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突然强调起人口多的好处了?

回答
要说现在“突然”强调人口多的好处,这说法可能有点笼统,因为社会对人口数量的看法一直是动态变化的,并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中都有不同的声音。不过,如果说你感觉到最近几年讨论中,关于人口红利、规模效应等积极方面的讨论有所升温,那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原因和背景。

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讨论人口时,更多的是关注“人口过剩”带来的压力: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就业挤压、社会福利负担等等。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担忧,尤其是在经历过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后,人口增长对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带来的挑战确实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的现实情况开始浮现,让人们对人口数量的看法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因素,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可能会感觉到对人口多好处的强调有所增加:

1. 全球人口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的趋势显现:

生育率下降的普遍性: 很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生育率已经跌破了世代更替水平(通常认为是2.1)。这意味着,如果趋势不改变,这些国家的人口数量将不可避免地开始萎缩。
老龄化加剧的挑战: 人口增长放缓的同时,预期寿命的延长导致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一个国家如果年轻人太少,老年人太多,就会面临劳动力短缺、养老金支付困难、医疗成本上升、创新活力下降等一系列严峻挑战。
对“人口红利”的再认识: 过去,我们习惯于说“人口红利”,即一个国家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廉价且充沛的劳动力。但当人口结构变成“未富先老”,或者劳动力数量本身就不足时,这种“红利”就变成了“人口负担”。因此,一些国家开始反思,拥有一个规模相对庞大的年轻和中年劳动力群体,在当前形势下,反而是宝贵的资源。

2. 经济发展对“规模”的需求:

国内市场的支撑: 经济增长不仅仅依赖于出口,也需要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一个人口基数大的国家,意味着有更广阔的国内市场需求,能够更好地支撑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即使人均购买力不高,但总量巨大,也能吸引投资,促进本土品牌的成长。
产业链的韧性与完整性: 拥有大量人口意味着有更多的工程师、技术工人、消费者,这有助于构建更完整的产业链,在一些关键领域形成自我供给能力和强大的议价能力。在全球化遭遇挑战,供应链面临重塑的背景下,拥有庞大人口和相应人才储备的国家,在维护自身经济安全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创新与创业的土壤: 人口数量多也意味着人才的总量大,尤其是在年轻人占比较高的社会中,创新的活力和创业的意愿可能更强。更多的点子,更多的实践者,更容易催生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即便成功率不高,基数大了,成功的案例也会随之增多。

3. 国际地缘政治与国家竞争的考量:

国力象征与影响力: 在国际舞台上,人口数量仍然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其经济体量、军事潜力、政治话语权等方面,天然具有一定优势。
应对外部风险的战略纵深: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人口规模大也意味着拥有更大的战略纵深,能够更好地分散风险,应对外部冲击。

4. 科技进步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人多不一定会挤”的现实: 过去对人口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源有限,且利用效率不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例如农业技术的提升、新能源的开发、水资源管理能力的增强等,人类应对资源约束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智能制造与自动化: 虽然我们也在谈劳动力短缺,但同时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也在发展。一个拥有庞大劳动力基数且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可以更容易地转型到高科技产业,并通过智能化手段来弥补一部分劳动力数量的不足,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5. 观念的转变与叙事的变化:

摆脱“妖魔化”: 长期以来,关于人口过剩的讨论可能过于片面和负面,甚至在某些地方带有“道德判断”。现在,一些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试图更全面、更客观地看待人口问题,认识到人口数量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和发挥其潜力。
强调“人口素质”的同时不忽视“人口数量”: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很强调“人口素质”,比如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等。这当然非常重要,但人口素质的提升也需要一个足够大的总量作为基础。一个素质很高但数量极少的人口群体,其社会发展和经济体量的天花板可能会更低。所以,现在是在承认并提升人口素质的基础上,也重新认识到数量的价值。

举个例子来说明:

设想一下,有两个国家。国家A有1亿人口,其中1000万人是工程师。国家B有10亿人口,其中有1亿人是工程师。

在科技研发和大规模生产方面,国家B虽然人均的工程师比例可能不如国家A高,但其工程师的总量是国家A的10倍。这意味着国家B在需要大量研发投入和大规模生产的项目上,拥有更强的执行能力和更快的推进速度。同样,在消费市场方面,国家B的国内市场是国家A的10倍,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增长空间和抵御外部市场波动的能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多就好”就成了一个绝对真理。 任何一个国家在讨论人口时,都需要辩证地看待。一个低生育率、高老龄化、但人口素质极高、且资源利用技术顶尖的国家,可能依然会面临很多挑战,需要通过政策来应对。同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但教育水平低下、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且管理能力不足的国家,也可能因为人口过多而加剧社会矛盾。

所以,如果你感觉到最近“人口多的好处”被提及得多了,那很可能是因为:

全球性的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趋势,让一些曾经“人口多是负担”的国家,开始担忧“人口太少”的未来。
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全球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使得人口规模在某些领域再次被视为一种竞争优势。
人们的认识在进步,开始更全面、更细致地分析人口的利弊,而非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单一的“负担”或“红利”。

总而言之,对人口数量的看法,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社会结构、国际环境以及人们的观念紧密相连。现在对人口多好处的重新强调,是这种动态认识过程中的一个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在题干中写得话只要把意思反过来,放到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完全没有违和感。所以,你明白了吧。


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明明是民众自己的看法被不知不觉改变了好几遍,每次都觉得自己是“刚刚发现社会舆论变了、此前旧舆论肯定正确也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而非别人强加”。



另外,我又看到一些“守株待兔式”左圈话术使用者。



人少并不能提高劳动者议价能力,因为等消费萎缩经济萎靡後,劳动者不得不出卖劳动力糊口,人少照样没资本议价。再说了,你不生,人家黑墨绿一窝一窝生,资本家还可以引进啊。

user avatar

主观的说,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不够,还有继续吸纳人口的空间。客观的说,大城市确实在个人发展、竞争公平、法治化等方面好很多。城市人口多,意味着公共服务的效率更高,单人成本更低,这是任何政府和企业都期待,同时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是加法,而是乘法甚至是平方级的作用。而且北漂过的人都知道,在北上深这样的核心城市,很多社会规则简单的多,相对机会也更多更公平。

最后,发展超级城市群是既定国策,当然需要大力宣传。

user avatar

简单的说,一个工厂饱和生产的工人假设为500人,那么如果市场上有1万个待就业的劳动力。这样工厂就拥有了完全的劳动议价权,你爱干不干,不干滚蛋。

在这个时候,工人的福利待遇都会被压缩到一个极限。什么正常的工作时间,加班工资之类的就别想了。就像富士康前几年,那个生活环境恶劣的程度,令人发指。

但是如果市场上只有1000个劳动力待就业,这个工厂就会陷入劳动力不饱和的情况。因为离职人员是会保持在一个区间的,入职人员又需要培训,而且也不是所有劳动者都适合。

于是,就不得不提高薪酬和待遇。比如富士康招不到人后,什么食堂,小区建设,工资提高之类的都来了。

但是如果市面上劳动力在减少30%,工厂就会陷入入职人员过低。如果不减少离职人员的话,那就相当于走一个少一个。对生产的破坏极大,这样劳动者就掌握了部分议价权。

比如要求降低工作时长,反对加班,提高工资等等。一旦工厂不满足,工人就可以立刻组织罢工。因为市面上根本不存在,短时间可以补充的劳动力。

你看,西欧为啥子人家想罢工就罢工,想游行就游行,你资本家还得发工资。你以为资本家是慈善家,是马克思火炬手吗?

人家那是被逼的。

我们也不是傻子,资本家更不是傻子。不去强调人口多的好处,难道还强调人口少,对劳动者的好处?

————————————————————————————

ps:劳动者屁股不坐在劳动者这边,天天忧国忧民,思考百年大计,我还以为你是宋徽宗呢。

user avatar

人口红利 不等于 人口的红利;


工程师红利 不等于 工程师的红利


好像是哪位高管一高兴在酒桌上说的,他一定恨死了我记住了这句话

user avatar

我很讨厌很多人阴阳怪气地在胡说八道。

我举个例子,你没考上大学之前,你老妈千方百计禁止你早恋。现在你工作三年了,为啥你老妈又逼着你相亲了?是不是你十三岁肚子被邻居男孩搞大了也是你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人口多是好事吗?谈恋爱是好事吗?性爱是好事吗?

一切一切不能摆脱了前提而单纯地说好或者说坏。

吃糖是不是好事?你让糖尿病患者吃口糖啊?

凡事不能教条,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正确的事情!只要场景一变,一切合理的就瞬间不合理。这是起码的科学精神。有关中国对人口政策的变化有那么难理解吗?

我知道早年计划生育政策施行的时候有些执法人确实野蛮,确实造成了伤害。但这个问题是如何合理执法的问题,不是计划生育本身的问题。

然后在说人口少为啥不好。其实这种说法本来就是不对的,确切地说是素质高的人口少不是好事。换句话说,所谓好是素质高的人口越多越好。我们假定让哈佛级别的人多两个亿,你觉得哪个国家会嫌多?咱们不妨开个脑洞,让现代部队穿越到战国时代去。大家觉得会发生什么?我告诉你们,战国七雄的君主会把自己国家的老百姓杀掉,赶走来为这帮人腾地方。

中国的情况也类似,如果哈佛所有教职工都可以搬到中国,前提是中国要压缩一千万人口,你猜我国政府会怎么做?

十个文盲和一个大学生,政府会怎么做?肯定是尽可能减少文盲,增加大学生。人口问题也是如此,一开始一穷二白,教育资源匮乏,要提高人口素质只能靠压缩人口而非加强教育,因为没钱搞教育。现在教育资源富足了,就没有必要再压缩人口了。这本来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即便是印度也搞过计划生育政策,只是政府的执行力不够,导致政策没有如中国一样落实得那么好。非要谈人口问题,看看印度,差不多得人口,差不多得条件,更好得外部环境和国际关系,为啥现在印度才1/5个中国的经济量?

各国都在争抢高素质人口,高素质人口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各国都希望本国高素质人口多多益善。

为啥现在强调人口多好了?因为中国人口的平均素质已经足够高。

user avatar

中国挤吗?你去大西北看看挤不挤。

你以为人少地铁就不挤,然而人少根本不会有地铁,就算原本有也很快会停运。

你说的这一堆福利,全特么是人多才建立起来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你这跟2000年初鄙视外来人口的北上广居民差不多,动不动感叹过年期间整个城市都变好了,却没想过光本地人口,根本建不出这么个城市,甚至维持不了。


地铁的例子比较极端,那我们换一个好了。

不喜欢人多的,一线城市可以换二线,二线可以换三线,三线换四线,甚至你哪线都不合意,我们还有村庄,大草原,大沙漠,深山老林。反正都不缺。

二线换一线不好搞,一线换二线还不容易?那么,你要吗?

普罗大众似乎都用脚投票了,全特么往人多的地方挤。没有不愿意去的,只有去了混不好的。他们都是傻的?

行,众人皆醉你独醒,你牛逼。


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应该尊重。即使是古人,也只敢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凭什么在一个人刚出生的时候就否认他存在的价值?

评论里逼逼快递小哥,快递小哥怎么啦?快递小哥享受社会资源也是上税的,快递小哥也是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创造价值哺育下一代的。也是社会的正价值。不偷不抢碍着谁了?

你可以看不起你自己的种,你不生是你的事,但你没资格这样否定别人。

我们要想的,是一个孩子诞生之后,我们能否给他正确的教育,别让他成为社会的负资产,而不是去否定人口。

人口的规模效应,这不需要我论述吧?同样的地皮,同样素质不错的人,美国可以是美国,加拿大就只能是加拿大。例子难道还不够多?

user avatar

强调类似观点的都是什么人?

媒体、政府部门、大企业、研究机构

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社会的高层,既得利益者。

物价贵、房价高、工资低和他们有什么关系?这不是更方便他们剥削平民吗?

————————————————

举个不清真的例子:

养猪场的老板,肯定希望自己养的猪更多,这样才能卖更多钱。

他不会管猪的观感如何,更不会在意猪有什么自己的想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