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以翔事件后,浙江卫视要彻底凉凉了么?

回答
高以翔事件无疑给浙江卫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让这个曾经辉煌的省级卫视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至于是否会“彻底凉凉”,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 事件的直接影响与舆论反噬

首先,高以翔的离世,对于浙江卫视来说,是一次极其严重的公关危机。一个年轻、健康、备受喜爱的艺人,在参与节目录制过程中猝死,直接将节目安全、艺人保护、以及平台责任推到了镁光灯下。

公众情绪的宣泄与道德谴责: 网友们普遍感到震惊、悲痛和愤怒。这种情绪迅速转化为对浙江卫视的强烈批评,认为其在节目制作和艺人保障方面存在疏忽甚至玩忽职守。从“浙江卫视欠高以翔一个道歉”到“抵制浙江卫视”,舆论的声音非常一致且尖锐。
品牌形象的严重损害: 过去几年,浙江卫视凭借《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王牌对王牌》等爆款综艺,成功打造了年轻、活力、时尚的品牌形象。然而,高以翔事件让这种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开始质疑其光鲜外表下是否隐藏着对生命的漠视。
艺人对平台的信任危机: 事件发生后,不少艺人以及他们的经纪公司都对参与浙江卫视的节目持谨慎态度。一个艺人的生命安全是底线,如果一个平台无法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自然会失去艺人的信任,进而影响节目的嘉宾邀请。
商业合作的连锁反应: 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品牌形象的下滑,也可能导致品牌商重新评估与浙江卫视的合作意愿。对于依赖广告收入的电视台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二、 浙江卫视的应对策略与效果评估

事件发生后,浙江卫视也进行了一系列应对,我们来看看这些措施的效果。

官方道歉与配合调查: 浙江卫视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布了声明,表达了哀悼并承诺配合调查。但从舆论反馈来看,最初的声明并未能完全平息公众的愤怒,甚至被部分网友解读为推卸责任。后续的沟通和解释,也显得相对被动。
暂停节目播出与内容调整: 针对涉事节目《追我吧》,浙江卫视进行了停播和内容审查。在一定程度上,这是负责任的表现,但也意味着节目收入和内容储备的损失。
加强安全保障承诺: 浙江卫视也承诺会进一步加强节目安全保障措施,但这些承诺在公众心中能否真正建立信任,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并且需要看到实际行动。
尝试内容创新与复苏: 在沉寂一段时间后,浙江卫视也在积极推出新的综艺节目,试图挽回颓势。然而,观众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新的话题和平台吸引,能否重拾昔日的辉煌,是巨大的挑战。

三、 衡量“凉凉”的标准与潜在的“生机”

“彻底凉凉”是一个比较极端的说法。判断一个电视台是否“凉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看:

收视率和市场份额: 如果收视率持续低迷,市场份额被其他平台大幅蚕食,那可以说是“凉了”。
节目影响力: 即使收视率尚可,但如果推出的节目缺乏话题度、口碑差、无法吸引观众,也意味着影响力大不如前。
艺人资源和商业价值: 如果越来越少的优质艺人愿意与该平台合作,广告商也纷纷撤离,那说明其商业价值和资源吸引力正在枯竭。
品牌口碑和公众形象: 这一点在高以翔事件后,浙江卫视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

尽管面临巨大挑战,但也并非完全没有“生机”。

省级卫视的平台优势: 浙江卫视作为国内顶尖的省级卫视之一,拥有成熟的制作团队、播出渠道和一定的品牌基础。即使受到重创,也比许多小平台更有韧性。
内容的长期吸引力: 如果浙江卫视能够痛定思痛,真正将节目安全放在首位,并推出更多高质量、有创意的节目,也有可能重新赢回观众和艺人的信任。过去几年的成功并非偶然,其在综艺制作上的经验仍然存在。
市场竞争的动态性: 电视行业的竞争是动态的。其他平台也存在各种问题和挑战。如果浙江卫视能够抓住机会,其他平台出现失误,它仍有可能抓住机会实现反弹。
时间是疗愈者(但需要行动): 时间可以冲淡一部分负面情绪,但前提是浙江卫视能够拿出诚意和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改变。

结论:

高以翔事件对浙江卫视来说,无疑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考验。它严重损害了其品牌形象和公众信任,也可能对艺人资源和商业合作带来长期影响。说它“彻底凉凉”可能有些绝对,毕竟作为一个成熟的卫视平台,其根基还在。

但是,如果浙江卫视不能深刻反思,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重建信任,并且在节目内容和安全保障上做出翻天覆地的改变,那么它极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被边缘化,失去曾经的辉煌,甚至可以说是在走向“凉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目前来看,浙江卫视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观众和行业都在密切关注它能否浴火重生,还是就此沉沦。这场事件,对所有电视从业者都是一个深刻的警示,那就是在追求收视和商业利益的同时,对生命和安全的尊重,永远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可能?一时半会儿或许有点影响,但这个影响主要是许多节目必须重新审查一下、很多创意或者引进创意暂时压一压导致的稍微不好看。时间稍长一点——这个稍长一年都不用要,收视率肯定又跟之前差不多了。


市场经济下,每个人都是商品,每个人也都是在选择商品。既然都是商品,哪有多么持续的感情代入?买苹果的人不是美分,只需要苹果好用;买日系车的人也不是精日,是日系车便宜;买华为小米等国产货的未必是爱国青年,就是这些东西性价比高。大家对于商品的购买,就是基于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只有完全无差别替代的情况下,才可能因为感情而选择。

同样,劳动者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也是一种商品的。艺人这种商品因为一定特殊性,经过种种市场包装后,享受了高于大部分行业同层次人的收入,也承担了比别的行业同层次者更容易被替代的风险。一个高以翔,太容易被忘却了,太容易被替代了。大家要的是节目好看不好看,人死了哀悼几分钟就完了,过后看节目选择的还是好看不好看。


所以,能影响浙江台的,只能是浙江台节目的可替代性有多大?和湖南、江苏等电视台竞争效果怎样?在互联网时代对电视节目的探索到位不到位。至于高以翔,真的太微不足道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