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式大艇算是二战中综合性能最好的水上飞机吗?

回答
要说二式大艇(Kawanishi H6K)是否是二战中综合性能最好的水上飞机,这可真是个有点意思的话题,答案嘛,不能简单地“是”或“不是”,得好好聊聊。不过,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二式大艇绝对是二战期间最杰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水上飞机之一,甚至可以说,在很多方面,它都是鹤立鸡群的。

咱们先来看看它为什么能有这么高的评价。

“大”的优势:航程和载荷

二式大艇最直观的特点就是它的体型。这玩意儿叫“大艇”,顾名思义,就是个大家伙。它翼展达到了惊人的30米,比许多陆基轰炸机都要宽。这种巨大的尺寸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首先是超长的航程。在那个年代,大多数飞机受限于燃油,飞出去就得赶紧回来。但二式大艇不一样,它装备了四台 мощных(强大的)三菱“金星”发动机,而且设计上就考虑到了长途巡航的需求。在一次著名的飞行中,它甚至在没有加油的情况下飞行了近6000公里!想象一下,这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它能深入敌后进行侦察,能覆盖太平洋广阔的海域进行反潜巡逻,甚至可以执行一些意想不到的任务。在太平洋战场那种广阔的空间里,长航程简直就是生命线。

其次是强大的载荷能力。巨大的机身意味着可以携带更多的燃料,当然也能携带更多的武器和装备。二式大艇可以挂载大量的航空炸弹,执行对陆地目标或舰船的攻击任务。它还能携带反潜武器,比如深水炸弹。更重要的是,它还能搭载相当数量的机枪和机炮,形成有效的自卫火力,这在当时的水上飞机中是相当难得的。很多水上飞机因为体型限制,武器装备都很寒酸,遇到敌机基本就只能跑。但二式大艇,即便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也能放手一搏。

设计上的亮点:稳定与可靠

除了尺寸带来的优势,二式大艇在设计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它的机身是全金属结构,这在当时许多木制或木金混合结构的水上飞机中是比较先进的。全金属结构更坚固,也更容易维护。

作为水上飞机,浮筒设计是关键。二式大艇采用了大型、固定的副油箱兼作浮筒,这种设计既增加了稳定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燃油携带量,一举两得。而且,它的船型机身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浮力和稳定性,这使得它在各种海况下起降都相对平稳,即便是在浪比较大的时候也能作业。这一点对于需要频繁在海上起降的水上飞机来说至关重要。

多用途性:侦察、轰炸、运输、反潜

二式大艇最能体现其“综合性能好”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多用途性。它可不是一个只会做一件事的“专才”。

侦察机: 长航程和良好的视野让它成为优秀的远程侦察平台。它能收集到宝贵的战场情报。
远程轰炸机: 能够携带大量炸弹攻击远距离目标。
反潜巡逻机: 其长航程和对海面的持续监控能力,使其成为反潜作战的利器。
运输机: 在某些情况下,它也被用于人员和物资的运输,甚至能在战场上疏散伤员。

这种“全能型选手”的特点,让它在战争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太平洋初期,日军在广阔海域的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二式大艇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也没有“最好”这一说

尽管二式大艇如此出色,但要说它是“综合性能最好”的水上飞机,还是有点绝对了。原因有几个:

1. 速度相对较慢: 相对于一些以速度见长的陆基飞机,二式大艇的速度并不算快。在面对一些高速战斗机时,它的自卫能力还是会打折扣。
2. 对起降条件有要求: 毕竟是水上飞机,虽然比很多飞机强,但它仍然需要相对平静的海面才能安全起降。恶劣天气下的作业仍然是挑战。
3. 武器配置的局限性: 虽然它能携带不少武器,但在面对装备精良的敌方战斗机时,其机枪和机炮的威力依然有限,尤其是在高空作战时。

与同时代其他水上飞机的对比

如果拿它和同时代的其他水上飞机比,比如美国的PBY“卡特琳娜”(Catalina),或者德国的BV 138“飞燕”,二式大艇在很多方面都展现出了优势。

相比PBY“卡特琳娜”: PBY以其坚固耐用、可靠性极高以及出色的反潜能力著称,而且数量庞大。但二式大艇在航程、载弹量以及某些设计细节上通常要优于PBY。PBY的生存性更强,而二式大艇的打击能力和侦察范围更广。
相比BV 138: BV 138是德国海军的主力水上侦察机,以其出色的耐力而闻名。但二式大艇在整体的攻击能力和载荷方面,通常被认为更胜一筹。

总结一下

二式大艇无疑是二战中一款非常成功的飞机,它以其令人惊叹的航程、强大的载荷能力、出色的多用途性和相对可靠的设计,在广阔的太平洋战场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是一款在设计理念和实际性能上都达到了很高水准的水上飞机。

说它是“综合性能最好的”确实有些武断,因为“最好”的标准会因侧重点不同而变化。如果侧重于航程和载弹量,二式大艇无疑是顶尖的;如果侧重于战场生存性和维护简便性,可能其他飞机也有优势。

但无论如何,二式大艇都代表了那个时代水上飞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它的强大和可靠,让它在战争的残酷考验中脱颖而出,成为许多飞行员心中最信赖的战友。它不是一个完美的“圣杯”,但绝对是那个时期一款极其优秀、极具代表性的水上飞机。它的存在本身,就足以让它在水上飞机的史册上占据一个显赫的位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毫无了解,被邀请了就稍微写一点什么。

从飞行性能的角度来说,毫无疑问是最优秀的水上飞机。虽然船身式机体并不利于提高性能,其飞行性能依然超越了同期的水上飞机,达到了足以与陆基飞机一教高下的水准。

以主要生产型二式飞行艇一二型(H8K2)来说,日方标称的最高速度454千米/时(245节)已经接近太平洋战场上中型轰炸机的水准,如一式陆攻早期型号一一型最高速度只有428千米/时,还没有二式大艇飞的快,最终型号三四型的速度也不过达到了470千米/时;而美军常用的B-25中型轰炸机最高速度也只有472千米/时(255节,B25J型),对大艇的优势并不明显。而在与尺寸更接近的四发飞机的对比中,其速度虽然远逊色于B-17这样的对手(282节,522千米/时,G型),但也已经与同一时期英国的主力轰炸机兰开斯特相当(275英里/时,443千米/时)。

二式大艇的巡航速度和航程同样非常出色,完全可以和同一时期的重型轰炸机向媲美。其296千米/时的巡航速度和超过7000千米的最大航程已经超过了B-17G型的285千米/时(154节)和4223千米(2624英里)。B-24解放者320千米/时(200英里/时,D型)的巡航速度固然高于二式大艇,但其不使用附加油箱的航程仅有5000千米左右(3200英里),需要在弹舱携带附加油箱并将外翼段的转场油箱注满才能达到与二式大艇相当的航程。

至于8780米这种对于水上飞机来说高的浪费的升限就更不用说了,比起美军重型轰炸机虽然不算什么,但也足以超越B25J的7376米(24200英尺)升限,与一式陆攻的升限相当。


而除了出众的飞行性能,二式飞行艇的火力和防护也很出色。5门20mm航炮的自卫武装火力相当充裕,而美方战后的检查也确认该机装备有自封油箱,难怪该机被认为是相当难以击落的对手。

不过也要看到,二式飞行艇并不是只有优点。为了满足海军苛刻的性能要求,川西公司为二式大艇装备了相当豪华的动力配置,主要生产型一二型配备了具有水-甲醇喷注装置,最大功率高达1850马力的火星22型引擎。这固然带来了出色的性能,但也不免引人怀疑在一款非一线作战飞机上如此奢靡是否合适——火星引擎需要供应一式陆攻、截击机“雷电”和“天山”舰攻等一线作战飞机,而且火星2系列是1941年才开始生产的新型引擎,总产量只有8569台,而即使不考虑后续更换问题,生产114架二式飞行艇一二型就已经消耗了总产量的约5%。作为对比,美军的B-24/PB4Y、卡塔琳娜等飞机使用的都是最大功率只有1200-1350马力且产量巨大,非常成熟的R-1830系列引擎。

同样相当奢靡的是二式大艇的油耗,以一般理解的载油量最大时航程最大可知该机达到最大航程时耗油18880升,而B-24实现类似的航程只需要13870升(3664美制加仑)燃料,燃油经济性上的巨大差距同样对于贫油的日方相当不利。

至于电子设备相对落后等问题是这一时期日本航空业的通病,就不说了。

因此,“综合性能”如何取决于要怎么综合,如果和日本海军设想的一样,水上飞机是作战方案的重要一环,需要担负起超远程侦察、引导之类的特殊任务,那么二式大艇确实是不二之选。而如果存在足够优秀的陆基巡逻机,只希望水上飞机担负有限的巡逻、反潜、救援任务,那么二式大艇相对高昂的生产和运作成本或许会令军方退避三舍。


附:

另一个答案里的攻击用水上飞机是什么东西……大部分水上飞机的任务是侦查、巡逻、搜救什么的,最多加上反潜。日军用二式飞行艇搞骚扰性空袭这种用法已经算是非常少见的情况了,为什么会有人一本正经的讨论水上飞机的攻击能力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