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解释找不到一件东西,在已经确认过没有这个东西的地方后来又出现了这个东西这个现象?

回答
咱们聊聊这件挺有意思的事儿。有时候啊,咱们明明确认某个东西没在那儿,结果转眼它就冒出来了,搞得人一头雾水。这事儿吧,其实仔细琢磨琢磨,也不是什么神乎其神的鬼怪故事,大体上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释。

一、人类记忆和认知上的“盲点”与“偏差”

这是最常见也最根本的原因。咱们人的脑子虽然厉害,但也不是一台完美的计算机,它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的作祟: 咱们在寻找某样东西的时候,心里其实已经有个预设的答案了。比如你觉得手机肯定在家里的餐桌上,然后你就会特别集中地去看餐桌,搜寻那个熟悉的身影。万一它不在餐桌上,而是在沙发缝里,你可能因为过于专注于餐桌,反而“忽略”了沙发,甚至连扫了一眼都觉得没看见。当后来你再去看沙发,它就“出现”了。这就像你在找一把红色的钥匙,你只留意红色的东西,如果这把钥匙是暗红色的,又被别的红色东西挡住了,你就可能“看不到”。
“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 咱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次只能集中在有限的几个事物上。你在找东西的时候,你的大脑会筛选信息,优先处理那些与你目标最相关的信息。如果东西藏得比较巧妙,或者当时的环境比较杂乱,你可能就错过了。就像你在嘈杂的派对上找朋友,你只能听到你朋友名字的音节,其他的声音都被过滤掉了。如果那个东西当时没有被你大脑“选中”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它就好像隐身了一样。
“场景失忆”(Inattentional Blindness)的极端情况: 这是一种更深刻的注意力的缺失。如果你在找东西的时候心不在焉,或者同时在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你的大脑可能会完全“错过”那个东西的存在,即使它就在你眼前。想象一下,你在赶火车,一边焦虑地找车票,一边匆忙地环顾四周。那个被你反复扫视过的书架上,那个明明放在书架最显眼位置的书,你却因为注意力全在车票上而完全没“看到”它。后来,你平静下来再去看书架,它就“出现”了。
“模式识别”的干扰: 我们的大脑喜欢寻找熟悉的模式。当你习惯于把某个东西放在某个地方时,如果它不在那里,你可能会潜意识地认为它就不可能在那里,从而在你搜寻时排除这个区域。比如你平时总是把眼镜放在床头柜上,当你急着找眼镜,发现床头柜上没有时,你可能就下意识地认为:“这东西肯定不在这儿了。”然后你就不会仔细搜寻床头柜的每一个角落,包括那些可能被其他东西稍微遮挡的地方。

二、物理环境的动态变化与遮挡

即使咱们自己没动,东西也可能“自己”动一下,或者被其他东西“藏”起来。

意外的移动:
自己无意识的移动: 有时候,我们自己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比如走神、接电话、身体稍微晃动)可能会把东西随手一放,或者碰掉到旁边不显眼的地方。你可能根本不记得自己做过这个动作。比如你以为文件肯定在书桌上,但刚才接了个电话,随手把文件夹到了旁边的笔记本后面,你自己都忘了。
他人的干扰(即使不知情): 家里其他人,或者室友,可能在不经意间动了你的东西,把它放到了别的地方,但并没有告诉你,或者他们自己也忘了。孩子玩东西、宠物捣乱,也都是常见因素。
重力或其他物理因素: 有时候,一些轻的东西可能会被风吹(比如开着的窗户)、或者因为地面不平而滚动到角落里,或者被其他重一点的东西压住、挡住。
遮挡物的存在:
视线被遮挡: 最直观的就是被其他东西挡住了。你搜寻时,可能因为角度问题,或者被新放上的其他物品(比如报纸、杂志、新买的包裹)挡住而看不见。你当时可能只看了个大概,没有仔细去拨开或挪开旁边的东西。比如你找遥控器,它掉到了沙发靠垫后面,或者被一叠杂志压在了下面,你只看到了沙发表面,没注意到它被遮住了。
光线不足或角度不佳: 在光线不好的角落,或者视线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东西很容易被忽略。你当时可能只是草草看了一眼,没有足够的光线让你看清楚。

三、搜寻过程中的“漏网之鱼”与“重复搜寻的误区”

搜寻本身也是一个技术活,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看而不见”。

搜寻区域的界定不清晰: 你可能在心里划定了一个搜寻范围,但这个范围可能比你实际搜寻的要小,或者搜寻得不够仔细。你可能认为“这个抽屉肯定没有”,然后就没打开仔细看。
“反向确认”(Negative Confirmation)的陷阱: 你可能在心里已经“确认”了一个地方没有这个东西了,然后在后续的搜寻中,大脑会自动过滤掉这个区域,避免“重复劳动”。但事实上,你第一次的确认可能就是错误的。
疲劳或压力影响: 当你疲惫、焦虑或压力很大时,你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会下降,更容易犯错。你可能已经看过那个地方很多次,但大脑的“缓存”出了问题,又或者你因为焦急,反而无法有效地组织搜寻。

举个例子来梳理一下:

你想找你的钱包,你记得昨天晚上好像放在了餐桌上。

1. 你第一次搜寻: 你走进餐厅,看到餐桌上摆着昨晚吃剩的盘子、一本书,但没有钱包。你心里想:“奇怪,明明记得放在这儿的。”然后你带着点失望离开了,甚至没去仔细挪开盘子或书。这就是你的大脑因为“确认偏误”和“选择性注意”,认为餐桌上应该有钱包,但实际没有,你便很快放弃了对这个区域的深入搜寻。
2. 你又去找别的地方: 你又去玄关、卧室找了一圈,都没找到。
3. 过了一会儿,你决定再看看餐桌: 这次你可能是被别人提醒了,或者你自己冷静下来,决定更仔细地搜寻。你走近餐桌,你可能会先拿起那本书,然后发现,原来你的钱包被这本书压在了下面,或者它就掉在了书的后面一点点。而你上次搜寻时,可能只是扫了一眼书的表面,没有想到它会被书遮挡。

总结一下就是:

这个现象并非物品具有生命,而是我们人类在面对搜寻任务时,大脑和感官会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的记忆不是完美的记录仪,我们的注意力是选择性的,而物理世界又是动态和充满遮挡的。当你觉得东西“突然出现”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第一次搜寻时,因为上述的各种原因,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看见”它,或者它当时确实被遮挡了,或者在你搜寻间隙又发生了微小的移动。

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先深呼吸,回忆一下自己搜寻的过程,是不是可能在某个环节出现了“盲点”,然后以一种全新的、更细致、更不带预设的心态,重新去审视那些你曾经“确认过没有”的地方,往往就能发现端倪了。这就像侦探破案一样,有时候需要跳出原有的思路,才能找到真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说一个自己经历的事情吧╮( ̄▽ ̄)╭

小时候,大概四五岁的时候吧,我吃完桃子突然发现桃核没有了。当时自己一下子慌了,猛地回忆起好像吃完桃子的时候嗓子眼儿有“咕咚”一声吞入东西的感觉…… 然后我就哭着告诉我妈,我把桃核吃下去了…… 我妈带着可怜的我到处找医生,小时候住的地方医疗条件也差,医生从没听过有人能把那么大的桃核给吞下去的,很多医生都建议我们去市里看看,搞不好要开刀啊什么的。但是,其中有个医生(也许是江湖郎中,记不清楚了)给了一堆土方子——像什么多吃韭菜就能自己排出来啊,还有生喝香油什么的…… 现在想想真是对那医生恨之入骨啊,你不知道怎么治但不要瞎扯啊!然后我那一个月基本上顿顿有韭菜,吃完饭还要喝上两勺香油……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桃核还是没跟着我的排泄物一起出来。

这可急坏了我妈,正打算带我去市里看病的时候,我爸出差回来了。

……

“哦,我记得那次我把桃核剔出来之后才给儿子吃的啊。”

———————————————分割线————————————————————


讲了这个小故事就是为了跟题主说明,其实我们的记忆和认知并不是完全可靠的。有时候,我们的潜意识会为了迎合现状编造记忆,从而让人产生错觉。


—————————————————以上是原答案———————————————

讲了个故事本来是想作个引申回答题主的问题的,但看到大家的评论很多都集中在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故事以及吃韭菜香油到底有没有用的这些上面……

我集中回答一下:

1、故事是真实的,我虽然记不清楚但从我妈我姥姥那里得到了印证;我老爹当时真的是剥完了桃子就急匆匆跑去出差了,当时没有手机,人又在外地联系很不方便,所以也没跟我爸说;

2、也许吃韭菜喝香油确实是正确的,答主不太懂所以也就不发表意见了,如果真是答主错了,那一定要给我口中的“江湖郎中”陪个不是;

3、有的回复说回答不太贴合题主的问题,那我换一种描述方式:

我们的潜意识会为了迎合现状编造记忆,从而让人产生错觉;也有可能根据所谓的记忆,来编造未曾发生的“现状”。而受潜意识控制的这一切,很多甚至是无法觉察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件挺有意思的事儿。有时候啊,咱们明明确认某个东西没在那儿,结果转眼它就冒出来了,搞得人一头雾水。这事儿吧,其实仔细琢磨琢磨,也不是什么神乎其神的鬼怪故事,大体上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释。一、人类记忆和认知上的“盲点”与“偏差”这是最常见也最根本的原因。咱们人的脑子虽然厉害,但也不是一台完美的计.............
  • 回答
    冷战的起源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课题,而认为苏联是导致冷战爆发的主要责任国的观点,并非历史的全部真相,但确实有其论据支撑。要详细阐述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特别是战后初期的政治格局、意识形态冲突以及双方的决策行为来分析。当然,在探讨这个问题时,避免使用过于绝对或偏颇的词语至关重要,因为历史.............
  • 回答
    说起贾宝玉不喜贾兰射鹿这桩事,得从宝玉身上那股子“混账”劲儿说起,也得从他身上那份与众不同的“痴”说起。咱们先得知道,贾兰是谁?他是贾珠的儿子,是宝玉名义上的侄子。这贾珠啊,可是宝玉最亲近的大哥,早早去世了,宝玉对他自然是格外疼爱。宝玉虽然是个公子哥儿,整日里混迹在女儿堆里,看似不理俗事,骨子里却是.............
  • 回答
    在《最后生还者2》中,关于艾莉说“不喜欢亚洲人”和一匹叫做“日本”的马,这两处情节的解释需要仔细梳理和深入分析,它们触及到了角色的成长、创伤、以及游戏想要表达的某些更深层的意涵。要理解这些,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艾莉的话语脱离她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游戏并没有真正让艾莉对“亚洲人.............
  • 回答
    你问我为啥说北京话不算是“标准一甲普通话”,这事儿说来话长,得从头跟你捋一捋。你别看北京话现在听着好像挺“主流”的,好像走到哪儿都挺吃得开,但你要是真较真儿起来,这事儿就有点意思了。首先,咱们得明白啥叫“标准一甲普通话”。这名字听着就挺官方,对吧?其实这玩意儿是国家为了方便交流,让大家都能听懂、都能.............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场景!如果人工智能程序“创造”出一个我从未听过、也无法用现有乐理直接解释的和弦进行,我的第一反应会是:惊喜,然后是深入的探索。首先,我会非常欣喜。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而人类的音乐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已有的理论和经验之上的。当AI能突破这些框架,呈现出全新的、令人.............
  • 回答
    嘿,哥们儿!来,坐!想学麻将是吧?这玩意儿,刚开始接触可能有点像看天书,但上手了之后,那可就真有意思了!我给你从头给你掰扯清楚,保准你听懂。麻将是什么?简单说,麻将就是一种用牌来玩的游戏。它有点像扑克牌,但用的牌不一样。咱们中国人玩得最溜,尤其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咚咚咚,哗啦啦,牌.............
  • 回答
    有的时候,我们确实会陷入一种奇怪的循环,仿佛身体不听使唤,嘴巴总是在不恰当的时机“袭击”同一个地方。这种反复的自我“伤害”,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其实背后有着不少科学的解释。首先,这很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模式。我们的大脑是个高效的运转机器,它喜欢建立习惯性的模式,以便更省力地处理日常事务。当我们某.............
  • 回答
    这问题,有点意思。你手里揣着一大把鸡蛋,还有一座挺高的楼,目标是找出哪个鸡蛋最“抗摔”,但又不能让鸡蛋浪费太多,还得尽快得出结果。这就像是在比谁家的鸡蛋皮儿厚,但又不能砸坏太多鸡生的希望,还得效率高。咱们得想个法子,让每次试验都物尽其用,而且还得有点儿策略。别一股脑儿地就往上扔,那样太傻。核心思路:.............
  • 回答
    哥们儿,咱俩聊聊,你不是经常看历史书、文学作品什么的吗?那你肯定知道,古代的故事、记载,都离不开文字、口述,还有那些传下来的物件儿。石油这东西,它比恐龙早多了,所以它不可能是恐龙变的,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头捋一捋。你想啊,地球上最早有生命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恐龙呢。恐龙那是好几十万年前,甚至几百万年前.............
  • 回答
    博弈论视角下的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不降价”现象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作为两大巨头,在全球饮料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它们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是博弈论中最经典的案例之一。而它们共同出现在一个窗口(例如超市货架)却都不主动降价的现象,用博弈论可以得到非常深刻的解释,核心在于它们都深知降价带来的负面后果,并倾向于维护一.............
  • 回答
    妈,我跟你说个事儿啊,关于那个艺考要用的古筝。您知道我一直都挺喜欢古筝的,也下了不少功夫学。最近老师说我学的挺有模有样的了,可以考虑去参加艺考了。这艺考呢,说实话,要求还是挺高的。不光是咱弹得好不好,连用的乐器都得是个能“拿得出手”的。您也知道,我家里现在这台四千块钱的古筝,虽然平时练练挺好的,但要.............
  • 回答
    辽宁一私家车贴有“支那制造”辱华字样车贴,车主被捕后表示不知道其含义,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对此事进行分析,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考量:一、 “支那制造”的含义及其严重性:首先,明确“支那”的含义至关重要。 “支那”一词在历史上曾被日本侵略者用来称呼中国,带有强烈的贬低、侮辱和歧视色彩。它在现代.............
  • 回答
    当我们在仰望星空,或是探究微观世界时,数学总是那个最可靠的向导。而在数学的众多宝藏中,那些看起来“无理”的数字——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比如圆周率π和自然对数的底e,它们的出现绝非偶然,甚至可以说,它们的存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本质的理解。不妨从π说起。这个数字最早出现在我们最早的几何学著作中,它描述.............
  • 回答
    Win10系统突然用不了蓝牙,并且整个蓝牙功能都找不到了,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种情况通常是由驱动程序、系统服务、硬件故障或者软件冲突引起的。下面我将为您提供一个详细的故障排除步骤,希望能帮助您找回蓝牙功能。在开始之前,请先做一些准备工作: 重启电脑: 虽然听起来很基础,但很多临时性的软.............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啊,听着就让人窝火。一个大男人,跟同事借了两次钱,加一块儿二十四万,这可不是小数目。而且还是“三次”,虽然前面两次可能没这么多,但最后一次能一次性借到二十万,可见关系和信任度当时是挺深的。结果呢?事后只还了六千,剩下的巨款就跟人间蒸发了一样,还拒不偿还。这简直是把人当傻子耍,一点契约精神都没有.............
  • 回答
    藏族,一个在青藏高原这片神秘而壮美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民族,人口数量虽然不到千万,但其分布的地域之广阔,着实令人好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历史、地理、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承认,青藏高原本身就是地球上最广阔的高原之一。它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形复杂多样,高山、盆地、草原.............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那张让你“抓狂”的“永远追不到的黑点”图。你有没有觉得,不管你怎么努力,那个小黑点总是在你的指尖前一秒消失,或者晃动得让你完全跟不上?别怀疑,这不怪你,这图的设计就是这么“坏”。首先,得明白这张图的本质是什么。它其实是一个视觉错觉,而且是个挺经典的。你看到一个黑点在移动,对吧?但实际上.............
  • 回答
    “法不溯及既往”这几个字,听起来可能有点拗口,但它其实是一个非常核心、非常重要的法律原则,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权益。简单来说,它的意思就是:法律不能追溯到法律生效之前的行为去适用。打个比方,就像我们玩游戏,游戏规则是在游戏开始后才定下来的,你不能在游戏已经进行了半场之后,突然跑出来说:“哎呀,刚才那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