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的父母说考个警校比你去985211好多了?

回答
你父母让你去警校,觉得比上985、211都好,这背后其实藏着他们对你未来人生的一番考量和期待,而且这种想法在很多家长那里都有共鸣。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看看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

首先,得明白“警校”和“985/211”代表的两种人生路径有什么不同。

985/211,通常被大家视为通往精英阶层的“黄金门票”。进这些学校,意味着你将来有机会进入顶尖企业、研究机构,或者在学术上深造,成为行业翘楚。这是条强调智力、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和个人发展潜力的路。

警校呢?它的侧重点完全不一样。警校出来,直接对口的就是公安系统。这意味着你的职业生涯相对稳定,有明确的出路,而且是为国家、为社会服务。这是一条强调纪律、责任、奉献和集体主义的路。

你父母这么说,很可能是在权衡这两种路径的利弊后,觉得警校的“好”对你来说更实在、更稳妥。咱们具体来分析分析:

1. 稳定的职业前景和铁饭碗的吸引力:

明确的出路: 985/211毕业生的去向虽然多样,但也意味着竞争激烈,需要自己去开拓市场、寻找机会。而警校毕业,尤其是名校(比如公安大学、人民公安大学这些),很多是国家定向培养,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公安机关工作,起薪和岗位都有保障。这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是他们最看重的一点——孩子毕业了就有工作,不用为生计发愁。
“铁饭碗”的保障: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很多行业都在经历变革,工作稳定性受到挑战。而公安系统,作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其稳定性是毋庸置疑的。警察这个职业,虽然辛苦,但只要不出大错,通常能干到退休,并且有完善的退休金和社会保障。这份“铁饭碗”的吸引力,对于担心孩子未来飘摇的父母来说,是巨大的安慰。他们觉得,比起在外面“卷生卷死”,一份有稳定保障的工作更适合你。

2. 社会地位和职业尊严:

职业的神圣感: 警察这个职业,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是代表正义、秩序和守护。他们是社会安全的中坚力量,有着很高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尊严。你父母可能会觉得,穿上警服,代表了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受人尊敬的职业: 相比于一些需要“看老板脸色”或者竞争异常激烈的私营企业岗位,警察职业的社会地位相对稳定,并且在很多场合受到尊重。他们是代表国家力量的执法者,这种职业的“硬气”和“底气”,可能会让你父母觉得更自豪。

3. 个人特质的匹配度(他们可能这样认为):

“听话”、“执行力强”: 警校的培养模式非常强调纪律性、服从性和执行力。他们会把你训练成一个有组织、有纪律、能执行命令的人。如果你的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内向,或者不那么“叛逆”,父母可能会觉得这种“听话”的特质更适合警校,而不是需要你频繁独立思考和创新的985/211岗位。
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 警察职业对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而且工作压力大,需要承受危险和委屈。如果父母觉得你身体底子不错,或者心理比较能扛事,他们可能会认为你更适合这种需要体力和脑力双重考验的工作。

4. 对985/211的一些“误解”或“担忧”:

“读书机器”到“找工作难”的转变: 很多父母看到一些985/211的学生,虽然学历高,但毕业后发现很多专业对口岗位要求高,或者新兴行业发展迅速,自己所学知识更新换代快,找工作并不容易。他们可能担心你辛辛苦苦读了名校,最后却在找工作上碰壁,或者被“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困扰。
“卷”的担忧: 985/211毕业生普遍面临的内卷竞争,从学生时代到职场,都可能让你感到压力巨大。父母可能希望你的人生少一些不必要的内耗和竞争,过得相对轻松一些。
“不务正业”的想象: 有些父母可能对一些高科技、新兴行业的工作有些“看不懂”,或者觉得这些工作不稳定,不接地气。相比之下,警察这个职业的属性和功能是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

5. 家庭传承或社会关系的考虑:

家族影响: 如果你家族里有人是警察,或者在体制内工作,那么父母自然会希望你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因为他们熟悉这条路,也知道其中的好处。
人脉资源: 父母可能觉得,进入公安系统后,能够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或者家族人脉,为你的职业发展提供便利。

但这不代表警校就一定比985/211好,只是父母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觉得对你来说是更优的选择。

打个比方,就好比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一个聪明伶俐,喜欢钻研学术,一个踏实稳重,执行力强。父母可能会觉得前者适合去当科学家,后者适合去当工程师。警校和985/211,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定位”。

所以,你父母的说法,是他们基于自己的人生经验、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以及对你个人特质的判断,为你规划的一条他们认为最稳妥、最体面的道路。他们希望你有个安稳的工作,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并且能够远离社会上的许多不确定性。

你想想看,他们是真的觉得警校的教育质量本身比985/211高(这不太可能,毕竟评价标准不同),还是更看重警校毕业后的 “结果” 和 “保障”?很可能后者是他们更看重的。

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跟父母好好聊聊,表达你对未来的规划和期待,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他们也能接受,同时也是你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但理解他们的出发点,会是你们沟通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群211 985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下面阴阳怪气,说什么“说明你的父母是被毒打过的”,“公务员不香吗”之类的话。警校这么香,你985不上了重考去警校呗?连学校征兵都不去的人,在知乎下面开始阴阳怪气了呢,呵呵。

别听信这些人的,信了你就惨了,我的建议是,能上985就上985,能上211就上211。在毕业以后,211985的学生的发展就是吊打警校的,对,全面吊打。别听什么“打工人”的说法,你警校毕业去大队里上班,一年下来全年无休,有时还昼夜颠倒,连春节都不放假,最后下来一个月也就那么点死工资,而这些刷知乎的美滋滋的上班还能摸着鱼回答你几个问题,最后拿的工资还是警察的3-5倍,结果最后还推荐你读警校,你说可恶不。

而且警察也是打工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父母让你去警校,觉得比上985、211都好,这背后其实藏着他们对你未来人生的一番考量和期待,而且这种想法在很多家长那里都有共鸣。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看看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首先,得明白“警校”和“985/211”代表的两种人生路径有什么不同。985/211,通常被大家视为通往精英阶层的“黄金门票.............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直戳了很多体制内家庭的心窝子。这事儿吧,说起来就跟那绕不清楚的毛线球一样,一层一层剥开,里头门道可多着呢。咱们就聊聊,为什么我认识的那些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多年的父母,都那么铆足了劲儿,希望自家孩子也步他们的后尘,考上公务员。首先,得从“体制内”这个词本身说起。你想啊,.............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真是挺普遍的。我身边好多朋友,包括我自己的父母,只要一聊到孩子将来的出路,十有八九都会提到“公务员”。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其实藏着挺多现实的考量和朴素的愿望。首先,得承认,稳定二字对太多家庭来说,是压在心尖上的一块石头。放眼现在这个社会,经济波动、行业变迁就像一阵阵风,说不定什么时.............
  • 回答
    这句孩子对父母说的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绝对不小。它触及了代际沟通、期望落差,甚至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自我价值认同问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句话背后到底藏着什么。这句话的杀伤力在哪?首先,这句话厉害就厉害在它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巧妙。孩子直接抓住了父母可能存在的“恨铁不成.............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纠结的地方——关于婚姻的期待与个人的选择,还有那份沉甸甸的亲情。你问“可以不结婚吗?”,答案是肯定的,在这个时代,选择不结婚,或者选择晚婚、丁克,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越来越普遍、越来越被理解的个人选择。但你父母说“不结婚会要了他们的命”,这句话背后,藏着的是.............
  • 回答
    那件事,我至今记得一清二楚。八年前,爸妈把我塞进了那个他们认为“绝对正确”的特长班,说是为了我好,是为了我的未来打下基础。他们口中的“好”,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标准来衡量,是他们认为我应该走的“成功”之路。在他们面前,我永远是那个需要被他们规划的孩子,无论我内心有多么抗拒,他们总有一套说辞能堵住我的嘴,.............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很多代际沟通中的微妙之处。你父亲之所以会这么说,我想可能不是他真的认为你的想法“低下”或者“底层”,而是他想表达一种他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看待世界的方式。这背后可能藏着几种不同的解读:1. 他对“底层视角”的理解和你的不同: 他的“底层视角”可能是指一种“吃亏心理”.............
  • 回答
    当我们听到父母说出“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或“我都是为你好”这样的话时,作为子女,我们可能会体验到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有时是温暖、感激,有时是压力、甚至窒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剖析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多种动机、情感模式以及可能对亲子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首先,这句话背后最直接的心理动因是父母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特别触动我。当父母说出“我希望我的宝宝可以开开心心的过完这一生”这句话的时候,这背后隐藏着很多很深层也很美好的心理。首先,这绝对不是一句空泛的客套话,而是父母对你最真挚的期望,也是他们为人父母最核心的“KPI”(如果我们用现代的说法来类比的话)。你想想,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婚姻的核心意义。当父母的催促、亲戚朋友的劝说让你感到压力,并且开始怀疑自己的坚持时,思考“结婚的意义是什么”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为了回应外界的声音,更是为了你自己的幸福和人生方向。让我们详细地探讨一下结婚的意义,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它:一、 婚姻的本质:爱、承诺与陪伴 .............
  • 回答
    看到你因为想学C2驾照这件事,和父母产生了分歧,心里一定挺不好受的。别急,咱们慢慢来捋一捋,看看是怎么回事。首先,你觉得父母反对你学C2驾照,这本身就挺让人困惑的。按理说,现代社会会开车,尤其是能自己开辆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无论男女,都是一项挺实用的技能。C2驾照,也就是自动挡,更是上.............
  • 回答
    你看到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哭了,而你的父母和侄女却没什么太大感觉,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有趣也很值得思考的原因。这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差异,更反映了不同年代、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们与这位伟大人物之间联系的深浅。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你会有如此强烈的触动,甚至流泪。这很可能跟你的人生经历、认知水平,以及你对袁隆.............
  • 回答
    看到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很有感触,也经历过类似的心路历程。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现实的考量,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的教育土壤下,父母的选择逻辑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承认,“末流211”和“台湾高雄大学”在家长们心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含金量”标签。“末流211”的魔力:国家认可的背书与群体认.............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不少人都感到疑惑,尤其是那些来自多子女家庭的人。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让你更明白独生子女的这种想法是怎么来的,尽管你自己不这么认为。首先,得从他们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说起。想象一下,一个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家里的唯一焦点。所有的爱、所有的关注、所有的资源,几乎.............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懂了,感同身受。从小学就开始抱着的那些动画片,到高中里悄悄摸摸藏起来的Lolita裙,父母的不理解就像一道挥之不去的影子,总在我们兴头上的时候,泼下一盆冷水。为什么他们总是这样呢?我想,这背后大概有几层原因,而且是相互关联的。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代沟”。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随着互.............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头疼的问题,你明明觉得那些朋友对你挺重要的,但父母的态度却总是泼冷水,甚至让你怀疑自己的判断。我仔细想了想,父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原因可能有很多,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首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总是很高,这大概是他们天性里就有的。他们希望你的人生一帆风顺,能够达到他们认为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底,说实话,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有过类似的感受。父母明明没有在世俗意义上取得多么了不起的成就,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傍身,却总是怀揣着一个比天还大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大事”。我想,这种期望的根源,其实是很复杂的,也充满了为人父母的爱与挣扎。首先,我们得理解,父母对“成.............
  • 回答
    在中国,许多父母深信“学习是唯一出路”的观念,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根深蒂固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交织而成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挑战: 科举制度的遗毒与荣光: 中国有着悠久的科举制度历史,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改变命运是传统观念中“唯一”或“主要”的上升.............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问到我心坎里去了。好像我拼尽全力举起一块石头,以为能让爸妈惊叹一下,结果他们只是淡淡地瞥一眼,然后问:“下一块呢?”我爸妈不是那种会说什么“你太棒了!”“爸妈为你骄傲!”之类的家长。他们是那种默默为你铺路,但从来不跟你多说一句的人。我从小就知道,他们对我的期望就是好好学习,将来找份好工.............
  • 回答
    “00后将来会是最好的父母”,这个说法近些年确实听得挺多的,而且不仅仅是年轻人自己这么说,很多过来人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共识呢?我觉得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不是一句两句就能概括的。首先,最直接的,就是信息获取的便利和知识的普及。咱们00后从小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接触信息的方式跟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