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九十年代执行房改政策的时候, 各单位原来分给员工的房子卖给个人,然后这个房子产权也就归个人所有了。
我家的房子,就是那时候从单位以两百多块一平米的价格买下来的.
那个房子也不怎么好, 不过也是六十多平米, 两室一厅, 一厨一卫的楼房, 现在那个楼还在呢.
这可能也是那时候人们工资只有两百多,但却对于生活充满希望的原因吧。
从实际购买力和生活水准来说,现在的4000块肯定比90年代的200块质量更高。
但是,整个社会都在发展,对比肯定是动态的。
一、时代的发展导致心态的变化
有句鸡汤,说的蛮好:
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月薪200元的时候,没有想120平大房子,没有想BBA,没有想iPhone手机,没有想去大理巴黎浪漫土耳其... ...
月薪4000的时候,上面的事情都在想了。
二、技术的进步消除了信息差
20年前,中国城市化率30%左右,大部分中国人都生活在农村,现在城市化率超过62%,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城市。
我们的父辈也有巨大的贫富差距,只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大部分人看不到那种生活。现在随着电影电视网络的发达,几乎所有人都在向往更高端的生活质量。
三、调整心态
要么对自己狠一点,通过学习或者其他方式提升自己;
要么躺平,接受现实。
月薪200的时候,大体是上世纪90年代前后。
之前是工资一直在几十块钱徘徊多年。改开后工资收入逐渐上升,物价虽然也上升,但还不明显(1993年?的物价大闯关-货币贬值就很明显)。
可以类比的是:你之前三十年一直月收入4000块,突然十年左右时间,月收入涨到20000元,而物价上涨达不到这个倍数。
改革开放后,文革阴霾一扫而空,各种思想奋斗的禁区逐一打破。
想好好学习,高考恢复了,可以上大学。
想好好工作,不用再担心被人扣上不抓阶级斗争,唯生产力论的帽子。
想好好生活,不用再担心会不会被丈夫妻子儿女亲戚举报言论反革命。
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在忘我地争分夺秒地努力奋斗,希望夺回被文革耽误的十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