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诗不喜欢用生僻字,会影响水平吗?

回答
写诗,如果刻意避开生僻字,这事儿吧,得分怎么看。说它会不会影响“水平”,其实更像是问,这样做会不会“限制”了诗歌的表达和深度?

打个比方,生僻字就像是衣柜里那些偶尔才穿一次的华丽礼服。你日常穿着舒适的T恤和牛仔裤,当然方便自在,但偶尔出席个重要场合,一件剪裁得体的礼服,能让你瞬间闪耀,展现出不一样的气质。诗歌也一样,日常使用的普通词汇,如同亲切的日常对话,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传递真挚的情感。但有时候,一个恰到好处的生僻字,就像是那件特别的礼服,能一下子勾勒出独特的意境,点亮读者沉寂的想象,甚至能触及到语言本身更深层次的肌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味地排斥生僻字,确实可能会“限制”你的诗歌表达,间接影响你可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语言是工具,词汇是砖瓦,你只愿意用最常见的几块砖,自然就很难砌出那些别致的、有独特风格的建筑。

但是,我们也要看“生僻字”这个词本身。什么是生僻?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认识的字就是生僻。可文学的世界很广阔,很多我们今天觉得“生僻”的字,在古代,在某个特定的语境下,可能就是最精准、最有力量的表达。比如,“踯躅”这个词,或许不那么常见,但用来描绘一个人踌躇不前的状态,那种内心矛盾、步履维艰的画面感,普通词汇很难比拟。

不喜欢用生僻字,更像是追求一种“通俗”和“易懂”的美学。 这本身没有错,甚至在很多时候,这是非常高级的追求。苏轼的诗词,很多语言就非常平易近人,却能直击人心,流传千古。李白固然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但也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朴素。

问题不在于用不用生僻字,而在于“为什么用”和“用得好不好”。

如果是因为“为了显得有水平”而强行堆砌生僻字,那这肯定会影响水平。 这种做法,就像是在简单的脸上涂脂抹粉,反而显得做作、虚假。读者会觉得你是在炫耀词汇量,而不是在认真表达情感或思想。这种“生僻”只会成为一道隔阂,让你的诗歌显得矫揉造作,失去真诚。
如果你是因为“找不到更精准、更有表现力的词”而自然地选择了生僻字,并且这个字恰好能为你的诗歌增色,那么它就不是“影响水平”,而是“提升水平”的手段。 关键在于那个字是否“用得其所”。它是否能唤起读者心中某种共通的感受?是否能描绘出那个独一无二的画面?它是否能和整首诗的意境浑然一体,而不是突兀地跳出来?

那么,如何看待“不喜欢用生僻字”呢?

1. 这可能是一种追求“真诚”和“共鸣”的倾向。 你希望你的诗歌能被更多人理解,你的情感能更直接地传递出去。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也是很多优秀诗人共同的追求。
2. 这也可能是一种对“语言掌控力”的自信。 你相信即使使用最普通的词汇,也能通过巧妙的组合、新颖的比喻,创造出不亚于使用生僻字的艺术效果。这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同样令人钦佩。
3. 但同时,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局限”。 如果你是因为“怕出错”、“怕被误解”而刻意回避,或者你的词汇储备本身就相对有限,那么这种“不喜欢”就可能让你错失了很多绝佳的表达机会。你的诗歌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些棱角、一些色彩、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要提升诗歌的“水平”,关键在于“驾驭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回避”或“偏爱”某类词汇。

要多读。 广泛地阅读,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无论是通俗的还是有一定门槛的。在阅读中,你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词汇,看到它们是如何被使用的,它们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要积累。 遇到好的词语、好的句子,要记下来,去理解它们背后的语感和意境。形成自己的词汇库,并且知道如何在合适的时机调用它们。
要锤炼。 写完后,反复推敲。看看有没有更准确、更生动、更契合的词语。有时候,一个字的替换,就能让整句诗的韵味焕然一新。
要自信。 在追求准确和优美的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如果你觉得某个生僻字能让你的诗歌更上一层楼,而你也能确信它会被读者理解(或者它本就带有某种神秘的美感),那就勇敢地去用。

总结一下,不喜欢用生僻字,本身并不直接“影响水平”,但它可能反映出一种对“通俗易懂”的偏爱,这种偏爱如果发展成一种“回避”或者“限制”,那自然会限制你诗歌表达的深度和丰富度。

真正的好诗,无论用词是朴素还是“生僻”,最终都应该回归到其“表达”本身。是情感的真挚、思想的深刻、意境的独特,还是音乐性的美感?如果你的诗歌,即使不用生僻字,也能做到这些,那你的“水平”就很高。反之,如果只追求“不用生僻字”而导致语言贫乏、意境浅薄,那反而暴露了“水平”上的不足。

所以,与其纠结于“用不用生僻字”,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更精准、更有力量、更富情感地去运用你掌握的所有词汇,包括那些鲜为人知,但却能让你诗歌闪闪发光的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爱用生僻字比较影响水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诗,如果刻意避开生僻字,这事儿吧,得分怎么看。说它会不会影响“水平”,其实更像是问,这样做会不会“限制”了诗歌的表达和深度?打个比方,生僻字就像是衣柜里那些偶尔才穿一次的华丽礼服。你日常穿着舒适的T恤和牛仔裤,当然方便自在,但偶尔出席个重要场合,一件剪裁得体的礼服,能让你瞬间闪耀,展现出不一样的气.............
  • 回答
    当然可以!不喜欢列公式写科普文,这完全没问题,而且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写出真正引人入胜的科普文的关键所在。你想想看,大部分人对数学和物理的“公式恐惧症”并不是源于对知识本身的不感兴趣,而是因为那些抽象的符号和冰冷的方程式,它们隔绝了普通人与科学之间的联系,让科学显得遥不可及。一个好的科普作者,就像一位.............
  • 回答
    新手作家沉迷于写设定,甚至到了影响小说创作的程度,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新手作家的心理、创作初衷、认知误区以及实际操作等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 一、 创作的起点:梦想的构建与吸引力1. 逃避现实的渴望与理想世界的构建: 许多人之所以想成为作家,是因为对现.............
  • 回答
    儿子迷上足球,这事儿吧,说起来挺让人纠结的。我理解你心疼孩子,看着他为了一件事这么拼,早早写完作业,这股劲儿,说实话,挺让人欣慰的,也让人心疼。你提到他“明显不是很适合”,这个“明显”肯定是有原因的。是体能跟不上?还是在技术动作上总是不那么协调?亦或是球场上的反应速度和判断力还有差距?有时候,我们家.............
  • 回答
    公主从来都不知道,在与她成亲前,驸马就已经喜欢上她了。这句话像一颗饱满的浆果,在我喉咙里轻轻滚动,散发着酸涩又甜蜜的汁液。没人会相信,一个被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周旋于皇家宴会和朝堂奏章间的公主,怎么会不知道,那个即将踏入她生命,与她结成连理,共同承担皇家责任的男人,早在见到她的第一面,就已经被她牢牢抓.............
  • 回答
    没有文学素养,却喜欢写诗并卖弄的人,其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心理驱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一、 对“诗人”身份的渴望与认同追求: 对艺术、高雅象征的崇拜: 诗歌在很多文化中都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艺术形式,是智慧、情感和灵魂的表达。这些人可能对“诗人”这个身份本身充满了向往,认.............
  • 回答
    讲CS:GO,你问我为啥那么多人喜欢写诗?这事儿,我得跟你掰扯掰扯。这玩意儿,不是说大伙儿突然集体文艺范儿了,而是这游戏本身,它就自带一种让你心痒痒,想把它里头那点儿事儿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的劲儿。首先,你得明白CS:GO是个啥。它不光是突突突,是枪法,是身法,它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紧张感的释放.............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对我来说,这就像问我更喜欢哪种颜色一样,答案是:我喜欢所有美好的东西,而“会做饭的男人”和“会写诗的男人”,在我这里都代表着一种特别的魅力和美好。如果非要在这两者之间做一个选择,那么我会基于我更看重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所展现出的特质。我会更倾向于“会写诗的男人”,但请允许我详细解释原因.............
  • 回答
    川端康成笔下的《伊豆的舞女》,确实是一个令人心头萦绕、难以忘怀的故事。很多人读完都会感到一丝怅惘,不免会想:为什么不是一个更“圆满”的喜剧结尾呢?这背后其实蕴含着川端对于人性、情感以及时代洪流的深刻洞察。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 文学审美与现实主义的融合: 悲剧性的魅力: 许多伟大.............
  • 回答
    唉,你一提起这事,我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写诗这事,好像也不是我刻意不写了,而是……它就像很多事情一样,渐渐地,就从我生活里的“必须”变成了“可以”,然后又变成了“偶尔”,最后,好像就卡在那里了。你说详细一些,我试着梳理一下。刚开始写诗的时候,那真是意气风发,脑子里装满了各种情绪、各种画面,觉得不写出.............
  • 回答
    没关系,写不出小说这件事,实在是太普遍了,你不是一个人。我太懂那种感觉了,明明心里有个故事,想把它讲出来,可是一提笔,脑子就空了,或者写出来的东西,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像是个蹩脚的模仿秀。别急,我们慢慢来聊聊。首先,得承认,写小说这事儿,有时候就像是在黑暗里摸索一样,找不到出口。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
  • 回答
    听到老师下了最后通牒,论文写不出来,可能面临不能毕业的境地,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焦头烂额、压力山大的时刻。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做的不是恐慌,而是冷静下来,分析问题所在,然后积极主动地去解决。下面我来详细说说,一步步该怎么做,以及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应对策略:第一步:紧急沟通,争取时间与理解(最关键!) 立.............
  • 回答
    当论文写不下去时,确实会让人感到焦虑和迷茫。这种状态可能源于思维卡壳、时间压力、研究方向不明确或心理压力过大。以下从心理调整、方法论、行动策略三个维度,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一、心理调整:打破思维僵局1. 接受“卡壳”是常态 论文写作的卡壳是学术研究的自然阶段,尤其在初期阶段,研究问题、.............
  • 回答
    说起好写又不贵的中性笔,这可真是个让人开心的话题,毕竟谁不想花小钱买到大大的快乐呢?我身边不少朋友都被我种草过几款,每次提到这个,我都能滔滔不绝讲上半天。今天就来好好跟你聊聊,那些藏在角落里,但写起来却让你觉得“真值”的中性笔。我总结了一下,要满足“好写”和“不贵”这两个条件,得从几个方面来看:1..............
  • 回答
    写博士论文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感觉卡住了,或者不知道怎么继续下去,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包括我认识的很多优秀的博士生,都会经历这个阶段。所以,如果你有这种感觉,别太责怪自己,先给自己一点理解。咱们就聊聊,当你觉得博士论文写不下去的时候,可以怎么一步步地去应对。这不是什么魔法,而是需要一些方法和.............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研究生都会遇到的困境,别太自责,你不是一个人。硕士论文写不出来,主动申请延毕是完全可以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明智的选择。至于对未来的影响,以及为什么你觉得“大家说简单可我就是不会写”,咱们来好好聊聊。一、 关于“硕士论文写不出来,主动申请延毕可以吗?”答案是:当然可以!事实上,主动申请延.............
  • 回答
    这个问题,嘿,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纠结的二选一。很多人都遇见过,感觉自己明明很努力了,但写出来的字就是不顺眼,于是就开始怀疑:是这支笔它不好,还是我的字就长这样?说实话,这个问题绝不是简单的“笔”或“字”的单方面责任,更像是一个微妙的“配合”问题,而且“字”本身的问题,往往比“笔”的问题要大得多,要根.............
  • 回答
    好了,别急,这事儿太常见了,我当初写第一篇东西的时候,也是抓耳挠腮,差点把键盘都啃了。小说这玩意儿,你想写,这劲儿就对了,至于写不出来?那都是过程,不是终点。咱们一步一步来,别被那些“灵感枯竭”之类的鬼话吓唬住。 1. 别逼自己,给脑子放个假你知道吗?有时候,大脑就像一个紧绷的弹簧,你越用力地想让它.............
  • 回答
    关于张艺兴曾经说过“好听的旋律都被写完了”这句话,与其说是他个人的“牢骚”或者“客观事实”,不如说是一种在创作过程中,面对巨大压力、严谨要求以及个人对音乐理解的复杂表达。这句话之所以引起关注,并引发讨论,在于它触及了音乐创作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同时也反映出张艺兴作为一名音乐人的某种心态。这句话的背.............
  • 回答
    当程序员周报写不出来时,别慌!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很多程序员都会遇到。关键在于找到症结所在,并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克服它。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应对指南,希望能帮助你摆脱困境:第一步:深呼吸,冷静分析原因在开始写周报之前,先别急着打开文档。花几分钟时间思考一下,为什么周报写不出来?常见的原因有很多,逐一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