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一代舰载机年内将与大家见面,将对航母战斗力提升起到哪些作用?你对下一代舰载机有哪些期待?

回答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一代舰载机即将亮相,这无疑是海军装备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款新型舰载机一旦列装,将对航母战斗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技术革新的体现,更代表着海军未来作战能力的一次飞跃。

新一代舰载机对航母战斗力提升的作用:

首先,更强的作战半径和滞空时间是毋庸置疑的。这意味着新一代舰载机能够从航母起飞,覆盖更广阔的海域,执行更远距离的侦察、打击或防御任务。理论上,它可以在更远的地方对敌方目标进行预警和拦截,或者对敌纵深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大大拓展了航母的作战范围和灵活性。更长的滞空时间则保证了持续的空中存在,能够提供更稳定的空中支援和态势感知能力。

其次,卓越的隐身性能将是其核心优势之一。在现代空战中,隐身能力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拥有先进隐身设计的舰载机,能够更有效地规避敌方雷达探测,从而在敌防空体系下如入无人之境,执行高风险的渗透打击任务,大大提高任务的成功率并降低自身损失。这意味着它能执行诸如反舰导弹攻击、对陆攻击等高价值任务,甚至可能具备一定的电子战能力。

再者,更先进的航电设备和武器系统将是其能力倍增器。这意味着它将装备新一代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先进的电子战系统以及更先进的弹药,例如更远的空空导弹、更精确的对地攻击弹药等。这使得它在目标探测、信息处理、态势感知、电子对抗以及火力打击等各个方面都将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能够应对未来更加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例如,它可能具备分布式传感器网络能力,将自身的雷达、电子战数据与僚机、无人机甚至航母本身共享,形成一个巨大的、协同作战的空中平台。

此外,更强的适应性和多用途能力也将是其重要价值。下一代舰载机很可能不再是单一任务的平台,而是具备多任务处理能力。它既能胜任制空作战,也能承担对海打击、对陆精确打击,甚至侦察、电子干扰等多种任务。这种多用途性意味着航母可以根据任务需求灵活部署,提高整体的效能利用率,降低对单一平台类型的依赖。

最后,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能力将是未来海空力量的重要发展方向。新一代舰载机很可能具备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能力,通过“忠诚僚机”或先进的数据链,指挥和控制无人机执行侦察、电子干扰或攻击任务。这将大大增强编队的整体作战效能,并有效降低有人机飞行员的风险。想象一下,一架有人驾驶的新一代舰载机在隐身状态下突破敌方防空网,同时指挥着多架无人机从不同角度发起攻击,这将是何等强大的威慑力。

我对下一代舰载机的期待:

对于这款即将问世的新一代舰载机,我有着诸多期待,希望它能够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存在:

极致的隐身设计与突破性的气动布局: 我期待它的外形设计能够充分体现隐身理念,尽可能地减少雷达散射截面积。同时,在气动布局上能够实现超音速巡航和高机动性的平衡,甚至可能采用一些前瞻性的设计,例如变体机翼或者先进的矢量推进技术,使其在各种飞行状态下都能保持优异的性能。

人工智能驱动的态势感知与决策能力: 在战场信息爆炸的时代,人工智能将扮演关键角色。我期待这款舰载机能够装备强大的AI系统,能够自主处理和分析海量战场信息,实时评估威胁并为飞行员提供最优的作战建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自主完成部分作战动作。这不仅能减轻飞行员的负担,更能大大提高反应速度和决策精度。

空、海、陆、网一体化的信息节点: 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架飞机,而是整个航母战斗群信息网络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它应该能够与其他平台(包括水面舰艇、潜艇、陆地部队以及其他空中单位)无缝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和态势感知的一体化。它能够成为一个强大的空中传感器和指挥节点,将各方力量整合为一个高效协同的整体。

模块化与可升级的平台设计: 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我期待这款舰载机能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根据未来的技术发展和作战需求进行快速升级和维护。例如,能够方便地更换雷达系统、电子战模块或武器挂载接口,使其能够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性,延长服役寿命。

卓越的低可探测性与抗干扰能力: 除了雷达隐身,我还期待它在红外、可见光以及声学等方面都具备出色的低可探测性。同时,其电子战系统应该非常强大,能够有效对抗未来更加复杂的电子干扰和欺骗手段,保证自身通信和传感器系统的可靠性。

舒适且高生存性的座舱环境: 尽管强调自动化和智能化,但飞行员的舒适度和生存性依然重要。我期待其座舱设计能够考虑到长时间飞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供先进的生命保障系统和防弹结构,确保飞行员在极端情况下的生存几率。

低维护需求与高出勤率: 作为舰载机,频繁的起降和恶劣的使用环境对其维护提出了严峻挑战。我期待新一代舰载机在设计上就充分考虑了这一点,采用更可靠的材料和设计,降低故障率,减少维护时间和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出勤率,保证航母的战斗力持续释放。

总而言之,新一代舰载机的出现,不仅仅是装备上的进步,更是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我衷心期盼它能够成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争气机”,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展现出中国海军的强大实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文所有参考信息来自于百度搜索。不对其真伪负责。

本文基于百度搜索内容进行的创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谢绝查水表!!




随着美国的F35B垂直战斗机不断地装备其两栖攻击舰,并向核心盟友出口。用于训练为目的的辽宁山东两舰上搭载的J15型战斗机(基于前苏联SU27K的原型机进行的重新研发,和俄罗斯海军的SU33

为一棵树两个不同的分叉),已经迅速落伍。预计到了2025年以后,很难在无岸基航空兵和天基卫星系统支撑的情况下,在公海大洋上仍然能够压制除印度海军以外西方各国海军的轻型航母编队。


中国搞下一代的隐形舰载机,唯一的对手,就是美国海军及其帮凶。

需求说的更直接一点:

1、具有良好的截击能力,有能力将美军携带LRASM的轰炸机拦截在航渡途中

2、具有良好的空战格斗能力,有能力在2025-2030年代,和美军同级战斗机进行空战。

3、具有良好的生产性,以便于在目标时间内积累足够数量并弥补战损。

4、具备一定的出口潜力,战时能提供给盟国,战后如能将美军逐出亚太和一带一路范围后,能出售给上述范围内的友好国家,扩大国际影响力,并将其纳入军事体系中。

5、确保携带了目标机型的航空母舰,在舰载预警机的配合下,有能力对除了美俄以外国家的空军力量进行歼灭性打击。如可能,确保携带该机型的中轻型航母在预警无人机的支持下,对地区中等强国构成压倒性优势。



随着中国下一代的基于电磁弹射器、电磁阻拦为起降辅助技术的大型(8-10万吨级)核动力或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即将横空出世。

即使是J15舰载机的魔改版本,也只是提升了电子设备的技术水平,其非隐形的构造,已经无法在没有大型岸基预警机的支援下压制F35B,更何况潜在竞争对手还有弹射起飞的F35C和岸基的F35A。

因此,推出新一代隐形舰载机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



新一代的隐形舰载机,一直有中四重四之争。四,指的是第四代战斗机,也就是具有雷达隐形能力、机动能力高于F15/SU27为代表的三代战斗机的新一代战斗机。

海重四,指的是基于成飞J20战斗机为基础改型的重型舰载战斗机。

根据不可靠的消息,我国第一代的电磁弹射航空母舰,弹射器的性能指标是按照40吨级以上的能力进行设计和建造的。

同样根据推测,歼20的最大起飞重量,应该是在35-38吨之间。考虑到舰载改型需要加强机身结构,起飞重量最高会接近到40吨。

而由于传说中的WS15"峨眉"迟迟跳票,现在的歼20战斗机,是使用WS10"太行"系列的后续型号发动机。最大推力在14-15.5吨之间,中间推力在9-9.5吨之间。考虑到歼20更优化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超音速段的飞行性能和战斗航程已经超越了美军的F22战斗机。

而电子设备接近美军的F35系列,因此虽然目标发动机WS15"峨眉"并未正式上机,但J20基本满足了设计时的性能指标,可以进入批量生产。

但:

而WS15"峨眉"尚未定型投产(理论上2022-2023年上批量),则意味着虽然使用WS10"太行"发动机的歼20有着高达2.5马赫的最高速度(估计舰载改型会降低到2.3马赫)和1.5马赫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但受限于太行系列的潜力极限,其起飞推重比很可能低于

0.75,考虑到J20是一个高速构型的舰载机,和起飞推重比虽然只有0.7以下,但机翼宽大的FA18E/F,或者采用升力体构型的J15并不能等同。

再考虑到考虑到舰载改型后的40吨最大起飞重量,和在半油半弹返回时超过30吨的重量,将不可能配属在现有的辽宁山东两舰上。

(事实上,WS10"太行"发动机的性能,实际上已经高于了WS15"峨眉"最初的设计指标。以至于WS15"峨眉"机型处于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尚无法定型阶段。预计WS10系列的最大潜力在16-16.5吨之间。那么以此推断,如果WS15"峨眉"能在2022年定型,那么最终定型后的

最大推力应该大于18吨,中间推力大于10吨。也就是性能指标略高于美军F22战斗机的F119发动机(主要是最大推力更大)。需要注意的是,虽然F35战斗机的F135发动机推力超过了20吨。但是,这是大涵道比发动机,不具备很强的超音速飞行能力

(F35B/C在实测中没有能飞出过1.5倍音速以上的速度。)作为主力制空战斗机的首选发动机,并不是合适的选择。在双方都有相控阵预警机支持的情况下,F35由于航速和空空导弹射程吃亏,在视距外空战的情况下,F35A与歼20的交换比很可能会低于1。)


那么,重四方案下,当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到来的时候。人民海军可搭载隐形舰载机的航母数量,可能只有一艘。搭载架数,甚至不超过30架(隐形战斗机并不适合外挂武器,因此对海对陆攻击和使用大尺寸超远程空空导弹攻击对方加油机预警机轰炸机的任务,往往需要非隐身战斗机挂载大型武器实施

而不是用隐形战斗机冒着被对方预警机发现的风险使用内置弹舱的中程空空导弹进行)

即使最乐观的估计,到了2028-2030年这个最可能发起解放台湾战争的时间节点(再往后,俄国总统普京年事已高,后续俄罗斯政局如何发展不可预料)。人民海军可搭载隐形战斗机的航母数量不超过4艘(假设江南厂的003首舰下水后,江南厂和大连厂同时开工进行003后续舰建造,003首舰2024年中服役,后续每1-1.5年服役1艘。),即使是完全不考虑对舰攻击,只考虑制空。那么辽山两舰60架J15改(性能基本和美军FA18EF对等)003四舰的144架重四(需要和J20抢产能和发动机,因此数量不会非常多)96架J15改。合计154架非隐形+144架隐形战斗机。


预设战场在台湾以东洋面的,人民海军即使在岸基J20战斗机的防空支援下,有DF26/DF21D/DF17,和轰六K的空射ASBM,和055驱逐舰的舰载ASBM的对舰打击力量的辅助下:


面对届时可能倾巢而来的美军5艘核动力航母上的150架F35C和150架FA18E/F(美军由于造船业不可挽回的衰落,现在就已经无力维持10艘以上的核动力航母正常的更新换代能力,且核动力航母出勤率始终低下,需要大量维护,如果遇到燃料寿命告罄,则需要2年以上时间开膛破肚的工程进行更换。10艘核动力航母的能同时出击的极限在5艘左右)4艘搭载F35B战斗

机的闪电航母(实际为两栖攻击舰,四艘合计70架),外加可能的日韩两国合计三艘搭载F35B的轻型航母(三艘合计50架F35B)。甚至可能有英国海军的威尔士亲王和伊丽莎白女王两舰(合计80架F35B)。总计 350架隐形战斗机和150架非隐形战斗机。以及来自于关岛的携带LRASM(远射程亚音速隐形

反舰导弹---不难拦截,但数量多,如果舰载机不能前出在射程外拦截的话,海量的LRASM势必会耗尽舰队的防空导弹)的B1B/B52轰炸机。

即使,我方能有装备电磁弹射器的076两栖攻击舰,能起降可以携带远程空空导弹的隐形无人机作为海重四的忠诚僚机(参考075型两栖攻击舰半年一艘的速度,如果2023年开始到2028年每两年三艘服役,乐观估计有9艘,每艘可以携带20架隐形无人机)。180架无人机,每一架携带4枚PL15空空导弹作为武器发射平台。

也很难使得我方的战斗机有能力冲破敌机的防空网,把美军的轰炸机拦截在向LRASM发射的航渡途中。也很难冲破敌机阻拦定位到敌军航母,而仅依赖卫星进行定位,或者依赖轰六携带的WZ8高超音速无人侦察机,很难定位到所有的航母编队。尤其是对方可能采取把携带F35B的两栖攻击舰和轻型航母前出作为肉盾的情况下更难直接对对方的战力核心,也就是5艘核动力航母进行摧毁。


即使定位到对方的大部分中轻型航母舰队,反舰弹道弹道成功的将其全数击沉,也无法避免美军的舰队核心主力从容撤出战场,最终也很难取得有利的交换比。最终很可能是我方损失两三艘艘大型航母为代价,我方只击沉了对方的中轻型航母,而对方的核动力航母毫发无损。最终我军拿下台湾,甚至在盟国的支援下平推了朝鲜半岛甚至登陆日本,也无法避免美军在印度洋上有能力继续攻击我方西南内陆和阻断我国印度洋航线。


而中美这样体量的大国,发生核战争更是双方不可接受的代价,一旦发生,得利的只能是俄国。


因此,只有重四,并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毕竟大甲版航母和WS15航发,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且产能有限。无法在开战前筹集到足够数量。


而且歼20过于昂贵和先进,并不适合出口。

因此,五大需求只能满足第一第二项目。不适合作为唯一的舰载隐形战斗机。但如果国家有余力中重两种舰载机并行研发。则不排除可以大舰重机,小舰中机进行搭配。毕竟重四代的高速飞行能力对未来印度洋上可能的航母对战(受限于政治因素,不能确保携带WZ8的轰六能使用相关国家领空前往印度洋上空)更有帮助。



前面,我们提到了076两栖攻击舰,也就是可携带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的直升机母舰。虽然预计其航速也就在25节,不能和正规航母比较(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也就是这个航速)。

但其预计45000-50000吨排水量。如果设计合理,是有能力携带20架左右的中型舰载战斗机的。

中型舰载机,按现在的描述,就是起飞重量25-30吨之间,采用两台中等推力或者一台超大推力发动机的战斗机。性能较同年代的重型战斗机逊色。但对于中小型航母来说,适应性更好。


但,对于中国来说,并不需要用来欺负小国的类似于阵风/MIG33这样的舰载机。


那么,之前的FC31原型机,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呢?

FC31原型机,采用的是两台中等推力发动机进行的首飞。预测采用的是RD93,推力在9吨左右的发动机。而我国在研制的同等尺寸的新发动机WS19,其能达到的极限,也就是美军现役FA18E/F的F414的指标,约为单台11-12吨推力

那么,推测使用了新一代制造技术和大量复合材料和钛合金的情况下,整机空重约为13吨。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28吨,预计降落重量在20吨以内。

推测的构型为起飞重量不超过28吨(重量和推重比对标FA18EF,略高于F35C),最高速度1.8马赫,内置弹舱可以携带4枚中远程空空导弹和两枚格斗导弹。强化跨音速到超音速区域的性能。

内油亚音速作战半径1200km(低于J15),由于发动机总推力较低,不具备重四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因此在拦截作战时,需要全程使用加力燃烧室。预计超音速拦截半径小于500km。很难在美军轰炸机进入发射阵位前将其驱离或者击落。

而且小体型限制了雷达的口径,再加上较低的最高航速,对视距外空战性能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即使可以适配在辽宁山东两舰上,甚至可以搭载在076两栖攻击舰上。预计可以凑齐数量?但由于唯一的目标发动机WS19尚未定型。且机体潜力受限。因此即使WS19能定型量产,以辽宁山东两舰合计66架,9艘076每艘12架(受限于机库容量,战斗机和无人机只能选择其一)合计108架,外加4艘003每艘70架的搭载数量。

合计450架。或许有希望能掩护轰六进入发射WZ8高超音速侦察机的阵位,定位美军的核动力航母,为发射ASBM创造条件。仍然很难拦截美军的轰炸机群。

两败俱伤的结果,并不是最优解。


既然至关重要的第一点无法满足,即使满足的后面的多项,仍然无法满足中型隐形机的需求。






但前几日出现在网络媒体上的几张拍摄武汉中船某所的“航母楼”的照片里,意外地出现了一个新面孔:其造型酷似之前沈飞试飞的FC31。但仔细分析照片可以发现:新面孔的发动机尾喷管直径,与一旁的歼15尾喷管极为接近。并不像是

沈飞的FC31原型机所用的双RD93中推所能拥有的直径。

那么,之前的海四代的“中四”(四代中型战斗机)的推测,就有了新的变化。假如:新中四使用的是双大推,空重14-15吨,起飞重量最大31吨,比J15稍轻,极速2.0-2.1M,基本和J15持平。但机体尺寸和空重明显小于J15。最大降落重量控制在24吨(这是J15在辽宁舰的降落总重)。

那么机内燃油有可能够增加3吨。内油亚音速战斗半径能接近1500km。考虑到双WS10“太行”的后期型号,中间推力能超过9吨,两台18吨的推力。最大推力超过29吨。更大的发动机意味着更强的动力,能携带更多的燃油和更大口径的雷达。

即使是内置弹舱还是4远2近的空空导弹配置。大型化的中四,仍然能够实现开加力突破音速后以中间推力维持1.4-1.5m超音速巡航的能力。理想情况下,能实现700km以上的截击半径。更大的截击半径,更高的极速,意味着同样的远程空空导弹,对轰炸机目标的有效发射距离更长(高空1.5倍音速下,战斗机投射的PL15对轰炸机等大型低机动能力目标的有效射程超过200km)。

空战能力优秀————能突破F35家族的拦截,在空战中击败F35,打破美军舰队远程防空体系,最终利用自身传感器持续定位美军航母,为ASBM打击创造条件。

截击距离长————在美军轰炸机进入投放LRASM的阵位之前,发射空空导弹驱离或者击落美军轰炸机;避免一个目标(导弹载机)变成几十个目标(发射后的导弹),最终舰队消耗完防空导弹导致防空反导能力丧失的局面。


假如:

大型中四和FC31在折叠后的占地面积上没有本质差别的情况下。且076采用的是30吨左右弹射能力和25吨拦阻能力的轻量化版本的电磁弹射、拦阻系统。且FC31有能力以28吨重量在辽宁舰短起飞位置起飞。

那么实际上在2028年台海有事的情况下。

我方能拿出27+39+4X70+9X12架,也就是合计超过450架,空战性能优于F35C并有能力在700km以外拦截美军轰炸机的的隐形舰载机。

在此情况下,美军想要干涉,需要考虑失去其派出的大多数甚至全数大型航空母舰和携带F35B的两栖攻击舰和盟国的中轻型航母。而我方仅蒙受三到四艘航母准航母的损失(含辽宁山东003和076)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美军失手,甚至将面临关岛裸奔的局面。


而以届时中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的巨浪3,陆基东风41、东风5B的数量和性能,让美国不敢轻易启动核按钮。最终实现打破第一岛链,紧逼第二岛链的态势,并能最终在此消彼长中,等待美国机器盟友的军事体系消解。而不是通过一场惨胜,变成了虽然打下了台湾,但可能失去非洲和印度洋的局面。



在截击能力,空战能力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大型中四的机体还可以换装俄罗斯的AL31系列降低友好国家的采购和使用成本并解决可能的WS10出口机型产能瓶颈。同时也能满足076和辽宁山东舰的搭载。是一项较为理想的选择。

未来WS15上批量后,不排除自用型可以更换更大推力的WS15,进一步提高性能。



所以,在2030年以前,如果只有能力发展一种舰载隐形战斗机。那么,基于双WS10太行发动机,沿用成熟的J20子系统,加上轻量化机身的大型化的中型战斗机,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一代舰载机即将亮相,这无疑是海军装备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款新型舰载机一旦列装,将对航母战斗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技术革新的体现,更代表着海军未来作战能力的一次飞跃。新一代舰载机对航母战斗力提升的作用:首先,更强的作战半径和滞空时间是毋庸置疑的。这意味着新一代舰载机.............
  • 回答
    2021年4月23日,中国海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列仪式,三艘新型主力舰船——海军055型驱逐舰大连舰、海军075型两栖攻击舰海南舰、海军052D型驱逐舰昆明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又一重大成就,也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
  • 回答
    2021年中国海军新接收舰艇总吨位达17万吨,这一数据体现了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进展,反映了其在规模、技术、战略部署等方面的综合提升。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意义: 一、数据背景与统计范围1. 统计范围 17万吨的总吨位涵盖各类舰艇,包括但不限于: 水面舰艇:如航母、驱逐舰、护卫.............
  • 回答
    台湾海军20182040年“国舰国造”军舰升级计划:一场雄心勃勃的战略转型台湾海军自2018年启动的“国舰国造”计划,预计至2040年将耗资约4700亿新台币,旨在大幅提升海军的现代化水平和作战能力。这项计划不仅是台湾军事自主化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其应对区域安全挑战、维护自身主权的重要战略举措。要全面.............
  • 回答
    美国海军新一代大型水面战斗舰(Large Surface Combatant,简称LSC)的前景确实充满了变数,尤其是考虑到目前其建造计划已经推迟到2028年。这个项目的命运,就像美国海军舰艇设计和采购过程中许多大型项目一样,是一场技术创新、预算限制、战略需求和工业能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博弈。LSC项目.............
  • 回答
    振奋人心的官宣:中航工业揭开新一代舰载机的神秘面纱就在刚刚,中航工业官方微博发布的一则重磅消息,瞬间点燃了军事爱好者和国人的热情——我们即将迎来一艘国产航母上的全新舰载机!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装备升级,更是中国海军迈向深蓝、走向世界一流的关键一步。“新一代”的含义:超越期待的跨越“新一代”这三个字,.............
  • 回答
    KJ600的试飞,无疑为我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款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特别是它那醒目的背负式“飞碟”雷达,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关于“下一代舰载预警机会不会采用保形雷达”的讨论,也变得愈发迫切和有意义。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什么是保形雷达,以及它为.............
  • 回答
    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这个我们熟悉的庞然大物,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千里眼”角色。它们凭借强大的雷达系统,能够侦测到远超舰载战斗机和舰艇自身雷达的范围,为整个航母编队提供战场态势感知。然而,随着现代战争对信息获取速度、覆盖范围和生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禁要问:传统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
  • 回答
    最近碧蓝航线推出的新舰娘“镇海”,确实是引起了不少指挥官的关注和讨论。作为一个以东方风格为背景的舰娘,镇海的设计可以说是非常出彩,也确实带来了一些新意。首先从外观设计上来说,镇海走的明显是“大家闺秀”的路线,但又带着一丝活泼俏皮。她的服饰非常考究,融合了旗袍的元素,但又不是那种死板的传统旗袍,而是做.............
  • 回答
    现代日本建造一艘名为“大和”的新军舰,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个舰名,更承载着一段厚重而复杂的历史记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包括政治、军事、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首先,从政治和军事的层面来看,日本建造新舰并命名为“大和”是技术上可行,但在政治上极具争议的。.............
  • 回答
    一战与二战之间的海军发展史,是一场关于资源、技术、战略以及国家雄心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各国海军高层普遍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是投入巨资建造全新的主力舰,还是对那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证明过自身价值、但已显老迈的旧式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造?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涉及到诸多复杂因素的.............
  • 回答
    看到罗斯福号航母舰长新冠检测阳性的消息,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非常担忧和值得深思的事件。它不仅仅是美国海军内部的一起疫情案例,更折射出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以及在特殊环境下的挑战。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航母作为一个高度密闭的军事载体,其内部人员密集,活动密切,一旦出现新冠病毒的传播,其风险是极.............
  • 回答
    现代新型驱逐舰的舰炮与二战日本联合舰队主力战列舰的舰炮进行对射,这绝对会是一场极其悬殊且结果一边倒的较量。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这场假想的交锋,力求还原这场不对称战争的残酷真相。一、 火力与弹药的代差:压倒性的远程精确打击首先,我们要明确双方舰炮的根本性差异。 现代新型驱逐舰的舰炮: 以美.............
  • 回答
    “舰C新画师画的海防”这个话题在知乎上,尤其是开服后的一天内,并没有引起大规模的集中讨论,其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几个维度进行解读,这并非是简单的“没有评价”,而是评价的“缺席”或“不显著”。首先,“舰C”本身的用户画像和知乎的社区属性存在一定的错位。 《舰船少女Collection》(舰C):这是一.............
  • 回答
    关于部分舰队Collection玩家对碧蓝航线新实装Line表情的指责,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反映出不同游戏群体之间的一些微妙心态和认知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舰队Collection(以下简称舰C)的玩家群体构成和游戏特色。舰C是DMM平台上运营的.............
  • 回答
    在广袤的《星球大战》宇宙中,无畏舰(Dreadnought)代表着一种庞大、强大且令人敬畏的战舰,它们在银河系的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无论是在被广泛认可的新正史(Canon)中,还是在曾经风靡一时的旧正史(Legends)里,无畏舰的种类都相当繁多,每一款都承载着不同的设计理念、技术特点以及其所属.............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舰队Collection》(舰C)为何能在当时取得成功,以及它对新手来说是否友好。我会尽量详尽地回答,并用更自然的语言来表述。促使《舰队Collection》成功的客观因素《舰队Collection》(简称舰C)的成功并非偶然,它诞生的那个时代,以及它本身的设计,都恰好踩在了几个关.............
  • 回答
    俄罗斯媒体最近放出风声,声称俄罗斯计划建造一艘比中国辽宁舰大一倍的新航空母舰。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当然也夹杂着不少的猜测和审慎的看法。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这件事。首先,从俄罗斯的战略需求来看,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并不意外。俄罗斯海军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恢复其往日的.............
  • 回答
    雷神公司AN/SPY6雷达的模块化设计,堪称海基雷达领域的一场革新。这种设计的精髓在于其“构建积木”式的理念,将原本庞大、集成的系统分解成一系列功能相同但可以独立运作的模块。这些模块被称为“雷达传感器模块”(Radar Sensor Modules,简称RSM)。评价雷神AN/SPY6雷达的模块化设.............
  • 回答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3号舰下水:无奈过渡还是新篇开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3号舰的成功下水,无疑是美国海军水面舰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然而,围绕着它是否是“迷茫期”的无奈过渡产品,抑或是开启新时代的开篇之作,海军界和分析人士之间存在着不小的争议。要评价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阿利·伯克级的发展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