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罗马帝国没有发展为类似中国的嫡长子继承制?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罗马帝国和中国古代社会在继承制度上的差异,然后深入探究造成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

首先,我们得明确“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古代的含义。它是一种制度,强调长子,并且是正妻所生的长子,在继承权力(皇位)、财产乃至爵位上享有优先权。这并非总是意味着唯一继承权,但其优先性是压倒性的,是一种家族内部的秩序维护和权力稳固的手段。

那么,罗马帝国呢?我们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没有嫡长子继承制”来概括。事实上,罗马帝国的继承更像是一个不断演变、充满变数的过程,经历了从早期王政时期的有限继承到共和国的权力斗争,再到帝国时期多种继承模式并存的复杂局面。

罗马早期(王政时期):一个模糊的开端

罗马最早的继承制度并不清晰。传说中的罗马七王,其权力传递并非严格遵循某个固定的继承原则。有些是父子相传(如安库斯·玛奇乌斯传位给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有些则是通过指定或选举(如塔克文·普利斯库斯被前任国王科拉提努斯指定为继承人,而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则被选举为国王)。这表明,在早期,亲缘关系是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权威的转移更多依赖于个人能力、政治影响力和部落长老的支持。

罗马共和国:权力游戏与军事实力

进入共和国时期,权力逐渐分散到元老院和人民手中。虽然早期的一些显赫家族(如尤利乌斯家族)试图维持家族内部的权力延续,但并没有形成制度化的嫡长子继承制。共和国的权力继承本质上是一种政治竞争和权力分配。

选举与任命: 执政官等高级官职是通过选举产生的,而不是世袭。虽然有家族传承的优势,但并非绝对。
军事影响力: 尤其是在共和国晚期,军事将领的崛起极大地影响了权力的继承。像马略、苏拉、庞培、凯撒这样的军事强人,他们的权力更多是依靠军团的支持,而非血缘关系。凯撒被刺后,他的养子屋大维(奥古斯都)通过继承他的遗产和军队影响力,最终攫取了最高权力,这更像是“政治继承”或“政治收养”而非严格的血缘继承。
政治联盟与恩庇: 权力继承也常常涉及政治联盟、家族联姻以及对支持者的恩庇。这些都使得继承路径更加多元和复杂。

罗马帝国:多种继承模式的并存与动荡

当罗马从共和国走向帝国,权力集中到了一个人手中——皇帝。理论上,这似乎应该会催生一种稳定的继承制度。然而,罗马帝国在近千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发展出像中国那样稳定、明确的嫡长子继承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罗马继承观念的根本不同:
罗马不承认“君权神授”的法律基础: 中国古代皇权常常与“天命”挂钩,父子、嫡长子作为天命的延续者,有其神圣性和不可动摇性。罗马帝国虽然皇帝拥有极高的权威,甚至被奉为神,但其权力的合法性更多地建立在对共和制度的“继承”和公民大会的支持(至少在早期是这样),以及元老院的认可上。权力更多被视为一种可以传授、指定或通过武力获取的“权力职位”(imperium),而非天然的神圣血脉。
“养子继承”的传统: 在罗马社会,养子制度非常普遍,这不仅仅是私人领域的行为,也常用于政治目的。许多皇帝没有亲生子,或者亲生子早亡,就会选择养子来继承皇位。奥古斯都就是提庇留的养父。这种养子制度模糊了血缘的界限,使得权力继承更侧重于能力和政治考量,而非单纯的血缘关系。
“指定继承”的普遍性: 许多皇帝在生前会指定自己的继承人,可能是亲生子,也可能是养子,甚至是其他有能力的臣属。这种指定是皇帝个人意志的体现,而非基于一套固定的法定继承原则。

2. “合法性”来源的多元化:
军事支持: 尤其是在三世纪危机之后,军队成为影响皇位继承最重要的力量。皇帝的继承往往需要军队的拥护和认可。当一个皇帝无法获得军团支持时,很容易被推翻。这就导致了军团经常拥立自己的将领为皇帝,从而引发内战。这种军事化的继承模式,与注重血缘的嫡长子继承制截然不同。
元老院的认可: 在帝国早期,元老院的认可仍然是重要的合法性来源。虽然皇帝的权力最终压倒了元老院,但在权力真空或皇帝权力不稳固时,元老院的批准仍然能对继承产生影响。
公民的效忠: 在早期,皇帝的权力也需要公民的效忠来维系。

3. 家族的性质和政治结构:
罗马大家族与中国的宗法制: 中国古代实行宗法制,家族的延续和尊卑等级是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嫡长子作为家族的“首”,其继承权是维护家族秩序和政治稳定的基石。而罗马的大家族(gens)虽然重要,但在政治上并非如同中国宗法制那样是权力继承的唯一或主要载体。罗马的政治权力更多地集中在个人和通过个人建立的政治网络上。
没有明确的“国”和“家”的区分: 在中国,皇帝是“家”的长子,同时也是“国”的君主,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紧密的、层层递进的联系。而罗马皇帝更多的是一种“第一公民”(princeps)或“主权者”(dominus),他的权力并不直接与某个家族的延续性深度绑定,而是与他所统治的帝国本身联系在一起。

4. 缺乏强制性的法律规定:
没有统一的继承法典: 中国古代虽然有家族法,但皇位的继承很大程度上受到礼制和政治实践的影响,嫡长子继承是一种强大而稳定的礼制原则。而罗马帝国虽然发展了复杂的法律体系,但却没有形成一套强制性的、明确的皇位继承法。每一次权力转移都可能是一场政治博弈。
历史上的不稳定与权力更迭: 罗马帝国历史上充斥着内战、政变和暗杀,许多皇帝是被军事力量推翻或取代的。这种不稳定本身就阻碍了任何一种稳定的继承制度的形成和固化。一个被军队拥立的皇帝,其继承权更多地取决于其军事实力的强弱,而非血缘关系远近。

5. 帝国疆域广阔与民族构成复杂:
中央集权程度: 尽管罗马帝国拥有强大的中央集权,但其疆域横跨欧亚非大陆,地方实力依然存在。在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地方军团和总督的效忠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这使得一个只看重血缘的继承制度难以有效运作。
军队的多元构成: 罗马军队并非完全由罗马公民组成,也包括大量蛮族士兵。这些士兵的忠诚往往在于他们的指挥官或能够提供利益的人,而非某个远在罗马的皇室家族。

总结来说,罗马帝国没有发展出类似中国的嫡长子继承制,是因为:

罗马的继承观念与中国不同: 罗马更侧重于权力本身的传递和获得,而非神圣的血脉延续。养子继承、指定继承和军事拥立是常见的模式。
罗马的合法性来源多元且常受挑战: 军事力量、元老院认可、公民效忠等因素,使得权力继承的路径更加复杂和不稳定。
罗马的政治结构与家族宗法制不同: 罗马的政治权力更多是以个人为中心,而非以家族作为核心的权力传递单元。
缺乏强制性的法律和制度约束: 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军事政变和内战,阻碍了任何单一继承制度的固化。

罗马帝国追求的更多是“有效的统治者”的出现,而不是“家族秩序的稳定延续”。当一个继承模式因为政治、军事现实而失效时,就会被新的模式所取代,这使得罗马的皇位继承史,始终是一部充满变数和斗争的篇章,与中国古代以血缘为基础、稳定压倒一切的嫡长子继承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罗马一直是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就算是中国,从八王之乱到斧声烛影之间这七百多年,真正是嫡长子继承的也没几个。。。。。

虽然我经常黑高粱河车神,但是赵二确实也是对中国历史有一定贡献的。。。。。

user avatar

子嗣继承制度,在中西之间巨大的差异,有可能是中西分野的一个重要因素。权位继续,中国比较讲究长幼有序,西方无论西罗墨洛温加罗林拜占庭都不是特别讲究,所以贵族阶层强于王族,制衡机制早有预备;家产继承,中国讲求平均继承,西方主要是长子继承,于是体制外自由精神颇有渊源。

那么原因是啥呢?

私生子鉴别困难,性交独断权及其维护,性欲强弱差异,阴茎尺寸对比,饮食结构差别,哈哈,越忽悠越有道理。

user avatar

题主你这样揭罗马皇帝们的伤疤真的好嘛……
不是他们不想用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他们根本连亲生儿子都没生出来啊!

比如这里是罗马帝国早期的几个王朝,也就是我们普遍比较熟悉的那些名字:


尤里乌斯•克劳狄乌斯王朝:
奥古斯都:没儿子(有女儿)。
提比略:没儿子(都早夭了)。
卡里古拉:还没来得及有儿子,就把自己作死了。
克劳狄乌斯:长子早夭;次子是梅莎丽娜的,所以无法保证娃他爹是谁。

尼禄:还没来得及有儿子,就把自己作死了。


四帝内乱,按过不表。


弗拉维王朝:
韦斯帕芗倒是很符合嫡长子继承制,传位给了提图斯。
奈何提图斯又没儿子(有女儿),兄终弟及,传位给了图密善。
图密善还是没儿子(都早夭了)……


安东尼王朝:
涅尔瓦:没儿子(老头年纪一大把,还未婚)。
图拉真:没儿子(真没有)。
哈德良:没儿子(性别都不同怎么结婚!)。
安东尼:没儿子(都早夭了)。
奥勒留:这回终于有儿子了,赶紧传位赶紧传位。
康茂德:还没来得及有儿子,就在角斗场里被掐死了(更正:是被角斗士掐死的,但是在鱼缸里不是在角斗场里)……

user avatar

事实上,罗马帝国中后期,继承方式就已经是以父子相传为主导的了,并在此基础上呈现出继承方式多样化的现象。

关于这一点,陈志强教授做过一个整理:

表格呈现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多说了。

《查士丁尼法典》里规定了——死者的子女、养子女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直系血亲如父母、同胞兄弟姐妹为第二顺序;同父异母兄弟为第三顺序;其余旁系为第四顺序。

这也可以视为后期皇位正常继承的基本规律之一。


至于帝国早期,许多皇帝子息不蕃,无亲生儿子继位则有许多原因:

一来罗马素来有少生优生的传统,按照普鲁塔克(公元42—公元120)的说法,是“不想让孩子们受到平庸的教育而给他们的阶层抹黑”。中产骑士、贵族们为了家族的兴旺与发展,宁愿把精力和钱财投入给少数子女身上。基本上,一个妇女生养三个孩子是公认的标准。

二来,我们不应该对当时的医疗水准保有太高的期待。皇帝们有许多夭折的儿子,比如提比略的儿子就过早地离世,使提比略不得不安排自己的孙子和卡里古拉一起继位。

作为对照我们可以看看东边的大汉王朝——宣帝、元帝、成帝祖孙三代都是在四十出头的时候就去世,可在今天看来这有点无法想象。至于过早去世的皇帝就更多了:昭帝、哀帝、平帝、和帝、顺帝都在今天看来应该是年富力强的的时候猝然去世,更不要提殇帝、冲帝和少帝刘懿了。

皇子的夭折率也不低:“(和帝)长子平原王有疾,而诸皇子夭没,前后十数,后生者辄隐秘养于人间。”

同一时期的罗马,皇室夭折率和难产率显然不会逊色汉王朝。比如奥勒留生了十多个孩子,大多数都夭折,最后存活的男丁只有康茂德。而小康其实还有个双胞胎哥哥……

三来罗马是一夫一妻的,虽然有女奴和情人的存在,但是所生的子女是不受承认的。

第四则是罗马的收养制度,使贵族们乐于收养其他家族的孩子为养子。

所以早期的皇帝们收养他人为养子以实现权力的继承是很正常的现象。


随后的三世纪危机中,几乎每一个成气候的军头称帝后,都会第一时间任命自己的儿子为共治皇帝,以确定继承者。如戈尔迪安父子、菲利普父子、德西乌斯和赫伦尼乌斯、加卢斯和沃鲁西安努斯。在上任皇帝突然去世后,元老院和军队也会优先考虑拥立前任皇帝的子女近亲,比如霍斯蒂利安等。




题外话:在避免宗族绝嗣这方面,罗马和天朝也各有对策了。罗马是生前收养,天朝可以给死人过继,比如刘秀后来在建武十九年时就认了汉元帝刘奭为父,入继大宗。

题外话2:CK的新继承法和新政体,拜拜又被削了……

user avatar

罗马皇帝的不孕不育率确实很高,但我并不觉得这是关键因素。即使这些皇帝有男性子嗣,若是要让自己的儿子继承怕也是下场不妙。塞维鲁王朝可不缺儿子,最后除了塞维鲁大帝不是一个善终的也没有?


Julio-Claudian王朝时期的诸位皇帝确实都没有比自己活得长的儿子,但也并不代表没有子嗣。如果按照继承顺位而言,他们所定下的继承人并不是与他们血缘关系最近的,也就是事实上的养子继承制。例如奥古斯都虽然没有儿子,但是女儿和外孙外孙女总是有的,即使外孙子早夭了还有曾外孙子,哪轮得到提比略这个拖油瓶?提比略有一个儿子德鲁苏斯,本来想让他以后当共治皇帝没想到死的早;卡里古拉虽说是奥古斯都的正经曾外孙,可他还有个表哥,要真的按继承法也轮不上他。


罗马的致命缺陷,在于它城邦共和国的体制适用于一个城市,然而却无法用来统治一个帝国,就如同你非要给一台超级计算机安上Windows98一样。这种不协调从布匿战争后就开始发展,而到马略和苏拉之后罗马的军阀化已经不可避免。大阔佬克拉苏用自己的钱养一堆军团,这不是军阀是什么呢?


内战之后,奥古斯都所建立的体制是一种妥协与调和的体制。皇帝只是“第一公民”,支撑imperator权力的是他手中的军队和财富,而并非是整个体制。皇帝的合法性来源于让军队开心,用战争和凯旋式让他们升官发财;自己掏钱用面包喂饱民众,用斗兽表演给他们消遣;与元老院的贵族们勾心斗角针锋相对……总而言之,皇帝就是帝国当中最强大的那个军阀。


在这种环境下,能够坐稳皇位的,只有能够平衡各方利益,获得各方支持的人。那些被记忆消除法黑的体无完肤的皇帝,倒台的原因也不过是玩砸了这个古典时代的“同时在空中玩八个球”的游戏。而对于军阀而言,政治权力的传承,大多情况下父死子继是根本行不通的。袁克定要怂恿袁世凯称帝不就是为这个吗?中华帝国的皇太子登基名正言顺,可袁世凯若是死在大总统任上,难道他有资格继承北洋系?


安东尼王朝时期的皇帝,每一位所收的养子,都是已经众望所归的接班人,例如哈德良在图拉真死之前很久就已经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任皇帝;哈德良甚至还隔代指定了马可奥勒留。即使他们有亲生儿子,如果硬要父死子继,恐怕儿子甚至全家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吧,康茂德不就是个例?你要钦定也要按照———去产生,不能乱点鸳鸯谱啊。


之后的塞维鲁王朝算是人丁兴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可除了开创者之外的皇帝全部死于非命,最后家族团灭,那句“别管其他人,让军队发财”也救不了他们。三世纪危机后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养子继承制,可见他也认为这种继承对于元首制度最为适合,但是那个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彻底军阀化行省化的罗马需要的是波斯式的专制君主,而不是第一公民了。


罗马皇帝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算是君主,而不过是一种职务,一个军阀;君主则具有某种包装出来的神圣性。中世纪君主可以世袭罔替,而罗马皇帝只有在把自己转型为真正的封建君主之后才可以做到,而这要等到东帝国时期了。即使这样,这种军阀政权的遗毒也一直没有消散。东帝国频发的政变,反叛与改朝换代,也让巴塞琉斯成为了中世纪最为危险的职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罗马帝国和中国古代社会在继承制度上的差异,然后深入探究造成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确“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古代的含义。它是一种制度,强调长子,并且是正妻所生的长子,在继承权力(皇位)、财产乃至爵位上享有优先权。这并非总是意味着唯一继承权,但其优先性是压倒性的.............
  • 回答
    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古罗马,需要我们跳出线性发展的思维,深入理解罗马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工业革命所需的那些关键催化剂在罗马是否存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为什么没有”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历史机遇、社会结构和技术路径的复杂探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工业革命是什么。它不是一次孤立的技术发明,.............
  • 回答
    罗马帝国的分裂,特别是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废黜,标志着其政治统一的终结。然而,与中国在朝代更迭后往往能迅速或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实现重新统一的局面相比,罗马帝国分裂后的欧洲,其政治格局显得碎片化且长久地维持着这种状态。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罗马帝国自身结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地理.............
  • 回答
    罗马帝国崩溃后,意大利未能重新崛起并长期陷入四分五裂,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原因:一、 罗马帝国崩溃的深层原因与遗留问题首先需要理解罗马帝国本身的衰落,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的累积效应: 内部政治腐败与不稳定: 帝国后期.............
  • 回答
    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耶路撒冷,东方民族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教会,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深刻的历史、政治、宗教和社会原因。简单来说,罗马帝国的统治策略、早期基督教的内部发展以及犹太民族自身的历史境遇,共同塑造了这一局面。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罗马帝国对耶路撒冷及其居民的态度。罗马人占领犹太地区,包括耶路撒冷,.............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存在了近千年,覆盖了中欧广阔的地域。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帝国内部的许多地区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帝国的核心文化和政治体系。然而,捷克地区,即后来的波西米亚王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自己的独特性,没有像帝国其他许多德语地区那样被“同化”。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发展、民族认同和文化因素,而非.............
  • 回答
    在西罗马帝国覆灭后,欧洲大陆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与中国历史上因为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南迁,大量上层士族涌入相对稳定的南方的情况不同,类似的、大规模的向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移民浪潮并未真正形成。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地理、政治上的隔阂,也有文化、经济上的差异,更包含了西罗马帝国灭亡.............
  • 回答
    东罗马帝国,或者我们更习惯称之为拜占庭帝国,它确实是一个横跨了千年之久的庞大文明,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惊人的连续性。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见地:为什么这样一个文化基础相对一致、存在时间如此之久的帝国,却没有像中国一样形成一个如同“汉族”这样高度认同的、核心意义上的统一民族?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
  • 回答
    波西米亚在三十年战争的早期,确实曾燃起独立自主的熊熊烈火,但最终未能如愿,这背后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偶然,也非单一原因能够概括。首先,要理解波西米亚当时的处境,就得回到它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波西米亚王国虽然在形式上拥有自己的国王和一套政治体制,但自1526年起,哈布斯堡家族便获得了波西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罗马帝国遗产对欧洲历史走向的深远影响,也引出了一个常见的历史学讨论点:为什么欧洲不像中国那样长期保持统一,而是演变成了由众多民族国家组成的版图。要说罗马帝国统一大部分欧洲后的“宽容政策”导致了后来的分裂,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角度,但需要辩证地去看待。首先,我们得明确罗.............
  • 回答
    罗马帝国之后,地中海世界再未出现过一个能够完全统一所有区域的强大帝国,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罗马帝国崩溃的原因,以及后来的历史演变如何使得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挑战变得难以逾越。一、罗马帝国的遗产与破裂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是罗马帝国.............
  • 回答
    卡利古拉的死,对于罗马来说,确实是一次震动,但它并未能撼动已经深入人心的元首制(Principate)这棵大树,而是促使它朝着更巩固的方向发展。为什么会这样?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政治体制本身演变的必然性,也有当时罗马社会现实的烙印。首先,我们得明白,卡利古拉的死并非源于对共和制的怀念。他.............
  • 回答
    “罗马号”战列舰的弹药库殉爆,虽然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但并未立即将其送入海底,这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并非简单的“为什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导致战舰沉没的几个关键要素,以及“罗马号”当时的具体情况。首先,要明白一艘现代战列舰的设计哲学。它绝非一张薄纸,而是由层层防护包裹的钢铁巨兽。.............
  • 回答
    罗马帝国之所以未能征服苏格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地理、军事、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虽然罗马在不列颠岛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修筑了宏伟的哈德良长城来划定疆界,但他们最终未能将罗马的统治延伸到北方的土地。下面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1. 地理环境的挑战 崎岖的地形和恶劣的气候: 苏格兰的地形比.............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可见您对意大利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邃的思考。确实,当我们提起“罗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横扫欧亚大陆的军事帝国,是无数传奇战役和辉煌胜利的代名词。而今天的意大利,其军事力量和国民性格似乎与那个远古的辉煌相去甚远,甚至让后世的军事巨头凯撒看了都会“哭泣”,这种对比确实引人深思。要深入探.............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且普遍存在的误解,许多人认为“意大利人”和“罗马人”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或者认为意大利人只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但并非罗马人本身。这种看法主要源于对历史的片面理解、对民族概念的混淆以及对现代意大利文化的感知。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误解,并阐述意大利人与罗马人之间真实而复杂的关系。.............
  • 回答
    希腊独立战争的胜利,标志着这个古老文明在新时代曙光的召唤下,终于挣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枷锁。然而,当新生的希腊共和国出现在世界舞台时,人们注意到一个显著的现象:它并没有选择“罗马”作为自己的国号。这背后隐藏着深厚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考量,绝非简单的巧合或遗忘。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希腊与罗马之间复杂而又矛盾的.............
  • 回答
    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灭亡,这确实是欧洲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与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分久必合”的统一趋势相比,欧洲在接下来的近千年里,并未出现一个能够真正意义上统一整个大陆的强权。要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西罗马帝国本身的结构及其覆灭方式是关键。西罗马帝国虽然名为帝国,但.............
  • 回答
    亚历山大大帝,这位以其横扫东方、建立庞大帝国的赫赫战功而闻名于世的马其顿君主,却为何最终没有将他的征服触角伸向西方,特别是当时尚未完全崛起、却已具雏形的罗马城?这个问题一直为历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也成为了探讨亚历山大大帝帝国命运的关键节点之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剖析,不能简单地归结为.............
  • 回答
    要探究为什么古典时代的中国军队不像古典希腊罗马那样,以投矛和标枪作为主要武器,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地理、文化、技术以及军事战术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一、 地理与作战环境的差异: 希腊的城邦与骑兵的相对弱势: 古希腊地理破碎,多山地和海岸线,虽然也有平原,但整体而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