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扭力要求的尽量按照扭力要求的来,但考虑到给你修车轮的小工一个月那点儿可怜的工资实际上基本不可能达到这个要求。
正常人用25cm长的扳手使出吃奶的劲基本能达到80-150Nm,车轮螺栓的上紧扭矩通常是110Nm-130Nm之间,所以在使用正常工具的情况下车轮的螺栓往死里拧是对的,你更需要担心的是力气小的可能还拧不到规定的上紧力矩呢。
上加长杆的只能说经验还不丰富,哪天他把螺栓拧断了就学乖了,有些车的车轮螺栓上加长杆还是挺容易拧断的。
上周刚好参观了一家全自动造车工厂。大部分工序已经全都改用机器人(其实更应该叫机器手臂)来完成了。
其中有一些机器人就是专门拧螺丝的,这种工序很容易被机器人取代。
这个步骤我还有印象,据说机器人可以做到每一个螺丝的顺序,拧的力道数据等等信息全都上传电脑,保证每个螺丝都是力度一模一样的,精度非常高。
除了拧螺丝之外,焊接也是最容易被机器人替代的。焊接机器人的水准已经超过老师傅了。(精度好像是0.02毫米还是多少,数据我听了一耳朵,没有太仔细记)
然后是给车喷漆,也是机器人操作的。喷雾的均匀程度要比工人手喷强,而且全部密封空间内由机器人操作,污染也小。
目前整个环节只剩下一些非常小的缝隙,机器手臂伸不进去的,还剩下人工在操作。
————
整个工厂里工人招聘标准非常高,至少也是大专起。需要懂点软件才能入门。工作肯定不是纯体力劳动。
出来之后我是挺震撼的。再过5年,那些靠着换机油做保养的路边小店又得死一大片。因为电动车的保有量只会越来越高,原有的汽油车维修工序,各种大保养小保养,可能就真的不存在了。
以前不读书的小孩子,很多去学修车了,但是修车可能不是一个好行业了。
看情况吧
我这里给货车换轮胎的时候司机都是叫你往死里拧。
螺丝断了坏了没人怪你(司机认为能打断的螺丝就已经全是癌症晚期,没救了)而且换螺丝又能多收一次钱。
要是螺丝不紧导致螺丝坏了,轮毂坏了,轴头坏了,轮子飞出来了。
以后估计你都不会有生意了。
我特地花了3000多买了一个进口风炮,(普通国产1000出头)
哪位大哥有这种特殊要求的,打十颗断七颗。
如果是正规院校出来的,基本都知道每个螺丝都有规定的力矩,包括拆装螺丝都有规定顺序。尤其对于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而言,拆装螺丝的顺序和力矩是非常重要的。
但大量街边修理店都是野路子师傅带野路子徒弟,什么拆装顺序和螺丝力矩,烦不烦,都装上,都拧紧就行了。甚至很多院校出学校后都是怎么简单怎么来。我也在4s店见过很多风炮上轮胎螺丝的,几乎成了行业通病。
我们在学校的实训流程是这样:先按对角线预紧轮胎螺丝,再让轮胎着地,且千斤顶承重,这样传动系统受力最小。然后再按对角线顺序用公斤扳手紧到规定力矩,拧紧后再检查一圈力矩。
但其实现实中几乎见不到这么正规的操作
------------------------------------------------------------------------
点赞的人这么多,给大家分享一个拆装轮胎的小技巧:
因为大多数车的随车工具都比较简易,轮胎螺丝也是越跑越紧,常常会遇到想拆轮胎螺丝的时候发现螺丝太紧拧不动。然后就有很多人这样拆装:
这样操作不仅容易把工具、螺丝损坏,还容易受伤。
正确的拆装方法是这样:
图中前轮胎是拆时的用力,后轮胎时装时的用力,都是往上提,而不是从相反的方向往下压。
往下压的力最大也就是你的体重,最多你再跳起来往下踩,想想都容易受伤对吧。
往上提的力取决于你的肌肉发达程度,大部分人往上提的力都可以轻松压过自己的体重。这样既能用上更大的力,也不会有受伤的风险。
如果这样都拆不动,就加长力臂吧
学过初中力学就应该知道,加长了力臂就能给受力点施加更大的力。
这问题几年前我就评论过了,不过突然想起个事儿,虽然不是车轮轮毂螺丝,但也差不多。
我的车是17款天籁,开了一年多,突然有一天,踩油门或者刹车的时候感觉车在震。
这就奇怪了……但想起来我也是车辆工程师,抄家伙开始修!先做个试验复现一下,过了一下坑和坎,也会震,而且是非常细碎的振动,但正常行驶却很少触发。下车看了底盘,没有异物;看了看发动机,踩了两脚,也没异响;轮胎没松,也没扎钉子。
到公司问了问同事,一众日产车主表示也不清楚怎么回事儿(我当时就在东风工作,我们事业部门跟日产是合资的,所以有很多人都买的日产车),顿时有点慌。
上网查了半天,突然看到某论坛上描述的情形,大家纷纷表示这是通病,而且情况跟我一模一样,原因是发动机舱内左侧悬挂减震器顶端固定螺丝松了。
打开机舱盖一看,嘿,螺栓拧紧标识已经移位了。如果有人不知道的话,其实就是一道油漆笔的印记,拧紧以后如果松了,那条线就移动了。
你别说,这个螺丝尺寸还真有点儿大,我先带下来一个17mm的,小了……后来又从柜子里摸出来一个19mm…然后用手紧上了。
然后……没想到,就好了三天,又开始了。
这回我不能随便拧了,是不是?我就去找了个便宜点儿的扳手,其实我那儿还有贼贵的那种,这款应该也是大几千RMB吧。
我到网上找了下维修手册,说是在45NM的样子,于是拧到45NM
然后居然还是松了,拧到了60NM
一个月后,还是松了……
下面神操作来了
我去4S店,描述了一下问题,前台让我等一下,我把车停到车间门口,这时候出来一位维修工,猛地就给我螺栓duangduangduang打紧了,告诉我可以走了。。。(所以照片都没留下来……本来想做个问题记录的,哈哈)
然后我一脸懵逼的走了,现在三年多了,车子依然有些小毛病,但那个螺栓……确实再也没松了
那会儿,本来想在网上吐槽一下,但想了想对公司影响不好,忍了。
对我的启示是什么?出厂时的扭矩,它面对已经出问题的零部件时,不一定好使…
————————————————
后续更新:
根据后面几位专业人员的评估呢,看来我当时拧的扭矩还是小了…
不过这也倒是印证了,当维修人员找不到合适的参考资料的时候,往大了拧总是保险的,毕竟不是每个维修工都会认认真真的去找维修手册…
或者说,多拧一点,比少拧一点对他们来说要更省事儿。
因为我们愿意付出的成本太低,以至于只能享受“野派”修理工的服务。
一名有扭矩扳手、会使用扭矩扳手且愿意花时间去查说明书的修理工,报价肯定贵得多,大部分人会认为不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