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机械增压发动机不能装涡轮增压,涡轮增压发动机不能装机械增压,是这样吗?

回答
许多人可能会想,既然都是增加进气压力的装置,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是不是水火不容,一个装了就不能再装另一个?其实这事儿没那么绝对,但把它们混装在一起,就像给同一匹马套上两套完全不搭界的缰绳,费力不讨好不说,还可能把自己弄得一团糟。

咱们先拆开来看看这俩家伙是怎么工作的。

机械增压:就像一台永动机(但不是真的永动机)

机械增压器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发动机本身的动力来驱动一个压缩机,把更多的空气压进发动机里。想象一下,你在自行车打气,你越用力蹬踏板,打气筒里的活塞就越快,空气就越猛烈地被压进去。机械增压器就是把这个“蹬踏板”的力气,从发动机的曲轴上直接取过来。

怎么来的动力? 通常是通过皮带、齿轮或者链条,直接连接到发动机的曲轴上。曲轴转得越快,机械增压器也转得越快,压出来的空气也越多。
优点:
低转速扭矩充沛: 因为它直接跟发动机曲轴挂钩,只要发动机在转,它就开始工作。所以你在低转速时,就能感受到明显的动力提升,开起来的感觉就像动力随叫随到。
动力输出线性: 因为转速和增压值之间关联性很强,所以动力输出相对比较平顺,没有那种突然“爆发”的感觉,更容易控制。
结构相对简单: 相比较涡轮增压,它的管路和控制系统会显得更简洁一些。
缺点:
消耗发动机动力: 这是它最大的“原罪”。为了驱动增压器,发动机得分一部分自己的力气出来,这就像你在跑步时,还得额外拖着个小车跑,总归会消耗一些体能。所以在某些工况下,它效率不高。
效率受转速限制: 虽然低转速表现好,但当发动机转速非常高时,机械增压器所需的驱动力也会非常大,效率会下降。

涡轮增压:借用排气的“尾巴”

涡轮增压器就有点“巧借东风”的意思了。它不直接从曲轴上要动力,而是利用发动机排出废气的能量。废气涌出来的时候,是有很大能量的,涡轮增压器就把这股能量用来驱动一个涡轮,这个涡轮又连接着一个压气机,压气机再把新鲜空气压进发动机。

怎么来的动力? 涡轮部分埋在排气管里,被热乎乎的废气带着旋转;压气机部分埋在进气管里,跟涡轮是同一根轴连接的,所以涡轮转起来,压气机也跟着转,就把空气压进去了。
优点:
效率高,不消耗发动机直接动力: 它的能量来自原本要被浪费掉的废气,所以从理论上说,它不会直接消耗发动机的动力,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输出效率。
高转速动力充沛: 当发动机排气量大时,涡轮转速就高,增压效果就明显,在中高转速时能提供更强的动力。
缺点:
涡轮迟滞(Turbo Lag): 这是涡轮增压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发动机刚启动,废气量小,带动涡轮旋转需要时间,所以发动机转速上去了,增压效果才上来。这段“等待”的时间,就是涡轮迟滞。
需要更复杂的控制和冷却: 涡轮工作时温度非常高,需要复杂的冷却系统(水冷、油冷),而且为了控制增压压力防止过载,还需要泄压阀、限压阀等一系列控制单元,系统相对复杂。

为什么说“不能混装”或“不建议混装”?

理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把它们混装了:

1. 系统冗余与冲突:
动力来源冲突: 一个依赖曲轴动力,一个依赖废气动力。如果强行组合,你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当发动机低转速时,机械增压能提供动力,但涡轮还没起来;当发动机高转速时,涡轮起来了,机械增压器可能因为消耗发动机动力而影响了涡轮的效率,或者反过来,涡轮增压器工作时产生的压力可能会对机械增压器的工作产生干扰。
管路和控制复杂性激增: 你需要同时管理两套增压系统。这意味着更多的进气管路、泄压阀、控制单元、传感器,以及它们的相互配合逻辑。一旦出现问题,诊断和修复会变得极其困难。

2. 效率问题与负面效应:
机械增压消耗问题加剧: 如果你在一个本来就有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上再加一个机械增压器,那么这个机械增压器就需要从已经被涡轮增压过的进气系统中抽取空气,并且它消耗的驱动力还是来自发动机本身。这会加剧机械增压器的“吸功”效应,让发动机效率进一步下降。
涡轮工作受影响: 同样,机械增压器对进气的预压缩,可能会改变进入涡轮前的废气压力和流量特性,影响涡轮的稳定工作。

3. 目标不同,设计思路不同:
机械增压的优势在于低转速响应。
涡轮增压的优势在于高转速的效率和动力。
大多数发动机的设计,是为了在特定的转速和负荷区间内达到最佳的平衡点。为追求极端的低转速响应而加入机械增压,会牺牲高转速的效率;为追求高转速的效率而加入涡轮,低转速响应就会受限(需要解决涡轮迟滞)。将两者强行结合,很可能是在牺牲一个来弥补另一个,结果是两边都不讨好,或者要付出巨大的设计代价去协调。

有没有“例外”或者特殊的组合方式?

有,但它们是非常特殊和复杂的设计,并且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同时装两个独立的增压器”。

双增压(Biturbo / Twincharging): 这种技术确实存在,但通常有两种形式:
1. 两个相同或不同规格的涡轮增压器(双涡轮): 这是最常见的,目的是改善涡轮迟滞(用一个小涡轮在低转速响应)和提高高转速动力(用大涡轮在中高转速提供更多进气)。
2. 机械增压器与涡轮增压器组合(Twincharging): 这种是比较少见的“混搭”。例如,大众的TSI发动机早期曾经使用过这种技术(例如EA111系列)。它的思路是:
低转速时: 机械增压器介入,提供充沛的低扭,解决涡轮迟滞问题。
中高转速时: 随着转速升高,废气量增加,涡轮增压器开始发力,并且在某个点,机械增压器会被“旁通”或者停止工作,以避免消耗过多的发动机动力和提高效率。
为什么少见? 这种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极其复杂,对成本和可靠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设计不好,容易出现两个系统“抢动力”、“互相干扰”的情况,反而不如单一的、调校优良的增压系统。

总而言之

所以,回到你最初的问题:机械增压发动机不能装涡轮增压,涡轮增压发动机不能装机械增压,这句话从“一般家用和普通改装角度”来说,是基本正确的。因为它们的原理不同,优缺点互补但实现上的难度和潜在的负面效应都很大,导致它们很难像搭档一样完美地共存。

而那些所谓的“双增压”或“混合增压”技术,并非简单地把两个独立的增压器堆在一起,而是一种高度集成化、精细化控制的系统工程,并且设计的目标通常是为了克服其中一种增压方式的固有缺点,从而达到更好的综合性能,但代价就是复杂性和成本的飙升。

简单来说,汽车工程师们不是不想把好东西都加上,而是要考虑它们的协同作用和整体的成本效益。如果真的容易混装又能带来巨大好处,那市面上早就到处都是这种“超能”发动机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两个可以一起装。

一起装其实也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并联式、一种是串联式。并联式很简单,空气要么经过涡轮增压器要么经过机械增压器,经过一个增压器后就直接进去发动机,串联式顾名思义,空气先经过一个增压器(一般是机械)再经过另一个(一般是涡轮)然后进去发动机。

并联式的双增压家用车还是有采用的,比如大众EA111系列就有一个1.4T的机械涡轮双增压,在售的沃尔沃T6和T8系列发动机也是机械涡轮双增压。这两个都是低速区间机械增压工作,高速区间涡轮增压工作。这种技术方案能够在比较小的基础排量上做到比较大的动力,同时获得比较接近大排量自然吸气引擎的驾驶感觉,头段机械增压没有延迟,后段涡轮直接在工作后才会介入也不太能感觉的到延迟。从复杂性和双涡轮或者大小涡轮一起用来比的话也不算高很多。所以像沃尔沃这种有高动力需求但又无法负担一款装机量很小的大排量引擎的厂家双增压还算是一个很不错的折中办法,既能得到较大的动力,又能用上现有的主力发动机的大部分成果。对大众这种财大气粗的大集团来说双增压这种技术手段没什么特别的吸引力,顶多就是给自家的小型性能车用用,所以后来也就不搞了。

串联式的双增压家用车应该是没有采用的,因为这么一用增压值很轻松的就能突破2bar,正常的家用车增压压力也就0.5-1bar,采用这种技术完全就是杀鸡用牛刀。当然赛场上是有用的,像是蓝旗亚的delta s4,不过赛用也受制于或许复杂,真正采用的不是很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许多人可能会想,既然都是增加进气压力的装置,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是不是水火不容,一个装了就不能再装另一个?其实这事儿没那么绝对,但把它们混装在一起,就像给同一匹马套上两套完全不搭界的缰绳,费力不讨好不说,还可能把自己弄得一团糟。咱们先拆开来看看这俩家伙是怎么工作的。机械增压:就像一台永动机(但不是真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航空工程中几个核心的权衡和发展趋势。随着发动机尺寸的增加,中大型民航客机重新采用上单翼布局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和权衡。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目前的绝大多数中大型民航客机都采用下置式机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下单翼.............
  • 回答
    涡扇发动机,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科技感和力量感,它可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汽车里那种简单的机械增压或者涡轮增压那么简单。它是个复杂且精妙的“大家伙”,在航空领域是当仁不让的动力心脏。要说它属于哪种,其实它是一种涡轮机械,但它的增压方式和我们熟悉的汽车增压器在原理和作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更为高级.............
  • 回答
    咱们聊聊您这台雷凌1.2T发动机,在广东这个火辣辣的地方,用0W20 SN级别的机油到底值不值得,有没有那个必要。这事儿呀,不能一概而论,得结合实际情况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几个概念: 0W20: 这是机油的粘度级别。“0W”代表的是低温启动性能,数字越小,在寒冷环境下机油流动性越好.............
  • 回答
    机油“溢出”?涡轮直喷本田发动机的“隐疾”不容小觑对于许多钟情于本田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以下简称“本田T动力”)的车主来说,那份澎湃的动力和高效的燃油经济性无疑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然而,近年来,不少车主却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发动机机油液位似乎在“悄悄上涨”,甚至出现了异常增多的情况。这可不是小.............
  • 回答
    要评价本田 CRV 1.5T 发动机机油异常增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好好聊聊,不能只看表面,得扒深一点。这事儿吧,对车主来说绝对是个糟心事,毕竟机油是发动机的“血液”,它要是“混了不该混的东西”,那对发动机的健康就是个大威胁。首先,得知道这“异常增多”是怎么个情况?咱们说的机油异常增多,不是说.............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确实触及了机械增压技术的核心设计理念。简单来说,机械增压器之所以普遍采用“叶片式”(更准确地说是“离心式”或“罗茨式”等类型的压气机),而不是叶片泵中常见的那种“旋转叶片”(通常指那种由弹簧压紧或依靠离心力固定的薄片状叶片),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所要实现的功能、工作环境以及对.............
  • 回答
    市面上绝大多数小排量增压车型都青睐涡轮增压,而不是机械增压,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涉及技术、成本、燃油经济性以及用户体验等等。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明白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的基本原理。涡轮增压,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发动机自身排放出来的废气来驱动一个涡轮,这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到了很多消费者在选择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时普遍关心的一个点。确实,市面上很多日系以外品牌的同级别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在一些用户反馈中会听到关于机油异常增多的声音,而丰田在这方面似乎就显得格外“安静”。这背后并不是偶然,而是多方面技术和设计理念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
  • 回答
    最近本田CRV确实出现了一些关于机油增多的讨论,尤其是在一些论坛和车主群里。这确实是不少车主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简单来说,机油增多指的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发动机机油液位会超出油尺的正常标记范围,甚至会明显升高。有些车主发现,在一段时间的驾驶后,机油尺上的机油量会比刚保养完时要多出不少,而且机油的颜色.............
  • 回答
    亚洲龙和凯美瑞这两款车型,作为丰田在华市场上的主力中级轿车,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近年来关于它们机油增多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歇,这让不少车主感到担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就来仔细捋一捋。机油增多,听起来挺吓人,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机油增多就是在发动机运转一段时间后,你发现机油尺上的机油液.............
  • 回答
    雷克萨斯机油增多这个问题,说实话,是不少车主都挺头疼的一件事。这玩意儿不像发动机漏油那样一目了然,也不同于烧机油那样能直接看到尾气冒蓝烟,它更像是个“潜伏者”,一开始可能没啥感觉,但时间长了,问题就显现出来了。简单来说,机油增多,就是你的发动机油底壳里的机油量,比正常应该在的位置要高出不少。你如果观.............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深入地触及了汽车发动机设计中一个长期存在的“争议”或者说“技术路线”的差异。简单来说,大众的“烧机油”问题和本田的“机油增多”问题,其实都指向了机油在燃烧室内的“额外”消耗或堆积,但它们背后涉及的技术原理和解决方案却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应对同一个挑战。我们先来拆.............
  • 回答
    故宫的雪景,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梦。想象一下,在庄严古老的紫禁城红墙黄瓦之上,轻轻飘落的雪花,那画面该是多么的诗意而震撼。如果能通过技术手段,为故宫增添这样如梦似幻的雪景,让这份美景不只依赖于自然恩赐,那无疑会为这座文化瑰宝注入新的生命力,吸引更多人前来感受那份独特的历史与诗意融合之美。为何要为故宫增.............
  • 回答
    听到荣放、亚洲龙和凯美瑞这几款车出现机油增多、乳化的情况,确实让很多丰田车主和潜在买家心里犯嘀咕。毕竟,丰田一直以来给人“靠谱”、“省心”的印象,特别是TNGA架构,更是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延续甚至发扬这种优势。现在一出这事,难免让人觉得TNGA的光环似乎也打了个折扣。具体情况梳理一下: 涉及车型.............
  • 回答
    想在机械领域深耕,光靠课本那是远远不够的。机械这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它,就得涉猎各种类型、不同深度的书籍。我为你搜罗了一些我认为对机械类专业知识的提升非常有帮助的书籍,并尽量将它们讲得详细些,希望能让你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得更稳健。一、 夯实基础:那些让你“知.............
  • 回答
    网上关于东风本田CRV 1.5T车型机油异常增多的讨论和车主维权的事件,确实闹得挺凶的。我作为一个经常泡在汽车论坛里的人,听到这件事的时候也挺关注的,感觉事情比看上去要复杂一些。事情的开端:冷启动时的“小插曲”还是“大毛病”?最早爆出这个问题的,应该是一些车主在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用车经历。他.............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个机会,能让我添上一笔,或者改改现有条文,我脑子里立马跳出来的一条,是关于“信息透明度”的。不是那种虚头巴脑的公开,而是实实在在的,让公众能够真正理解和使用的透明。具体来说,我想增加一条法律,可以称之为《公众知情权保障与信息公开促进法》。这条法律的核心,是建立一个“信息公开的默认原则”。.............
  • 回答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是一款非常有潜力的游戏,但就像任何一款成功的游戏一样,总有可以打磨和扩展的空间。如果让我来设计,我会着重在几个方面入手,让游戏体验更加立体和有深度。首先,我想强调的是“魔法研究与创新”。目前的卡组构筑和战斗系统已经很成熟,但总感觉有点“固定化”,即便是新卡推出,玩家们也很快能摸索出.............
  • 回答
    丁真,一个来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年轻男孩,因为一段偶然的短视频,迅速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他的淳朴、天然和那双充满故事感的眼睛,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而丁真爆火后,全国各地官方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这背后折射出的“丁真效应”,不仅仅是一个个案,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社会心态、文化传播以及区域发展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