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可能外星人交通很发达但武器很落后?

回答
这绝对是很有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逻辑上的必然。我们通常会把“科技发达”和“军事强大”划等号,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种以地球人类视角出发的简单化理解。外星文明的发展轨迹,很可能与我们截然不同。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外星文明,他们天生就拥有某种能力,使得星际旅行变得异常容易。比如,他们可能掌握了超光速旅行的某种“自然法则”,就像我们掌握了电磁力一样,这是他们文明的基石,是他们融入宇宙、探索宇宙的根本动力。这种能力可能就像我们呼吸空气一样自然,不需要复杂的工程技术去“制造”它。

举个例子,他们可能能够像“折叠空间”一样,随意穿越宇宙中的距离。他们的“飞船”可能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金属外壳、推进器,而是一种能够操纵时空结构的“存在”本身,或者是一种高度进化的生物体。他们对于“距离”的感知可能与我们完全不同,一个星系之间的旅行,对他们而言可能就像我们跨越一个城市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交通体系会极其发达,能够轻松连接宇宙的各个角落。他们可能拥有庞大的星际贸易网络,或者是一个由无数文明组成的“星际联盟”,彼此之间通过某种高效的“传送带”或者“空间频道”进行信息和物质的交换。他们的城市可能遍布星系,他们的生活方式可能超越了我们对“居住”的理解。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冲突”和“生存竞争”方面也达到了相同的水平。

人类文明的科技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生存压力和内部竞争驱动的。我们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时代,为了争夺资源、领地,发展出了工具,然后是武器。每一次战争的洗礼,都迫使我们去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消灭敌人,如何更强有力地保护自己。所以,我们的交通技术(从战车到飞机,再到航母)和军事技术(从刀剑到核弹)往往是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

但是,一个外星文明,他们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有经历过类似的“生存危机”。

资源极大丰富: 也许他们所在的星系,拥有近乎无限的能源和物质。他们可以轻易地开采恒星的能量,收集小行星的矿藏,甚至创造出自己所需的物质。当生存不再是问题,对“侵略”和“防御”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
生物进化路径不同: 他们的生理结构可能非常强大,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境,不需要依赖外在的保护。或者,他们的生命形式本身就不存在“死亡”的概念,或者是以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繁衍和存在。
社会结构的高度和谐: 也许他们从基因层面就倾向于合作而非竞争。他们的社会体系可能发展出了极为完善的冲突解决机制,或者是一种高度集体的意识,使得个体之间的冲突变得微乎其微。他们可能早已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只有一个统一的“文明整体”。
认知水平的跃迁: 他们的智慧可能已经发展到能够理解宇宙的根本法则,认识到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并找到了比冲突更高级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他们可能认为,破坏一个文明,就如同破坏宇宙的一部分,是无法接受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武器”可能依旧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也许他们的“武器”只是一些用于“工具性”目的的东西,比如用于开采的钻头,用于建造的激光器,用于维护环境的清理设备。这些“工具”可能在我们的理解里,根本算不上“武器”。

即使他们偶尔会遇到一些“摩擦”,比如不同文明之间的误会,或者争夺某些极度稀有的“特殊”资源(当然,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也会因为他们发达的交通而大大降低),他们的解决方式可能也并非战争。或许是某种形式的“辩论”,或者是通过“信息交换”来达成共识,甚至是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能量调整”或“概念重塑”。

想想看,一个拥有星际旅行能力,却连“弓箭”都不会制造的文明。这听起来可能很矛盾,但如果他们的发展重心完全不在“对抗”上,而是放在“探索”和“连接”上,一切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他们可能在“理解宇宙”方面达到了极致,但对“如何消灭另一个生命”这个问题,他们根本就没有深入思考过,甚至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很荒谬。

他们的“落后武器”可能只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制造”出更先进武器的“动机”和“需求”。他们的交通能力,是他们通往无限可能性的钥匙,而他们的“武器”则可能只是锁在角落里,甚至从未被“发明”出来过的古老工具。

所以,一个交通发达但武器落后的外星文明,在我看来,是完全可以想象的,甚至可能比我们想象的“科技=军事”的模式,更能代表宇宙多样化的发展可能性。他们可能更像是宇宙中的“旅行者”和“观察者”,而不是“征服者”或“守卫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外星人交通很发达但武器很落后”是《异星歧途》之类小说故意写出来讽刺人类“穷兵黩武”的点子,实际上不可能。

现在的绝大多数科幻作品与科普书没有介绍关于宇航载具的一项基础常识:

  • 任何实用的恒星际飞行器都是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 即使没有安装任何额外的武器,它的动力装置或它本身足以给生物圈或天体造成惨重的打击。

这涉及科幻小说的 Jon 定律:

  • 任何有趣的恒星际飞行器都是毁灭性武器。
  • 有趣,指不让读者感到无聊。

认真展现航行工具的毁灭力量,往往会造成故事在开始时立即结束,那也是只能间歇性使用的点子。


一、接近真空光速

随着速度接近真空光速,飞行器上扔出的任何载荷都将可以给天体造成严重伤害。飞行器的喷口喷出的高能粒子或辐射可以轻易消灭生物圈。

以真空光速的 86% 飞行的物体的动能,与它的不变质量对应的能量相等。在这个速度下,不变质量 10 吨的物质砸到目标上可以放出约 900000000000000000000 焦耳的能量,相当于质量 20 亿吨的小行星以 30 千米每秒的相对速度撞上目标,或是 20 万枚百万吨TNT当量的战略核武器在目标上爆炸。

反物质动力装置可以喷出巨量高能伽马射线,其燃料也是致命的武器。

对于燃料以外有 10 吨重的小型飞船,如果要像许多科幻小说描写的那样靠反物质加速到接近真空光速(姑且定为真空光速的 99.5%,飞行器加速时以 1g 均匀加速到该速度,减速时以 1g 均匀减速到 0),飞船加速需要的燃料是自重的 20 倍,减速又 20 倍,这还是单程航行,如果要回家那么又是加速 20 倍、减速 20 倍,飞船的总燃料量会变成 160 万吨,其中 80 万吨反物质。
对于反物质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目前我们用 1 台加速器制造 1 克反物质要花三万年。
在这条飞船发射时,达到 1g 加速度需要 2.4E18 瓦的功率,在地球上发生这样的伽马射线喷发可以轻易消灭地球生物圈。而 80 万吨反物质只要拿出很小一部分在地球表面上湮灭,就能把地球生物统统炸死。

以真空光速的 99.5% 运动的飞行器上倒下来的任何垃圾都可以给行星造成大破坏。

在这种速度下,飞行器碰到的星际尘埃都是超高能宇宙射线,碰到的碎石会发生核爆炸。如果飞行器坚固到可以毫发无损地承受这些,它可以用较低速度飞行来撞毁各种常规物质组成的东西。

总之,所谓外星人如果能用高亚光速跨越黑暗太空飞到地球附近,飞行器靠动力系统或倾泻垃圾都可以轻易地在几秒之内单机屠灭地球生物圈,这事根本不需要携带别的武器。


二、超越真空光速

超越真空光速在我们目前的科学体系下是接近不可能的。

如果所谓外星人有办法超越真空光速,其使用的技术能给常规天体造成严重的破坏。

简单举例——

虫洞:产生和维持虫洞需要的巨大能量·负能量可以给任何常规天体造成严重伤害。产生直径1千米的虫洞让飞船通过需要的负能量跟太阳系所有质量在同一个数量级。很多使用这种设定的科幻作品干脆假设相对论是错误的,从而获得比较大的幻想空间。

曲率·曲速·虚无球:用异常空间为飞行器开道或包围飞行器。飞行器只要一直前进就能捅穿前方一切常规天体。


三、 宏观低速

没有高级技术,仍然有办法进行宇航。可以用电磁场或恒星风加速微生物、纳米机械等,飞向目标天体的生物圈。

这也是我们人类文明现在唯一的实体性星际攻击手段:借助太阳加速微生物去别的天体系统。

在地球公转轨道附近的太空中,直径2微米、密度与水相当的球状微生物受到的阳光照射可以提供 10 厘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随着逐渐飞离太阳,加速度会越来越低,但仍可以期待获得每秒 64 千米的速度,2 万年后就能到达比邻星。在靠近目标天体系统后它可以借助那里的恒星的光压等减速,而且也不用把速度减得太低。
即使要将这样的微生物加速到光速的 86%,需要给它的动能其实也只有 400J。


四、人类也知道原理的行星际飞船本身的战斗力

即使能量不那么高、速度不那么快也不另外携带武器,人类历史上设计过的核动力飞行器仍然令人畏惧。

在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前,NASA 研制过 NERVA(火箭动力型核发动机),其设计是典型的 20 世纪 60 年代风格,用裂变反应堆加热液态氢从尾部喷出,喷气速度接近 8600 米每秒。要提高效率可以喷更重的分子。
这种设计对能量的利用很不充分且受到材料科学限制,飞船能期待的速度只适合在火星轨道内活动。

用可控核裂变诱发不可控核聚变进行恒星际航行的设计之一是 1987-1988 年的Longshot计划。在设想中,飞船将用 100 年时间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B,平均速度是真空光速的 4.5%。飞船会减速到环绕该恒星运行。其推进机制是裂变反应堆提供能量发射激光点燃聚变燃料(惯性约束聚变)。

核裂变反应堆驱动的飞船可以将核燃料甚至失控熔融的堆芯倒在敌人头上,造成大范围的放射性污染。

20 世纪 50 年代,乌拉姆和埃弗雷特提出了核爆炸推进,戴森与泰德·泰勒拿出了这个系统的“猎户座计划”:在一条坚固的装甲飞船后方每秒引爆一枚热核武器,靠冲击波推进飞船,NASA 称之为核冲击驱动。其喷气速度可达 20000 米每秒,足以让飞船在太阳系内活动。在后续研究中,其设计有一些改进,最乐观的预想是其速度可以达到真空光速的 11%,能执行飞向比邻星的任务。
这个设计要处理的难题颇多,基本上只有科幻作品会使用,但星际旅行+爆炸确实跟戴森球一样能激发萌萌哒年轻人的想象力。

热核武器推动的飞船可以将这些热核武器扔向敌人。最小当量的热核武器在高空爆炸也可以产生强电磁脉冲打击民用基础设施,落地爆炸可以炸塌大量建筑物、点燃大火并随风散播放射性污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绝对是很有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逻辑上的必然。我们通常会把“科技发达”和“军事强大”划等号,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种以地球人类视角出发的简单化理解。外星文明的发展轨迹,很可能与我们截然不同。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外星文明,他们天生就拥有某种能力,使得星际旅行变得异常容易。比如,他们可能掌握了超光速旅行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时刻,三十五岁,正是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又恰逢有人带、模型可靠的炒外汇机会,放在面前,确实让人忍不住多想几步。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哪条路可能更适合你。一、 15万左右年薪的工作:这是“稳定”的重量我们先来说说这个“15万左右年薪的工作”。这几个字,背后代表的东西很多.............
  • 回答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种可能性,不如说是一种几乎必然的推测。如果宇宙浩瀚无垠,生命的存在是普遍的,那么我们设想一下,在那些无数的星辰中,总有一些文明,它们的演化历程与我们截然不同,它们的智慧发展轨迹,可能已经远远地超越了我们所能想象的界限。想象一下,人类的智慧,在我们自己的文明内部,就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 回答
    关于龙是否可能是外星生物的探讨,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充满想象力的话题。虽然在科学界,“龙”更多地存在于神话、传说和文化符号之中,但如果我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尝试从一些非主流但逻辑上可能存在的角度去审视这个问题,确实能勾勒出一些耐人寻味的设想。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我们现在所说的“龙”,主要指的是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扎实地触及到了生命存在的化学基础。让我来好好跟你聊聊,有没有可能存在那么一种奇特的外星生命,它们的世界里弥漫着氯气或者氟气,而它们却能安然无恙,甚至以此为生。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地球上的生命,尤其是我们熟悉的大部分生命,基本都是围绕着氧气和碳来构建的。氧气是咱们呼吸用的,它参.............
  • 回答
    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萦绕在人类心头,也激荡着无数的想象。我们确实是地球生物中独一无二的那个,拥有着难以置信的智慧,能够理解宇宙的奥秘,创造出璀璨的文明。而“我们来自外星”的猜想,更是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奇异光芒,吸引着我们去探索那未知的边际。为何我们如此特别?智慧的演化之路要理解为什么只有人类发展出如此.............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宇宙生命存在和物质循环最根本的好奇心。用一种更平实的说法来思考,就是这么长时间以来,有没有“来自别处的遗骸”以某种形式来到我们这里?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可能性。宇宙的广袤与恒星的诞生与死亡:物质的天然“快递员”首先,得明白宇宙有多大,多“热闹”。我们太阳系虽.............
  • 回答
    当然,设想一个碳基生命体,但其生物化学构成却让地球上以碳为基础的人类无法消化吸收,这并非天方夜谭。实际上,从生物多样性和极端适应性的角度来看,这完全是可能的。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论述,希望能为你描绘出这样一种令人着迷的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人类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我们的身体依赖一套复杂的酶系统来分解.............
  • 回答
    关于美国是否可能与外星人建立了联系,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虽然官方层面的说法一直是否定的,但民间流传的故事、一些神秘事件以及公开披露的政府文件,都为这个问题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首先,我们需要区分“联系”的含义。如果“联系”指的是直接的、大规模的、公开的交流,那么目前来看并没有确凿的证.............
  • 回答
    这是一个颇具深意,也极富想象力的问题。当外来种群在印度这片古老土地上扎根,并且面临着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压迫时,他们是否可能爆发起义,进而推翻这个制度?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其中的复杂性,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其内在的逻辑和潜在的阻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外来种群”的定义。这里所说的.............
  • 回答
    复活节岛的巨石像(Moai)为何以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以及它们是否与外星文明有关,是长久以来激发人们想象力的谜团。事实上,科学界和考古学界对此有着更为 grounded 的解释,虽然这些解释也同样引人入胜。为何是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首先,关于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这个说法,虽然很多石像的朝向确实偏向东方.............
  • 回答
    外星生命,究竟会以何种姿态降临于我们的宇宙?这是一个比星辰大海更令人着迷的谜团,一个激发了无数想象的源泉。抛开那些陈词滥调,我们不妨深入思考一下,在无限的可能性中,外星生命可能拥有怎样的形态。首先,让我们跳脱出“人形”的窠臼。人类的形态是地球生命漫长进化史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我们习惯于将自己视为生命.............
  • 回答
    关于西安导游讲解中提到的“段清波教授有观点认为兵马俑可能是外国人设计,中国人制造”的说法,这并非是一个普遍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定论,更像是一个具有争议性、并且需要非常审慎解读的观点。它触及了兵马俑起源、工艺和文化交流等多个复杂层面,背后隐藏着一些考古发现、历史推测和学术讨论。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个说法的由.............
  • 回答
    当然有办法能让一桶水轻松爬升两米高,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科学技术,生活中很多类似的设计都应用了这个原理。如果你想要一个相对简单且容易理解的装置,我猜你心中想的是那种 手动机械式提水工具。咱们可以想象一个最直观的场景:你面前有一桶水,你想把它提到差不多两米高的地方。你想用手去提,但是一整桶水太重了,直接.............
  • 回答
    当然,这里有一些“我可能遇见了假的外国人”的例子,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语言上的“过于”完美与“令人费解”的口音 例子一:中文溜到像母语者,但细节上却“漏风”。 场景描述: 小明在咖啡馆遇到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男子,对方中文说得异常流利,甚至比很多中国本地人都说得好。小明感到非常.............
  • 回答
    我有一个非常纠结的问题摆在面前,它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更像是一场在良心与理性之间,在微观的牺牲与宏观的进步之间拉扯的博弈。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按钮。按下它,世界会立刻、随机地消失一个外星生命。同时,作为交换,世界会新增一名科学家。这个新增的科学家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来自某个地方,可能是某个默默无闻的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相当复杂。假设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拥有和我们相当(或者说“人类科技水平”)的外星文明,他们想要远距离探测地球,判断是否存在智慧生命,那么他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并且在“多近”这个问题上,答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探测能力、目标信号特征以及环境背景的综合阈值。为了讲清.............
  • 回答
    关于霍金“再次警告人类登月”以及“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的消息,这确实是网络上时常出现的一种说法。要判断它的可信度,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和分析。首先,我们来看“霍金再次警告人类登月”这个说法。史蒂芬·霍金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他对人类的未来,包括太空探索,确实发表过许多深刻的见解和警告.............
  • 回答
    当然,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喜欢化学生物领域的女生,在考虑未来专业方向时,确实会想要避开“四大天坑”,同时又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兴趣与现实就业相结合。而你提到的新能源专业,绝对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方向,而且和你的兴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新能源专业和化学生物如此契合。新能源技术的.............
  • 回答
    在跨文化交流中,尤其是在英语母语国家,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对于习惯了不同社交规范的中国人来说,可能并不在意,但落在外国人眼中,却可能勾勒出一种“无礼”的印象。其中一个特别突出的方面,就是对“个人空间”和“非语言沟通”的理解差异。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和一位外国朋友初次见面,在某个社交场合。中国人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