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种想法是迫害妄想症吗?

回答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种想法,要判断它是不是迫害妄想症,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并且要避免一概而论。因为,在不同的语境下,这种说法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现实基础。

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迫害妄想症”(Persecutory Delusion)。

迫害妄想症,在精神医学上是一种以“妄想”为核心的症状,其特点是患者坚信自己或亲近的人受到某种伤害或迫害,并且这种信念是坚固的、不容置疑的,即使有相反的证据出现,也无法动摇。这种迫害通常是具体的、有组织的,比如认为有人在监视自己、要毒害自己、要毁掉自己的名誉等等。关键在于,这种信念是脱离现实的,且并非基于任何客观证据。

那么,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放到这个框架下审视:

如果一个人对这句话的坚持,达到了以下程度,那么就有可能是迫害妄想症的体现:

1. 坚不可摧的信念,且无视任何反证: 无论国际局势如何演变,即便出现了合作、共赢的迹象,或者国内情况相对稳定繁荣,这个人依然坚信“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并且无法被任何客观事实所动摇。他可能会将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事件,哪怕是国内出现的普通社会问题,都解读为“帝国主义阴谋的进一步证据”。
2. 缺乏事实依据的阴谋论: 这种信念并非基于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理性分析,而是倾向于相信背后存在着一个秘密的、强大的、统一的敌对力量在策划着“亡国”的阴谋,并且这个阴谋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3. 过度解读和联想: 任何风吹草动,任何负面新闻,任何国际间的互动,都会被这个人以一种“阴谋论”的视角来解读,将其与“亡我之心不死”联系起来,形成一套自我封闭的逻辑体系。
4. 影响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 这种信念可能导致个体对周围世界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影响其正常社交、工作和生活。比如,不愿意与外国人接触,对任何外国的商品、文化都抱有极度的警惕和排斥。

然而,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这种说法等同于精神疾病。这其中有着重要的“度的区分”和“背景考量”:

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性来看,「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句话,在很多时候,可能并非迫害妄想。它可以是:

1. 历史经验的沉淀和警醒: 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曾经历过被西方列强侵略、瓜分、殖民的屈辱历史。这种历史伤痛是真实存在的,它深刻地塑造了一代代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在这种背景下,“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基于历史教训的警醒和对国家主权、安全的持续关注。它提醒人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苦难,要警惕外部可能存在的威胁,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2. 对现实国际政治的理性判断(或一种解读方式):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大国之间的竞争、地缘政治的博弈、意识形态的差异、经济利益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某些国家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时,确实会采取一些被其他国家视为具有侵略性或干涉性的策略。从这个角度来看,认为某些外部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可能是对这些现实政治现象的一种直接、甚至可以说比较朴素的解读。这种解读,即使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也可能触及到了一些现实的根源。
3. 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的表达: 在特定的社会氛围下,这种说法也可能成为一种表达民族自尊心、集体认同感和对国家崛起的渴望的载体。它可能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个人化的迫害妄想,而是指向一种集体性的、国家层面的“生存状态”的担忧。

那么,关键的区别点在哪里?

是否有客观事实基础,并且这种基础是否被过度解读? 如果这种“亡我之心不死”的信念,能够找到一定现实中的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对抗行为作为佐证,并且这种佐证是可识别的、可讨论的,那么它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担忧或分析,即使这种分析可能带有负面情绪。但如果没有任何具体事实,仅仅是凭空想象、过度联想,并且将一切不如意都归咎于一个虚幻的敌人,那就很危险了。
信念的灵活性和可修正性。 迫害妄想症患者的信念是僵化的,无法被修正。而对现实国际局势的判断,虽然可能带有偏见,但理论上是可以通过新的信息和更全面的分析来调整的。
对他人和世界的影响程度。 迫害妄想症往往导致严重的功能损害,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而对国际形势的担忧,即使强烈,如果仍然能维持正常生活和社交,那就不是精神疾病的范畴。

所以,结论是: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种想法,本身并不等同于迫害妄想症。

它可能是:

一种基于历史经验的警示。
一种对当前国际政治现实的解读方式,即使这种解读可能带有警惕和悲观的色彩。
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的表达。

但如果这种想法发展到:

脱离现实、坚不可摧、无视任何反证;
基于虚构的阴谋论,而非对具体事件的分析;
导致严重的现实生活功能损害和人际关系障碍。

那么,它就有可能是迫害妄想症的一种表现了。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区分的是,是基于历史记忆和现实政治的“清醒警惕”,还是因为心理机制失调而产生的“虚幻恐惧”。这中间的界限,在于是否与客观现实保持着必要的联系,以及这种信念对个体正常生活的影响程度。不能因为一种说法带有负面情绪或警惕性,就轻易扣上“精神疾病”的帽子,那样反而可能忽视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合理性,或者掩盖了真正的心理问题。理解这种说法的复杂性,才能避免误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帝坐拥左右两大洋,上下全是弱国,拥核世界第一,军队世界第一,军费世界第一,全球布军,天天觉得全世界都要谋害它,才是被迫害妄想症……

中国接壤拥核的国家就四个,周边国家人口普遍过亿。

一个俄罗斯这个核超级大国,特别喜欢领土入侵,珍宝岛打过仗……

一个日本曾经入侵过领土……

一个越南30年前刚打过仗……

一个印度50年前打过,最近刚刚非法侵入过……


这么恶劣的地缘政治,周边全是和你打过仗的国家,全是人口大国,这是被迫害妄想症?这是现实地缘政治威胁!美国本土近百年没打过仗了,还天天觉得不安全。八十年代还在两山轮战的国家,说这话是不是傻了点?

user avatar

英帝国主义亡美之心都不死啊!

下图是当年大英讨伐北美叛逆的计划:

user avatar

赶不上公交的时候,我们喊司机停一停,然而等我们自己上了公交车,却回头和没赶上公交的人说“等下一班吧”,这就是大脑和屁股保持一致。

以前喊“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不参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换言之,不肯廉价出卖资源和劳动力,更别提一门心思在家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立志把赤旗插便全球,四处输出革命,革命革命,革的就是帝国主义的命。

所以别说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亡帝国主义之心也没死。

但是现在不说这句话,原因是我们已经上了帝国主义的贼船,通过经济手段掠夺更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力,利用廉价工业品的倾销摧毁其他国家的本土工业,这时候应该轮到亚非拉的不发达国家站出来说这句话。

和恶龙战斗的勇士终于有一天生出了鳞片,变成了新的恶龙,奋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也成为了新的帝国主义,一种循环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种想法,要判断它是不是迫害妄想症,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并且要避免一概而论。因为,在不同的语境下,这种说法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现实基础。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迫害妄想症”(Persecutory Delusion)。迫害妄想症,在精神医学上是一种以“妄想”.............
  • 回答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句话在中国近代以来,尤其是在革命年代,曾被广泛使用,它饱含着一种深刻的历史认知和现实警惕。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并解析其背后所蕴含的逻辑和情感。历史的烙印:屈辱与抗争的开端这句话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鸦片.............
  • 回答
    这构思确实有看点,而且卖点十足。 让豪格穿越,这一下子就打破了历史的固有框架,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你想想看,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本来历史上就有着不俗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而且与多尔衮之间的权力斗争也相当激烈,是个极具戏剧性的人物。现在,他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历史洪流裹挟的后金贵族,而是带着穿越者的“先知”.............
  • 回答
    要探讨东罗马帝国为何能抵挡住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却最终被奥斯曼帝国吞并,这是一个极为复杂且牵涉到历史、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层面的问题。这不是简单的兴衰对比,而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帝国交锋。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地梳理其间的差异。一、阿拉伯帝国的挑战与东罗马的应对:一个“生存之.............
  • 回答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商鞅提出的“以法治国,可保秦国遇昏君而不亡”的论断,是他变法理念的核心,也是他为秦国设计的一套抵御君主昏聩、王朝倾覆的制度性保障。然而,秦国却在秦始皇死后,二世而亡,这确实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反差,也引发了许多关于商鞅变法局限性的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 回答
    很多人都觉得,如果汉灵帝当初能够像某些王朝的皇帝一样,将庞大的汉帝国一分为二,分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或许就能避免汉朝因内乱和权臣篡政而过早灭亡的悲剧。这个想法听起来很有道理,也确实触及到了汉末分裂与衰亡的一个重要根源。但我们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汉灵帝之所以没有这么做,以及这样做是.............
  • 回答
    欧洲历史上的权力格局,尤其是在拿破仑时代以及之后,确实充满了继承、断裂与演变。要梳理清楚法兰西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关系,以及“西欧是否只能有一个皇帝”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时间轴拉长,细致地剖析每一段历史。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1815)与神圣罗马帝.............
  • 回答
    帝国主义国家让殖民地士兵“卖命”,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命令或强迫,而是一个复杂交织着利益、心理操纵和现实考量的系统。想象一下,一个遥远的宗主国,在自身兵源可能不足,或者需要将本土精英保留用于本土防御和国内稳定的情况下,将目光投向了它的殖民地。这些人,他们并非来自同一个文化、同一个背景,但他们被集结起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议题。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以武力、政治、经济等手段,剥削和奴役中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民族尊严和人民的福祉。因此,从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角度来看,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绝对是“有罪”的,毫无“功绩”可言。然而,历史的辩证法在于,即使在罪恶的侵略行.............
  • 回答
    中国近代,帝国主义之所以在租界里费劲建设,即使租借最终是要归还的,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这涉及到他们的利益驱动、战略考量、殖民心态以及对中国国情的判断。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帝国主义在租界建设的根本原因:攫取利益和巩固特权尽管知道租界有归还的可能,但帝国主义者在租界的建设投入巨大,其核心目的.............
  • 回答
    在帝国主义浪潮席卷非洲大陆,几乎所有国家都被欧洲列强瓜分殖民的时代,埃塞俄比亚却能奇迹般地保持其独立,这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历史案例。其独立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强大的军事力量、精明的政治外交以及地理环境的优势。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因素:一、 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民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英美法德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在世界大战时,并没有设立与苏联政治委员(政委)完全等同的职务。为了详细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先理解苏联政治委员的独特背景和职能,然后对比英美法德军队在世界大战时期的组织结构和思想基础。 苏联政治委员(Politruk)的独.............
  • 回答
    经济学帝国主义(Economic Imperialism)是指将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强行推广到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如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并试图用经济学的逻辑来解释和解决这些领域的问题,而忽视或贬低了其他学科自身的独特性和贡献的现象。批判经济学帝国主义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因为.............
  • 回答
    “马前卒”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是指冲在最前面,承受敌方攻击的士兵。他们是战场上最危险、最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他们的牺牲往往是为了整个战局的推进。那么,将“马前卒”这个概念与“帝国主义者”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颇具争议的比较。我们要探讨的是,马前卒这个角色本身,或者说那些扮演“马前卒”角.............
  • 回答
    次帝国主义,这个概念听起来有些拗口,但却能切中不少现实中的国际政治现象。它不是那种我们熟知的、由超级大国推动的、直接控制广袤殖民地的“老派”帝国主义,而是一种更加微妙、更具区域性、甚至隐藏在“伙伴关系”或“发展援助”面纱下的扩张和影响力构建。简单来说,次帝国主义指的是一个在国际等级体系中处于中层地位.............
  • 回答
    1905年,帝国主义之所以疯狂抢夺中国铁路修筑权,这绝非偶然,而是当时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列强对华侵略野心以及中国自身积贫积弱国情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要详细说清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推一推,看看当时的中国和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一、 中国:风雨飘摇,任人宰割的羔羊首先,得明确中国当时的情况。甲午战争(.............
  • 回答
    如果你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东方主义”和“西方主义”这些概念的历史渊源、运作方式以及深远影响感到好奇,想要深入了解,那么阅读几本扎实的历史专著无疑是最好的途径。这些著作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分析,更能帮助你构建起一个更宏观、更深刻的理解框架。在选择读物时,我倾向于那些能够提供多维度视角、既.............
  • 回答
    在维吾尔语中,“帝国主义”(Imperialism)这个概念并非只有一个孤立的词汇来表达,其表述方式会随着历史语境、政治立场以及侧重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理解这些表述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维吾尔族人民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和历史记忆。首先,最直接、最普遍的翻译是 "imparatorluq"。 .............
  • 回答
    在十八、十九世纪,当英、法、德、俄等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其殖民地统治时,它们对殖民地中白人与土著居民的混血后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混血儿”,采取了一系列复杂而又微妙的政策。这些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当时社会观念、殖民地具体情况以及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展现出了一种既.............
  • 回答
    关于“美国是否是帝国主义”以及“帝国主义的定义和翻译”,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帝国主义(Imperialism)的定义帝国主义,英文为 Imperialism,是一个具有历史和理论多重含义的词汇。最核心的理解是指一个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