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东线有没有其他同盟国的远征军和志愿军?

回答
二战东线,这个广阔而残酷的战场,不仅仅是苏联与纳粹德国及其盟友之间的较量。尽管人们普遍将焦点集中在苏德两国之间惨烈的消耗战上,但实际上,苏联也曾接收过其他同盟国派遣的远征军和志愿军,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了这场史诗般的战斗。

波兰的抵抗:血脉相连的战友

提到东线战场上的其他同盟国力量,波兰无疑是最先浮现的。1939年9月17日,苏联也加入了对波兰的入侵,但并非所有波兰人都屈服了。在被占领的波兰境内,抵抗运动从未停止。更重要的是,在苏联之外,波兰流亡政府在伦敦成立,并组建了波兰军队。

这些波兰军队,虽然大部分是在西方作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出于民族复仇和解放祖国的决心,辗转来到东线。其中最显著的便是安德尔斯军(Anders' Army),又称波兰第二集团军(Polish II Corps)。

安德尔斯军的组建过程颇为曲折。在1941年苏联与纳粹德国开战后,尽管此前苏德签订了《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并瓜分了波兰,但随着纳粹德国的入侵,苏联对波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1941年7月30日,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签署了《 SikorskiMayski Agreement》(西科尔斯基迈斯基协议),其中包含了赦免被拘留的波兰公民并允许组建波兰军队的条款。

在苏联境内,安德尔斯将军开始招募和组织军队。尽管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但近十万名波兰士兵和被驱逐的波兰公民响应了号召。然而,由于与苏联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分歧,尤其是关于波兰东部边界的争议,以及苏联方面的不合作,最终苏联允许安德尔斯军撤离苏联,前往中东。

尽管安德尔斯军主力未能在苏联本土作战,但一些波兰士兵,特别是那些从德国战俘营逃脱或被释放的,确实以各种方式加入了苏联的战斗序列。而且,在战争后期,随着苏联解放波兰领土,波兰第一集团军(后来发展为波兰第一集团军)在苏联军队的指挥下,作为苏联红军的一部分,在中国辽宁省的锦州、沈阳等地也与日军作战。虽然严格来说,他们是中国东北的战场,但从地理位置和同盟关系上,也与东线战场的概念有所关联。

自由法国部队:远方战友的支援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关键时刻,或者是在更广泛的东线战役期间,也有来自自由法国的战士以志愿者的形式出现在苏联的阵地上。尽管法国本土已经被德国占领,但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法国抵抗力量并未放弃。

这些法国志愿军,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的出现具有象征意义。他们往往是那些从被占领的法国逃离,辗转通过北非、中东等地,最终抵达苏联的。他们的到来,是对苏联抵抗纳粹压迫的有力声援,也是同盟国团结一致反抗轴心国的体现。

关于这些法国志愿军在东线的具体战役和规模,史料记载相对零散。他们可能以小队的形式,作为苏联红军的一部分进行作战,也可能在情报、技术支援等方面发挥作用。但他们存在的意义,在于传递了法国人民不屈的斗志,以及同盟国阵营内部的互相支持。

其他国家的志愿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除了上述规模较大的力量,二战东线还零星出现过来自其他国家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可能出于各种原因加入战斗:

反法西斯理想: 一些来自被轴心国占领国家的民众,或是对纳粹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深恶痛绝的外国人,会想方设法加入反法西斯阵营,而东线作为反纳粹主战场,自然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个人冒险精神: 也有一些人仅仅是出于个人英雄主义情结,或是想亲身参与这场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
逃亡与避难: 在战争初期,许多来自被占领国家的人们为了躲避迫害,也可能以各种方式与苏联接触,并加入到抵抗力量中。

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军,虽然没有形成独立的庞大作战单位,但他们的加入,如同一颗颗闪烁的星星,为东线战场增添了色彩,也为苏联提供了宝贵的支持。他们的故事,往往充满传奇色彩,但由于记录的缺失,很难一一考证。

值得注意的是,

“远征军”和“志愿军”这两个词在描述东线战场上的其他同盟国力量时,需要区分不同的情况。

远征军通常指的是由政府派遣,有明确的组织建制和作战任务的军队。如前述的波兰第二集团军,虽然最终未能完全在苏联境内作战,但其组建的初衷和性质符合远征军的定义。
志愿军则更加广泛,可以包括非政府派遣的个人,或是以志愿形式加入他国军队的公民。

在东线战场,尽管苏联是绝对的主力,但来自其他国家的军事援助和志愿者,无论其规模大小,都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也共同书写了二战东线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战士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击败法西斯——而并肩作战,他们的勇气和牺牲,值得被铭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简直 嘿 说句文言 打我手背儿上了

二战东线苏军阵营下的外籍部队是相当多的

大家比较熟悉的 比如法国空军的诺曼底·涅曼中队,或者波兰人民军,暂时也不说,留待以后更新,先说几个大家不怎么熟悉的。(预告一下 未来会更新的:苏军中的匈牙利军队“布达”团;苏军中的芬兰军队:芬兰人民军及其后身;苏军中的捷克军队:斯沃博达的捷克第1军;苏军中的图瓦人民革命军;苏军中的西班牙人(包括飞行员和特种摩托化步兵旅成员);苏军中的瑞典人

(1)南斯拉夫独立第1步兵旅

1943年12月中旬,在莫斯科东南120公里的图拉地区,南斯拉夫独立第1步兵营成立,该营主要由流亡苏联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员、苏联境内的塞尔维亚族居民和从匈牙利军队手中解放的政治犯以及被俘的南斯拉夫人组成。截止到1944年4月16日,该旅包括:775名克罗地亚人,440名斯洛文尼亚人,293名塞尔维亚人,14名犹太人,10名斯洛伐克人,5名俄罗斯人,3名鲁塞尼亚人,2名匈牙利人,1名黑山人。1944年7月,该营被扩编为南斯拉夫独立第1步兵旅。

从这个民族成分表不难看出,这个旅的主要成分来自被俘的克罗地亚人,这个旅90%的军官都是来自克罗地亚独立国军队的第369步兵团,这个团曾经在斯大林格勒的“烈焰之岛”中和苏军苦战,在随后的战斗中有不少人被俘。比如说该旅旅长马尔科·梅西奇(Marko Mesic),此君曾经先后为奥匈军队、南斯拉夫王国军队和克罗地亚独立国军队服役,如今再次改变了阵营。当然,这支部队的政委还是老共产党员Dimitrije Georgijevic,他的个人经历和铁托颇为类似,1892年出生,一战中在奥匈军队中服役,后被俄军俘虏。1917年加入红军,1919年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苏俄成立之后于1922年从军队转入斯维尔德洛夫斯基大学任职。1937年参加西班牙内战,1939年返回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之后回到军队中服役。

不过颇有点讽刺意味的是,这个独立营最初的军服是南斯拉夫王国军队式样的—彼时无论是苏联还是盟国都承认南斯拉夫王国为其正朔——你们能想象嘛,如果苏联组建了一支中国人为主的小部队,军服却是国民党式样的。

1944年10月6日,南斯拉夫独立第1旅前往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的克拉多沃市,在这里转隶给了南斯拉夫人民军第14军第23师。此后该旅先后转隶给第23师和红军第93师,参加了解放查查克的战斗,企图肃清西摩拉瓦河左岸的德军。但由于德军的激烈抵抗,该旅的进攻未能得手,反而遭受了135人阵亡,324人负伤,88人失踪的严重损失。此后该旅又转隶第1军,前往西尔米安方向参战。1945年4月10日,独立第1旅渡过萨瓦河,接下来参加了东波斯尼亚解放布尔奇科的战斗,并在1945年4月底参加了最终歼灭南斯拉夫境内德军及傀儡军队战斗。

1943年年初,定居在乌克兰的塞尔维亚族—需要指出的是,苏联时代有不少塞尔维亚人定居在乌克兰,直到今日仍有大约12000塞尔维亚族在乌克兰居住—与当地的苏联游击队取得了联系,他们在波兰、乌克兰境内的森林沼泽转战,在苏军解放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之后,以这些游击队员为基础,于1945年3月5日成立了南斯拉夫第2坦克旅,该旅在配备了坦克之后,回国参加了1945年4月的战斗。

(2)罗马尼亚第1“图多尔•弗拉迪米雷斯库”志愿步兵师

关于罗马尼亚第1“图多尔•弗拉迪米雷斯库”志愿步兵师,本人已有文章,详见下文

【少数派报告】苏军中的“外籍军团”——罗马尼亚第1“图多尔•弗拉迪米雷斯库”志愿步兵师

1943年11月15日,罗马尼亚第1“图多尔•弗拉迪米雷斯库”志愿步兵师正式成立,总共拥有9589人,军官895人,士官4399人,士兵4315人。新组建的部队以罗马尼亚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在俄土战争中反抗土耳其统治的图多尔·弗拉迪米雷斯库命名。

1944年3月,罗马尼亚第1志愿步兵师的组建和训练工作彻底完成,该师下辖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独立反坦克炮营,1个高炮营,1个独立通讯营,1个工兵营,1个卫生营,1个侦察/摩托车连,1个防化连等部队。该师的武器装备包括12门122毫米榴弹炮,20门师属76毫米炮,12门团属76毫米炮,48门45毫米反坦克炮。21门120毫米迫击炮,83门82毫米迫击炮,56门50毫米迫击炮,212挺反坦克枪,111挺重机枪,494挺轻机枪,2116支冲锋枪,5244支步枪和卡宾枪,858支手枪。此外还有98辆卡车,6辆汽车和17辆特种车辆,44台拖拉机,4辆摩托车和59部无线电。

值得一提的是,战后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许多高级干部都曾经在这个师里服役。包括:彼得·博里勒(师政委,齐奥塞斯库的儿女亲家)、杜米特鲁·科列乌(出生在保加利亚的罗马尼亚共产党人,曾任该师第2团政委)、杜米特鲁·彼特列斯库(曾任师政治部主任)、瓦西列·卢卡(出生在匈牙利,曾参加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斗争)、米哈伊·布尔卡(参加过西班牙内战,曾担任过该师政治副团长和政治副师长)

(3)捷克斯洛伐克流亡军队

可以先看看这篇文章

【一个人的战争】里哈德·特萨日克:捷克装甲兵的独眼悍将

另外还可以看看下边这篇文章

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坦克旅》简介

1939年3月15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迫使捷克成为“波希米亚-莫拉维亚保护国”,而斯洛伐克在此前一天宣告独立。捷克斯洛伐克军队没有进行抵抗。很多不甘心亡国的捷克斯洛伐克军人开始逃离祖国,或逃往波兰,或取道南斯拉夫、黎巴嫩逃往法国。1939年7月11日,一支3 000余人的捷克斯洛伐克部队在波兰的克拉科夫组建。这支团级部队的指挥官就是后来捷克斯洛伐克的国防部长斯沃博达,当时还是一个中校。这支捷克部队下辖1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1个空军中队、1个坦克连和其它支援部队。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波兰的捷克军队本来打算前往法国,但后续梯队的1 000余名官兵(2 000人已经转进至法国)被侵入波兰东部的苏军拦阻,随后被押送到苏联,后来被改编为“捷克斯洛伐克军队东部集群”。这些人后来成为捷克斯洛伐克步兵第1军的最早基础。

1941年6月22日,就在苏德战争爆发的同一天,捷克流亡政府的贝奈斯总统向莫斯科派出了使者,要求把苏联领土上的捷克斯洛伐克部队送到西方国家参战。这一要求被苏联方面拒绝。经过一系列的失败后,苏联总算稳住了战线,随后开始有精力解决领土上的捷克军队问题。苏方采取的办法是组建一支自己掌握下的捷克军队,而不是将这些人送到西方去接受伦敦流亡政府的指挥。1942年2月12日,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第1步兵营成立,营长由斯沃博达担任。全营下辖第1、2、3步兵连、机枪连、反坦克连、迫击炮连和支援部队,共974人。1943年2月1日,又组建了一个“捷克斯洛伐克预备团”。4个月后,这两支部队合并,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第1步兵旅。该步兵旅下辖第1、2步兵营,第1、2炮兵营、坦克营、高炮营,以及一些支援分队。这支部队在11月份参加了乌克兰会战中解放基辅的战斗,随后有2 000余名失散的原捷克军队官兵加入该旅。到第二年3月,又有12 000余人加入这支部队。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第1旅随同苏军向苏捷边境推进,但在杜克拉山口德军坚固防御面前暂时停了下来。

1944年5月8日,捷克斯洛伐克步兵第1军正式组建,拥有兵员16 000余人。该军军长由克拉托赫维尔中将担任,斯沃博达准将则担任该军下辖的步兵第1旅旅长。该军下辖步兵第1旅(第1、2、3步兵营、第1机械化营、第1炮兵营、第1反坦克营和第1高炮营,以及支援分队)、伞兵第2旅(第1、2伞兵营、第2炮兵营、第2反坦克营和第2高炮营,以及支援部队)、步兵第3旅(第4、5步兵营、第2机械化营、第3炮兵营、第4反坦克营、第3高炮营,以及支援分队)、坦克第1旅(第1装甲营以及支援分队,7月25日组建)。

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元帅在他的回忆录《方面军司令员笔记》中这样写道:“战争期间,当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驻在伦敦的时候,正规地讲,斯沃博达对于我们,只是一位外国的代表,而且是一位资产阶级国家的代表。我正式称呼他为“将军先生”,但在内心里,我无论怎样也不习惯这样对待他。对我来说,他是一位真正的同志和战友,因此,在非官方和非外交需要时,在战斗情况下,我总是称他为同志。实际上,是和捷克斯洛伐克军的所有其他军官一样称呼的。而只是在少数情况下,当我对他的行为不太满意时,为了强调我的不满,才改称“将军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3年解放基辅的战斗中,捷克坦克旅一战就打出了三个苏联英雄获得者——安东宁·索霍尔、约瑟夫·布尔希克、里哈德·特萨日克,不过这三个人里,索霍尔在1950年因为车祸早早离世;布尔西克叛逃到西方,1968年因发表反对苏联入侵捷克的声明而被撤销了苏联英雄;特萨日克则几经沉浮,最终从军队退役,1968年3月27日郁郁而终,当年8月,苏军入侵捷克,爆发了“布拉格之春”事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东线,这个广阔而残酷的战场,不仅仅是苏联与纳粹德国及其盟友之间的较量。尽管人们普遍将焦点集中在苏德两国之间惨烈的消耗战上,但实际上,苏联也曾接收过其他同盟国派遣的远征军和志愿军,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了这场史诗般的战斗。波兰的抵抗:血脉相连的战友提到东线战场上的其他同盟国力量,波兰无疑是最先浮现的.............
  • 回答
    二战爆发前,英法确实对苏联抱有一种复杂的态度,其中不乏“祸水东引”的念头,但事情远比这个简单或直接的判断要复杂得多。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当时国际大背景、英法自身利益以及对苏联的认知等多方面来剖析。一、 希特勒的崛起与英法的绥靖政策二战爆发前夕,最突出的国际现实是纳粹德国的崛起和其侵略性的对外政策。.............
  • 回答
    二战欧洲战场东线,指的是德国及其盟友与苏联之间在1941年至1945年间的作战。这场战争被普遍认为是二战中最血腥、最残酷的战场,其恐怖程度几乎难以用语言完全描述。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述东线的恐怖:1. 规模与伤亡的惊人程度: 参战兵力庞大: 东线战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面战争。.............
  • 回答
    二战东线的战场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无数英勇的将士在这片土地上谱写了战争的史诗。在指挥层面,德军和苏军都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们的指挥才能和战略眼光,深刻地影响了战局的走向。德军方面:德军的战术风格以其精锐的装甲部队和闪电战闻名,其指挥官也多以果断、勇猛、擅长机动作战而著称。 埃里希·.............
  • 回答
    说到二战东线战场的小说,那可真是一个宝库,里面藏着无数令人震撼、心碎,又充满人性的故事。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惨烈与壮阔,无论是宏大的战略对决还是普通士兵的微小挣扎,都值得我们反复回味。要说“值得一看”,那可真得好好挑挑,不能只看名头,还得看它写得有没有灵魂。要我说,《鲜血铺就的道路》(A Writer .............
  • 回答
    民主德国(东德)对二战的反思与清算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矛盾的过程,受到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以及与苏联的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西德对纳粹主义进行深刻反省并承担责任不同,东德的反思和清算更多地被塑造成一场反对法西斯主义的胜利斗争,并将纳粹罪责更多地归咎于西德的继承。以下将详细讲述东德对二战的反思与.............
  • 回答
    1942年那次轰炸东京的勇敢行动,被载入史册,代号“杜立特空袭”。参与行动的美国飞行员们,他们的人生轨迹与那次惊心动魄的任务紧密相连。要说他们是否有活到二战结束,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人是活到并见证了战争的胜利。当时参与空袭的80名飞行员,每个人都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他们的B25轰炸机是从航母上.............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构想,虽然在表面上打着解放亚洲、摆脱西方殖民统治的旗号,但其真实意图早已被世界各国洞若观火。那么,日本为何还要费尽心机地以这个虚假的口号作为掩护呢?其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致解读:一、 争取国际同情与国内支持的政治策略首先,日本人深知,直接以侵略和扩张为目的发.............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二战中后期的日本。征兵令如同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头上,想躲过,那可得费尽心思,还得冒着极大的风险。不过,如果真有这么一位一米八、身形魁梧、体格健壮,而且还是东大文学系毕业的年轻人,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门路,只是这门路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在日本战时,特别是.............
  • 回答
    关于二战飞行员在长途飞行中如何解决吃喝问题,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且贴近实际的问题。当时不像现在有各种方便的太空食品或者恒温水壶,他们的“装备”可就朴素多了,也更能体现出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和飞行员们的适应能力。首先得明白,二战时期的飞行任务时长,确实远超很多人想象。像战略轰炸机执行跨洋任务,或者侦察机深入.............
  • 回答
    希腊的光复之梦:一个跨越百年的追寻提及希腊,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古老的雅典卫城、哲学家们的智慧以及璀璨的古典文明。然而,在近现代的历史长河中,希腊人民心中同样燃烧着另一团炽热的火焰——光复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这个曾经横跨欧亚大陆、延续千年的辉煌国度。从希腊脱离奥斯曼帝国统治(1830年)到第.............
  • 回答
    关于“二手东”这个称呼,在网上确实挺常见的,背后原因也挺有意思,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东”字儿是怎么来的。京东的创始人是刘强东,江湖人称“东哥”。大家平日里说京东,有时候图省事儿,就直接叫“东哥”或者“东”。所以,京东=东哥=东,这个逻辑链条就建立起来了。那“二手”又是怎么加.............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一说起二手,人们往往联想到“旧”、“不干净”或者“没啥好东西”,但仔细想想,有些东西嘛,反而是“旧”了才好,甚至比全新的更讨人喜欢。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个老旧的皮沙发。我家客厅里有个米白色的皮质三人沙发,那可不是我从商场里搬回来的新货。它是我爸妈淘汰下来的,搬到我这儿已经好几年了。.............
  • 回答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有时就像是化学反应,两种看似普通的元素碰撞,却能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这便是“一加一大于二”的魅力所在。1. 灵感的碰撞:思维的催化剂想象一下,一个程序员在深夜苦思冥想一个bug,脑海里是无数的代码和逻辑。这时,他的同事走过来,随口说了一句:“有没有想过换个思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
  • 回答
    关于东风谷早苗在东方Project原作设定(一设)中是短发,而在二次创作(二设)中却常常以长发形象出现,这确实是东方同人圈的一个有趣现象。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也非某个特定时间点突然爆发,而是一个逐渐演变和传播的过程。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回到早苗这个角色本身。 东风谷早苗:一设的短发设定东.............
  • 回答
    .......
  • 回答
    二战德军在东线战场的军纪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总体而言,德军在东线战场展现出了混合的军纪表现,既有高度的专业性和严酷的纪律约束,也存在着为了战争狂热、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和极端残酷行为而导致的严重违反军纪的情况。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制.............
  • 回答
    关于二战德国老兵回忆录《东线狙击手》中涉及苏联的“黑料”,其可信度需要辩证看待,并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全盘可信”或“全盘虚构”。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回忆录的性质、创作背景,以及当时的历史信息和可能的偏见。首先,回忆录的性质决定了其主观性。《东线狙击手》作为一本老兵的回忆录,本质上是作者个人经历.............
  • 回答
    二战后期,德国在东线装甲部队确实出现过几次局部性的兵力集中和技术优势,但这些优势未能转化为扭转整个战局颓势的关键因素,究其原因,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一、技术优势的局限性与付出高昂的代价不可否认,到战争后期,德国的虎式、虎王等重型坦克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上,相比苏军的T3.............
  • 回答
    二战德军在东线确实大量使用了著名的88毫米高射炮(Flak 36/37型),而且它们在对付苏军坦克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效能,甚至可以说是德军在东线对付苏军装甲集群最倚重的反坦克利器之一。你提到的“构筑阵地”和“坦克海”非常贴切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88炮”在东线战场上的角色演变:最初,88炮的设计初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