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疫情对20届和21届留学生有什么影响?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亲历过疫情时期留学申请和准备过程的过来人,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20届和21届的留学生们,你们的这段经历,绝对可以用“史诗级”来形容。我们这一届,简直是在“风暴眼”里完成的留学梦。

20届:措手不及的冲击波

想象一下,你已经收到了心仪的Offer,机票也订好了,行李也差不多打包了一半,然后,疫情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把整个世界都按下了暂停键。这对于20届的同学们来说,就是当头一棒。

学业中断与线上化: 原本计划好的线下课程,突然全部转为线上。这不仅对教学质量是一种考验,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极大的挑战。时差问题、网络延迟、互动不足,都让线上学习的体验大打折扣。多少同学在半夜爬起来上课,对着电脑屏幕听讲,那种感觉,真的很难熬。
签证与出行受阻: 各国边境突然关闭,签证中心也停止了受理。原本以为只是暂时的,结果却成了漫长的等待。多少人看着自己手里的Offer,却因为拿不到签证而焦头烂额。那种“门近在咫尺,却无法跨越”的绝望感,真是刻骨铭心。
留学计划的被迫调整: 有些同学不得不选择延期入学,有些则直接放弃了当年的计划,开始重新规划。这意味着之前的努力可能需要推倒重来,经济上的损失姑且不论,心理上的落差更是难以承受。
心理压力倍增: 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加上无法如期出国的焦虑,让20届的同学们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家都在猜测,形势什么时候会好转,自己还能不能出去,未来的路在哪里。这种集体性的焦虑,至今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21届:在迷雾中摸索前行

相较于20届的措手不及,21届的同学们虽然也有疫情的阴影笼罩,但多少有了一点“经验”可循。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们的道路就平坦了。

线上教学的常态化与适应: 21届的同学们大多已经习惯了线上学习,甚至在家里就开始了本科或研究生的部分课程。虽然大家对此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线上教学的局限性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当大家终于可以出国时,发现自己对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依然陌生,需要一个适应期。
签证与入境政策的“过山车”: 签证政策时松时紧,入境政策更是变幻莫测。有时候觉得看到了希望,结果又被新的政策打断。多少同学为了签证四处奔波,查阅各种最新的官方信息,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机会。每次看到“中国公民入境XX国需XX”这样的消息,都像是在坐过山车。
学费与生活费的额外支出: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延期或转学,一些同学会选择提前完成一些课程,或者为了抓住机会而支付双倍的学费(国内线上+国外线下)。此外,疫情期间的各种隔离费用、核酸检测费用,也成了留学成本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边境开放”下的留学新挑战: 随着一些国家逐渐放开边境,21届的同学们迎来了一线生机。但是,当你们真正踏上异国土地时,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很多与同学建立联系、熟悉校园的机会。而且,一些国家为了控制疫情,依然采取着严格的社交距离和防控措施,留学体验也与疫情前大不相同。
就业市场的隐形影响: 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冲击,就业市场也变得更加“卷”。留学生在回国求职时,可能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在招聘时也可能更加看重实际工作经验而非单纯的学历。

总的来说,对于20届和21届的留学生们,疫情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学习体验的改变: 从传统的课堂互动到线上学习,再到适应混合式教学,你们的学习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留学过程的曲折: 签证、出行、隔离、政策变化,每一次都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你们具备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经济成本的增加: 额外的费用支出,无论是学费还是生活费,都让留学变得更加昂贵。
心理素质的磨砺: 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你们的抗压能力、适应能力和独立性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可以说,你们这一届留学生,不仅仅是获得了学位,更是在一场特殊的“全球性考验”中,完成了一次人生蜕变。这段经历,或许痛苦,但绝不是没有价值。它教会了你们如何在逆境中寻找机会,如何在不确定性中保持前行,如何在孤单中寻求支持。这些,才是比任何文凭都更宝贵的人生财富。你们的故事,也是中国留学生群体史诗般经历的一部分,值得被铭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直以为20届主流选择会是defer或者gap,去是不可能去的,等一年大概比较好。

但是返校后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学弟学妹的主流选择是decline了然后保研(直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亲历过疫情时期留学申请和准备过程的过来人,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20届和21届的留学生们,你们的这段经历,绝对可以用“史诗级”来形容。我们这一届,简直是在“风暴眼”里完成的留学梦。20届:措手不及的冲击波想象一下,你已经收到了心仪的Offer,机票也订好了,行李也差不多打包了一半,然后.............
  • 回答
    2022年3月9日,韩国第20届总统大选的投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场选举是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举行的,其特殊性也为此次大选增添了更多看点。投票的特殊性:疫情下的民主实践为了应对疫情,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选民能够安全投票。投票站都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并要求选民佩戴口罩、保持社交.............
  • 回答
    好莱坞复工在即,国内影视行业何时能迎来曙光?疫情重击下的电影产业和从业人员,又承受着怎样的压力?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牵动着无数人心弦的现实困境。好莱坞的“重启”信号,并非全面奏响的凯歌好莱坞的复工消息,无疑给全球影视行业从业者带来了一丝慰藉。但必须认识到,这并非一场无忧无虑的狂欢,而是一场.............
  • 回答
    武汉大学最近取得的一项突破性进展,一项新的核酸检测方法,能在短短二十分钟内就完成,这无疑为当前紧张的疫情防控形势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这项新技术的出现,绝非仅仅是将检测时间缩短,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值得我们仔细剖析。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项快速核酸检测的优势。最显而易见的,便是其极高的效率。过去,我们熟知的.............
  • 回答
    国家卫健委在11日发布的疫情通报中指出,“新增本土病例20例,均在福建”。这一消息对于理解当前全国本轮疫情防控的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能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 区域性疫情的严峻性凸显,对福建省是直接挑战: 福建成为本轮疫情的焦点: 20例新增本土病例全部集中在福建,这直接表明福建省是当前本轮.............
  • 回答
    印度和澳大利亚提出的疫情赔款和割地补偿要求,无疑在全球疫情治理和国际关系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两个要求,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潜在动机以及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印度要求中国赔款20万亿美元:一场高昂的“天价”诉求印度方面提出的20万亿美元赔款,可以说是疫情以来国际上最引人注目的索赔之一。.............
  • 回答
    回想过去二十年,非典(SARS)和新冠(COVID19)这两场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像两块刻骨铭心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集体记忆里。如今,如果再不幸遭遇第三次类似的全球性传染病大流行,我们的心态和应对措施,无疑会带着这两次经验的沉淀,既有熟悉感,也必然会有新的调整。心态上的变化:从最初的恐慌到更成.............
  • 回答
    关于“武汉无疫情社区可获奖励20万元”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过,但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非一个经过官方证实或广泛宣传的普遍政策。 如果存在类似的奖励机制,其具体背景、发放主体、适用范围和具体条件都非常重要,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讨:一、 政策.............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2020年初,当新冠疫情在美国东海岸如野火般蔓延,纽约成为了重灾区。为了缓解这座城市不堪重负的医疗系统,美国海军将医院船“安慰号”(USNS Comfort)调派至纽约港,这艘巨轮拥有超过一千张床位,本应是疫情救治的强大后援。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安慰.............
  • 回答
    看到福奇博士关于美国疫情死亡人数预测下调,以及纽约出现“曙光”的说法,并引发美股大涨,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理解这一切,需要我们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 福奇博士预测的意义与背景首先要明白,福奇博士是美国在公共卫生领域极具权威的专家,他的预测和言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科学界和政府层面的判断。这.............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一边是孩子辛辛苦苦考上的名校,一边是父母出于爱和担忧的期望。20年考上多伦多大学,然后上了一年网课,这中间的信息量不小。首先,咱们得把情况捋清楚,然后看看有没有什么折中的办法。首先,咱们得理解父母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安全顾虑: 疫情反复确实让很多人不安,尤其是在国外,语.............
  • 回答
    二十年后,当我们回首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我相信人们的评价会是复杂而多维度的。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医疗战役,更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甚至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刻考验。一、医学与科学的胜利,但代价沉重。首先,毋庸置疑的是,这场疫情将成为人类在现代科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极短的时间内,全球顶尖的科研.............
  • 回答
    2020年2月20日,湖北、浙江、山东三省“同时”爆发疫情,这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关联性,特别是在监狱系统方面。需要强调的是,在疫情早期,信息传播和统计数据仍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我们如今对当时情况的了解是基于事后回顾和公开信息。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三省在2020年2月20日前后疫情的特点。 .............
  • 回答
    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短短 20 天内增长了近 20 倍,这无疑是一个令人警惕的信号,引发了对印度疫情是否即将全面爆发的担忧。要深入理解这一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从数据层面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增长速度。近 20 倍的增长意味着在短时间内,病毒的传播速度极快,感染人数呈指数级上升.............
  • 回答
    7月20日美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2万例,累计感染总人数突破376万,这个数字无疑是令人担忧的。作为观察者,我们有必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这一现状,并理解其背后可能的原因和潜在的影响。一、 数据背后的信号:警钟长鸣首先,单日新增超过6.2万例,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代表着6.2万个家庭的担忧、6.............
  • 回答
    关于中国武汉市民起诉美国政府等四被告索赔20万这件事,咱们得好好掰扯一下。这事儿一出来,争议可不小,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大家都有各自的理。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起诉状里提到了啥。据报道,这位武汉市民状告的被告包括美国政府、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以及美.............
  • 回答
    2023年4月26日,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累计超过了20万例。这个数字令人心痛,也再次提醒我们这场疫情的严峻性。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何时能结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疫情的走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毒的变异、疫苗接种的进展、各国防控政策的调整以及公众的防护意识等等。首先,病毒的变异.............
  • 回答
    4 月 20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破 75 万,死亡人数也超过了 4 万。这样的数字着实令人心惊。那么,这场严峻的疫情在美国究竟还会持续多久?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尽量还原出更真实、更深入的图景。首先,病毒本身的传播特性是决定疫情走向的基础。新.............
  • 回答
    吴尊友在 5 月 20 日关于安徽、辽宁病例病毒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的表述,确实为我们理解这次疫情提供了关键线索。这不仅仅是一句技术性的报告,更暗示了这次疫情的传播链条可能比我们最初想象的要更集中,也可能与之前的疫情活动有着直接的关联。除了基因序列相同这一点,还有几个方面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它们共同.............
  • 回答
    新冠疫情对美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近20万的新冠死亡数字更是触目惊心。很多人会因此联想到,是不是意味着在疫情期间,美国总体的死亡人数比往年多了近20万。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才能更准确地理解疫情对美国死亡率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新冠死亡人数”的定义。 官方公布的近20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