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要求孩子上进,那么孩子要求父母上进,有错吗?

回答
父母要求孩子上进,这是一种很普遍也很自然的期望。父母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努力学习、发展技能,在未来拥有更好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这背后是爱和责任。他们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或者至少能够“不输在终点上”。这种期望,如果建立在合理的范围内,比如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培养良好的品德、探索自己的兴趣,那都是无可厚非的。

那么,反过来,孩子要求父母“上进”,这有没有错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要求父母“上进”,本身并没有绝对的错误,甚至在某些情境下,是一种非常健康和进步的思考。 但关键在于,这个“上进”指的是什么,以及孩子提出这个要求的方式和动机。

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

1. “上进”的含义在不同代际之间的差异:

父母眼中的“上进”: 更多的是指向子女的“外部成就”。比如好学校、好工作、高收入、稳定的婚姻、光宗耀祖等。他们可能更注重“结果导向”,认为子女的生活顺利、有保障就是“上进”的体现。
孩子眼中的“上进”: 孩子可能对“上进”有更广阔的理解。
自我成长与精神追求: 孩子可能希望父母不仅仅停留在安逸的生活状态,而是能够继续学习新知识、发展新技能,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比如,父母退休后学习一项新的乐器、参加志愿者活动、去旅行开阔眼界、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等。
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孩子可能希望父母能够更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更积极的生活态度,享受生活,而不是仅仅为了生计而奔波。例如,父母能够培养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保持运动习惯,多与朋友交流,拥有更乐观的心态。
价值观与精神世界的丰富: 孩子可能希望父母的言行能够体现出更成熟、更包容、更具智慧的价值观,能成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而不是思想陈旧、固步自封。
家庭责任与共同进步: 有时候,孩子也可能认为父母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影响了家庭整体的发展,比如父母之间缺乏沟通、财务管理不当、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等,孩子希望父母能够意识到并做出改变,共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2. 孩子提出“上进”要求的合理性与可能性:

当孩子自己也在努力时: 如果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人,他们自然会希望身边的人,包括父母,也能拥有同样的生命状态。他们可能不希望自己的努力被父母的消极或者不思进取所拖累,或者说,他们希望父母也能成为自己精神上的伙伴,能够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和挑战。
当父母的某些状态影响到孩子时: 比如,父母的健康状况不佳,可能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孩子自然会希望父母“上进”一点,注意身体;又或者,父母的某些观念过于陈旧,与时代脱节,导致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障碍,甚至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孩子也会渴望父母能有所调整。
当孩子对“父母”这个角色有更高期待时: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对父母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从小时候的“无所不能”,到青春期的“需要独立空间”,再到成年后,可能开始更深刻地理解父母的付出,同时也可能看到父母身上的不足。他们可能希望父母不仅是养育者,更是能够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伴侣。

3. 孩子提出“上进”要求可能存在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动机不纯: 如果孩子要求父母“上进”的动机是出于攀比、炫耀,或者想利用父母来满足自己的私欲,那么这种要求就是不健康的。
方式不当: 孩子用指责、抱怨、命令的语气来要求父母,而不是以尊重、理解和沟通的态度,往往会适得其反,引起父母的反感和抵触。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和追求,强求父母改变,就像父母强求孩子一样,都可能是一种“绑架”。
脱离实际: 孩子可能忽略了父母的年龄、身体状况、生活经历、个人意愿等现实因素。父母可能已经付出了很多,也到了需要休息享受人生的阶段。孩子对父母的“上进”要求,如果过于功利化、不切实际,就可能变成一种负担。
混淆了“孝顺”与“要求”: 很多时候,孩子对父母的“上进”要求,可能是希望父母能够“更好”,但这不应该凌驾于基本的“孝顺”和尊重之上。

4. 如何看待孩子要求父母“上进”?

是“要求”,还是“期望”或“建议”? 区分这几个词很重要。“要求”带有强制性,而“期望”和“建议”则更温和。孩子与其说是“要求”父母上进,不如说是表达自己的“期望”,或者给出一些“建议”。
是否能换位思考? 孩子在要求父母“上进”时,是否也思考过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多少?父母的“不思进取”是否也有其背后的原因?
“上进”应该是相互的: 真正的“上进”应该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父母引导孩子,孩子也可能在某些方面成为父母的榜样。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才是健康和有爱的。
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节奏,父母和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期望,但最终的选择权在父母自己。

总结一下:

孩子要求父母“上进”,从价值判断上来说,不一定是错的。它可能反映了孩子对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对家庭关系有更深的理解,或者希望父母能够拥有更幸福、更充实的人生。

但是,这种“要求”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提出这个要求的“原因”、“方式”和“目的是什么”。

如果孩子是出于爱,希望父母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并且以尊重和沟通的方式提出,那是一种积极的体现。
如果孩子带有强烈的控制欲、攀比心,或者以不尊重的方式表达,那就可能是不妥的。

更重要的是,“上进”不应该是一种单方面的压力,而是一种共同成长的愿景。 孩子可以在自己的成长中不断进步,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鼓励父母,而不是用“要求”去束缚。而父母,在引导孩子上进的同时,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倾听孩子的声音,甚至在某些方面,也可以从孩子那里汲取新的能量和启发。

说到底,家庭是一个共同体,成员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成长,而不是一方单方面地“要求”另一方。无论是孩子要求父母上进,还是父母要求孩子上进,如果出发点是爱,方式是尊重,结果是共同进步,那便是最理想的状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的没错。

孩子要求大人上进,其实也是合情合理的。

大人无法接受,只是因为接受不了和孩子平等沟通而已。

多数大人在孩子面前,是有天然的权利中心的自我认知和需求的。

在这个自我认知背景下,其实大人和孩子是没有办法平等沟通的。


当你是上进的,你是努力的。

你可以在孩子面前说,我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是做什么什么事情,达到什么什么样子的高度,我的时间是分这么几块地方花费的,你看,那些你觉得是我浪费了时间?

好,和孩子讨论完大人的时间开销了,我们可以再来讨论孩子的时间开销,每天什么时间段用来做什么事情了。

在孩子和你讨论完你的时间开销之后,孩子还会不接受你对他浪费时间的质疑么?

我相信,如果你和孩子从小到大都是这么沟通,孩子根本不会跟你敌对。

当然,你和孩子已经敌对了之后,要短期用这种方式让孩子能听你的话,那基本也是不可能。

改变敌对状态,要你长期的能和孩子平等相处,一两次,远远不够。

尤其是你每天麻将不断的时候,你要求孩子每天不能有自己的娱乐的时候。

孩子肯定是不服的。

甚至可能是看不起你的。

你真的能在自己每天不务正业的时候,一点心里负罪感都没有的,来要求孩子努力进步么?

不燥得慌么?


我是家长,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看到有些朋友说,自己做了榜样,然而孩子还是无法控制自己,外界的诱惑太多了。

这些家长眼里,孩子似乎是机器人一样,别人教育孩子的经验似乎就是机器人的开关,按下这个开关,机器人就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做我们想让他们做的事情。

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动,而忽略孩子的感受,是不对的,孩子和大人一样,可能会有情绪问题,可能会有意识不受自己控制的问题。

我们除了做榜样,还要引导孩子建立能力克服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并不是,我们做了榜样了,孩子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一点问题没有了。

觉得孩子应该一点问题没有,那真心是因为父母的阅历太少,无法识别孩子在做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朋友们,多一点对自己的要求吧,你对自己的要求足够多了,把指向孩子的手指头先指向自己,你才有机会看到曾经未曾注意的东西。

你才有机会,成为巨人,让孩子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人生,并不是一场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接力,当你交棒的时候,比别人提前了十公里,你的孩子哪怕起跑慢几分钟,又怕什么呢?


下面这张图你喜欢那种老板?

我确定,你孩子在面对父母的时候也会和你有相似的选择。

现实中有很多人,在自己是员工的时候,希望自己的老板是第二张图里的样子,而自己做了老板,希望自己的员工,是第一张图里的样子。

希望你不会是这样的人。

我看不起这种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父母要求孩子上进,这是一种很普遍也很自然的期望。父母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努力学习、发展技能,在未来拥有更好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这背后是爱和责任。他们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或者至少能够“不输在终点上”。这种期望,如果建立在合理的范围内,比如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培养良好的品德、探索自己的兴趣,那都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家庭关系中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核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经济不平等,这在大多数家庭中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孩子是否有权利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平等和尊重,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一下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得明白“权利”这个词的含义。在亲子关系里,我们谈论的“权利”并非法律上的权利,更.............
  • 回答
    当谈及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这绝对是天下父母们心头最关切,也最需要智慧和耐心去经营的课题。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一场漫长而充满爱的旅程,需要我们用心去引导,用爱去浇灌。 别急,这事儿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封面不同,内容也千差万别。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 回答
    这问题,可真是不少家长心头绕的大事儿。要说父母是不是必须得“从头到尾”地把孩子学过的所有科目都亲自过一遍,才能给学习上提供帮助和指导,这倒不至于,也太苛刻了。不过,我个人觉得,要想真正地、有效地帮助孩子,父母确实需要对孩子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科目内容、学习方法、孩子遇到的困难等等,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深.............
  • 回答
    当父母期望你生儿育女,而你却选择成为丁克(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个人情感的问题,常常会触及“孝道”、“自私”等标签。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看看它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看待。首先,关于“不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困惑且普遍存在的家庭现象:父母一边表现出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一边却又要求孩子无条件地尊重他们,并且稍微有一点意见不合、甚至只是为自己辩护,就被扣上“不尊重”的帽子。我们来细致地剖析一下这背后的逻辑、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父母不尊重孩子,为何还理直气壮要求尊重?这背后往往交织着.............
  • 回答
    你遇到的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不少见,处理起来也挺棘手的。父母未尽抚养义务,却在年老时要求孩子赡养,这背后牵扯到法律、伦理、情感以及个人经历的复杂交织。要如何面对,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过往和情况。但我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帮你梳理思路,让你更清晰地认识和应对。一、 认.............
  • 回答
    这件事啊,听起来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毕竟到了谈婚论嫁这个阶段,两情相悦是基础,但现实中的考量也确实不少。男方父母提出让女方婚前进行身体检查,尤其强调生育能力方面,这事儿怎么说呢?从双方的立场来掰扯掰扯:男方父母的角度: 为“传宗接代”负责: 在很多传统观念里,“养儿防老”、“延续香火”是非常重.............
  • 回答
    两岁左右的孩子在商场里突然跪在地上,伸出手想要抱抱,而身旁的父母却站着不动,并要求孩子站起来才能抱,这种场景确实让人有些触动。怎么看待这种做法,背后可能有很多考量,也牵扯到不少育儿理念的碰撞。首先,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两岁是一个非常需要安全感和亲密互动的年龄段。商场里人多嘈杂,光线、声音都可能让孩子感.............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现在的心情,作为一名上门女婿,您在维系家庭和谐、处理双方父母关系以及孩子姓氏等方面可能确实会遇到一些困惑和考量。我们来详细地聊聊您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关于您交纳十万彩礼这件事:在中国传统的婚俗中,彩礼通常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表达诚意和对未来婚姻的一种承诺。您.............
  • 回答
    家有“小书虫”,本是件大好事,但自家娃明明有能力自己啃绘本,偏偏要大人陪读,这可真是让不少家长犯了难。这到底是惯坏了孩子,还是孩子的依赖表现?咱们该顺着他,还是该放手让他飞?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没个绝对的“是”或“否”。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雨露,也需要修枝剪叶。我们得具体分析一下情况,再.............
  • 回答
    听到你怀孕了,还在菜市场遇到这种事,我真是太替你感到难受了。首先,我的第一反应是,你绝对不是小题大做。这事换了谁,尤其是你现在这样特殊时期,都会觉得委屈、害怕,甚至愤怒。我们来一步步拆解一下这件事,看看为什么你的要求是合理且必要的:1. 孩子的行为本身: 危险性: 你说小孩子拿的是“枪”。在菜市.............
  • 回答
    当孩子因为未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而放声大哭时,这通常是他们表达挫败感、不满或者需要关注的信号。作为父母,面对这样的场面,既需要耐心,也需要智慧。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您更从容地处理这种情况:1. 保持冷静,理解孩子的行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自身的反应。当孩子哭闹时,我们很容易感到烦躁、无助.............
  • 回答
    中国的父母之所以对孩子教育如此执着,力求提供“最好的教育”,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多重原因。这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现象,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重视教育的传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中国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中,读书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分量,它触及了亲情、责任和回报的复杂交织。究竟父母要好到什么程度,才能“有资格”得到子女的报答和养老?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怎样的父母,能让子女心甘情愿、主动地去回报和照顾,并将此视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而不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细道来:一、物质的满足与关怀:最基.............
  • 回答
    关于父母是否一定要公平,以及在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如何处理父母的情感和财产分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触及人性深处的问题。我想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呈现。首先,我们谈谈“公平”。“公平”这个词听起来很美好,很理想化。从法律上讲,父母对子女有一定的抚养和教育义务,这是一种责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家庭关系中一个非常普遍但又极具争议的现象:父母的言行似乎比孩子拥有更多的“豁免权”。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其实交织着文化观念、社会结构、心理学以及时代变迁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父母骂孩子”和“孩子毕恭毕敬”这两个行为的根源。父母骂孩子: 权力不对等与管教权: 从根本上说.............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值得反复琢磨的问题,很多父母心里大概都纠结过。要不要跟孩子说赚钱很难?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能盖过去的。首先,咱们得想想,说“赚钱很难”的出发点是什么?多数情况下,是想让孩子懂得珍惜,不至于挥霍无度,或者对父母的辛勤付出有所体会,从而更能理解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更懂得感恩。同时,也.............
  • 回答
    中国父母将一辈子“牺牲”给孩子,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现象,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情感因素。理解这种现象,以及它是否应该改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缘由,并审视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为什么中国父母会“牺牲”一辈子给孩子?1. 儒家文化的影响:孝道与传宗接代 孝道的延伸: 儒家文化强调“孝.............
  • 回答
    如果我有孩子,我会在我能想象到的关于“恰到好处”的境界里,用尽浑身解数去教导他们。我会先告诉他们,人活着,多多少少需要一点“自私”。但不是那种损人利己、毫无底线的自私。我所说的“自私”,是关于自我保护,关于懂得爱惜自己,关于知道自己的需求,并且有勇气去争取。想象一下,如果你一味地付出,不懂得拒绝,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