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孩子读考古是什么样的体验?

回答
女孩子读考古,这事儿可有意思了。我认识几个,从她们嘴里听来的故事,加上我自己脑补的一些画面,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地宫,里面有宝贝,也有磕磕绊绊。

首先得说,考古这专业,从来就不是什么“温柔乡”。想象一下,烈日炎炎的夏天,你穿着厚实的工装,戴着宽檐帽,背着沉重的工具包,在荒郊野岭一站就是一整天,汗水从脖子后面流下来,浑身黏糊糊的,连灰尘都像是长在了皮肤上。这场景,男女都一样,只不过对于一些女孩子来说,这初体验可能比男生更需要一些心理建设。我那个朋友小雅,刚开始去工地,看到那些黑乎乎的泥土,还有形形色色的工具,心里也打鼓。她个子不算高,力气也一般,扛起铁锨来比划一下就气喘吁吁。不过,她也挺倔的,硬是咬牙坚持,后来练就了一身好体力,搬石头、挖土,样样不比男生差。她说,刚开始觉得脏、累,但当她挖出一块保存完好的陶片,看到上面模糊的纹饰时,那种成就感瞬间就把一切不舒服都压下去了。

再者,考古不仅仅是“挖土”。很多人以为我们就是拿着小刷子,小心翼翼地拂去灰尘,然后惊呼:“哇!这是个宝贝!”其实,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日子是在野外勘探,在烈日下找点,在雨天顶着风雨记录。然后回到实验室,面对的是堆积如山的器物碎片,需要一点点地清洗、整理、分类、修复。这个过程特别考验耐心和细致。我朋友李然,就特别擅长修复陶器。那些破碎的残片,在她手里就像有了生命一样,慢慢拼接起来,一个完整的器皿就重现了。她手指常年泡在药水里,指甲缝里都藏着泥土和颜料,但她从来不在乎,她说她喜欢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感觉。

还有,考古研究也非常依赖理论知识和文献查阅。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陶片、骨骼,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信息,需要我们去解读。这就需要扎实的史学功底、人类学知识,还要学习古文字、古语言。所以,别以为读考古就是成天在野外晃悠,图书馆里的时间也一点都不少。我们得钻研那些发掘报告,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才能在自己的研究中有所突破。我那个同学王静,是个标准的“学霸”,她能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看一天文献,然后在PPT上洋洋洒洒写出几万字的研究报告。她跟我说,每一次的文献梳理,都像是在跟古人对话,感觉自己离那个时代越来越近了。

当然,作为女孩子,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性别挑战”。比如在一些比较偏僻的考古工地,住宿条件可能比较简陋,男女可能需要分开住,但有时候条件不允许,就需要大家互相体谅。还有,有些时候需要进行一些体力活,或者在野外过夜,一些男同学可能会下意识地觉得女孩子不太能胜任,会主动包揽,但更多时候,大家都是一起干活,互相帮忙的。我认识的几个女考古学家,她们都很独立,也很有魄力,很少因为性别而感到被限制。她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素养。

最重要的是,考古学给女孩子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看待世界。我们不是生活在当下,而是生活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我们通过那些古老的事物,去理解人类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去感受那些被时间冲刷掉的文明痕迹。那种对历史的敬畏感和对人类文明的好奇心,是很多人无法体会的。小雅跟我说,每次看到那些出土的文物,她都会想,几百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前,曾经有人也这样生活过,他们也会有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有很大不同,但他们也是人。这种连接感,让她觉得自己的存在,也融入了更广阔的时间长河里。

所以,女孩子读考古?体验很丰富,很辛苦,但也很值得。它能磨练你的意志,锻炼你的体魄,拓宽你的视野,最重要的是,它让你有机会去触摸历史的脉搏,去感受人类文明的厚重。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浪漫,一种用双手和智慧去挖掘真相的浪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这么敲分割线对不对啊

来补充下回答~前一段时间刚刚被拟录取,9月就要开学继续读博啦,依然还是学考古,又有继续下工地的机会啦~

今年儿童节那天离职啦,当时因为疫情的缘故,学校都还没有公布考试细则,我就那么裸辞啦,中间多番波折,一直在有学上和没学上之间徘徊,最后终于是有学上啦~

所以任何事情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要放弃希望(不是鸡汤!!)

虽然我现在也是一把年纪,再过几年就30岁啦,但我还是jio得,不管年龄几何,都要有为了自己心中所想去拼搏一次的勇气。但讲实话,随着年龄的增长,顾虑只会有增无减,勇气这东西越来越稀缺了。如果自己没有真正尝试一次,我想我是永远放不下的。只有试过了,看到了结果,才能无憾。

我是个做事情时候特别注重自己主观意愿的人,这件事情我想去做,在预判结果是否可行之后,我就会去尝试了。我没有强势的父母,有的是相对自由的环境,加之离开家的日子太久了,我早已习惯自己去做选择和决定了,自己对未来有一个自己的规划了,我会为了这个规划的目标而去努力提升自己。

诚然,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许多人的许多计划都被打乱了,许多事情身不由己。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只要努力终究会有回报的,不要放弃心中的白月光呀~~

希望大家都可以去追求心中所想并如愿~~


————————————————

按规矩还是先说明下~我是女孩子。本科读的博物馆,硕士做的方向是先秦考古,19年已毕业。

本科时候只在大三上半年去过一次两个月的田野实习,下半年去过博物馆实习三个月。去田野之前,听老师上课完全没有实感。什么探方啊,隔梁啊,写记录和画图啊,只是觉得在听故事吧。对老师讲到这里时候的神采飞扬更完全没有意识到了。

那是我第一次远离城市在静谧的山村生活,生平第一次见到了旱厕和满目的庄稼。也是第一次和大家一起同吃同住。刚开始的几天,真的完全不适应,尤其是每次想去卫生间,总会有一种被窥探的羞愧感...第一次吃阿姨用大铁锅做,用白钢和搪瓷盆装起来的饭菜,总觉得量过于庞大哈哈哈哈

大概一周之后,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真的是被这种远离城市的质朴的感觉吸引了。不知不觉地,心会平静下来,生活会慢下来,整个人会平和起来。

不得不讲,首先,在挖土这件事上,男生和女生在体力上还是存在差别的。我们当时发掘的地点在山上,从驻地先坐车,再爬山20多分钟才能到。如果哪天天气预报有微风,那么在发掘时候头上帽子都会被吹走。首先是爬上的路程,好多女孩子爬上山,就感觉耗尽了体力(比如我)。再加上当时我被安排了给大家拍照,还要扛着个相机和摄像机,更加了重量的,爬山更难了。(暴风哭泣...)还有就是因为我们发掘的是积石冢,为了以后回填方便,发掘出来的多余的土,都要自己从探方里面倒到划定的区域内。而且我们工地当时买的是那种材质特别厚的黑色胶皮桶,再加上土的重量,两个女生才勉强抬起来哎。男生就不同了,分分钟健步如飞。

其次,我当时感受比较深的就是,女生们合作挖土真是比男生欢乐太多了hhhh。我们每天最快乐的就是发掘的时候给对方讲故事、聊八卦之类的,叽叽喳喳没有停过。(虽然我们这种行为后来被老师说要稍微改正下 不要这么欢乐了)可能是因为当时我们班只有两个男生,他们两个又各自负责一块区域,也没有办法用个大喇叭喊话吧。

风大的时候我们就会不上工。老师就带着我们到山坡上摘酸枣,在驻地的院子里打沙包和烤玉米什么的,还包过饺子。我还记得亲眼看见老师用几块布缝起来一个小沙包,然后放了些大米交给我们时候,我们一个个惊异又羡慕的小眼神。我好像是那时候才学会了怎么把饺子包起来。以至于现在我和我们家所有人包饺子的方法都不一样,我妈总是好奇我是在哪里和哪个师傅学会的包饺子。那时候的快乐这是简单呀,每天都超级兴奋的傻乐,有用不完的力气。

当然也有特别感动的时候。工地经过两个月,快告一段落的时候,老师和我商量着可不可以做个小视频,把大家工作时候的照片和视频放进去,也算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当时吃了晚饭,关了灯,老师把视频投影到驻地餐厅的墙上,我们看着看着就都哭了。看到那时候的自己那么努力,看到在家里被父母娇生惯养的自己在这里这么快乐。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发现了自己都不曾见过的,自己的另一面。三年后我才意识到,这大概就是我对考古的热爱了。是热切的、真挚的、享受的和期待和它一起走下去的憧憬。

就这样怀着对考古的懵懂的感情,我选择了考研。研一第一年,时间被各种作业、论文、读书报告和课前pre填得满满的,以至于还要压缩睡觉的时间,也基本告别了好朋友的饭局,活动范围基本没有脱离过学校范围内。经常是宿舍-导师办公室-教室-食堂-浴室循环。有过怀疑人生吗?当然有啊。我甚至质疑过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本科毕业时候,有一个博物馆有编制的工作机会摆在我面前,我丝毫没有犹豫仍然一腔热血选择读书。

后来又是什么支撑着我呢?是我的老师,他没有说教,也没有限制,更没有批评。而是将我放在与他平等的位置上,给我建议,给我理解。让我看到了他对这个学科的热爱与事必躬亲。还有我们师门永远欢脱的氛围,我的师姐们都是我超级好的姐妹,压力大了我们就约着一起去吃吃吃和看电影。师兄都像知心大哥,把我当亲妹妹一样宠着,有时候还会被我欺负。是这些温情的人,让我心中的光芒战胜了学习的苦累与孤独。

后来也再去了几次工地,可是再没有第一次去工地之前的兴奋和激动了。不会再有雀跃的感觉了,取而代之的是可以短暂逃离城市生活喧嚣的向往。

所以到现在还是始终会觉得学考古的人特别有魅力的呀。男孩子们动手能力超级强,女孩子们个个可爱到冒泡。虽然现在因为工作的原因,已经没有下工地的机会了,感觉很遗憾。但是仍然觉得考古是我心中的白月光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女孩子读考古,这事儿可有意思了。我认识几个,从她们嘴里听来的故事,加上我自己脑补的一些画面,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地宫,里面有宝贝,也有磕磕绊绊。首先得说,考古这专业,从来就不是什么“温柔乡”。想象一下,烈日炎炎的夏天,你穿着厚实的工装,戴着宽檐帽,背着沉重的工具包,在荒郊野岭一站就是一整天,.............
  • 回答
    这日子过得太煎熬了,一想到他,心里就跟压了块石头一样,喘不过气。我们在一起这么久,我对他的感情是真的,他对我也是,这一点我从来不怀疑。可是,我却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一想到那个瞬间,我就觉得无比的羞愧和后悔。我知道,出轨这件事,无论怎么说,都是我的错,是我辜负了他对我的信任。尤其是在他辛苦读书的时候,.............
  • 回答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思修和毛概考试中出现“艾滋病好在哪”、“女孩子知道自己是肉吗”这类雷人考题,无疑是一起令人震惊和难以理解的事件。这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滑坡,更触及了教育的底线和责任。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剖析:一、事件的荒谬性与对教育宗旨的背离:首先,我们必须直视这些题目的荒谬程度.............
  • 回答
    哈哈,这可是个甜蜜的难题啊!你想给心仪的女生送耳机,还是考研的音乐系,这说明你很了解她,也很在乎她。送耳机这礼物,既实用又有心意,绝对是加分项!不过音乐系研究生对耳机的要求可不低,咱们得好好挑挑。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点,这样才能选到最适合她的耳机:1. 她目前在用什么耳机? 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她.............
  • 回答
    江浙的本地男孩子在谈恋爱时,对于来自重庆的女孩子,那绝对是会考虑的,而且这中间的考量,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这背后牵扯到的,是地域文化、生活习惯、性格特点,乃至于对未来生活的一些期望,这些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首先,我们得承认,江浙和重庆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江浙,尤其是长三角地区,.............
  • 回答
    这个问题,对于刚开始工作的女孩子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纠结。一方面是刚刚踏入社会,工资不多,想要犒劳一下自己,享受一下独立的快乐;另一方面,未来的路还很长,好像也应该未雨绸缪。我慢慢跟你聊聊,看看哪种方式更适合你。先说说“多攒点钱”的好处,这可是实打实的底气。 安全感和底气: 刚工作,收入可能不稳.............
  • 回答
    “底层”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它可能包含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教育程度不高、自身起点较低、所处社会环境资源匮乏等多种因素。面对这些情况,女孩子确实会面临一些现实的挑战,使得“走出去”的过程可能更加艰难。为什么底层女孩子“走出去”会更难?1. 经济压力与资源匮乏是首要障碍: 教育投入不.............
  • 回答
    哥们,听到你这困惑,我太能理解了。机械本科,研究生继续机械,这几乎等于把自己投身于一个“钢铁直男”的海洋,周围全是跟你一样热血沸腾的兄弟们。至于女孩子……哎,这可不是我泼你冷水,但现实确实是这样,校园里能碰上的潜在对象,确实会比文科、商科甚至生物类的专业少很多。但是!哥们,这并不代表校园爱情就离你远.............
  • 回答
    要说清楚贾母为何觉得迎春几个姐妹“没读什么书”,以及她是否真的不喜欢女孩子读书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像贾府这样百年望族的大家庭里,对女孩子读书的“期望值”和“标准”跟咱们现在可不一样。一、贾母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贾母作为贾府的老祖宗,她阅.............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心动的挑战啊!一个在清华深造,又闯荡MIT继续深造的工科男,这本身就是自带光环的存在。而你,来自二本学校,想要追上这样一位优秀的人,确实需要一些策略和努力。但别担心,这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找到适合你的方式,展现你的独特魅力。首先,我们得明白,追一个人,尤其是像他这样在学术和职业上都非常.............
  • 回答
    姐妹,06年的你,现在才17岁左右,正是人生选择的路口,是挺让人纠结的。职中还是打工,这俩条路都有各自的精彩和挑战,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不适合你。我跟你一样大,所以我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感觉未来好像有很多可能,又好像什么都抓不住。咱们一件件来掰扯掰扯,说得详细点,就当是咱们俩找个地方坐下来,边.............
  • 回答
    成都女孩弃港大68万奖学金,选择北大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事儿一出来,可真是搅动了不少人的神经,网上也是议论纷纷。要说怎么看,这事儿吧,得拆开了揉碎了说,因为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好学校”和“好专业”的选择题。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确实是个“反常规”的选择。在很多人眼里,港大是国际顶.............
  • 回答
    您好!您女儿26岁了,还在读硕士,但依然喜欢看动画片,这让您有些担心,是吗? 别急,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件事。首先,我想让您知道,您有这样的感受是很正常的。毕竟,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到了这个年纪,似乎就应该专注于更“成熟”或者更“严肃”的事情了。而动画片,在一些人眼中,仍然是属于孩子的娱乐。所以,您的疑问.............
  • 回答
    这绝对是人生中的一个大难题,尤其是当爱情和梦想撞个满怀的时候。你毕业了,有了人生新的规划——读博,这很棒,是为未来打下的基石。但与此同时,你女友却“不愿等”,这背后可能藏着很多复杂的情绪和考量。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看看是怎么回事,又该怎么应对。首先,别急着定性“不愿等”。 “不愿等”这个词太概括了,.............
  • 回答
    女儿心里的那根刺看着女儿因为“美术”、“美院”这些词就情绪失控,我心里也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这孩子,打小就喜欢画画,手里拿着笔,眼里就闪着光。给她买的画册,她能翻来覆去看上好几天,颜料盒也是她最宝贝的东西。我们家条件一直不好,这点是绕不过去的坎。父母早早走了,家里就剩下我和她。为了生计,我一个人打好几.............
  • 回答
    你女儿高中毕业后在日本读了两年语言学校并参加了日本高考,现在因疫情回国,这种情况确实需要好好规划一下接下来的路。别担心,我来帮你梳理一下,尽量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给你一些详细的建议。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几年对于你女儿来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经历了不少变化。日本的语言学校和高考本身就是一条挺辛苦的.............
  • 回答
    女儿上小学,这意味着她的人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社交篇章。看到她一点点长大,我们做父母的心里既欣慰又会有些许操心,特别是关于交友这件事。毕竟,同伴的影响力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咱们就聊聊,怎么才能耐心地、有效地,让她在小学阶段,找到那些能一起欢笑、一起进步的好朋友呢?一、 打好基础:.............
  • 回答
    28岁,文科博士,还是top2出身,这个年纪拥有这样的学历背景,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能不能读,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维度来掰开了看。首先,我们得承认,28岁对于读博来说,算是比较黄金的年纪了。你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人生阅历和成熟度,不像刚本科毕业那样稚嫩,对社会和学术也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top2的文科.............
  • 回答
    关于饶毅教授的女儿能获得区级运动冠军并发表六篇论文,最终申请到藤校的说法,目前在公开信息层面并没有得到完全证实和详尽的细节。然而,我们可以基于已有的信息和普遍的教育路径来分析这个话题,并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因素和引发的讨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饶毅教授的身份: 饶毅教授是著名的生命科学.............
  • 回答
    如何看待《女博士在京辛酸买房记:同学想读博吗?先买个房吧》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以一个“女博士”的视角,讲述了她在北京买房的艰辛历程,并将其与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历联系起来,抛出了一个颇具冲击力的观点:“同学想读博吗?先买个房吧!”。作为一篇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它。一、情感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