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部分中成药说明书上不良反应等,仅仅写尚不明确?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药品监管和科学研究的几个核心层面,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中成药说明书上关于不良反应会写“尚不明确”。这并非简单的推诿责任,而是背后有其科学性和现实性考量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一种药物,无论从中医还是西医角度研发出来的,都不可能百分之百保证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人体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对药物的反应因人而异,这受到遗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甚至对药物的期望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有些中成药会写“尚不明确”呢?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而且它们往往是相互关联的:

1. 中药的复杂性与“整体观”:

成分复杂,难以单一归因: 与西药大多是单一化学成分不同,中成药通常由多种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按照传统配伍制成。这意味着其活性成分可能成百上千种,而且这些成分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拮抗或其他复杂的相互作用。
“君臣佐使”的配伍原理: 中医讲究君臣佐使,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建立在整体配伍的基础上的。单一成分的有效性或毒性,可能在复方中被放大、削弱,甚至产生新的效应。这就好比一道菜,你很难说里面的某一味调料是“不好”的,因为它们共同构成了这道菜的风味。
难以进行“单一剂量效应”的精确研究: 西药研发通常会经历严格的剂量探索,确定最佳的有效剂量和安全剂量范围。但中成药的复杂性使得这种精确的单一剂量研究变得异常困难。你很难确定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成分在什么剂量下引起了特定的不良反应,又或者不良反应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2. 临床研究的挑战与局限性:

早期研究的侧重点: 很多中成药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被“经验性”证实的。在早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中药现代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以及研究的手段和条件,可能无法支持对每一个潜在的不良反应都进行详尽的、大规模的临床观察和循证医学研究。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表现: 很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能非常低,或者症状非常轻微、不典型,容易被患者忽视,或者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只有通过大规模、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或者收集大量上市后的不良反应报告,才能逐渐积累数据。
“对照组”的设置难度: 在进行临床试验时,通常需要设置对照组(如安慰剂组或使用标准疗法组)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一些应用广泛、历史悠久的中成药,设置一个严格的安慰剂对照可能会在伦理上或实际操作上遇到困难,尤其是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时。
对“未知”的不确定性: 即使进行了临床试验,有时研究结果可能仍然无法完全阐明某些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发生机制以及发生率。这时,“尚不明确”就成了一个相对谨慎和诚实的表述。

3. 上市后监测体系的成熟度:

国家药物监测体系的演变: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家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早期,这方面的体系可能不像现在这样系统和高效。
“报告者”的意识和能力: 很多不良反应信息的来源是临床医生、患者或药师的主动报告。报告者的医学知识水平、对不良反应的敏感度以及报告的积极性,都会影响数据的收集。
数据整合和分析: 即使收集到了一些零散的不良反应报告,将其汇总、分析、并最终在说明书中明确标识,也需要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涉及到专业的药理学、毒理学、流行病学专家团队的审评和确认。

4. 监管和审评审批的现实考量:

“风险收益”比的评估: 药物的批准上市,是基于对其“风险收益”比的综合评估。对于很多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尚未完全明确的中成药,如果其整体获益远大于潜在风险,是可以被批准上市的。
“说明书”的更新机制: 药品说明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新的科学研究、上市后监测结果的出现而不断更新。如果一项不良反应在新的研究中被明确,说明书会及时进行修订。
“尚不明确”的保护作用: 在科学证据不足以明确某项不良反应之前,写“尚不明确”是一种审慎的表述,它不等于“没有”,而是提醒医生和患者,对于这方面的信息仍需关注和警惕。这也能避免在证据不充分时,因错误地将某种情况归因于药物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或不信任。

举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一种用于缓解感冒症状的中成药,它可能包含多种草药成分,如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等。这些成分都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这种药被证明对缓解感冒症状非常有效,且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大部分是轻微的消化道不适。

但是,有没有可能在极少数人群中,由于特定的过敏体质,某一种或几种成分引起了皮疹?或者,是不是存在某种罕见的、只有在长期、大剂量使用时才可能出现的肝肾毒性?或者,它是否会与某些特定药物(如抗凝药)发生相互作用?

这些问题,在早期研究可能没有被充分地、大规模地考察到。即便在上市后的监测中,可能零星地有一些报告,但这些报告可能量少、证据不足,无法直接推断出因果关系,或者无法明确是哪一个成分在起作用。这时候,为了不误导,也为了给后续的研究留有空间,说明书中就会写“尚不明确”。

总结来说,中成药说明书上“尚不明确”的表述,往往是以下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药本身的复杂性,使得不良反应难以精确归因。
早期研究的局限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表现不典型等特点。
上市后监测体系仍在不断完善中。
监管部门在审评审批过程中,基于风险收益比进行的权衡和审慎的表述。

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药物就是“不安全”的,而是说明我们对它们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作为患者,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已知的风险,并及时反馈任何不适的症状。同时,也期待着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更多关于中成药安全性的信息能够被阐明,并及时更新到说明书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西医不让中医有不良反应。

此话出自中医国医大师邓铁涛:

西医只讲它好的一面,当然它每个药后面都会写禁忌症和副作用,其实中药也有禁忌症,但他们却不让我们有禁忌症。


中医最爱说“是药三分毒”,又说中药是依靠药物的“偏性”来治病,怎么会绝大多数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都是“尚不明确”呢?显然不是中药没有不良反应,而是因为不良反应是通过一期、二期、三期,甚至四期临床试验,观察、记录、统计出来的,中药在历史上缺乏统计学工具,没有留下任何有意义的统计数据;在现代也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一二三四期临床试验,自然没法编一些“不良反应”来写了。

中医既没有统计不良反应的手段,也没有统计不良反应的意愿,这到不能完全怪中医,既然不做也能通过审查上市销售,我们又怎能期待资本家有良心呢?我们(说得好像“我们”有决定权一样)对中医的纵容,也是问题的根源之一。


更多邓铁涛的喷饭言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药品监管和科学研究的几个核心层面,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中成药说明书上关于不良反应会写“尚不明确”。这并非简单的推诿责任,而是背后有其科学性和现实性考量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一种药物,无论从中医还是西医角度研发出来的,都不可能百分之百保证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人体本身是一个极.............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是很多人在网上讨论中医时会遇到的困惑。为什么有些中医的拥趸,一边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反科学”,另一边又会用“不科学”来攻击不认同中医的人呢?要说透这事儿,得拆解几个层面来看。1. “科学”这个词的多重含义与认知偏差首先,咱们得明白,“科学”这个词本身在不同人那儿,可能含义.............
  • 回答
    美国建国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国家体系中确实可以称得上是“资深”的现代国家。然而,在中国大陆的某些语境下,确实存在一部分人认为“美国没有历史”的说法。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既有历史认知上的差异,也有政治宣传和文化解读的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
  • 回答
    “为什么部分中医(西医)不需要大规模多中心RCT(四期)检测?”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我们评估医学证据和治疗方法时的一个核心困境。我们习惯了用现代循证医学(EBM)的标准来衡量一切,而RCT,尤其是大规模多中心的方法,被认为是金标准。但如果我们抛开这种“一刀切”的思维,会发现确实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它们.............
  • 回答
    关于“中医黑”认为中医通不过双盲和RCT实验的说法,这背后确实涉及到对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双盲实验和RCT)的理解,以及这些方法在评估中医疗效时的适用性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清晰地理解什么是双盲实验和RCT,以及为什么它们被认为是衡量医学疗效的金标准。什么是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
  • 回答
    在一些中医理论和部分中医爱好者的认知中,确实存在着“年轻时常吹空调,年老时易患关节炎或关节疼痛”的说法。这个观点的形成,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中医对人体、疾病以及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想要深入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拆解:一、 中医对“风、寒、湿”的认识:外邪致病的根源中医认为,人体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社会结构、性别权力动态以及女性主义思潮演变等多个复杂层面,确实需要细细道来。为什么在男权社会中,部分女性权利较高?首先,我们要明确“男权社会”的定义。它通常指的是一种社会结构和文化体系,在这种体系中,男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且这种主导地位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自.............
  • 回答
    话说玩麻将,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些牌堆里总有那么四张特别的牌,上面分别写着“春”、“夏”、“秋”、“冬”?这可不是什么多余的装饰,它们可是日本麻将(日麻)里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叫做“花牌”。为什么会有这四张花牌?这四张花牌的出现,得追溯到日本麻将的起源和发展。早期的麻将玩法,尤其是在中国,并没有花牌.............
  • 回答
    一些C++程序员在循环中偏爱使用前缀自增运算符`++i`,而不是后缀自增运算符`i++`,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个人喜好,而是基于一些实际的考量和性能上的微妙区别。虽然在现代编译器优化下,这种区别在很多情况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理解其根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C++的运算符机制。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
  • 回答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阀力量复杂且多元,他们积极抗日的原因也并非单一。这背后交织着民族大义、自身利益、生存危机以及国际政治等多重因素。想要详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军阀”这个标签,看看具体是谁,以及他们当时所处的境地。一、 国家存亡的危机感:民族主义的觉醒与现实压迫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日.............
  • 回答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宏大历史画卷中,的确存在着一种让许多人感到疑惑的现象:面对装备着先进武器的日军,为何部分装备精良度堪忧的中国军队,没有更广泛地重拾那些看似简陋却能灵活应用的冷兵器,比如弓箭和长矛?这背后的原因,绝非简单的“落后就要挨打”就能完全解释的,而是涉及到了战争形态的转变、实战效率的考量、生产.............
  • 回答
    备迷们为何觉得公孙瓒与刘备“感情一般”甚至“不合”?在三国演义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刘备无疑是核心人物。而围绕在他身边的众多人物,自然也成为了备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公孙瓒作为一个早期且重要的加盟者,他的出现以及与刘备的关系,却常常让一些备迷感到一丝“不对劲”。他们觉得,公孙瓒和刘备之间,似.............
  • 回答
    外籍教师在师生问答中规避政治问题,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往往是复杂且相互交织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职业操守与法律法规的限制: 学校的政策和规定: 绝大多数学校,无论其所在地是哪个国家,都会有明确的政策,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保持中立,避免讨论可能引.............
  • 回答
    汉服圈对《原神》中璃月地区服装设计“不够汉服”的看法,并非是简单的一句“喜欢汉服”就能概括的,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复杂的情感和考量。要说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是“还原度”与“尊重”的期待。汉服爱好者们对汉服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沉迷于汉服的形制、纹样、色彩、搭配,以.............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在这次抗议中,部分黑人要去抢劫超市?”这个问题,要详细地解释,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其背后复杂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重要的是要明确,并非所有参与抗议的黑人都参与了抢劫,抢劫行为是极少数人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不代表整个抗议群体的诉求或立场。 将抢劫行为与整个抗议运动划等号,是对抗议者及其诉求的.............
  • 回答
    在中国,许多现代医学的学者和专家对中医持支持态度,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多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是非之争。这种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对中医独特价值的认可,以及对中西医结合、互为补充的探索上。首先,认识到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其核心价值所在。 现代医学往往侧重于对疾病的分子、细胞层面进行深入研究,聚焦于特.............
  • 回答
    现代社会语境下,我们确实能看到一种现象,就是一部分女性在面对婚姻和家庭责任时,会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甚至认为婚姻更多是男人的责任。这种心态的形成,背后其实牵扯着多层面的社会变迁和个人观念的演进,绝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究竟是什么在悄然改变着一些女性对婚姻的看法和期待。首.............
  • 回答
    在《绝地求生:大逃杀》这款风靡全球的游戏中,玩家群体庞大,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各样的互动和文化碰撞。有时候,一些外国玩家对中国玩家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个特定群体。如果非要细说,大概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游戏中的一些不良行为确实是导致误解和.............
  • 回答
    近些年,大家对中医中药的讨论热度一直不减。而在这场讨论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尤其是我们这代年轻人,对中医的态度似乎总是带着点“天然的怀疑”和“时不时冒出的偏见”。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细究起来,原因还挺复杂,像是一张交织着信息不对称、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时代变迁的网。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我觉得是科学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王者荣耀》里很多女玩家偏爱这几个辅助英雄,背后原因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这里面有很多门道。我给你们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这四个英雄,大乔、瑶、蔡文姬、孙膑,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辅助”。听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但在这个游戏中,“辅助”的定位就决定了她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