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为什么没有类似十字军东征亚历山大东征的XX西征呢?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确实没有出现过类似“十字军东征”或“亚历山大东征”那样,以宗教或特定意识形态为旗帜,大规模、有明确目标地向外扩张的运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体制以及地理环境等多个层面去剖析。

首先,我们得明白“十字军东征”和“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

亚历山大东征:其核心驱动力是马其顿王国的军事野心、对既有波斯帝国霸权的挑战,以及亚历山大个人征服的欲望。虽然其中夹杂着希腊文明的传播,但其根本是一场建立在军事实力基础上的征服与帝国扩张。
十字军东征: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宗教驱动的军事行动。欧洲基督教世界在教皇的号召下,以收复圣地耶路撒冷为名,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远征。宗教虔诚、赎罪、封建领主的个人利益、经济利益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其独特的驱动力。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走上不同的道路呢?

1. 不同的思想文化根基:

中国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儒家思想,强调“内圣外王”。“内圣”指的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外王”则是在治理好自身国家后,对周边施加影响,建立一种以“德”为中心的天下秩序,而非以武力征服为主要手段。

“德”的观念:中国古代统治者更注重“德政”,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征服和统治更多是通过“王道”,即道德感化、礼乐教化来完成。虽然也会使用武力,但武力往往被视为“伐交”或“征伐”的手段,而非日常的、以占有土地为主要目标的扩张。
“怀柔远人”:在处理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时,“怀柔远人”是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通过册封、朝贡、和亲等方式,将周边政权纳入中国的朝贡体系,形成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松散但稳定的地缘政治格局。这与欧洲那种以武力征服、直接统治为目标的方式有很大不同。
宗教的差异:中国的本土宗教,如道教,更多是关注个体精神修养、长生不老,而非像基督教那样有强烈的普世传播和救赎使命感。佛教传入中国后,虽然也一度兴盛,但其传播方式更多是通过翻译经典、僧侣游历、寺庙建设等文化交流形式,很少演变成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且,佛教在中国本土化后,也更加强调因果报应、轮回转世,而非对外传教的急迫性。

2. 不同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

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虽然在不同朝代有强弱之分,但总体上倾向于巩固内部统治,而非鼓励地方军阀或宗教势力自行向外发动大规模战争。

中央集权与军事控制:中央政府对军队的调动和指挥有着相对集中的控制。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需要皇帝的诏令,并且调动的往往是国家正规军队,其目标也通常是维护国家安全、收复失地、或者进行有明确目的的战略行动。这与十字军东征由教皇号召、各国封建领主各自组织队伍的形式有本质区别。
对“外族”的态度:虽然历史上中国王朝也曾与北方、西方等民族发生过冲突和征服,例如蒙古灭宋、满清入关,但这些更多是民族间的征服与被征服,而非以特定宗教或意识形态为旗帜的“西征”。即便是有征服,其目标也是将这些地区纳入中华帝国的版图,进行直接统治,并接受中国的文化影响。
社会流动性与“封地”概念:中国封建社会虽然也有土地分封,但与欧洲的庄园制和封建采邑不同,中国的封建制度更多是一种权力与地位的象征,而非土地的实际所有权和独立的军事指挥权。因此,中国式的“封建领主”没有像欧洲骑士那样,拥有独立组织武装、发动大规模对外征伐的动力和基础。

3. 地理与战略考量:

中国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其对外扩张的方向和方式。

农耕文明的根基:中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体,其生存和发展严重依赖于稳定的农业生产环境。稳定的国内统治和农业生产,是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向外扩张,意味着要承担更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尤其是在那些不适合大规模农耕的地区。
战略上的“防御”重点:中国历史上长期面临来自北方和西方的游牧民族的威胁。因此,中国王朝的军事力量更多地被用于边境防御,修建长城、驻扎重兵,以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这种“向内防御”的战略态势,使得大规模的“向外征服”相对较少。
“征服”的性质:中国历史上确实有过向外扩张的时期,例如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唐朝的西域政策等。但这些扩张,其目的更多是为了确保边境安全、拓展贸易通道(如丝绸之路)、获取战略资源,或者将周边地区纳入中国的势力范围,并最终推行“中国化”。这些行动与十字军东征那种纯粹的宗教驱动、以夺取圣地为目标的性质是不同的。

4. 缺乏强烈的“宗教使命感”驱动:

如前所述,中国本土思想中缺乏一种能够驱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具有普世性的宗教使命感。

“天命”的内向性: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天命”更多是一种统治合法性的来源,强调统治者要顺应天意、爱护百姓,其关注点主要在“天下”之内,而非将“天命”强加于外部世界。
“教化”的侧重点:即使有对外“教化”的倾向,也更多是通过文化和贸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周边,而不是通过武力强制推行。

举例说明:

蒙古西征:虽然蒙古西征的规模和影响巨大,但其性质与十字军东征不同。蒙古西征是成吉思汗及其后代基于军事实力和征服欲望进行的军事扩张,目的是建立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并非以宗教为旗帜。蒙古本身是萨满教信仰,并没有强大的向外传播宗教的动力。
汉武帝对外战争: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是为了解除北方边患,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这是一种战略防御和巩固国家安全的战争,虽然具有扩张性,但其目标是现实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而非宗教理想。
唐朝与吐蕃、突厥等民族的关系:唐朝与周边民族既有战争,也有和亲、册封等交往。其政策是希望将周边民族纳入唐朝的政治和文化影响范围,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的,而非单纯的宗教征服。

总结一下:

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类似十字军东征或亚历山大东征的“XX西征”,是因为中国独特的思想文化、政治体制、地理环境以及历史发展轨迹。

思想文化上,儒家“内圣外王”的观念、对“德”的强调、以及“怀柔远人”的处世哲学,使得中国更倾向于建立一种以“礼”和“德”为基础的天下秩序,而非通过武力强行征服和同化。
政治体制上,中央集权和对军事力量的集中控制,限制了地方势力或特定群体独立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的可能性。
地理环境上,农耕文明对稳定环境的需求,以及长期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压力,使得国家的军事重心更倾向于内部巩固和边境防御。
宗教驱动上,中国本土宗教缺乏像基督教那样强烈的普世传播和救赎使命感,也使得宗教成为大规模对外军事行动的驱动力变得相对较弱。

总而言之,中国文明的演进方向,更注重内在的稳定和秩序,以及通过文化和政治影响力来维系与周边世界的联系,这与西方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大规模、有特定意识形态驱动的军事征服有着本质的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请问我们是把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开除国籍了吗?没有吧,那他们应该也算是蒙古西征。

user avatar

因为“中国”的“西征”叫国家统一




要是少民的也算的话,除了其他回答提到的蒙古人外,还有喀喇汗王朝的多次西征,最成功的一次名义领土西边可以到里海(消灭萨曼王朝后花剌子模统治者和钦察部落短暂称臣归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确实没有出现过类似“十字军东征”或“亚历山大东征”那样,以宗教或特定意识形态为旗帜,大规模、有明确目标地向外扩张的运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体制以及地理环境等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十字军东征”和“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 亚历山大东征:其核心驱.............
  • 回答
    要深入探讨为什么中国没有装备类似A10“雷电II”这样的专用近距空中支援(CAS)机型,我们首先需要理解A10的独特设计理念、它诞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国空军在装备发展上的考量与侧重点。这其中涉及军事战略、技术路线、经济成本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的因素。A10的“独一无二”:为近距支援而生A10“雷电.............
  • 回答
    .......
  • 回答
    二战期间,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确实没有像阿兰·图灵那样声名显赫的密码破译天才,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大背景的制约,也有自身发展水平的局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那个特殊的时代和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一、 工业基础与科学技术的差距首先,最根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当时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
  • 回答
    中国海军在舰载反潜直升机领域,确实不像美英那样拥有像MH60R“海鹰”或“山猫”那样成熟且广泛装备的中型多用途反潜直升机。究其原因,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这背后是技术积累、发展路线、需求侧重以及国际合作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一、 技术积累与自主研发的挑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一款优秀的中型反潜直.............
  • 回答
    欧洲文艺复兴后科技的蓬勃发展,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古代虽然没有“黑暗的中世纪”但科技进步却相对缓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简单的“黑暗”与“光明”的二元对立,而是要考察两者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中国古代并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文化深层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要说中国文化里完全没有类似“超级英雄”的概念,可能有点绝对。但如果理解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超级英雄”——那种拥有超凡能力、穿梭于都市、对抗邪恶、拯救世界的个体——那么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确实很难找到一个完全对应的范本。这背后原因有很多,咱.............
  • 回答
    谈到中国古代为何未能发展出与西方相似的科学体系,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又复杂的问题。它不像一条单一的河流,而是汇聚了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哲学思想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河网。如果非要寻找一个“没能”的原因,那就像是在问“为什么一棵树长不成一座山”,问题本身就带着一种比较的预设,而这个预设未必能完全抓住事.............
  • 回答
    古代欧洲没有类似于中国的科举制度,这主要是由于欧洲与中国在历史、政治、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教育体系等方面存在着深刻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为什么科举制度未能出现,以及欧洲社会是如何实现阶级流动的。 为什么古代欧洲没有类似中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公开考试来选拔人才.............
  • 回答
    要深入探讨中国历史上为何未曾发展出类似欧洲全身板甲的装备,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技术、材料、军事需求、社会文化以及经济成本等。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或“无”的问题,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军事需求的差异:骑兵 vs. 步兵的博弈欧洲盔甲发展史,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骑兵的崛起和演变。随.............
  • 回答
    中国海军目前尚未装备类似“先进海麻雀导弹”(ESSM)的“一坑四”型防空导弹系统,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技术层面的考量,也有战略选择和体系化发展的角度。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涉及的几个关键要素。首先,我们要明白“一坑四”概念的核心优势。ESSM(Evolved SeaSparrow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许多领域都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为何在现代奢侈品领域,却不像LV(路易·威登)这样的品牌那样具有全球影响力?这背后涉及的是经济发展模式、文化传承与创新、品牌构建策略、市场定位以及历史机遇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为了更详细地解答这个.............
  • 回答
    中国采用L/100km 的油耗格式,而没有直接沿用类似美国MPG(英里每加仑)的公里每升(km/L)格式,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沿革的考量,也有技术标准和实际使用的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两种计量单位的含义。 L/100km(升每百公里): .............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罗马帝国和中国古代社会在继承制度上的差异,然后深入探究造成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确“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古代的含义。它是一种制度,强调长子,并且是正妻所生的长子,在继承权力(皇位)、财产乃至爵位上享有优先权。这并非总是意味着唯一继承权,但其优先性是压倒性的.............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古埃及宏伟的金字塔与我们印象中夏朝简朴的草房之间的巨大反差。这确实是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得跳出“谁更厉害”的简单比较,而是从当时的社会、经济、技术、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等多个维度去审视。历史背景的起点不同:首先,我们要明确夏朝和古埃及并非完全.............
  • 回答
    在中国,母婴类社区之所以能吸引大量创业者前仆后继,背后有着复杂且根深蒂固的原因。这不仅是中国社会结构和消费习惯变迁的缩影,也反映了互联网创业的特定逻辑和挑战。而为何在中美市场,母婴社区二十年来都没能出现一家独大的“赢家通吃”局面,更是这个行业迷人又棘手之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一、为.............
  • 回答
    越南战争在美国社会留下的创伤,其深度和广度远非中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所经历的可以比拟。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极其复杂,从战争的性质、规模,到参战双方的意识形态、国内社会环境,乃至战后的政治和文化影响,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越南战争:一场“被遗忘”的胜利与深刻的社会撕裂对于美国人来说,越南战争是一场漫长、残酷.............
  • 回答
    中国游戏市场庞大,但确实缺少像瑞典 Paradox Interactive 这样以深度策略、宏大叙事和长线运营著称的开发商。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 市场环境、用户偏好、开发模式、技术积累、文化因素 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以下将详细阐述:一、市场环境与用户偏好: 手游主导的生态系统: 中国游戏市.............
  • 回答
    印度在科学技术领域拥有众多杰出的精英人才,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要寻找一个能够像钱学森那样,在回国后“大幅推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性人物,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印度自身独特的历史、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发展路径等多种因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钱学森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特殊地位。钱.............
  • 回答
    中国沿海确实鲜有海豹、海象这类北极或亚北极地区的明星海洋哺乳动物的身影,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食物链以及历史迁徙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地理位置和气候是决定性的因素。 海豹和海象是典型的冷水域生物。它们厚厚的脂肪层(鲸脂)是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