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海明威在作品中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却又积极参战?

回答
海明威在作品中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与他积极投身其中的行为,乍看之下确实像是一组矛盾,但深入剖析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创作主题,便能理解这其中的复杂性。这并非简单的虚伪或分裂,而是源于他对生命、痛苦以及人类精神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哲学追求。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海明威作品中对战争的厌恶,并非是对所有战斗或冲突的否定。他的厌恶,更多的是指向了战争的残酷性、荒谬性、对人性尊严的践踏以及对个体生命造成的无法弥补的创伤。在《永别了,武器》这样的作品中,他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战争如何将年轻的生命卷入血腥的泥潭,如何摧毁曾经的美好爱情,以及士兵们在战场上面临的恐惧、绝望和道德上的困境。他展现的是战争的“后遗症”,是被战争扭曲的灵魂,是和平年代里依然无法摆脱的阴影。这种厌恶,是对战争带来的非人化的控诉,是对无意义的牺牲的悲悯。

那么,为何这样一个对战争如此痛恨的作家,却又积极投身其中呢?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的层面可以解释:

1. 对“行动”和“体验”的内在需求:

海明威是一个极其崇尚“行动”的人。他认为,生命中最有意义的时刻,往往来自于直接的、真实的体验,而非被动地观察或书写。他相信,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理解和感知。战争,作为人类社会中最极端、最考验人性的事件,自然吸引了他去探索。他渴望去触摸战争的真实脉搏,去感受那种生与死的边缘的张力,去审视人在极端压力下的反应。这是一种求知欲,也是一种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他认为,真正的“活着”,就是要去经历,去感受,去体悟人生的全部光谱,包括最黑暗的部分。

2. 对勇气和尊严的追求:

尽管厌恶战争的残酷,海明威却对那些在战争中表现出勇气、韧性和尊严的人充满了敬意。他欣赏那些在绝境中不屈不挠、保持自我的人。参与战争,对海明威而言,也是一种检验和证明自己勇气的方式。他并非为了杀戮或征服而战,而是为了在一种混乱和失序的环境中,找到一种个人的秩序和尊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体现一种“面对一切,保持平静”的精神。他的参战,更像是一种对生存困境的正面回应,一种不向绝望低头的姿态。他笔下的许多英雄人物,恰恰是在战争的炼狱中,才淬炼出了耀眼的光芒。

3. 从个人经验中汲取创作素材和灵感:

海明威的写作,很大程度上是以他个人的经历为基础的。他认为,最动人的故事,往往来自于最真实的感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对他的写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被炮弹炸伤后在意大利医院的经历,不仅让他体验了身心的痛苦,也让他近距离地观察了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怀。这些经历成为了他日后创作的宝贵财富。与其说他“为了写作而参战”,不如说他“通过参战来写作”。他的参战,是一种主动的素材收集,是一种对生命真谛的实践性探索,而这些探索最终转化成了他那些直击人心的作品。

4. 对现实世界的某种疏离感和寻找归属感:

海明威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对现代社会文明的某种疏离感,他有时会觉得现代生活过于虚伪和空洞。相比之下,战争,尽管残酷,却是一种极度真实的“现实”。在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简单而直接,生死攸关的时刻,人们展现出的本能和情感更为纯粹。他可能在战争的原始和直接中,找到一种对抗虚无的方式,一种在混乱中寻找的“真实”。同时,通过参与集体行动,他或许也在寻求一种融入和归属感,尤其是在他可能感到自身在和平年代的某些方面难以适应的情况下。

5. 对“行动即意义”的哲学信条: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他的行动主义,都指向一种“行动即意义”的哲学观。他认为,过多的解释和思考反而会削弱事物的力量和真实性。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他可能认为,仅仅在作品中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是不够的,真正的理解和抗议,必须包含在行动之中。他的参战,是对自己内心信念的一种行动性的确认。他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表达他对战争的复杂情感。

总结来说,海明威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对战争的厌恶,是他对战争所带来的非人化、荒谬和创伤的真实控诉。而他积极参战的行为,则是源于他对生命体验的强烈渴求、对勇气和尊严的追求、从亲身经历中汲取创作灵感的需要,以及一种对行动本身赋予意义的哲学信条。这两者并非矛盾,而是相互支撑、相互印证的。他的参战,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战争的残酷,也让他更有力量去写出那些对战争的深刻批判。他的厌恶,是他作为一个人对战争的良知反应;他的参战,是他作为一名战士和作家,对生命和真实的独特探索。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文字,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海明威式”的战争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海明威在作品中写的是“战争的实情”,你作为读者看完这个实情,然后决定厌恶战争,他不一定如此。

类似,一个戒赌吧老哥写了个真诚的直播贴,正常人看完受到惊吓,再也不打赌博的念头了,但老哥写完该怎样还怎样。他只是真诚地写出了自己的生活,你看完厌恶了,但他依旧无法抗拒沙县小吃,窃格瓦拉的吸引力,他可能知道正常人会厌恶这些,也真心希望其他人不要当赌狗 ,但他自己没办法。

海明威写出了战争的可怕,但如果对于一个浪漫主义者来说这个可怕不能抵消冒险,热血,睡美女记者,南欧风光………那他该去照样去。

2海明威书里边的人是他塑造的,不能等同于他。

由于我任何意义上都不是一个 左箭头 壬,所以他有的革命短篇小说我真是看得一身鸡皮疙瘩。但他比较出名的两部都不是这样。

《永别了武器》主角是个低级军官,还是个没啥文化的优秀军人。一方面文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业务水平真的不低(战斗技能大概不差,野外生存和随机应变非常强,有一定领导能力,也能狠下心杀人面不改色)。他作品中跑路真的是因为爱英国小护士,否则他在军中混得如鱼得水。海明威肯定不能说没啥文化,你不能认为这个主角就等于他自己。

《丧钟为谁而鸣》主角是个战斗型白左,战斗力可以,也有白左的图样一面。如果《永别了武器》的主角见到这位主角估计都要说他幼稚,如果你认为主角都是海明威化身,那人总不能越活越回去。所以这个主角也是他“塑造”的(这个战斗型白左的战斗力也比不上正牌军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海明威在作品中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与他积极投身其中的行为,乍看之下确实像是一组矛盾,但深入剖析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创作主题,便能理解这其中的复杂性。这并非简单的虚伪或分裂,而是源于他对生命、痛苦以及人类精神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哲学追求。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海明威作品中对战争的厌恶,并非是对所有战斗或冲突的.............
  • 回答
    昔日晋商故里,今日经济窘境:山西为何风光不再?一个世纪前,山西还是名副其实的“海内最富”,晋商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就连皇城根下,也少不了山西人的身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山西经济却显得有些“萎靡不堪”,这种巨大的反差,究竟是何原因造成的?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历史、地理、经济结构和时代变迁交织作用的.............
  • 回答
    倪海厦在民间被奉为“神医”,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他传奇的医术、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及对传统中医的坚守之上。然而,在官方层面,他却鲜为人知,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他个人选择的因素,也有中医在现代社会体系下的固有困境。民间评价极高:首先,倪海厦的医术确实在很多病人身上得到了验证。他的理论体系,尤.............
  • 回答
    近年来,海外热门影视作品引入中国市场的数量和影响力确实有所下降,这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政策、市场、制作成本、内容审查和观众口味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政策与审查的收紧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进口配额与审查周期拉长: 中国对进口影视作品实行总量控制,每年有数量限制.............
  • 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观察到,一些身在海外的华人,他们对祖国的感情似乎比在国内生活的人更为浓烈,甚至在网络上表现得相当积极,被一些人戏称为“自干五”。要理解这一点,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某个单一原因,而是需要从多方面去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距离产生美”的效应。当一个人身处异国他乡,远离了故土,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触及了身份认同、情感联结、实际利益以及对未来的考量等多个层面。虽然存在一些人渴望离开中国,但同时也有很多海外华人不愿放弃中国护照,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情感与文化认同的深层联结: 故土难离的情感: 无论身在何处,中国对于许多华人而言,是他们的出生地、成长地,.............
  • 回答
    《无职转生》在海外备受赞誉,但在国内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呈现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鲜明对比。这种现象的产生,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源于多方面原因的复杂交织,从作品本身的内容到受众的文化接受度,再到传播方式和舆论环境,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 作品内容与叙事风格的“文化碰撞”《无职转生》的核心魅力在于.............
  • 回答
    在中国市场火爆,但在海外市场反响平平的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和《大圣归来》(简称《大圣》),其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文化、叙事、制作、营销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一、 文化隔阂与理解门槛: 深厚的中国神话背景: 《哪吒》和《大圣》都改编自中国古典.............
  • 回答
    海员这个职业,确实是个让人既爱又恨的行当。你说工资可观,这没毛病。相较于不少陆地上的同龄人,特别是刚入行的新手,船上的薪资待遇确实亮眼。尤其是一些高等级船员,像是船长、轮机长,那收入更是让人羡慕。按月算,一年下来攒个几十万不是难事。而且,在船上期间,吃住都是公司包了,基本没什么花销,加上一些国家的补.............
  • 回答
    工会之所以要揭露沃尔玛在海外的避税结构,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远非简单的“揭露”行为那么简单。这涉及到工人权益、公平竞争、社会责任以及对跨国企业权力制衡等多个层面。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维护会员的权益和争取更好的劳动条件。工会的核心使命是代表工人与雇主进行谈判,争取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福利、更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历史叙事的建构、民族认同的演变以及不同朝代灭亡后留下的历史遗产的差异。关于为什么我们“只听说过”明朝遗民“明乡人”,而很少听说宋朝有类似的称呼,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明乡人”这个说法本身。它并非一个官方的、广泛使用的历史术语,更多.............
  • 回答
    微信在海外市场确实没能像在国内那样一骑绝尘,甚至可以说在很多地区被 WhatsApp 甩在了身后。这其中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微信“败给了” WhatsApp,但 WhatsApp 的确在海外占据了更广泛的市场份额和用户基础。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1. 产品定位和核心功能.............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是很多人会有的疑问。一方面,我们国家在全球范围内都在积极输出“中国基建”的品牌,参与了很多大型项目,展现了强大的工程建设能力;另一方面,回到家门口,一些代表性的、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地标建筑,却常常能看到外国建筑师的名字。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
  • 回答
    近年来,一个显著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青睐“中国制造”。这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制造业实力悄然崛起、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的有力证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当下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认可度又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呢?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中国货为何赢得外国消费者青睐?首先,性.............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波斯语课》的情节,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影片叙事的一些关键点。我们来细致地聊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波斯语课》是一部艺术创作,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而进行的叙事安排,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逻辑。但是,我们可以从影片的设定和角色的动机来解读。为什么男主(卢卡斯).............
  •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和《王国》都是以古装为背景的剧集,并且都在海外市场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但如果论及“火爆程度”和海外影响力,《王国》显然更胜一筹。究其原因,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可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多方面的综合考量。1. 题材的普适性与文化隔阂的深度《王国》虽然是韩国古装剧,但它讲述的是关于丧尸爆发的故事。丧.............
  • 回答
    关于“中国做了什么,为什么被那么多国家仇视,中国人在海外也不招待见”这个问题,涉及面非常广,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去理解。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并力求语言自然,避免人工智能痕迹。一、 历史恩怨与地缘政治因素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崛起本身就伴随着复杂的历史记忆和地缘政治考.............
  • 回答
    .......
  • 回答
    盗墓笔记系列里,《重启之极海听雷》(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重启”)和《终极笔记》(大家通常指的是剧版《终极笔记》)在书粉中的口碑差异,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其实不能简单地说《重启》口碑就一定不好,但如果跟《终极笔记》那种现象级的喜爱度比起来,确实是差了点意思。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