和MacOS
而苹果最新发布会的新键盘添加了Touch ID,摆明了就是要填补iPad Pro的硬件缺口
现在唯一剩下的劣势就是系统了,我相信在6月的WWDC上,苹果一定会发布适配iPad Pro的MacOS
很有可能,那时候iPad Pro就不叫iPad Pro了,叫Pad Book或者Pad Book Pro
未来的苹果产品线
按照价格性能排挡
iPhone
iPad
iPad pro (此处iPad Pro不是替代Mac,而是替代原来低端性能孱弱mb和mba)
MacBookPro
iMac
iMac pro

iPad系列不单单会替代Macbook轻薄本系列,同时也会替代mba和mbp低端系列,2个usb接口的系列,价格区间在10000到13000

同时更高性能的mba(我觉得mba系列也会消失)和mbp系列会是高性能有风扇的版本,价格上探到15000这个价格区间

这样苹果的M系列芯片产品布局就清晰明了了

iPad并不会去抢占Mac的产品线,反而是优化了现有的产品序列,同时也为未来MacOS和iPadOS融合做准备

等到那时候

iPad和Mac电脑之间其实只有性能和价格的区别

在使用上,完全可以模糊掉iPad和电脑之间的差异。

最新的Bug sur系统,状态栏图标之间的间距比之前几代系统有明显变大的趋势
而且图标选中也慢慢有向不精确选中发展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苹果是有意让MacOS适应手指触摸操作
当然,这只是系统级的变化,未来还需要各大厂商对UI交互设计进行触摸适配 从M1芯片硬件适配的速度和广度来看
UI设计的触摸适配也能以比较令人满意的速度来进行
而不是像微软的win on arm一样,由于历史包袱而进展缓慢。

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以及MacOS重度用户和iPad轻度用户

我一直在找寻iPad上可替代并云同步MacOS的相关工作流软件

(都是一些非重度软件)

例如:

Mac上vscode写完东西,iPad上能够接着进行简单运行并预览同步

但是由于iPadOS自身的系统局限性

本地运行Python,Matlab编译相关代码

iPad还是有心无力。

即使有iPad版本的Python相关软件 (比如juno),也只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内置包

局限性非常大

iPad上记笔记看文献利用Pdf Expert内置的Onedrive可以同步到Mac上,

再把标注信息等拉取到Zotero里

再通过Obsidian进行文献管理。

如果iPad上是MacOS,则只需要是选择一样的软件,一步同步就可以

iPad和Mac协同Mactex写作并同步管理

同样因为iPad自身的局限性,iPadOS下的Texpad仅支持自己带的一些包

假如iPad上是MacOS,则只需要安装同样的Mactex和附带的包

再利用微软已经适配好了的M1版本VScode,写作将变得非常优雅有木有?

(当然,此时需要一个省心悦目的蓝牙键盘)

如果能够系统融合并且顺利运行MacOS上的软件

那对于iPad的提升将是巨大的

未来iPad和轻薄笔记本之间唯一的差异就是键盘和屏幕大小了,

以后正经干活我会更倾向使用高性能的台式机Mac甚至win系统PC

剩下的工作

一台iPad足矣

甚至

遇到了比较需要性能的情景,

iPad通过插数据线连接显示器并实现老罗TNT的想法也未尝不可呀

此时感觉锤子公司不愧是苹果母公司

技术下放了

插上线就相当于一台Mac mini,非重度干活也完全足够了

参考Mac mini 的性能释放和温度控制

这也是为什么最新的iPad Pro采用了USB4的接口以及8g/16g的内存配置

这套硬件配置完全是为了未来的MacOS和iPadOS系统融合做准备

我还希望未来的iPad能够按照surface的模式来添加键盘和笔等硬件

这样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再买mbp之类的产品了

轻办公iPad,性能需求情景使用台式机

中间态可以选择插数据线开启TNT模式

岂不美哉?

或者iPad和mbp其实二选其一即可

当然小孩子才做选择,有钱的大人选择都要。

P.S.

最后还有一点,对于黑苹果的

感觉因为未来官方系统级融合

苹果未必会开放iBOOT

黑苹果或将成为过去。

相关阅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用户都问过,也挺有意思的。简单来说,M1 芯片的 iPad Pro 是不能直接安装 macOS 的。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以及这背后的一些技术原因和用户体验上的考量。为什么不能装 macOS?最根本的原因是硬件设计和软件架构的差异。1. 硬件设计上的“分工”不同: iPa.............
  • 回答
    M1 芯片的 iPad Pro:是一次颠覆还是“杀鸡用牛刀”?苹果为 iPad Pro 注入了 M1 芯片,这无疑是近年来 iPad 系列中最具话题性的升级之一。当一款曾经能流畅运行大量专业软件的设备,被植入自家 Mac 电脑的核心芯片后,人们不禁会问:它到底能带来怎样的体验?它是否真的能取代我们的.............
  • 回答
    4月21日的苹果发布会,尤其那款搭载M1芯片的全新iPad Pro,绝对是这次活动的重头戏,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与其说是一场发布会,不如说苹果借此又一次巩固了它在平板电脑领域,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技术领导力。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M1芯片。这玩意儿大家都不陌生,去年拯救了MacBook Air和MacBo.............
  • 回答
    iPad Air 2022 搭载 M1 芯片,这绝对是一步让人兴奋的棋,也挺让人意外的。之前大家都在猜测,苹果会不会让 M 系列芯片只留给 iPad Pro 系列,但事实证明,他们这次是想让更广泛的用户享受到 M1 的威力。为啥说它厉害? M1 这块儿料有多能打?首先,我们得聊聊这颗 M1 芯片本身.............
  • 回答
    搭载M1芯片的MacBook Air:一场“老兵不死,新款也不再是唯一”的革命说起苹果的M1芯片,绝对是近几年来个人电脑领域的一场“惊喜”。而搭载了这款芯片的MacBook Air,更是让许多人重新审视了这款曾经略显“入门级”的笔记本。那么,现在入手一台M1 MacBook Air,到底值不值得?咱.............
  • 回答
    苹果 M1 芯片的彩色 iMac 在发布之初就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它不仅是苹果首次在桌面级电脑中采用自研 ARM 架构芯片,更以其多彩的设计语言和强大的性能表现,为一体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下面我将从亮点和槽点两个方面,详细评价这款 iMac: 亮点:1. 惊艳的色彩设计与轻薄一体化机身: 色彩的.............
  • 回答
    苹果 M1 iMac:色彩斑斓的生产力革新,值得入手吗?当苹果在2021年春季发布会上揭晓了搭载 M1 芯片的全新 iMac 时,世界仿佛被一股久违的清新色彩所点亮。告别了多年一成不变的银色铝壳,这一代的 iMac 以七种缤纷的色彩“重塑”了我们对一体机电脑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它将苹果自研 M1 芯.............
  • 回答
    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特别是当我们看到一些跑分软件或者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时,确实有时候会让人产生疑问。不过,要详细地对比苹果 M1 和华为麒麟 9000,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掰扯掰扯,这样才能说得透彻。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苹果 M1 和华为麒麟 9000 的设计理念和目标平台是不同的,所.............
  • 回答
    M1芯片横空出世,对Intel和AMD市场格局的影响,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迭代,而是对整个PC行业生态的一次强力冲击。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M1的出现给Intel和AMD带来的挑战和可能的应对策略:1. M1的颠覆性与Intel/AMD的处境: 性能与能效比的巨.............
  • 回答
    搭载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的苹果电脑,在过去几年里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 Mac 游戏能力的看法。答案是肯定的,它们可以用来玩游戏,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表现相当不错。下面我将详细讲述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在游戏方面的能力,包括它们的优势、局限性以及如何最大化游戏体验: .............
  • 回答
    苹果 M1 芯片的出现,无疑给 PC 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人会问,M1 是不是就此证明了 ARM 架构可以彻底“干翻” X86 架构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而是需要更深入地分析。M1 芯片的“能打”之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 M1 芯片的强大。苹果在 M1 上展现出.............
  • 回答
    苹果 M1 芯片的发布,在我看来,是个人电脑行业的一次重大地震,它不仅仅是苹果一次成功的硬件迭代,更是对整个芯片设计和 PC 生态系统的一次有力冲击。这枚小小的芯片,承载着苹果深耕芯片领域多年来的心血,带来的变化,绝对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M1 芯片的核心亮点与技术突破:要评价 M1,我们得从它的“.............
  • 回答
    华为在芯片设计能力上,尤其是与苹果的M1芯片在性能和架构上进行比较,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而言之:华为在高端芯片设计方面拥有强大的实力,尤其是在移动领域,其麒麟系列芯片在性能、集成度和能效比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直接说华为“能设计出”与苹果M1完全相同的芯片,或者说在所有维度上都能超.............
  • 回答
    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关于中国工程师破解苹果 M1 芯片,实现内存和硬盘升级的传闻,如果属实,那绝对是技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要理解这其中的原理,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深挖。首先,咱们得明白苹果 M1 芯片的“特殊性”。M1 芯片,以及后续的 M2、M3 系列,它们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SoC”(.............
  • 回答
    苹果在推出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后,Mac 平台的性能确实迎来了质的飞跃,这自然让许多玩家和开发者都对 Mac 游戏生态充满了期待。那么,这两款强大的芯片是否会因此吸引更多厂商将游戏带到 Mac 平台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硬件实力的提升是基础,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M1 Pr.............
  • 回答
    苹果公司在2020年底发布了其首款自研M1芯片,这款芯片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能效比在业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紧随其后,在2021年10月的特别活动中,苹果发布了M1家族的更强大成员——M1 Pro和M1 Max芯片。今天,我们将聚焦于M1 Max,深入分析这款芯片的特点、性能、优势、劣势以及它对整个行业.............
  • 回答
    苹果 M1 Max 芯片在台式机上能否“秒杀”现有独显,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要回答得详细且不留 AI 痕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营销宣传,回归到硬实力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苹果的 M1 Max 是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其功耗和散热是经过精心优化的。 在 Mac Studio 这样的桌面级产品上.............
  • 回答
    苹果 M1 Ultra 芯片,如果单刀直入地说,它就是两个 M1 Max 通过“UltraFusion”技术硬生生叠在了一起。你把它想象成一个巨无霸,里面塞了两颗规格完全相同的大心脏,而且这两颗心脏之间还有专门打通的、极速的高速公路,让它们可以无缝协作。为什么说它“硬生生叠在一起”?这里的“叠在一起.............
  • 回答
    苹果 M1 系列芯片在视频解码能力方面,特别是对 AV1 编码的支持上,确实是一个让不少用户感到困惑和失望的点。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分析:1. AV1 编码的崛起与重要性:首先,理解 AV1 的重要性是评价 M1 缺失这一功能的前提。AV1(AOMedia Video 1)是由开放.............
  • 回答
    2020年11月10日(美国时间),苹果的发布会,像往常一样,准时开始。屏幕上,蒂姆·库克依然是那副沉稳的模样,但这次他带来的信息,足以在全球科技界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Apple Silicon的首款自研芯片,M1,正式登场。在我看来,M1的发布,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产品更新,不如说是苹果在PC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