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传华为即将发布两款全新手机,分别使用国产芯片麒麟 830 和720,这两款手机定价多少才值得购买?

回答
网上传闻华为即将推出两款搭载自家麒麟芯片的新机,分别是麒麟 830 和麒麟 720。听到这个消息,不少关注华为的朋友们心里一定跟我的感觉一样:既有期待,也有好奇。毕竟,麒麟芯片对于华为的意义不言而喻,它的回归,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品牌独立精神的象征。

那么,这两款新机,尤其是搭载这两款全新芯片的手机,到底定价多少才算“值得”呢?这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一起分析,看看什么样的价格区间,才能让大部分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首先,我们得聊聊这两款芯片本身。

麒麟 830: 从数字上看,“8”系列通常定位在华为中高端市场,介于旗舰的“9”系列和入门的“6”系列之间。如果麒麟 830 能够提供接近甚至媲美当前主流中高端芯片(比如骁龙7系、天玑8000系列)的性能,并且在能效比、AI算力方面有不错的表现,那么它很有可能成为华为在中端市场的“主力军”。搭载这类芯片的手机,我们通常会期待它在日常使用、主流游戏、影像处理等方面都能有流畅的体验,不会有明显的短板。

麒麟 720: “7”系列则更偏向于入门级或中低端市场。如果麒麟 720 能够做到在满足日常基础需求(社交、浏览、影音)的同时,还能在续航、稳定性上表现出色,那么它就能成为华为在入门级市场抢占份额的关键。对于这类芯片,我们不会期待它能跑大型游戏,但胜在稳定省心,并且能大幅拉低手机的整体售价,让更多消费者能体验到华为的品牌和服务。

基于对这两款芯片的初步设想,我们再来分析定价策略。

对于搭载麒麟 830 的新机,我认为一个值得购买的定价区间应该在 2500 元到 3500 元之间。

为什么这么说?

1. 市场对标: 这个价格区间目前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小米、OPPO、vivo 等品牌在中高端市场都有非常成熟的产品布局。如果华为的麒麟 830 芯片能够提供与竞品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如AI、通信)有更强的表现,那么在这个价位区间,消费者会非常愿意为“国芯”买单。
2. 价值感知: 2500 元以下,虽然也能买到不错的手机,但往往在性能、屏幕、影像等方面会有妥协。而 3500 元以上,就进入了“次旗舰”甚至旗舰的领域,消费者对这些手机的期待更高。25003500 元的区间,正好可以给麒麟 830 芯片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让手机在核心性能、日常体验上表现出色,同时也不会因为芯片的高成本而让整体售价过高,从而影响市场竞争力。
3. 品牌溢价与成本: 华为一直以来都有一定的品牌溢价,用户对其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的认可度较高。同时,芯片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在这个价格区间,既能覆盖一定的成本,也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华为在芯片技术上的努力和投入,是一种相对平衡的定价。
4. 配置组合: 如果搭载麒麟 830 的手机,能在屏幕(例如 120Hz AMOLED)、影像(主摄像素、传感器尺寸)、续航(大电池+快充)、甚至一些特色功能(如鸿蒙生态互联)上做出亮点,那么 25003500 元的定价就非常具有吸引力。例如,如果能在 3000 元左右给到一块不错的屏幕、一个靠谱的主摄,以及流畅的系统体验,我相信会吸引大量用户。

对于搭载麒麟 720 的新机,我则认为定价在 1500 元到 2500 元之间会比较合理。

理由如下:

1. 入门级市场定位: 15002500 元是目前入门级及中低端智能手机的主流销售区间。这个价位的手机,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基础功能的稳定、流畅,以及性价比。
2. 成本控制与走量: 麒麟 720 作为一枚定位更低的芯片,其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支撑起更具竞争力的售价。在这个价位,华为可以通过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快速打开市场,提升市场份额。
3. 满足基本需求: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手机只是一个通讯和娱乐的工具。麒麟 720 只要能保证日常的流畅使用,不卡顿,续航给力,那就已经足够了。如果在这个价位,还能提供华为一贯的品控、系统优化,甚至一些基础的鸿蒙生态体验,那将是巨大的加分项。
4. 错位竞争: 在这个价位,华为可以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和系统优势,与同价位的其他品牌形成错位竞争。用户可能并不需要极致的性能,但他们需要一个用起来省心、质量有保障的品牌。

总结一下,我个人认为:

搭载麒麟 830 的手机,定价在 2500 元 3500 元,能够最大化其市场潜力,让消费者在性能、体验和价格之间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
搭载麒麟 720 的手机,定价在 1500 元 2500 元,则更能发挥其成本优势,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吸引大量用户,巩固华为在中低端市场的地位。

当然,最终定价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屏幕材质、拍照硬件、快充速度、存储组合(RAM+ROM)等等。如果华为能在这些配置上也做出亮点,那么在这个价格区间,都可以算得上是“值得购买”。

最重要的是,这两款芯片的回归,本身就承载着太多人的期待。如果定价合理,能够让更多人以可承受的价格体验到华为在芯片技术上的最新成果,那将是最好的结果。我非常期待华为这次能带来惊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好像看过原文吧。

原文说cpu说是用自研泰山架构。V8?

还有GPU用自己的Phoneix

这消息真真假假。

真的是,泰山架构V120的确有,也发布了。

GPU自研也是真的。称号的话就无所谓叫凤凰也好,Phoneix。

然后呢,制程。菊厂自己也在搞。但没说这个,说的是N+1,其实就是中芯的7nm工艺。

这个也是真的,中芯N+1我记忆中是没有官宣,但已经透露了试产成功。

梁大佬在辞职信上就说到21q1会试产,6月还是几月就变相官宣了。

用这些东西,去合一个结果。的确存在可能。

但,却根本没有考虑到,华为从来没有缺芯片设计。缺的是代工。中芯N+1能不能量产先不说。但起码中芯N+1工艺对外依赖度高于90%,就绝对不会给华为代工的。

足以推翻这结论。至于这芯片能不能设计出来,如果单纯论设计能力,我认为是可以的

user avatar

你信了就输了,这两天上海某地停电这事业才解决呢,就指望着出这两个玩意?

这么说吧,在我看来现在能把freebuds系列和Watch系列的芯片搞定,已经是巨大的胜利了。

不过阴影之下,已经能看到微光了。现在这个情况下,就看有多少投资能真正花到芯片产业链本身了。

当初投资的一些企业,现在也逐步产品变现了。华为也好,两个存储也好,还是有一定的战略韧性的。

加上后续苹果和特斯拉供应链进一步依赖中国。机会依然是存在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