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要禁止 Windows 10 自动更新?

回答
很多人选择禁止 Windows 10 自动更新,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原因往往相互关联,并且都围绕着对用户体验、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的担忧:

一、 担忧系统稳定性与兼容性问题

潜在的 Bug 和兼容性冲突: 虽然微软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更新,但新版本的 Windows 或累积更新有时会引入新的 Bug,或者与用户现有的硬件驱动程序、第三方软件产生兼容性问题。
硬件驱动问题: 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新的 Windows 更新可能会要求更新的驱动程序,而这些驱动程序可能尚未完全适配或者存在缺陷,导致硬件(如显卡、网卡、声卡)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出现蓝屏死机 (BSOD)。
软件兼容性问题: 某些关键的生产力软件、专业软件(如 CAD、视频编辑软件、开发环境)或游戏,可能对特定版本的 Windows 或某些系统组件有高度依赖。一个未经测试的更新可能会导致这些软件崩溃、功能异常甚至无法启动。
旧硬件的风险: 对于那些使用较老硬件的用户来说,新版本的 Windows 更新可能不再支持或优化得不好,导致性能下降或完全无法使用。
更新过程中的中断和数据丢失风险: 虽然少见,但更新过程中如果遇到断电、系统崩溃或磁盘空间不足等情况,可能会导致系统文件损坏,需要复杂的修复甚至重装系统。自动更新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增加了这种风险。
强制重启导致工作中断: Windows 10 旨在通过自动更新来确保系统安全和稳定,但其强制重启的机制常常让用户感到困扰。用户可能正在进行一项重要工作,突然收到重启通知,如果未及时处理,系统可能在稍后自动重启,导致未保存的数据丢失。这种“不问自取”的重启是许多用户厌恶自动更新的主要原因。

二、 对用户控制权的剥夺感

缺乏对更新内容和时机的选择: 早期版本的 Windows 更新允许用户选择下载和安装哪些更新,并能更好地控制重启时间。Windows 10 的强制更新策略,特别是对于家庭版和专业版,剥夺了用户对这些关键决策的控制权。
“黑盒”更新: 用户通常不知道一个更新具体会改变什么,包含哪些功能、安全补丁,或者可能引入哪些变化。这种不透明性增加了用户对更新的顾虑。
微软的“全盘接受”模式: 微软希望通过强制更新来保证所有用户都能获得最新的安全补丁,从而提高整体系统的安全性。但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控制权为代价的。

三、 网络带宽和数据流量的消耗

大量下载和占用带宽: Windows 更新通常包含大量的补丁、功能改进甚至整个版本的升级。这些文件可能很大,尤其是在用户带宽有限或使用流量计费的移动网络时,自动下载和安装会消耗可观的带宽和流量,影响其他网络活动的进行。
在不合时宜的时间下载: 即使用户有意向升级,也希望在自己方便的时间进行下载。自动更新可能在用户网络使用高峰期下载,导致网络速度变慢。

四、 安全和隐私方面的担忧

潜在的隐私信息泄露: 尽管微软声称其数据收集是为了改进产品,但部分用户对系统更新过程中可能包含的数据收集和遥测功能感到不安,担心个人隐私信息被不当使用或泄露。
引入新的安全漏洞: 尽管补丁旨在修复漏洞,但有时更新本身也可能引入新的安全漏洞,或者改变现有的安全配置,给用户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五、 历史的负面经验和传言

过去更新的失败案例: 互联网上充斥着关于 Windows 更新失败、导致系统无法启动的案例和讨论。这些负面经验的传播,使得许多用户对任何形式的自动更新都持谨慎甚至排斥的态度。
第三方软件的“阻止更新”工具的普及: 市场上有许多第三方工具声称可以有效禁止 Windows 自动更新。这些工具的流行本身也反映了用户对自动更新的普遍不满和规避需求。

总结来说,人们禁止 Windows 10 自动更新,并非完全否定更新的重要性,而是出于对以下几点的担忧和追求:

稳定性和可靠性: 希望确保更新不会破坏现有系统和应用的正常运行。
用户控制权: 希望能够自主决定何时以及如何进行更新,避免工作中断和数据丢失。
资源管理: 希望能控制带宽和流量的使用,尤其是在带宽有限的情况下。
隐私和安全: 希望避免潜在的隐私泄露或未知安全风险。

因此,许多用户会采取各种手段,例如通过组策略编辑器 (gpedit.msc)、服务管理器 (services.msc)、注册表编辑器 (regedit) 或第三方工具来禁用 Windows 更新服务或将其设置为手动检查,以获得更好的控制感和更可预测的系统使用体验。当然,这也会带来一些风险,例如可能错过重要的安全补丁,从而增加系统被攻击的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Windows 10 流氓软件式的自动更新不但要钱,而且要命

2016年,非洲中部丛林发生的Windows 10偷偷自动更新,让非洲反盗猎工作者面临生命危险。

Chinko是在中非共和国保护野生动物打击偷猎者的组织。他们那边没有网线,上网都靠又慢昂贵的卫星连结。就在协调他们的巡护员团队和武装偷猎者开火的时候,他们营地电脑突然启动Windows 10升级,吃掉了他们租用的所有互联网带宽,下载了近6GB数据,更新过程还导致电脑死机。这使得他们无法和在野外执勤的反盗猎巡护员联系,无法通知他们当地的盗猎者动向,巡护员面临生命危险。

Chinko飞行员兼搞IT的zambuka42表示,他们上网是按MB付费,这次升级除了花费他们几千美元的上网费之外,还有可能让他们的猎巡护员因为无法及时通信而死在武装偷猎者手里,这笔帐要算到微软头上。

虽然更专业的维护人员可能避过这个坑,非洲穷乡僻壤哪里能够奢求?

----------

Reddit 英文原帖:

reddit.com/r/IAmA/comme

r/technology - I live in the Central African bush. We pay for slow satellite internet (per MB d/l). Just ONE of our computers has secretly d/l'ed 6GB for Windows 10. We track & coordinate anti-poaching rangers in the field with these PC's + GPS. F* You Microsoft!

user avatar

记得当初有个特别蠢的设定,那就是开机时给你更新,经常第二天一早开电脑时才发现要更新,然后只能眼巴巴在那里等。当然后来改成了关机时更新。


但这个关机时更新也被设计得特别糟糕,经常措不及防的,突然就提示你要必须要更新,并需要重新启动,如果你不重启,通常就会遇到许多古怪现象,最常见就是如果你在尝试开发点什么时,明明前一分钟还正常,下分钟突然就会遇到提示你这个文件夹或那个文件无法访问了,必须要重启才能解决。


除此之外,在Win10中,可以在许多地方都感受到微软各种毫无善意的强迫,而且大多是延续自Win 8的愚蠢设计。


有时候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在虽然号称有全球最聪明头脑的集中的地方,结果却能给出那么愚蠢的设计。


假如它真的好用,是不会有人禁止的。

user avatar

我觉得是时候来系统化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了。

windows自动更新的设计至少存在三方面的缺陷,分别是:

1)不可预期:用户无法预知更新的内容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

2)不可控制:用户对于更新可能造成的影响难以控制和维护;

3)外部影响:更新会对用户的体验产生显著(糟糕)的影响。


不可预期问题

要问为何大部分人都在纠结要不要打开微软的自动更新服务。他们的第一个担忧就是windows自动更新的设计存在极大的不可预期性。例如,win10的检查更新界面自始自终也不会给用户显示要更新多大的数据,也不会明确告诉用户这些更新需要的大致安装时间,更不会告诉用户这些安装可能导致怎样的影响(例如更改你的个性化设置之类的)。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很多用户已经反映,他们在系统自动更新的过程中,不得不在下班的时候等着系统安装结束,或者系统突然更新耗光了用户的移动端流量。这导致很多用户对windows自动更新存在极大的恐惧感。如果说恐惧的来源是未知的话,那么windows更新能让用户处处防着,就是来源于它的更新结果无法预测。

试想,如果windows在更新前愿意返回一个更新包的摘要列表,然后等着用户选择何时更新,那么这样的体验就会好很多。其实这种设计具备了可预测和可预估的更新机制在很多系统上都有,例如ubuntu的updater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你在开始更新前,就可以知道本次更新需要下载多大流量的数据,并且根据下载的大小可以大致判断出更新所需的时间。

而windows自动更新的设计在这方面则完全是一个反面教材:检查更新前,不提供更新项的下载大小,检查更新后,直接开始下载安装= =

由于不可预期性,导致即使你建议用户“更改更新设计,延迟更新时间”,也无法让他们确定啥时候才能开始更新。因为更新信息永远未知,导致何时更新,什么情况和什么环境下进行更新,对于用户而言是完全不可预计的,也因此大部分用户不得不关闭更新服务。

不可控制问题

微软的自动更新存在不可控的设计缺陷。这个不可控说的并不是无法设置更新时间以及无法关闭更新的问题(在一些诸如家庭版的系统上则存在这些问题)。这里指的是,一旦微软的更新开始,用户就很难对更新造成的后果进行及时的干涉以及控制,这里包括:

  1. 选择安装哪些更新包;
  2. 对“强制”重启控制;
  3. 防止系统更新的外部影响(详见第三部分)

我们谈一谈前两个方面。

微软自动更新设计有一个很SB的地方,就是不给用户选择更新哪些项目,不更新哪些项目。这个需求看上去似乎很奇怪,但其实却很正常。

例如,系统的更新包括了安全相关,系统相关,或者驱动相关的更新补丁。例如安全相关的补丁一般优先级会比较高,因为它们通常不大,安装也十分快捷,且通常对维护系统稳定性有很好的作用。而MS每半年一次的大规模更新,通常需要用户仔细的选择安装的时间段,因为系统大更不仅仅会大幅度占用用户的硬盘和计算资源,导致用户的手头工作难以进行,同时还会制造强制重启。

此外,微软的驱动更新,后面会谈,是一个造成用户糟糕体验的根源。诸如MS更新后硬盘变卡,其实是MS更新了硬盘驱动而强迫用户换掉机械硬盘的补丁造成的。此外还包括一些驱动更新可能导致外部设备突然不能使用的奇妙情况:

所有当一个用户要更新这么复杂的系统时,他们往往是需要选择更新项目的。例如安全补丁比较重要,可以优先更新安全补丁。但是系统大更新可能影响较大,可以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段去更新。

这就来到了我们说的问题。MS有一个很SB的更新设计机制,那就是无论你是安全相关的更新,还是系统大更,还是驱动更新或是其它什么,要么一起更,要么都别更。我有一个做安全方向的朋友曾经这么吐槽过windows更新:

就好像我早上去一家餐厅吃早饭,然后餐厅老板告诉我你只能选择一次把早中晚三顿全都吃完,或者选择现在不吃。
亦或者一旦你开始吃,就必须把三顿都一次吃光。

微软的更新就像是一个会导致用户机器和系统消化不良的垃圾食品供应商。它不会考虑用户合适选择怎样的更新,也绝不会考虑这些更新给用户带来的不良反应。而是告诉用户:“把嘴张好,我要一次性把这顿霸王汉堡塞到你的胃里去”。

看到了吧。为何人们会咒骂微软的自动更新。因为它是不可控的。即使人们指的,他们需要更新,他们也不希望一次性更新那么多。他们希望能够有一个选择机会,一个不仅仅是在检查更新开始前的选择机会,还包括一个在选择更新后进一步选择和配置更新项的机会。

再回去看看ubuntu updater,人家做的就很好,不仅给用户展示了要更新的项目,功能及其大小,还可以让用户选择。这就是为何许多人在其它(windows除外)的系统上乐于打开更新,而在win10上对更新嗤之以鼻的原因。(关于这个问题,我还将在第四部分讨论它的其它缺陷)。


外部影响

另一个导致用户不敢打开微软更新服务的原因,是因为忌惮于MS系统更新会产生很多难以预期,难以控制且降低体验的外部效应。这些效应很多,包括:

  1. 更新安装过程中硬盘性能大幅下降;
  2. 驱动更新后系统莫名其妙无法使用;
  3. 系统更新重置了用户的个性化设置。

还有很多,我们暂且只列出这些问题。更新安装过程中,大幅度降低系统资源使用率,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问题了。我们来谈谈另两个。

首先,驱动更新会直接导致系统功能障碍。什么意思呢?就是例如更新后,用户突然发现硬盘变卡了;或者键盘不能用了(本人遇到过);或者网络连不上了。这些错误往往是MS更新过程中重写了系统注册表或者更新的驱动包和旧的硬件设备不兼容的问题。

操作系统作为一种通用化软件,其开发者应当考虑到不同硬件设备存在的兼容和性能问题,并允许用户一定程度上使用“自定义配置驱动”。而MS则喜欢“擅自帮用户改驱动”。实际上,键盘,硬盘用的好好的,没有用户会闲着没事去换驱动啥的。MS这种时不时改个驱动的做法另PC用户陷入各种奇妙的硬件问题。

当然这些问题还不算最糟糕和广泛的外部影响。最糟糕的问题在于:微软会擅自把用户的自定义设置全部重置。我之前在某个问题下看到了有用户提到MS每次更新会重置他的机器服务配置,导致每次更新后要重新设置这些配置

此外,还有很多问题。诸如MS更新系统后会将用户系统调整到节电模式。然后就出现玩一下3D游戏莫名其妙卡顿等问题。

如果你有以上体验,那么说明是由于MS的自动更新造成了不良的外部影响。

一个操作系统,最主要需要满足的要求,不是绚丽的外观,也不是牛逼的各种小应用(MS的那些应用我估计它90%的用户都没怎么用过吧),而是系统的功能性和稳健性。一个需要大幅更新的系统,要确保其稳健性,就必须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而这种充分的验证工作是不可能再短期内完成的。因此频繁的大更新对于操作系统的稳健性来说是致命的。

我不理解为何MS总是喜欢来一个半年大更新,这种更新每次都会给用户改善所谓的界面,而与之随同而来的还包括被糟蹋和破坏的系统稳定性和可用性。相比之下,一个用户是不会去赞美一个界面良好而无法正常运作的系统的。

MS的设计者必须理解一点,他们的系统不是mac这种专用机系统,是允许在许多不同机器类型上的更加通用化的操作系统,更不是面向surface的专用系统,谢谢。所以自然地,用户对MS的系统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这并不过分,你垄断着那么多用户的机器,自然要接受苛刻的要求。要是一个系统,将ubuntu或者centOS这种只有服务端开发者才会经常使用的系统来说,即使有一两个更新问题也无所谓。

然而可笑的是,MS连它的更新界面设计的都还没UBUNTU的好。就可以想见windows更新的问题有多大了。

交叉错误体验更差

如果说一个功能的设计者在它的功能上犯了上述三种错误的任意一种,那么起码来说是不致命的。例如一个不可预见的更新机制至少可以通过增强可控性和消减外部影响来缓解问题,就如同各位在pad上的更新也是后台静默下载好的,但是安装的时候需要用户指纹或者密码确认,也就是说,虽然苹果的OS X存在小部分的不可预测性,但是由于它是可控的,所以它的用户不会像喷MS那样去喷它的更新机制。

然而windows更新所犯的是:在同一个服务上同时犯了三个错误,而这三个错误又恰好相互“强化”了各自的内在缺陷。这就造成了MS更新被人禁用甚至被狂喷的结果:

一个不可预测的功能,其稳定性需要通过后期的可控操作来控制。

如果一个功能即不可预测又不可控,那么至少它不应当产生显著的外部影响。

然而MS的更新不仅不可预测,不可控,而且产生的外部影响又如此显著。


你说你在一个这么简单的服务设计上居然犯了这么多的设计错误,那若不是你蠢,那就是你傻了。另外,上述问题不限于家庭版,即使专业版也存在一样的问题。


微软更新背后的傲慢和偏见

微软系统更新设计的不可预估性,不可控制性,以及它擅作主张帮用户重置个性化设置的等等举措,无不体现了该设计者对于用户的冒犯和不尊重。而这种不尊重不仅仅体现在该应用服务的设计机制上,还体现在知乎许多“软粉”和某些“微软程序员”的话术风格上。它们的核心思想是:

用户是SB,所以我们替他们做决定就好

都快9102年了还带着这种对计算机用户的蔑视态度去设计软件,不被人禁用和喷才怪呢。

有的人还提到,MS家大业大,too big to fail,所以可以无视用户的愤怒。那我只好说,当年看上去和你们一样有那种“飞龙骑脸输不了”的大公司多了去了,现在它们家的坟头草老高老高了。请各位软粉还是别给MS立这个flag。市场是面向用户的,不是面向印度程序员的,谢谢。

而且再说了,要不是MS更新在某些普通用户看来这么SB,估计360这种流氓软件早就绝迹了。你们说360那个补丁下载器真的很牛逼吗?其实不然啊,但是人家的补丁下载界面,但就设计方面,就比MS的更新机制好很多。人家周某人能有今天,靠的也全是队友的衬托,我看WIN10在这其中是功不可没的。

----------------------------- 2018/07/04 update -------------------------

这个问题貌似混入了一批回答说专业版不存在更新的问题。

我再重复一下,WIN10的专业版确实可以关闭更新,甚至允许你“设置更新时间”。

然而所有这一切操作都是纯粹的浪费资源和消耗用户精力。因为WIN10的更新还存在不可预测的外部影响两个主要缺陷。也就是说,作为用户,即使我可以设置时间,我也不知道该不该打开它,什么时候打开它,打开它之后它会干出些什么(让人蛋疼的)破事儿。

也正因为如此,即使软粉再怎么洗WIN10专业版可以配置更新也是无济于事的。

另外,直接将要更新的更新包摘要信息提供给用户,将更新可能带来的新特性或者后果(该更新是否可能引起强制重启)明确告知用户,或者增加一个更新下载完成后的安装提示界面供用户选择,都是比让用户去设置更新时间这种SB操作要简单且直观的设计方法。

明明有更简单更直观更友好的更新设计方案,软粉就是不说,非在那里嘲讽一群人不懂设置更新时间,扯什么病毒感染。

另外评论区有某个用户说MS的设计是学习苹果的那一套,对此我只能表示:

FNNDP !

苹果的OS X系统的设计是以简明直观为目的做的,你MS除了有模有样学了个滑动界面之类的表面操作,就以为自己领悟了其它系统的精髓了?WIN10这更新,还TM不如WIN7呢。OS X的更新界面不仅仅会告诉你有哪些更新包,还会提示你哪些更新包安装完成后会导致重启。你TM WIN10倒是给我来个提示啊?还好意思说学什么OS X,你配吗?


-------------------------------- Update by 2018/8/13 -----------------------------

另,很久不看这个问题,突然在另一个回答里发现某个很有趣的洗地案例

一个系统设计的太辣鸡,洗不动怎么办?就开始扯实现细节呗,反正普通用户肯定不懂底层API的具体实现(也没工夫看),好像实现了某些逻辑上的优势。

然而话还是那句话,MS的更新机制问题不出在实现部分,而在设计部分。系统设计层面上就是一坨shit,再怎么提高底层技术实现也是浪费时间。我劝贵软粉丝留点智商回答其它问题吧,别在这个问题里装聪明了。

user avatar

千言万语不及一幅图

user avatar

前几天写了俩回答吐槽了一下WIN10的自动更新,然后昨天吃鸡的时候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虽然我们已为您打开了游戏专注助手,但请您永远记住,我是您爸爸”

user avatar

你妈觉得你冷,跑到你们公司把你裤子扒了然后又拿着你的裤子跑回家拿秋裤,再跑回来给你穿,而你只能光着屁股等她,有的时候她还把你裤兜里的钱包手机给你丢路上










—————————————分割线——————————————

几百个赞了,先声明一下,这回答只有后半部分是我原创,前半部分是来自我室友的吐槽,他也玩知乎但是不答题光看,可能是他原创也可能出自别的答主,所以,侵删

user avatar

软粉三连:

1.我没遇到问题

2.我没发现BUG

3.你的问题只是个例



user avatar

美国某电视台直播天气预报时,系统突然跳出升级温十提示框,女主播露出一脸的问号和尬笑…


https://www.zhihu.com/video/998847426198974464



某国外知名游戏主播直播比赛时,在线上十三万网友的共同注视下,温十系统开启了强制更新并重启,不明所以的主播瞬间一脸的懵逼…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某档直播的新闻节目上,主播身后的大屏幕上显示正在配置温十更新…


→_→ …

user avatar

因为人类需要控制感。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群人都挤在电梯之中,然后测试焦虑程度,发现站在控制面板旁边的人焦虑程度最低,为什么呢?因为站在控制面板旁边的人认为自己比电梯中的其他人更能更好的掌握电梯,但是这只是一种错觉,站在控制面板前面不能让电梯更快,也不能更慢,也不能让其停止,但是却确确实实降低了一个人的焦虑,他认为自己是掌控全局的人

如果自己长时间无法掌控局面会怎么样呢,那么这个人的情绪会陷入焦虑、沮丧、无助,甚至是气愤、暴走。在足球场上就是这样,如果一方持续控球,另一方长时间拿球,被对方带着节奏走,那么很有情绪会失控

有一张极为经典的动态图,是西班牙国家德比,三四个人在场上以某种形状的站位将对方一个球员围在中心用球逗着来回跑,专业术语称为“遛猴”,图片中被遛的就是前皇马头牌C罗,从可以明显的看到,当C罗第三次尝试去抢球,而布教授又再次把球传给皮主席的时候,C罗的情绪已经彻底失控了,陷入暴走的边缘,原因就是球一直不在自己手里,而自己长期没有控制感,三番五次的去抢,总是失败,于是乎负面的情绪就压抑不住了。

还有一个实验,是让两组人分别暴露在噪音之中,其中一组人,在他们面前有一个按钮,告诉他们,按下按钮就可以降低噪音,但是尽量别按,另一组啥都不给,然后测试两组人的情绪,当然,实验的结果也证明了,有按钮的那一组人比没有的那组人呆的时间更长一些。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很多的答案说的已经很好了,就是WIN10的更新,像一颗地雷一样,你不知道啥时候会爆炸,明明是在做各种各样重要的事情的时候,他一声不吭的告诉你,你滚蛋吧,老子要更新了,你的屁事都不重要,我的更新最重要。这就让别人失去了控制感,不是有你来掌握你的电脑,而是有电脑,或者微软公司来掌握你的电脑,那还要你这个电脑何用?所以必须要禁止WIN10的自动更新,必须要在我觉得方便的时候再更新,这是一种重新掌握主动权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焦虑与愤怒。

课后思考题,3.15晚会上关于银联不告知用户的情况下,就直接开通了免密支付1000元额度的事情,事后银联告诉用户不用害怕自己的现金会被盗刷,如果被盗刷,银联会赔偿,但是依然无法阻止人们的愤怒,是由于没有重视哪个方面呢?

user avatar

两个字解释:生态。


Windows10的应用生态没建立起来。



别听神叨叨的答案,从各种方面找各种原因。你只需要想一个问题就明白,你为啥要升级浏览器?

因为TMD网站不打算兼容旧的浏览器了,你几年不升级就看不了,就这么简单。有种你别升,你就啥也看不了了。


所以Windows10的关键在于软件生态。只要上面的应用和微软一条心的升级不适配旧版,微软一句话不用说就能让人升级。


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问题是如何说服别人去克服这些问题。


==================================================

评论中很多人表示,微软应该如何如何,事实上,我想他们想表达的一件事情是,作为消费者,我很不满意。还有人表示,我付钱买的东西,我要有自主权。


对不起,其实对于Windows 10而言,你可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了。


事实上就Windows 10家庭版和OEM版本这种近乎白送的价格,如果微软继续依赖这个来盈利的话,那早破产几百次了。事实上之前微软就联合百度360什么的,以白送的方式来推广Windows 10了。Windows 10免费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如果你愿意接受广告什么的,微软只怕是早有计划给你白送Windows 10了。


SaaS这个概念已经被提出太多年了,而很多人到现在都不能理解,当然这没有关系,我早就说过,传统的软件授权和销售模式在互联网冲击下已经破产。软件服务化这一趋势是不可逆的,并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发生改变。不论你是讨厌还是喜欢谷歌,不论你是拥抱互联网还是因循守旧。软件行业正在发生变化,尽管这不是你所想要的,也不是你所推动的,但你仍然必须去适应它。否则,你就别用了,就如此简单……


当然,你可以捂住耳朵和蒙住眼睛,表示这些全都是我的臆想,我能够找到传统的软件供应商,也可以一直把XP用下去。没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软件只会慢慢的一个接一个的停止维护,直到无法使用……

user avatar

这些开发系统的工程师就该不定期得突然被拉起来吊打几百次还不告诉他们原因,然后问他们打得舒服不舒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人选择禁止 Windows 10 自动更新,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原因往往相互关联,并且都围绕着对用户体验、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的担忧:一、 担忧系统稳定性与兼容性问题 潜在的 Bug 和兼容性冲突: 虽然微软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更新,但新版本的 Windows 或累积更新有时会.............
  • 回答
    关于Gaussian软件将一些知名学者和高校列入“禁止使用名单”的说法,我理解你可能听到了某些传闻或者在某些公开渠道看到了一些零散的信息。但如果从软件本身的功能、商业模式以及用户协议的角度来分析,这种“禁止使用名单”的存在,并且是普遍针对“大牛”和“高校”,这种说法可能存在一些误解。让我们深入探讨一.............
  • 回答
    中国大陆许多城市禁摩、限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交通安全、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这些政策的背后,通常是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而采取的综合性措施。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交通安全问题:这是禁摩、限摩最常被提及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
  • 回答
    《亮剑》作为一部备受喜爱的抗日题材电视剧,其主角李云龙也因其鲜明的个性和“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军人风骨而广受赞誉。然而,正如任何一个复杂的人物一样,李云龙也并非完美无缺,他的一些行为和特质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批判。这些批判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李云龙行为中的“野蛮”与“粗鲁”: .............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问到了点子上。央视新闻作为国家级媒体,它确实没有直接的立法权(制定法律)和执法权(执行法律),但却受到无数人“@”。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媒体生态、舆论环境以及民众心理互动的一个复杂缩影。1. 喉舌的天然定位与信息权威性:首先,央视新闻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它承担.............
  • 回答
    这事儿啊,还得从比亚迪DMi的“横空出世”说起。你看啊,现在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那是风头正劲,谁不想在油价上涨的时代,省点钱,开得舒心点?而DMi这套插混技术,它打出的旗号就是“可油可电,想怎么开就怎么开”,特别是它那个号称“亏电油耗低至XX升”的宣传,简直是戳中了太多人的心窝子。所以,你想啊,当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很多消费者在选择高端显卡时会遇到的纠结。虽然 AMD 的 RX 6900 XT 在纸面参数上非常强劲,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 NVIDIA 的 RTX 3080 Ti,但 在现实的市场选择和用户体验中,NVIDIA 的 RTX 30 系列高端卡,特别是 3070 Ti 和 30.............
  • 回答
    这实在是个有趣的问题,尤其是在这人贴人的地铁车厢里。明明空间这么宝贵,可放眼望去,十个人里八个都背着鼓鼓囊囊的双肩包,像一个个移动的小房子。为什么呢?我琢磨了琢磨,感觉这背后可不只是简单的习惯,而是咱们日常出行智慧的集中体现。首先得说,这双肩包的“省力”属性是第一位的。大家想想,每天通勤,谁不是一堆.............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很多人觉得硕士毕业找工作,起薪和福利待遇跟博士差距不大,甚至在某些行业,博士的“溢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但即便如此,依然有那么多人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深造,读博士,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一时冲动”或者“跟风”。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大家会这么“执着”于博.............
  • 回答
    很多人在做事情时倾向于拉人一起,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多样的心理和社会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分摊风险与责任,降低心理压力: 分担不确定性: 许多事情的结果并非百分之百确定,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当一个人独自承担时,对失败的恐惧和焦虑会非常大。拉人一起,意味着风险被分摊,即使失败了,.............
  • 回答
    关于国语版香港电影为何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以及为什么大家如此强调“一定要看粤语版”,这背后其实牵扯到香港电影独特的文化肌理和艺术表达方式。与其说国语版“丢失”了什么,不如说粤语版拥有一种国语配音难以完全复制的、深深植根于香港本土的魅力。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粤语承载的是香港的灵魂: 俚语、俗语与.............
  • 回答
    很多人选择在笔记本电脑上外接键盘,尽管笔记本本身已经配备了键盘,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涉及人体工程学、使用效率、输入体验以及个性化需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一、人体工程学与健康考量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长期使用笔记本自带键盘可能导致一系列不适甚至健康问题: 不自然的腕部和颈部姿势: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问题,涉及到很多人对中医的看法、对科学的认知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性。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一、 为什么很多人不了解中医?首先,要理解“黑”中医的行为,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会存在“不了解”。这有几个主要原因:1. 中医的体系与西方科学的差异性: 理.............
  • 回答
    在谈论唐太宗李世民的伟大功绩时,“天可汗”这个称号几乎是绕不开的。这可不是简单地给皇帝戴顶高帽子,而是唐朝对外关系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符号,它直接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国际舞台上的核心地位和影响力。要理解为什么“天可汗”如此重要,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天可汗”。这个称.............
  • 回答
    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大家都挺关心的话题:为啥那么多人挤破脑袋都要往公办教师这个“铁饭碗”里钻?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得扒拉扒拉里面的门道,才能明白为啥这岗位这么抢手。首先,咱们得承认,“稳定”这俩字儿,在当下这个时代,就是金字招牌。你想想,现在工作说变就变,行业更新换代快得像坐了火箭,裁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不少投资者的内心了,感觉像是看到了自己或者身边的人的影子。其实,这背后的心理机制挺复杂的,掺杂着一些我们普通人常见的思维定势和情绪反应。我慢慢给你捋一捋,试着用咱们平时说话的方式来讲讲。一、 “便宜货”的诱惑:贪小便宜的心理大家都有个习惯,看到打折、促销的东西,是不是觉得特别划算,容易.............
  • 回答
    很多人即使工资不高,也挤在大城市生活,这背后其实是一笔笔精打细算的“账”,以及一种更长远的价值判断。这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也不是所有人都“傻”。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是机会的虹吸效应。大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行业,就业机会的密集程度远远超过小城市或农村地区。即使你.............
  • 回答
    很多人嘴上总念叨着“我要辞职”,但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依然坐在熟悉的工位上,继续重复着每天的工作。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而现实的原因。这不是简单的“口是心非”,而是生活、情感、经济以及个人发展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选择。首要的、也是最直接的阻碍,当然是经济压力。 “钱”这个字,.............
  • 回答
    很多人觉得悲剧比喜剧艺术层次更高,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心理和文化根源。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悲剧往往触及的是人类最根本、最深刻的情感。想想看,那些经典的悲剧,比如《俄狄浦斯王》里的命运捉弄,或者《哈姆雷特》里的生存困境和精神折磨,它们直接拷问的是我们对死亡的恐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