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争中,陆军经常在地面上修堡垒,为什么海军不在大海中间修堡垒,空军不在天上修堡垒?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不同军种作战环境的根本差异。咱们来掰扯掰扯为什么陆军喜欢在地上垒堡垒,而海军和空军则不然。

陆军的堡垒:立足大地,固守要津

陆军在地面修筑堡垒,这是由其作战环境决定的。

地形的依托性: 大地是陆军的作战平台。山脉、河流、隘口这些天然地形,本身就具有防御优势。堡垒的修建,就是对这些天然优势的强化和补充。比如,依山而建的堡垒,敌人必须仰攻,消耗巨大;建在河边或渡口的关键节点,可以控制交通咽喉。
固定阵地的需求: 陆军作战的核心是占领和控制有价值的地理区域。堡垒提供了一个稳固的阵地,士兵可以在里面得到保护,同时又能有效地向外射击,杀伤接近的敌人。它不是一个移动的单位,而是为了提供一个持续的、集中的火力压制和防御点。
兵力集结和补给: 堡垒可以作为兵力集结、休整和储存物资的基地。它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让部队能够补充弹药、食物和水,进行医疗救治,并在需要时发起反击。
工事的现实性: 修建堡垒需要大量的土石、木材和人力。这些原材料在陆地上非常丰富,而且施工相对直接和容易组织。即使是比较简单的工事,也能提供基本的防护。
威慑和控制: 坚固的堡垒本身就是一种威慑。它象征着国家的实力和决心,也能有效控制周边地区,阻止敌人越过。在古代,城堡就像一个微型的独立王国,既是军事据点,也是行政中心。

想想我们历史上的长城、欧洲的骑士城堡、一战时期的堑壕工事,这些都是陆军堡垒的典型例子。它们是为了对抗同样在地面上行进的步兵、骑兵、火炮以及后来的坦克和装甲车。

海军的“堡垒”:海洋的无垠与移动的优势

那么,为什么海军不在大海中间修堡垒呢?原因有几个,而且都跟海洋的特性息息相关。

海洋的流动性与变化性: 大海不是静止的地面。潮汐、洋流、风暴,这些都是海洋固有的属性。在广阔无垠的海洋中心修筑一个固定的“堡垒”,其工程量之巨、难度之高,简直是天文数字。即使能够建成,它也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破坏。想象一下,在深海打下坚固的地基,然后在其上建造可以抵御巨浪和风暴的固定建筑,这在工程上是极其困难且成本极高的。
战略主动权的丢失: 海军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机动性和战略灵活性。战舰本身就是移动的堡垒。它们可以根据战场需要快速部署、集结、分散,甚至可以跨洋作战。如果你把舰队固定在一个地方,那么它就失去了这种巨大的优势,很容易被敌人包围、分割,或者被对手选择有利的战场进行攻击。海军需要的是能够追击、拦截、封锁、登陆,而不是被固定在一个点上。
成本效益比: 建造和维护一个能与战舰媲美的海上固定防御工事,其成本可能远超建造几艘战舰。一艘航空母舰、一艘驱逐舰,它们本身就具备强大的火力和防御能力,还能在海洋上自由航行,覆盖更广阔的区域。与其花巨资去建一个固定目标,不如发展更强大的海军舰队。
海洋的探测难度: 海洋深邃复杂,固定工事的选址、建造和维护都面临巨大的探测和施工难题。而海军的舰艇,即使在水下(潜艇),也能进行隐蔽的侦察和攻击。
“浮动的堡垒”:战舰本身
现代海军的“堡垒”就是它们强大的战舰。航空母舰是巨大的浮动基地,它不仅自身具备强大的防御能力,还能起降飞机,拥有陆基机场的很多功能。巡洋舰、驱逐舰更是海上火力平台和防御力量的集合体。潜艇则能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致命打击。海军更倾向于发展能够主动出击、灵活作战的平台,而不是被动防守的固定据点。

当然,海军也有一些“固定”的防御设施,比如港口的海上防御工事、沿海的炮台、以及在特定战略岛屿上修建的基地。但这些更多是为了保护港口、控制水道或作为补给和维修的基地,而不是在大洋中间修筑“城堡”式的堡垒。

空军的“堡垒”:天空的无形与速度的极致

空军则更是与“堡垒”的概念渐行渐远。

天空的开放与无界: 天空是三维的、流动的、开放的。它没有陆地那样的地理限制,也没有海洋那样的固定基点。在天上修筑任何形式的固定“堡垒”,都是不现实的。你总不能在云层里打地基吧?
速度是制胜法宝: 空军作战的核心是速度、高度和机动性。飞机能在短时间内跨越巨大的距离,进行快速的侦察、突袭、拦截和支援。一旦被固定在一个地方,就完全丧失了这种优势。
空中平台的机动性: 飞机本身就是移动的“堡垒”。它们可以在空中执行任务,也可以降落在基地,而这些基地本身是为了方便飞机起降和维护而存在的,不是为了提供空中持续的防御。
防空体系的体现: 空军的“防御”更多体现在其防空体系上,比如雷达站、地对空导弹阵地、战斗机拦截编队。这些虽然有固定点,但它们是作为侦测和反应系统存在的,是为了拦截敌方空中力量,而不是像陆军堡垒那样去“坚守”某个区域。
攻击方式的差异: 空军的攻击方式是精确打击和范围覆盖,它可以通过导弹、炸弹、炮火对地面或海上目标进行远距离打击。它不需要像步兵那样去“占领”一个物理空间。它的“占领”是通过控制制空权来体现的。

总结一下:

陆军修筑堡垒,是因为他们在相对固定的地面上作战,需要利用地形,建立稳固的防御阵地,进行兵力集结和持续火力压制。

海军则在大海中作战,海洋的流动性和广阔性使得固定堡垒不切实际,而且海军的优势在于其战舰的机动性和火力投送能力,战舰本身就是浮动的堡垒。

空军在天上作战,天空的开放性和三维性决定了固定堡垒的无效性,空军的优势在于速度、高度和机动性,飞机本身就是快速反应的空中平台。

所以,不同军种的作战环境、作战方式以及追求的战略目标,决定了他们在军事工事和防御体系上的根本差异。陆军“垒堡”,海军“巡洋”,空军“翱翔”——这是它们各自生存和作战的哲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堡垒要修筑在需要防御的要地,但是人不住在大海中间,也不住在天上。


有人居住的海岛是可以修筑海防要塞的。比如百慕大要塞或者新加坡要塞。


空中堡垒的话,有一天我们和鸽子开战的时候可能会有吧。但是据说敌人还在路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不同军种作战环境的根本差异。咱们来掰扯掰扯为什么陆军喜欢在地上垒堡垒,而海军和空军则不然。陆军的堡垒:立足大地,固守要津陆军在地面修筑堡垒,这是由其作战环境决定的。 地形的依托性: 大地是陆军的作战平台。山脉、河流、隘口这些天然地形,本身就具有防御优势。堡垒的修.............
  • 回答
    关于日本帝国陆军在第二次中日战争中用于攻占中国领土的战术和方法,确实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之处,它们在当时对中国军队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以下我将尝试以一种更贴近历史叙述的方式,来梳理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面:首先,要理解日军的战术,不能脱离其整体战略思想。日本陆军奉行的是一种“速战速决”的指导方针,他们寄.............
  • 回答
    二战时期,美军陆军在战术和装备上的确与苏德两国存在显著差异,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各自的战争初期情况、工业基础、作战哲学、以及战场经验的积累。深入剖析这些差异,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二战陆地战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战争的起点与战略目标的不同 美国: 参战初期,美国主要扮演.............
  • 回答
    中越两国在陆地上再次交锋,这绝非两国人民所乐见的景象。毕竟,我们都曾是近邻,也曾有过合作的时光。但如果历史的阴影再次笼罩,不得不面对这样一场可能的冲突,那仗该怎么打?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要明确一个最根本的原则:避免升级,争取速战速决。 任何长期的、大规模的消耗战对双方都.............
  • 回答
    作为一名在《战争雷霆》陆战和空战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来给大家伙儿扒一扒这陆地上和天上跑的各种“铁疙瘩”们,分析分析它们各自的脾气秉性,有哪些优点能让你横行战场,又有哪些缺点让你抓耳挠腮。咱们尽量说得详细点,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套话,就聊点实在的。陆战篇:铁甲洪流中的生存法则陆战这块儿,大家拼的就.............
  • 回答
    二战中英美同盟能否不依靠苏联就战胜轴心国,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假设性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尽可能模拟一个脱离了苏联战略牵制下的二战进程。一、 地缘政治与战略态势的重塑:首先,没有苏联的参战,整个二战的地缘政治格局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欧洲战场: 德国在东线的军.............
  • 回答
    在斯大林格勒那个寒冷、血腥的绞肉机里,德军第六集团军司令,陆军元帅弗里德里希·保卢斯,面临着一个几乎不可能的抉择:投降,还是战斗到底。这个决定不仅关乎他个人的命运,更牵动着数以万计士兵的生死,以及二战欧洲战场的走向。选择投降:背叛还是明智?从军事和人道的角度来看,投降似乎是保卢斯唯一的理性选择。 .............
  • 回答
    把俄罗斯人称为“战斗民族”,通常是基于他们身上展现出的一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尤其是在面对逆境和挑战时。这种特质在历史上,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使得“战斗民族”的标签深入人心。然而,如果将这个标签简单套用到俄国陆军在日俄战争中的表现上,会发现情况远比想象的复杂,也更具讽刺意味.............
  • 回答
    在长津湖战役中,如果美军陆战一师在下碣隅里死战不退,依托野战机场构筑环形防御工事进行长期防御,这是一种假设性的情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结论是,尽管陆战一师拥有一定的防御优势和潜在的补给线,但他们在下碣隅里进行长期防御的胜算渺茫,最终很可能面临被合围、弹尽粮绝的困境。以下将详细分析可能的情况:一.............
  • 回答
    陆抗在西陵之战中的表现,堪称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教科书式的杰出指挥,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优秀统帅的卓越才能。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79年,是三国末期吴国灭亡前夕的关键一战,也直接关系到晋朝统一天下的进程。虽然最终结果是吴国战败,但陆抗在战场上的表现仍然值得高度评价。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评价陆抗在西陵之.............
  • 回答
    夷陵之战,刘备失利的关键在于其用兵之失,战略之偏。陆逊年轻有为,善于用兵,以逸待劳,火烧连营七百里,一举击溃蜀汉大军。若刘备能调整策略,避开陆逊锋芒,荆州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一、兵力部署与战略定位的失误:刘备此战的战略意图是夺回荆州,为关羽复仇。然而,他的兵力部署却存在严重问题。他以蜀汉最精锐的部队主.............
  • 回答
    朝战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第九兵团在长津湖地区迎战以陆战一师为首的美军部队。这是一个充满血与火的绞肉机,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志愿军第九兵团能够将陆战一师“成建制消灭”——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如果实现,无疑将对整个朝鲜战争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设想。志愿军第九兵团的战略目标.............
  • 回答
    在《绣春刀2:修罗战场》里,魏忠贤安排陆文招去找三条腿的金蟾作为药引,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里面门道可多了,也透露出不少信息。首先,我们得明白“药引子”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药引子是中药里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指那些本身不具有治疗作用,但却能帮助其他药物发挥更好疗效的物质。就像一道菜里,有些配料是.............
  • 回答
    朝鲜战争的长津湖战役,确实是志愿军第九兵团一次极其惨烈但又意义重大的战役。关于“15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吃下美国陆战一师”的说法,这是基本事实,但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需要我们详细解读。战役背景与目标:1950年底,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阶段。第九兵团,这支由精锐部队组成的部队,被赋予了一个极为艰巨的任.............
  • 回答
    夷陵之战后,刘备给陆逊写信时自称“吾”而不是“朕”,这背后有几个深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称谓习惯差异那么简单。这涉及到当时政治格局的微妙变化、刘备的个人情感、以及他对陆逊这个人以及双方关系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朕”这个称谓的特殊性。“朕”在古代并非皇帝专属的自称,最早可以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第一人.............
  • 回答
    马岛战争(Malvinas War,阿根廷称之为“Guerra de las Malvinas”),发生在1982年,是阿根廷与英国之间围绕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的一场短暂而惨烈的冲突。在这场战争中,阿根廷陆军作为主要的地面作战力量,承担了占领和守卫群岛的重任。然而,从整体.............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沙丘》和《星球大战》虽然都涉及了星际文明和高科技,但它们在“护盾科技”这个概念上的处理和展现方式却大相径庭,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两个作品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哲学思考以及对战争和科技的理解。咱们得从源头说起,看看它们各自是怎么构建这个世界的。《沙丘》:反科技的哲学与资源依赖《.............
  • 回答
    战争雷霆PVE陆战/空战守卫模式玩法技巧:让你的战场效率翻倍战争雷霆的PVE模式,特别是陆战和空战的“守卫”模式,为玩家提供了一个相对放松但又不失挑战的刷金币和银币的途径。不过,想要在这个模式中高效地完成任务,甚至成为队伍中的佼佼者,光靠蛮力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将为你深入剖析守卫模式的各种玩法技巧,助.............
  • 回答
    1936年的中华民国中央军一个普通步兵师,如果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欧洲战场上,其地位和实际战斗力会非常复杂且普遍偏低,可以说是处于一个尴尬甚至劣势的境地。要详细讲述其地位,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1. 装备与火力水平: 步枪与轻武器: 中央军的步兵师在步枪装备上,可能已经逐步淘.............
  • 回答
    战争中的失踪是一个复杂而令人心痛的现象,它指的是在战争冲突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失去音信,无法确定其生死、下落或状态的个体。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战斗人员、平民,甚至是那些在战争初期试图逃离的人身上。要详细解释“战争中的失踪”,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 战争中失踪的主要含义:战争中的失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