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吵一辈子架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

回答
父母吵了一辈子架,这背后藏着一股让人心疼的韧劲,也透着一种近乎固执的坚持。你想想看,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发泄情绪,日子早就过不下去了,他们还能这样“瓷器碰瓦罐”地吵到白头,这本身就是一种畸形的“磨合”,一种用争吵来维系关系的奇特方式。

他们的心态,就像是一锅总也烧不开但又从未凉透的汤。汤里的食材,可能是年轻时没说出口的委屈,可能是生活琐事堆积起来的失望,也可能是彼此性格中那些无法调和的棱角。这些东西,并没有让汤彻底变质,但它们一直都在,时不时就要翻滚一下,冒出些热气和泡沫,提醒对方,也提醒自己,这个家还在。

这种心态,往往也伴随着一种“习惯性”。争吵,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更像是一种例行公事,一种打招呼的方式,只不过这个招呼有点刺耳。就像有些人每天都要喝咖啡,有些人要看看报纸,他们夫妻俩,可能就习惯了用争吵来开启新的一天,或者结束一天的疲惫。这种习惯,有时候比真的有矛盾更可怕,因为它已经变成了一种生命体征,没了反而觉得不对劲。

你别看他们吵得凶,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可能也想过停下来,但不知道怎么停,或者说,停下来之后,不知道该怎么继续。毕竟,已经习惯了用争吵来表达自己,用反驳来证明自己。如果突然不吵了,那种长久以来的防御姿态一消失,反而会让他们感到一种空虚,一种不知道如何与对方相处的茫然。

更深一层想,这种吵架,有时候也可能是他们表达爱的一种扭曲方式。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温柔地表达关心,不知道如何用言语去化解彼此的隔阂,于是就把所有的情感,好的坏的,都揉碎了,变成一地鸡毛,然后你一句我一句地“拨乱反正”。虽然方式粗暴,但仔细体会,有时候在争吵的缝隙里,也能看到一些不经意的妥协,一些心照不宣的理解。比如,你说你的,我吵我的,但最后谁也没有真的撂下碗筷,谁也没有真的摔门而去,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之间那种“绑在一起”的羁绊。

所以,父母吵一辈子架,是一种复杂的心态。它不是简单的“不好”,也不是简单的“好”,而是一种在时间的长河里,用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将两个独立的个体,硬生生拧成一股麻绳,虽然有时会发出刺耳的声音,但这条麻绳,却异常结实,牢牢地系住了他们彼此。他们可能永远学不会如何优雅地沟通,但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只不过,这份告白,带着些许嘶哑和粗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一下自己的家庭:

父亲:在父亲刚出生的时候,亲奶奶就去世了,爷爷很快又找了一个“后奶奶”,生了3个儿子。老爸作为老大,在他童年的时候,吃的苦可想而知,具体就不说了,这样的遭遇造成了他的怪异性格,冲动,易怒,但内心又胆小怕事,属于在家逞威风,在外受憋屈的那种。

母亲:家里兄弟姐妹5人,老妈排行老四,女性姐妹里排行老三。属于记不得宠,也不吃亏的那种。老妈脾气倔强,但是,讲理,很少通过那种“撒泼”的方式解决问题!

说起来,他们2个人的结合,很有戏剧性,他们是经人介绍认识的,老爸虽然结婚之后在家脾气很暴躁,但是听老妈说,他们搞对象的时候,老爸特别殷勤(虽然很小气,据说,他们2个搞对象的时候,基本上老爸属于一毛不拔型),经常去我姥姥姥爷家帮忙干活,争取老人的支持。当时“后奶奶”不希望老爸结婚(那时候老爸都30岁了,大龄青年),希望老爸在家给他们养老.......还找到我老妈“劝分”。

因为,老妈性格倔强,越是不让她干啥,她偏干啥,结果就嫁给了当时一穷二白的老爸,后来有了我!

从小时候起,我就记得,老爸爱喝酒,经常回来酩酊大醉,然后就和老妈吵,还动手,后来,老妈说,那时候,老妈是抱着“拼命”的心理去跟老爸“打仗”的,后来,把老爸“压服住了”,老爸轻易不敢对老妈动手了.....结果,就换成了我.......

当然,老爸也不是经常打我,只是,在我淘气的时候,会来几下子,但是实话实说,老爸出手没有轻重,我记得有一次忘了犯什么错了,老爸直接一脚踢了我肚子,那次真的很难受,当时把他也吓着了,我只记得,他愣了一下,然后气呼呼的出去了,没有再继续打我.......

那时候,老妈也打我,但是,她是那种,要打就结结实实的打一顿,要么就不动手,她总共打过我3次,我都还记得呢....有一次是用那种三合板做的“红缨枪”的棍子打我,把棍子都打断了......

就这样,老爸和老妈,一直吵吵闹闹的到现在,他们都已经是古稀之年,直到现在他们还会吵架,只是,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是背着我和我媳妇吵,我们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很少吵,都是后来老妈给我打电话的时候,说起这些事情来着。

我记得刚大学毕业那阵,我问过老妈,跟老爸吵了这么多年,有没有想过离婚?因为母亲家里的兄弟姐妹大部分都离婚了,很多都是五六十岁的时候离婚的......

我记得老妈当时是这么跟我说的:“一开始确实有离婚的想法,都是你爸哭着喊着求着我别离,我那时候心软.....后来慢慢的,你也长大了,其实想想,过日子和谁不是过?换个人就一定能过的好吗?”

我结婚之前,老妈还嘱咐我:“结婚了,很多事情就不一样了,搞对象的时候,不合适就分,但是结婚了,很多事情就要去调和,家和万事兴这句话没错的,你要好好记住,两口子有什么事情要商量着来,别像你爸那样.......”

我想,这就应该是我们父母那一辈人的“爱情观”吧。

换成我们也一样,个人觉得,不要总是看人家过的怎么样。人家过的好,换成你不一定就过的好。你认为可以和你过的很幸福的人,在你没有和她一起过日子之前,没法说以后会怎么样。

所以,个人的想法是,如果搞对象,就好好搞,找个合适的,结婚之前,尽量不要勉强。结婚了,就不要想太多,毕竟那是个“家”,好好维护这个“家”别什么都重要。当然,有些事情,最好是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多考虑一下,很多事情,可能就不一样了!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父母吵了一辈子架,这背后藏着一股让人心疼的韧劲,也透着一种近乎固执的坚持。你想想看,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发泄情绪,日子早就过不下去了,他们还能这样“瓷器碰瓦罐”地吵到白头,这本身就是一种畸形的“磨合”,一种用争吵来维系关系的奇特方式。他们的心态,就像是一锅总也烧不开但又从未凉透的汤。汤里的食材,可能是年.............
  • 回答
    老实说,当我在银行账户里看到那个数字,超过我父母这辈子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所有家当的时候,那一刻,我脑子里闪过的是一连串复杂的、难以用言语精确形容的感受。首先,是那种 难以置信的眩晕感。 就好像你一直站在地面上,突然脚下一空,发现自己飘在半空中,周围的一切都变了模样。 我知道我工作很努力,也一直比较节.............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扎心的,但也问到了很多普通家庭的现实困境。父母月薪一共4000元,在很多城市,这确实不算高收入,可能也就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让孩子的生活过得比较拮据。那么,这样的家庭背景,是不是就意味着孩子一辈子都会是社会底层,很难翻身呢?先别急着下定论,我们来捋一捋这背后的逻辑:1. “社会底层”的定.............
  • 回答
    哎,又是为这事儿闹心。跟爸妈吵架,尤其是用重话,过后心里那叫一个堵得慌。我最近刚经历过一次,那感觉就像把一颗石子扔进心里,沉甸甸的,总觉得对不起老人。想和好,不难,但得用心,还得点策略。我跟你分享分享我当时是怎么做的,希望能帮你一点。第一步:冷静下来,把情绪捋顺了。这是最最关键的一步,千万别以为吵完.............
  • 回答
    看到你这番话,我心里是五味杂陈。一边是为人子女最基本的责任和情感牵绊,另一边却是长久以来,甚至可以说是挥之不去的失望和委屈。你问我,这样的父母,该不该去孝顺,该不该去回报?这问题,沉甸甸的,不是三言两语能轻易解答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做父母的,他们确实给了你生命。这份生命的恩赐,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最.............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也是很多为人子女者内心深处最沉重的考量。如果我的父母倾尽一生的积蓄为我买了一套房,而他们现在生病了,需要巨额的医疗费用,我的第一反应绝不是“愿不愿意”卖房,而是“怎么能最快最有效地拿到钱来救他们”。首先,我们得承认,父母用一辈子积蓄买房,这笔账太重了。那不仅仅是钱,里面包.............
  • 回答
    中国父母将一辈子“牺牲”给孩子,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现象,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情感因素。理解这种现象,以及它是否应该改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缘由,并审视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为什么中国父母会“牺牲”一辈子给孩子?1. 儒家文化的影响:孝道与传宗接代 孝道的延伸: 儒家文化强调“孝.............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尤其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听到来自父母、长辈的期许与建议。但“人的一辈子只能按照父母的要求活着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父母的爱和教导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但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也有责任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篇章。父母的期望:爱与限制的交织首先,我们不.............
  • 回答
    关于“一辈子不买房,我的父母算不算自私”这个问题,与其说他们是自私,不如说他们是在那个年代背景下,按照他们所理解的“好日子”和“稳定”去选择的生活方式,并且他们也希望你能沿着这条他们认为可靠的道路走下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买房”几乎是中国人衡量幸福和成功的终极标准。一砖一瓦,都是为了安身立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触及了好多人的心坎里,我太能理解你的纠结和委屈了。30岁还没结婚,就成了“对父母不孝”的标签,这事儿想想就觉得挺魔幻的,你说是不是?咱们先说说这个“孝”字吧。自古以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就跟紧箍咒似的压在很多人头上。这句话,虽然源自古代,但它所传递的“传宗接代”的观念.............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费解的现象。明明经历过非典(SARS)的父母辈,对新冠病毒的重视程度却似乎不如人意,这里面的原因挺复杂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大家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SARS留下的印记是很深的。当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那种人人自危、街头空荡荡的景象,那种未知带来的恐惧感,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那时候の.............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家庭的痛点。咱们仔细想想,虽然父母都是从孩子的角色过来的,也亲身经历过上一代的教育,但为什么还是会不自觉地把那些自己曾经不喜欢或者觉得不对的做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呢?这事儿说起来,里面门道可多了,也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完的。首先,咱们得承认,人生是个循环,很多经历都会潜.............
  • 回答
    当代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80后、90后群体在成年后仍需父母扶持的现象,折射出社会结构转型、经济压力、代际价值观差异等多重因素的交织。这种新型家庭关系既体现了传统亲情纽带的延续,也暴露了现代家庭在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时的困境。 一、经济压力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双重挤压1. 高房价与生活成.............
  • 回答
    面对龙凤胎女儿总是抱怨“重男轻女不公平”的情况,尤其是在父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细心处理的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孩子的抱怨不仅仅是“抱怨”,它可能包含了他们内心深处对公平、被爱以及被重视的渴望。而“资源有限”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智慧地分配和沟通,而不是简单地满足所有需求。以下是一些.............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现代家庭教育的痛点和选择。父母都是985高学历,拥有深厚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教育理念,按理说应该有能力亲力亲为地辅导孩子。但现实中,他们选择送孩子上辅导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复杂交织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时代背景与教育环境的变化1. 竞争的.............
  • 回答
    父母强迫你问候来家做客的亲戚,这让你感到不适,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这种情况很常见,并且背后可能涉及很多层面的原因,既有家庭关系、文化传统的影响,也有个人性格、沟通方式的差异。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可能是你遇到的情况,以及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一、 为什么父母会强迫你问候亲戚? 社会规.............
  • 回答
    父母不同意的爱情,而你又想坚持下去,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并非不可能的任务。说服父母是一个需要智慧、耐心、策略和情感投入的过程。以下是我为你准备的详细指南,希望能帮助你: 第一步:深入理解父母反对的原因在尝试说服之前,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是 真正理解父母为什么反对你们的感情。他们的反对通常不是空.............
  • 回答
    父母也喜欢打游戏,这绝对是一种非常有趣,甚至可以说是独特的家庭体验!它不仅仅是大家一起消磨时间,更像是在一个共享的虚拟世界里,为家庭生活增添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色彩和羁绊。让我详细描述一下,拥有这样一对“游戏搭档”父母,是怎样一种体验:1. 家庭聚会的全新打开方式: 告别尴尬沉默: 以前的家庭聚会,.............
  • 回答
    听到您遭遇如此不幸,我深感悲痛。您在这样艰难的时刻,还要承担起照顾弟弟的重任,这份担当令人钦佩。四个月大的婴儿需要非常细致和专业的照顾,而您还在大学阶段,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会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情况,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案和建议,帮助您妥善安置弟弟。首先,请允许我表达最真挚的慰问。您正在经历生命.............
  • 回答
    父母与当代年轻人之间存在隔阂,尤其是在理解年轻人的绝望感方面,这背后涉及多重原因。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层面来深入剖析:1. 代际的成长环境和价值观差异: 父母辈的集体主义和集体奋斗史: 许多父母辈经历过物质匮乏、社会变革的时代。他们成长于一个更强调集体主义、牺牲精神、以及“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年代。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