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尚气》上映时,大家都抵制满大人,为什么《钢铁侠3》上映时,大家不抵制满大人?

回答
《尚气》上映时,观众对满大人的抵制声浪和当年《钢铁侠3》上映时对满大人的态度截然不同,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关键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的叠加效应非常明显。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变化。

首先,最核心的差异在于角色的“身份”和“呈现方式”。

在《钢铁侠3》里,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满大人”实际上是特里·谢尔比(Trevor Slattery),一个由本·金斯利扮演的、临危受命的英国演员。他被一个极端组织雇佣,扮演了一个象征性的、恐怖的“满大人”形象,用来制造恐慌和转移公众视线。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钢铁侠3》里出现的是一个冒牌货,一个被操纵的演员,而不是漫威漫画中那个拥有超凡力量、来自东方古老文明、有着深刻背景的“满大人”。

而到了《尚气与十环传奇》,电影明确地将文武(Wenwu)塑造成了漫威宇宙中的“满大人”,并且是十环帮的真正领导者。他拥有真正的十环神器,他的故事线也更加贴近漫画设定,虽然在电影中对他的背景和动机进行了改编,但核心是肯定了他作为“满大人”的身份。

所以,当《钢铁侠3》的“满大人”被揭穿是假的时候,很多观众觉得被“欺骗”了,认为这是一个拙劣的恶搞,是对经典反派的侮辱。但这种不满更多是针对编剧的“反转”和角色的“欺骗性”,而不是对“满大人”这个符号本身的抵制。大家觉得“哎,原来是个小丑,逗我们玩呢!”

其次,当时中国观众对漫威漫画“满大人”的认知和期待也完全不同。

在《钢铁侠3》上映之前,国内观众对漫威漫画中的“满大人”并没有一个深入的、普遍的认知。他虽然是钢铁侠的经典宿敌,但在当时中国流行文化的影响力远不如一些其他超级英雄或反派。所以,当一个虚构的“满大人”出现时,很多人不觉得有什么冒犯,更多是把它当作一个外国电影里的一个反派角色来对待。

然而,当《尚气》提出要将“满大人”这一角色引入大银幕,而且还是一个在中国背景下展开故事的超级英雄电影时,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很多人开始去了解“满大人”在漫画中的形象,以及他的一些起源故事。而“满大人”这个角色的名字和一些设定(例如他作为黄种人,拥有东方神秘力量,并且名字带有“满”字)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很容易让一些人联想到一些历史上的敏感话题,以及一些带有刻板印象的描绘方式。

第三,关于“刻板印象”和“辱华”的争议,在《尚气》上映时尤为突出。

这是《尚气》上映时观众抵制情绪最主要的导火索。在《尚气》的宣传和一些早期曝光的物料中,不少观众认为电影中的一些元素,尤其是角色造型(比如尚气母亲的造型)、一些场景设计、甚至台词和剧情走向,都带有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和影射。 尤其是“满大人”这个角色,虽然电影为他设定了一个中文名字“文武”,并且演员梁朝伟也备受赞誉,但观众对于这个角色的名字、他与中国元素的关联,以及电影整体对东方文化的呈现方式,存在着广泛的质疑和不满。

很多人认为,《尚气》中的“满大人”形象,以及电影的其他一些细节,是在迎合西方观众对中国的“猎奇”和“东方主义”想象,甚至带有贬低和歧视的意味。这种担忧在一些具有民族情感的观众心中被放大,最终演变成了大规模的抵制。

而《钢铁侠3》的那个“假满大人”,其“刻板印象”的嫌疑要小得多。 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一个荒谬的设定。他被设计成一个穿着奇装异服、操着奇怪口音的、在镁光灯下表演的演员,他的行为举止更多是一种对媒体和极端组织的讽刺,而不是对某个民族的刻板描绘。而且,如前所述,他的身份是虚假的,他本身并不是那个大家想象中的、可能带有负面联想的“满大人”。

第四,当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体量和信息传播方式也不同。

在《钢铁侠3》上映时,中国电影市场还远未达到今天的规模,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也不如现在。虽然也有观众对此有所讨论,但远没有达到形成“抵制浪潮”的程度。

到了《尚气》上映的时候,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票仓之一,观众群体更加庞大且活跃。同时,社交媒体的发达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任何一个争议点都可能被迅速放大,形成群体性的讨论和情绪。一旦有人提出“辱华”的质疑,很容易引起共鸣,并快速演变成一场广泛的抵制行动。

总结一下,为什么《尚气》里大家抵制满大人,而《钢铁侠3》里大家不抵制?

《钢铁侠3》的满大人是假的: 一个被设计的演员,一个用来制造恐慌的工具,本身就不是漫画中的那个经典反派。大家的不满更多是针对剧情的“反转”和“欺骗感”,而不是“辱华”。
《尚气》的满大人是真的(或者说电影明确将其塑造成了这个身份): 直接面对的是“满大人”这个角色的符号意义,以及电影如何处理这个角色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呈现。
对“刻板印象”的担忧与指控:《尚气》在角色造型、文化呈现等方面被部分观众认为带有刻板印象和影射,触动了民族情感,引发了强烈的抵制。而《钢铁侠3》的那个“假满大人”不存在这种争议点。
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熟和信息传播的加速: 观众群体的扩大和社交媒体的助推,使得任何一个争议点都更容易被放大和转化为集体行动。

简单来说,一个是对“恶搞经典”的不满,另一个是对“文化呈现方式”的强烈质疑和抵制。前者更多是针对剧情设计,后者则触及了更敏感的文化和民族认同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那时候没人教导你去抵制满大人

user avatar

因为2013年的时候没有那么多自媒体。

user avatar

钢铁侠3的满大人跟中国没有半毛钱关系,还是个假货,在剧情中也各种讨好中国人。

尚气里借文武的口说满大人是个可笑的小丑,相当于直接认错了。

在剧情和态度上来说都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钢铁侠3上映的时候漫威电影正火着,而且中美关系没那么僵,就算有人提出来也不会有太多人关注这件事,反而觉得小题大做。

而尚气上的不是时候,而且,就这剧情在漫威世界的逻辑都说不通,通篇除了特效毫无亮点。别说国产网大,就快手短剧都能吊打它,所以能有几个给它洗地的粉丝?

user avatar

那时候田佳良们的屁股还没露出来呢,不过现在看着田佳良们怨气冲天骂骂咧咧的样子还是挺有意思的

user avatar

上气的目的是给海外华裔重塑一个精神祖国,从而割裂、断绝华裔和其母国的关系。上气就是一部给北美华人的黄皮黑豹。主演(男)直白的说过,这是一部“献给海外华裔的电影”。

所以抵制的不只是满大人这个符号,更要抵制这种根本上反华的电影。

user avatar

洗这么欢,搁这边装外宾呢?整个故事大纲都是歪的,你给我对着各处细节推敲说没问题?

那我这么说,我按照尚气的剧情,简单将东西方颠倒,拍一部【下气】。

美国大酋长的王子阿杰,厌倦了无休止的零元购,在执行父亲命令的时候,滞留在中国的川菜馆,负责切墩,在切墩配菜的平凡生活中,他寻获了失去许久的平静,也认识了在餐馆当传菜员的小美(一脸雀斑的白女),两人适应了东方的儒家文化,从而发现了真我,涤荡了父亲身上那种到处侵略的盎撒种族的劣根性,从此宁愿过平淡的柴米油盐,也不愿继承父亲的大酋长血腥的家业。然而,有一天大酋长的手下又找到了阿杰,冒险故事由此展开。。。。。最后,他们进入武德充沛的红脖村,那里人手一大左轮(口中大喊MAGA可以增加子弹威力的那种),那里人人国会山牛头人头饰。大酋长由于幻觉,释放了日月神教的狼人王(中国人随便幻想出来的刻板印象反派,别管离谱不离谱啊),主角使用了大酋长留下的十环唤醒了白头巨鹰,最终战胜了邪恶的狼人王。反正就是刻板印象都给你集中全了。

以上是剧情,到了宣传的时候,要宣称是专门为了盎撒拍的,要买水军带上伏拉夫式的呼吁,比如在中国的外教群体纷纷反馈“太好看了,我们美国人要的就是这样的电影,票房在中国已经破纪录了”

这样的【下气】,你说美国人民是应该箪食壶浆,以迎东方儒家价值观的教化呢?还是直接骂“fxxk off”?你可别告诉我说自杀小队也自己把美国人黑了一遍啊,黑人自称自己是“那个”,你去称呼看看?

最后谈下统一标准,我们不玩双标,如果真的有人拍如上电影,我友邦惊诧者,必定堵电影院的门,说此电影破坏了中美关系,并痛斥无良导演,消费爱国流量,吃民粹爱国饭,同时要求抵制参演演员,让他们在”艺术圈”没法混下去。请问,为啥美国那边不是多元吗?不是自由发声吗?为啥以上人才一个没有呢?以这个标准,自己琢磨琢磨华人里面有多少双标奇才

user avatar

笑死,

题主大概不知道史泰龙【第一滴血】系列里面,还和阿富汗民间组织携手对抗邪恶势力吧?还和大胡子圣战军们结扎了深厚的战友之情。

911之后你再来试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