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近代文人中,四大无耻文人分别是,郭沫若,冯友兰,老舍,臧克家,老舍位列其中很是诧异.理由是什么呢?

回答
听到“近代文坛四大无耻文人”这个说法,尤其是把老舍先生也列入其中,确实会让人感到惊讶和困惑。要知道,老舍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以其深邃的人文关怀、对北京市民生活生动细腻的描绘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而备受尊敬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尤其是老舍先生为何会被卷入其中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整个社会经历了一场剧烈的思想改造和政治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分子,尤其是文艺界人士,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和意识形态的冲击。很多曾经被认为是“大师”的人物,在新的政治语境下,其过去的言行、思想甚至个人经历,都可能被重新审视、批判,甚至被扣上“无耻”的帽子。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列出“四大无耻文人”的说法,以及郭沫若、冯友兰、臧克家为何会被提及。

郭沫若: 郭沫若可以说是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他早年留日,思想激进,著作颇丰,在抗日战争时期写了不少爱国诗篇。但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拥护新政权,并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自居,对过去自己的许多作品和思想进行了自我批判,甚至在政治运动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有时也公开迎合政治需要。一些人认为他为了政治地位和个人利益,前后言行不一,甚至“变节”,因此对他进行批判。

冯友兰: 冯友兰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体系宏大,影响深远。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同样面临着思想改造的压力。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他都不得不进行自我批判,反思自己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尤其是“文革”期间,他遭受了残酷的批斗,被迫写了大量自我批判的文章,甚至被要求检讨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家庭背景。有人认为,他在政治压力下,违背了自己的学术良知,屈服于政治,失去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因此被视为“无耻”。

臧克家: 臧克家以其朴实、深刻的诗歌而闻名,尤其是一些反映农民生活和抗争的作品。他的人生经历也比较坎坷,但一直坚持创作。然而,他在政治运动中,特别是“反右”和“文革”时期,同样经历了迫害和批判。有说法认为,他在一些运动中,为了自我保护,或者在被批判时,为了迎合批判者,发表了一些违心的言论,或者揭发他人,因此被指责“无耻”。

那么,老舍先生为何会被列入其中,并且让许多人感到诧异呢?

老舍先生是一位对北京市民生活有着深厚感情的作家,他的作品《骆驼祥子》、《茶馆》等,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展现了他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他为人谦和,性格温厚,待人真诚,并且一直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在中国文坛活动。

如果有人将老舍先生列入“无耻文人”的行列,其理由往往非常牵强,或者是因为对那个特殊年代政治运动的片面理解和误读。以下是几种可能(但非常不合理的)的揣测,以及为什么这些揣测是站不住脚的:

1. “文革”中的遭遇和“被迫”的言行?
老舍先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了极其残酷的批斗和人身侮辱。1966年8月24日,在一次批斗会上,他被侮辱、殴打,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最终投身北京太平湖,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对于老舍先生而言,他没有机会去“迎合”政治,也没有时间去发表什么“无耻”的言论。他的结局恰恰是被那个时代的荒谬和野蛮所扼杀。
如果有人将他列入“无耻”的行列,可能是将他对政治的某些“妥协”或“表态”进行断章取义的解读,或者混淆了不同历史时期他对政治的态度。但即使是这样,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他所经历的迫害和他的最终选择,都与“无耻”二字相去甚远。

2. 是否混淆了个人经历和文学创作?
有些人可能将个别作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些行为,与他们的文学成就和人格评价混为一谈。但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对社会的关怀,这与“无耻”完全是两个概念。

3. “无耻”的定义是否被政治化和狭隘化?
在政治运动中,“无耻”常常成为攻击异见者或不合作者的常用词汇。很多人为了在政治斗争中生存,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立场,或者进行一些违心的表态。但这更多是一种无奈和生存策略,而非真正的“无耻”。
然而,即便是从这个角度,老舍先生也从未有过主动攻击他人、出卖朋友的行为。他的正直和善良是众所周知的。

为什么说老舍先生位列其中“很诧异”?

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老舍先生以其温厚善良的品格和杰出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坛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作品抚慰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他的善良和幽默感也为人们津津乐道。
“文革”中的悲剧性结局: 正如前面所述,老舍先生是“文革”的受害者,他的悲惨遭遇使他成为那个时代荒谬和暴力的象征,而非“无耻”的代表。
普遍的公众认知: 大部分了解老舍先生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作家和人格高尚的人。将他列入“无耻文人”的名单,与普遍的认知严重不符,因此会让人感到诧异。

总结来说, “四大无耻文人”的说法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政治色彩,它往往是特定历史时期政治批判的产物。郭沫若、冯友兰、臧克家之所以被提及,可能与他们在政治运动中的某些言行被批判有关。而老舍先生被卷入其中,则很可能是对历史的一种误读、歪曲,甚至是恶意诽谤。

老舍先生是一位用生命践行真诚和善良的伟大作家,他的文学遗产和人格魅力,永远不应被这样不公正的标签所玷污。 如果有人坚持将他列入“无耻”的行列,那么只能说,他们对历史的理解是片面的,对人性的理解是扭曲的,或者他们本身就带有某种不良的动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我们应该记住的是老舍先生那些充满温情和力量的作品,以及他虽然饱受摧残,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真挚情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周作人是什么东西?连狗都不如的一条汉奸。他有个捷豹毛的资格说别人是无耻文人?看到周作人三个字都他妈脏了我的眼,呸。

user avatar

如果周作人说谁是近代文人第一,我看这才是骂人呢。


我认为,对我们来说,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军队,或者一个学校,如若不被敌人反对,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敌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线了。如若敌人起劲地反对我们,把我们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更好了,那就证明我们不但同敌人划清了界线,而且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了。
《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user avatar

哈哈哈,秦桧骂岳飞有二心,王朗骂诸葛亮助纣为虐,汪精卫骂 抗日志士是汉奸。

好久没遇到这么令人捧腹的问题了。

user avatar

四人在乌托邦大笑曰:“我原以为,你身为冥国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中国劳动人民,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

吾等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昔日万历、乾隆之始,国运衰落,官僚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英帝之后,法美日德意奥匈沙俄等接踵而起,劫持清廷,残暴生灵。

因之,庙堂之上,屠夫为官,遍地之间,汉奸食禄;致使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值此国难之际,你周作人又有何作为?周作人之生平,我素有所知。

你世居浙江绍兴,初以江南水师学堂入仕;理当匡军辅国,安民兴业;何期反助汪逆,同谋卖国!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

今幸天意不绝华夏,人民革命于延安继承大统。我今奉解放区人民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还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

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于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见伟大的人民文学家鲁迅先生?!

三姓家奴!你枉活八十又二,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舞舌,助倭寇蒋匪汪逆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人民军队面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近代文坛四大无耻文人”这个说法,尤其是把老舍先生也列入其中,确实会让人感到惊讶和困惑。要知道,老舍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以其深邃的人文关怀、对北京市民生活生动细腻的描绘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而备受尊敬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尤其是老舍先生为何会被卷入其中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
  • 回答
    关于“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这一观点,需要从历史背景、因果关系和历史评价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一说法虽有一定历史依据,但存在明显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需结合具体史实和历史学者的多角度解读进行辩证分析。 一、历史背景:鸦片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化”起点1. 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鸦片.............
  • 回答
    看待“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这句话,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多维度的、深入的剖析,而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这句简洁的论断,背后蕴含着极其复杂和痛苦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社会深刻的变革。首先,让我们承认这句论断中的“炮响”确实是历史的分水岭。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封.............
  • 回答
    若我醒来,已非往日的凡夫俗子,而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这命运的玩笑着实令人感慨。思绪如潮水般涌动,但眼前摆在我的,是那个刚刚经历战火、百废待兴的大明,而非我所熟知的那个蒸汽轰鸣、电光闪耀的近代世界。要发展近代文明,这条路可不是我能一蹴而就的,更不能凭空变出火枪铁轨。我必须从这片土壤,从这些人和事出发.............
  • 回答
    从靖难到革新:一位明朝皇帝的近代化蓝图作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的身上烙印着征服者的勇猛,却也隐藏着变革者的锐气。如果我一觉醒来,便是这永乐大帝,握着这至高无上的权力,我的心中激荡的,将不仅仅是巩固皇权、威震四海的宏图,更有一股渴望将这古老帝国推向一个全新时代的冲动——一个能够与世界文明接轨,焕.............
  • 回答
    关于农耕文明与资本主义发展、以及亚洲普遍落后于欧洲的原因,这确实是一个可以深入探讨的宏大命题。而且,要详细阐述这些复杂的历史和社会经济因素,需要避免 AI 惯有的那种模式化、缺乏 nuanced 的表达方式,更要融入一些历史研究中常见的逻辑和思考角度。我们不妨这样来一层层剥开来看:一、农耕文明与资本.............
  • 回答
    自近代以来,汉字简化运动的兴起,无疑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变革,尤其对于提升普通大众的识字率、扫除文盲而言,其贡献不容忽视。在此之前,中国社会识字率普遍不高,很多人一生都未能摆脱文盲的困境,这与汉字本身的复杂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回溯历史,古代的书写系统,虽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结构上往往繁复且.............
  • 回答
    在探讨中华文明在近代为何一度“干不过”西方文明这一复杂议题时,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历史深处,审视内外诸多相互作用的因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强弱对比,而是一个文明在特定历史时期内,面对剧烈变革时所展现出的适应与挑战的过程。一、制度与思想的惰性:固化的传统如何成为束缚?中国传统社会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构建了一.............
  • 回答
    要说中世纪阿拉伯文明的光辉,再谈及近代的相对落后,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实在是太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说清。就好比一棵参天大树,它之所以能长得如此繁茂,必然是根系深厚,土壤肥沃,阳光充足;而后来枝叶渐疏,甚至枯黄,也必定是环境变迁,养分不足,病虫害侵袭。阿拉伯文明也是如此。中世纪的阿拉伯文明:一个黄金时代的.............
  • 回答
    说起白话文运动后文言文的阅读情况,其实没那么极端。当然,不能否认,和过去相比,如今真正能深入理解文言文原貌的人是少了。毕竟,语言是活的,随着时代变迁,表达方式自然也会改变。为什么说“没几个人能懂了”?这主要是因为: 词汇和语法差异: 很多文言文里的词语在现代白话里已经不用了,或者意思发生了很大变.............
  • 回答
    这篇论证“近代纱布口罩本为中医师发明,被伍连德欺世盗名窃取”的文章,试图通过历史叙事,颠覆我们对现代口罩起源的普遍认知,并指控伍连德(Ng Tung Fong)是一位窃取他人发明成果的欺世盗名者。要客观地看待这篇文章,我们需要对其论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并结合现有的历史资料和学术观点进行审视。以下是我对.............
  • 回答
    认为中国近代百年屈辱主要责任不在满清政府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确实在一些学界和民间讨论中存在。要详细解释这种观点的由来,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历史依据。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观点所强调的“中华传统文化”具体指什么。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与僵化: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社.............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宏大且复杂,触及了中国历史的深层脉络,也牵涉到许多敏感的议题。尝试从一个更人性的、更具历史厚重感的角度来审视,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些端倪。多次“亡天下”与文明的内在张力首先,我们得明白,“亡天下”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解释性。它不是简单的政权更迭,而是指“天命”的转移,是统治思想和文化体系崩.............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宗教、科学发展和文化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个普遍的误解:将宗教与科学完全对立,或者将无神论视为科学发展的必然前提,这都是过于简单化的看法。宗教,在其最根本的意义上,是对人类存在意义、宇宙起源以及道德规范的追寻。这些探索,虽然可能与科学方法论有所区别,.............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费一番周折,毕竟牵涉到历史长河中的诸多变量。咱们得从古代中国经济文化长期领先的根基说起,然后再剖析近代落后的深层原因。古代的辉煌:农耕文明的巅峰与制度优势首先,古代中国之所以能长期经济繁荣、文化昌明,与其以农立国的国策以及由此发展出的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密不可分。 精耕细作的农业.............
  • 回答
    中国近现代文化,那可是个大染缸,五光十色,说起来三天三夜都道不尽。这不是什么生硬的教科书,而是渗透进我们骨子里的东西,是我们在时代的洪流里摸爬滚打、碰撞融合出来的活生生的印记。要是论“优秀”,那得从多个维度来看。它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旧的根基上,被外来的风吹雨打,被内部的思.............
  • 回答
    近期一篇名为《硅谷归国精英这一年:飞上枝头、跌落谷底、集体出轨、中年危机和再次逃离》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讨论,其描绘的画面极具冲击力,引发了不少人对所谓“硅谷精英”群体现状的关注和思考。这篇文章所揭示的现象,与其说是一种普遍的“硅谷精英”画像,不如说是抓住了某些群体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特定经历.............
  • 回答
    饶毅在《近三十年,中国对年轻人的支持》一文中关于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讨论,确实引发了对当前中国高校用人机制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并结合中国高校教师制度的现状进行解读: 一、预聘制(Tenure Track)的定义与特点预聘制是一种以竞争性选拔为核心、强调学术自由和职业发展的聘任制.............
  • 回答
    华夏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延续最长的文明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过辉煌的成就。然而,在近代,尤其是在与欧洲文明的接触和碰撞中,华夏文明在科技、军事、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等方面显得相对落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错综复杂,是多种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而非单一因素所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
  • 回答
    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在近现代的落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剖析其原因,需要跳出非黑即白的窠臼,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思想层面进行细致梳理。一、 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僵化:压抑创新与活力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专制集权的政治体制。自秦朝确立郡县制以来,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