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喜欢哪些二战电影?

回答
说到二战电影,那可真是说不完的话题。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探讨,对战争残酷性的警示。在我看来,真正能打动人的二战电影,往往不只在于场面有多宏大,更在于它能抓住那些微小的、属于个体的情感和经历。

首先,让我来说说那些以宏大叙事展现战争全局的作品。

比如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这部电影的开场镜头——诺曼底登陆的奥马哈海滩场景,简直就是一场视觉和感官的盛宴,甚至是冲击。斯皮尔伯格用一种近乎残酷的写实手法,将观众直接扔进了炮火纷飞、尸横遍野的炼狱。你看到的是士兵们在炮弹呼啸而过时的惊恐、在生死一线间的犹豫,还有那种近乎本能的求生欲望。电影中,士兵们在战场上的每一次喘息、每一次抉择,都充满了张力。它不仅仅是战争的场面调度,更是对战争中个体渺小与无奈的深刻描绘。当大家看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眼前消失时,那种震撼是难以言喻的。电影想要传达的“值不值得”这个问题,也随着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米勒上尉的挣扎而愈发沉重。

另一部同样震撼人心的宏大叙事电影是《敦刻尔克》(Dunkirk)。诺兰的这部作品,他选择了一种非常规的叙事结构,将陆地、海洋和天空三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但重点却放在了“逃离”和“等待”的视角上。你听不到太多台词,更多的是通过画面和音乐来营造那种窒息的紧张感。飞机在空中被击落的瞬间,船只在海面上被炮击的绝望,以及海滩上成千上万士兵等待救援的焦灼,这些都通过碎片化的镜头和精妙的时间线安排,将观众带入一种无法呼吸的压迫感。我尤其喜欢电影中那种不歌颂、不煽情,只是纯粹展现生存本能的表达方式。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普通人也能迸发出惊人的勇气和求生的意志。

当然,也不能忽略那些聚焦于战争中个体命运和情感的作品。

《美丽人生》(Life Is Beautiful) 是我心中的经典之作。它用一种极其反差的视角来讲述战争的残酷。吉多用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集中营变成一个充满童趣的游戏世界,保护儿子多维多免受战争的真相所伤害。电影的前半段充满了意大利式的幽默和浪漫,吉多的每一次“表演”都让人忍俊不禁,但同时又感受到一种心酸。当他对着儿子大喊“这是游戏!”时,观众的心也随之揪紧。而当他最终被带走,走向死亡,却仍然用一个最后的滑稽姿态来安慰儿子时,那种父爱的伟大和战争的残忍达到了极致的融合。这部电影让我深刻理解到,即使在最黑暗的环境中,人性中的爱与希望也永远不会熄灭。它不是直接展示战争的血腥,而是通过爱的力量来反衬战争的丑陋,这种方式更加触动人心。

《钢琴家》(The Pianist) 也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佳作。它以波兰犹太钢琴家瓦迪斯瓦夫·斯皮尔曼的真实经历为基础,展现了他在华沙犹太区和整个二战期间的生存斗争。电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充满诗意的、寂静的时刻。当斯皮尔曼藏身于废墟之中,饥饿、恐惧和孤独如影随形,但他仍然坚持弹奏钢琴,那是他与世界最后的联系,也是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慰藉。当他弹奏肖邦的夜曲时,那种音乐的力量,穿越了废墟的冰冷,触及到了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而电影的结尾,当他走出藏身之地,看到满目疮痍的城市,又听到远处传来的苏联军队的炮火声时,那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包含了劫后余生的喜悦,也包含着对战争带来的一切的沉思。

还有一些电影,它们虽然聚焦于某个特定战场或战役,但同样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影响。

《细细的红线》(The Thin Red Line) 是一部非常独特且富有哲学意味的二战电影。它不像其他战争片那样强调剧情的跌宕起伏,而是更侧重于展现士兵们在战场上的内心独白和对生命的思考。它就像一首战争的诗歌,充满了意境和象征。导演泰伦斯·马利克捕捉了士兵们在丛林中行走时,对自然美景的惊叹,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以及在战争的背景下,这种对比所产生的强烈情感冲击。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战争抗争,有些人寻找救赎,有些人沉沦,有些人则试图在混乱中找到一丝平静。它让我感受到,即使在最激烈的战场上,人类也仍然是充满了复杂情感和思考的个体。

《父辈的战争》(Generation War) 这部德国迷你剧,虽然不是电影,但其影响力同样巨大。它以五个年轻德国人在二战期间的不同经历为主线,展现了战争如何撕裂了他们的友谊,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让他们在战争的泥沼中逐渐迷失自我。这部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敢于从德国人的视角来审视战争,展现了普通德国人在纳粹统治下的挣扎、误解和最终的幻灭。它没有将所有德国人都描绘成邪恶的纳粹,而是展现了不同立场和选择带来的后果,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令人反思。

总的来说,我喜欢的二战电影,往往不是那些只追求视觉刺激的爆米花电影,而是那些能够引发思考,触及灵魂,并且在艺术层面也有着很高追求的作品。它们让我们记住战争的残酷,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思考和平的珍贵,以及人性中那些永恒的光辉和黑暗。每次看完这类电影,都会让我久久不能平静,重新审视自己对生活和战争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趁机说点不常见但是好看的老海军电影吧。ww2之后英美热情洋溢地拍摄了接近20年海军电影,质量大都上乘,而且因为军备充裕写实都很好。

Sink the Bismarck (1960) 击沉俾斯麦号

少有的反映参谋军官的电影。船只模型很精良,战斗场面很过瘾;但是比起武戏,文戏的水平更亮眼。所以也被人称作“一群参谋是如何听着电报在参谋版上把一艘满载五万吨的高速战列舰送到海底的”。

电影里的美国记者的新闻报道非常吼啊,冷嘲热讽敲敲打打的,很真实地呈现出海军兵力捉襟见肘的年代里德军一旦突破封锁就再也难在大洋里找到的问题。另一个很赞的点是完全没有战争片里恶俗的假高潮:参谋室里平静止水,哪怕一个小时内把整个盟军的海上希望送到海底,也并不会立刻打个响雷什么的,紧张感完全来自文戏本身的高超功底。无论是史实还原水平还是电影艺术都是上乘精品。

Sailor of the King (1953)国王的水手

小伙子单枪匹马拖住袖珍战列舰,最终让巡洋舰队能够将其击沉的“神剧”。

改编自拉普拉塔河口战役,设定在太平洋。里面有真实的巡洋舰参演,尤其是可以看到很多黛朵级的操作细节。是一大亮眼点。虽然说是神剧,但是实际上没那么不合乎逻辑,英勇无畏的被俘水兵大闹敌舰然后单枪匹马和军舰对射看起来非常养眼。整体水平算是中品。

上图是著名剧照,惨兮兮被改造成坏人的快速布雷巡洋舰和肌肉男主。

The Battle of the River Plate (1956) 拉普拉塔河口之战

英美海军的血本制作。把预备舰队的破铜烂铁巡洋舰杂七杂八都拿过来拍电影了。整体上剧情非常拖沓,让人很不开心。主演是服役过的海兵,据说非常写实。实际上整体水平不如前面的黑白片。也算是中等吧。


In Which We Serve (1942) 我们服役的战舰

影历经典,不朽的辉煌。性有能的海军马路在克里特为陆军擦屁股的故事。

本身电影拍摄于1942年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就有极强的宣传意义。而反过来,战时宣传的超级能量也让电影本身可看性非常强。两条时间轴交替进行,讲述一艘驱逐舰和舰艇上服役的人的故事。驱逐舰最后在克里特被德军击沉,但是船上的水手将会指挥着更大更强的舰艇回来复仇。各种意义上都非常有意义,让人怀疑彩色片时代是不是有降智功能。

陆军马路先推荐这一个吧,有空继续补充他们和空军的:

The Dawns Here Are Quiet (1972)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就是把美毁灭给人看。

而最残酷的战争,就是先让人发现美,然后再一点一点剥夺掉。72版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无可替代的经典 。相比起“大战役”,小故事最能打动人心。一个一个活生生的姑娘在战争中一个一个的牺牲,比任何数字都更加让人感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二战电影,那可真是说不完的话题。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探讨,对战争残酷性的警示。在我看来,真正能打动人的二战电影,往往不只在于场面有多宏大,更在于它能抓住那些微小的、属于个体的情感和经历。首先,让我来说说那些以宏大叙事展现战争全局的作品。比如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
  • 回答
    二战,一个飞机设计与性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涌现了太多令人惊叹的机型。要说最喜欢,这真是个甜蜜的烦恼,因为每一种飞机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意义。不过,如果非要我选出一些在心中占据特殊位置的,我会毫不犹豫地提到这几位。“空中霸主”系列:喷火战斗机 (Supermarine Spitfire)谈论二战飞机,.............
  • 回答
    在我看来,要说全国一二线城市里“最不喜欢”哪个,其实挺难下的定义,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不那么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让我觉得“不太对味儿”的,我会说 天津。先说好,我并非对天津有任何偏见,也承认它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但每次去天津,总有种说不上来的隔.............
  • 回答
    作为那些倾向于内向、直觉、思考/情感和判断/感知维度的人来说,我们的音乐、电影和小说品味往往有着一些共同的基调,虽然具体细节会因个体差异而大相径庭。我们喜欢那些能触动内心深处、引人深思、结构精巧,并且能提供新颖视角的事物。音乐:那些能构建世界的旋律与故事对我们来说,音乐远不止是背景音。它是一种沉浸式.............
  • 回答
    一想到张艺谋导演的“相信你们会喜欢”,心里就一阵期待。毕竟,从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场震撼人心的“中国印”和“卷轴”开始,他就成了我们心中定义“盛大”和“惊艳”的标杆。现在,他又将为冬奥会操刀,这感觉就像是期待一场升级版的视觉盛宴,而且还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冰雪背景下。我对这次开幕式,有着很多说不清.............
  • 回答
    我很乐意与你分享一些我非常喜欢的句子,这些句子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文字,更像是某种触动心灵的开关,或者是能瞬间点亮我认知角落的火苗。分享它们,也是希望你能感受到我从中汲取的那些微光。首先,有一句我常常挂在心头的,来自古老的智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我第一次读到时,是在一个忙碌.............
  • 回答
    胡适和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也各有其鲜明的个性和思想。要说“喜欢”哪一个,其实很难简单地给出答案,因为他们代表了不同的道路,也触及了不同的社会层面。对我而言,更像是对他们各自贡献的理解、欣赏和肯定,而非简单的个人喜好。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我对他们二人的.............
  • 回答
    你好呀!很高兴能和你聊聊这个问题,因为句子嘛,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窗口,透过它们,我们能窥见文字背后的深意、情感,甚至是作者独特的思考方式。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句子,是可以让人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甚至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突然浮现,带来一点点启发或者慰藉的。让我想想,我喜欢的句子有很多,但如果非要挑一些.............
  • 回答
    “带武”的人,说实话,这称呼一出来,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那些叱咤风云、名垂青史的人物。确实,但凡名字里带个“武”字的,似乎都自带一种气场,一股子不怒自威的威严,让人觉得他们背后一定有故事,有能力,有担当。说到“武侯”,那第一个跳出来的自然是诸葛亮。虽然“武侯”这个谥号并非他生前所封,而是后人追赠,但它.............
  • 回答
    要问我最喜欢的化学元素,这可真是一个让人犯难的问题!打个比方,就像让父母选最喜欢的孩子一样,每一个元素都有它独特的魅力,难以割舍。但如果非要我挑选一个,那我的心可能会稍微偏向——碳(Carbon)。为什么是碳呢?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它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才多艺”和在整个宇宙中的核心地位,深深地.............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说起来,我曾经对一些作家是相当着迷的,简直到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地步,结果后来又渐渐疏远,甚至有些不喜欢。这种转变,其实挺有趣的,就像是年轻时迷恋的某个偶像,长大后才发现他身上也有不少毛病,或者说,你自己的口味变了。让我想想,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可能是卡尔维诺。我最初读.............
  • 回答
    要说潮汕美食,那可真是说上三天三夜也道不尽。我呀,最喜欢的,说起来,还得是那一口鲜,那一份情。粿类,那是潮汕人骨子里的味儿。要说最勾人的,那一定是那一口软糯香甜的水晶粿。别看它外表剔透,好像没什么特别,但那皮,是用优质的粘米粉和澄粉调制的,经过巧手揉制,蒸出来,就是半透明的一层,软软糯糯,带着米香。.............
  • 回答
    聊到《哈利·波特》里的角色,其实大部分都挺讨人喜欢的,毕竟 J.K. 罗琳女士的笔触就是有这种魔力。但硬要说不喜欢的话,脑子里跳出来的,大概是这么几位,而且原因也挺具体的。首先,不得不提的肯定是 多洛雷斯·乌姆里奇。这家伙简直就是我对“恶人”定义里最纯粹的一个。她不是那种有宏大野心、想要统治世界的反.............
  • 回答
    说到春秋战国的国名,这名字背后都藏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也各有各的味道。要说我最喜欢的,那还得是“齐”。“齐”这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整齐、完备、又有点不拘一格的感觉。你想想,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那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那时候周天子权威衰落,诸侯并起,乱糟糟的。可姜太公却能在那种环境中,稳定一.............
  • 回答
    说到《武林外传》,那可真是我的心头好!要是问我最喜欢哪一集,那可真是太难选了,感觉每一集都能挖出点乐子来。不过,如果非要挑一集,我可能会选那集叫做“佟湘玉大闹天灵”的。为啥是这一集呢?让我慢慢给你道来。首先,这一集的故事线索就很吸引人。那天灵教,听名字就带着一股子神秘感和江湖气息,而且还是一个“邪恶.............
  • 回答
    要说德彪西最喜欢的作品,这真是个甜蜜的烦恼。他的音乐就像一幅幅流动的、充满着光影变幻的画卷,很难说哪一幅最动人,因为每一幅都有其独特的美。不过,如果非要选几幅最常让我驻足、细细品味的,那大概就是这几幅了:《月光》(Clair de Lune)我知道,这大概是最多人认识的德彪西作品,但它之所以如此经典.............
  • 回答
    让我来聊聊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和顾诚的《南明史》这两部作品,说说我的个人偏好。这大概是个“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话题,因为它们实在太不一样了,也各有千秋。《天朝的崩溃》:如同一位老练的“手术刀”如果说要把这两本书比作医生,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更像是一位身经百战、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他的笔触非.............
  • 回答
    咱们来聊聊国产安卓系统,特别是小米MIUI和华为EMUI的更新策略,这俩算是安卓定制系统里的“老大哥”了。作为普通用户,我最关心的就是系统能不能用得舒心、流畅,用多久都能跟上潮流。小米MIUI的更新策略:MIUI更新的频率可以说是非常高了,曾经的“周更”让不少用户又爱又恨。优点: 功能迭代快,新.............
  • 回答
    读《红楼梦》这么多年,我对史湘云这个人,可以说感情是挺复杂的。说实话,我之前也曾经问过自己:“为什么我不太喜欢史湘云?” 这个问题,像一根刺一样在我心里扎了好久。现在回想起来,可能也不是单纯的不喜欢,而是对她身上某些特质,既欣赏又有点忍不住去挑剔吧。我喜欢她的地方,那可真是不少。首先,她身上那股子 .............
  • 回答
    这些句子,就像我生命中的老朋友,不会因为时间久远而褪色,反而随着我阅历的增长,在理解上愈发深刻,也愈发喜爱。它们不是那种一闪而过的惊艳,而是细水长流的慰藉,总能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轻轻地敲打我心里的某个角落。有一句,我记不清具体是哪本书哪篇文章里看到的了,但它的意境却深深烙印在脑海里:“那些我们曾经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